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日出印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值此2021牛年春节,各位老友新春快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12-30 11:45:12 | 只看该作者
氤氲在腊八粥的香气里
作者:和少波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大多数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7岁那年姥姥煮的腊八粥。
  在腊八节前一天晚上,姥姥就将绿豆、黄豆、黑豆、红枣、花生米等食材浸泡在水里。腊八那天,寒风凛冽,还下起了雪,好冷,可姥姥一大早就起来熬粥了。
  除了提前泡好的食料,姥姥还会在锅里放入糯米、大米、小米、玉米糁、红薯、柿饼、核桃仁和几勺白糖。那些食材混合在一块,五彩斑斓,好看极了。姥姥说,不同人家煮腊八粥虽然选的食料不同,但用的大多都是自家本年所产的食物,象征着这一年圆圆满满,丰裕富足。
  灶房里,姥姥烧火,我一边添柴,一边眼巴巴地看着锅。熊熊的火映红了灶台,也映红了我的小脸蛋。不一会儿,那大锅就咕嘟咕嘟不断翻滚,冒着热气,满屋顿时飘散着浓浓的诱人的香味。
  没多久,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就熬好了。姥姥掀开锅,先是盛了满满一大碗摆在堂屋正中央的供桌上,姥姥手中捏着三根香,口中念念有词。祭拜之后,姥姥、姥爷、三姨、小舅和我就围坐一桌 开始喝粥了。我顾不着烫,张着大嘴巴,小猪似的“吧唧吧唧”地喝了起来,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我吃了一碗,又是一碗,还把碗舔得净光。姥姥看着我,笑了,眼睛里满是慈爱。
  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可喝了姥姥的腊八粥呀,我满头冒汗,浑身都热乎乎的,摸摸下巴,在呢,真好!
  这时,我忽然看见村里的哑巴不知何时站在我们家门口。听姥姥说,哑巴很可怜。父亲死得早,是母亲辛苦把他拉扯大。谁想他14岁那年发高烧,因为没得到有效治疗烧坏了大脑,变成了哑巴。母亲经不住打击,没几年也去世了。每到吃饭的时辰,哑巴就在村里面到处蹭饭。看着他那像鸟窝似的头发,黑乎乎脏兮兮的样子,我很想赶他走。可善良的姥姥却把他领进来,给他拉一个凳子,让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喝腊八粥。临走,姥姥又给他换上了一件小舅的旧棉袄。哑巴呜哩哇啦不知说了啥,但从眼睛可以看出来,他很是高兴,还充满了感激。
  那年,是我最后一次喝姥姥煮的腊八粥,因为第二年,母亲就接我回去上小学了。如今,37年过去了,姥姥早已不在人世,但那年腊八粥的香气却永远氤氲在我的心头。


——“封面新闻”百家号2022年12月28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2-30 11:50:07 | 只看该作者
腊八开启新年的幕
作者:崔吉明

  腊八一到,离年就近了。在农家四季忙碌的岁月里,春节将近,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已毕。如果将过年比作一场大戏,那么腊八节就是开场的第一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黄河口一带生动的民谣,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情怀。腊八节的如期而至,开启了跨入新一年的序幕,它告诉人们“春节来了”。
  腊八节与古代祭祀有关。据考证,“腊”字含义有三:一说,“腊者,接也”,寓含新旧交替之意;二说“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祖祭神;三说,“腊者逐疫迎春,”迎接一元复始的新一年到来。
  过腊八,要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众说纷纭,版本不一。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米少面。她将每个粮袋底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家中的果仁,用清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了佛祖面前。佛祖吃下香喷喷的热粥后,很快苏醒过来,走到附近的河边沐浴,然后坐在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供过之后,再施舍给穷人食用。
  后来,腊八节便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食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特色食品互相赠送,也是寓意对当年丰收的庆贺,更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与希骥。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奶奶和母亲都会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食粮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奶奶和母亲总是想尽办法做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她们把事先煮的半熟的红豆绿豆等和洗净的小米、黏米,大枣一起倒入大锅中。待开锅后,母亲每隔一小会儿,就用饭勺在锅里搅动几下,防止粘锅。随着大锅里咕嘟咕嘟冒起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从心底里觉得甜蜜和温暖。
  腊八粥甜甜的味道尚未散去,就开始张罗着腌腊八蒜了。腌制腊八蒜也是黄河三角洲一带传承已久的生活习俗。据说,冬季吃腊八蒜对身体好处多多。它不但是难得的可口调味品,还有杀菌和消毒的功效。腌制好的腊八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吃起来十分爽口。腊八蒜的制作非常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放进密封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口后放到一个较冷的地方。两三周之后,泡在醋中的蒜瓣就会慢慢变绿,最后变得通体碧绿。除夕之夜,当热气腾腾的水饺端上桌后,再配上一盘腊八蒜,不但美味可口,也烘托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黄河三角洲的村民们,把这个节日看得很重,讲究颇多。才过门的新媳妇,这一天必须到婆家一起过节,否则就认为是失礼。所以,新媳妇们或提前一两天到婆家准备过节,最晚也得腊月初八的早上赶到婆家。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居住在黄河三角洲,来自胶东和潍坊的居民,还有着“腊八节扫屋”的习俗。腊八节这一天,这些人家都在忙着大扫除。因为平时很少里里外外彻底打扫,生怕招惹得罪宅神。而腊八节这天就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地扫屋了。据这些人家说,“腊八扫屋”是为了把一年来的灰尘和晦气通通打扫干净。扫屋时,把房内的大小物件一股脑搬到院子当中。男爷们忙着在屋内打扫,女人们则在院子里擦洗家具,收拾餐具,晾晒衣物等。饭屋的打扫最为费力,那时农村都是烧柴草,满屋都是烟熏火燎的黑色灰土。腊八这天确实没空扫屋的人家,只好等到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天的时候一块清扫了。扫完屋子后,还要“投烟筒”,“刮锅底”,擦门窗等。经过一番清扫,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只待春节的如期到来。
  腊八节是新年的前奏和序幕。从腊八节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打豆腐、杀年猪、宰公鸡、蒸馍馍,赶大集置办年货……
  过年的序幕是从腊八节这一天开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2-30 11:56:35 | 只看该作者
腊八粥
作者:孟燕

  我突然就想腌一瓶腊八蒜,特别想。
  翻一翻日历,腊月初五,可不嘛,腊八节要到了,怪不得这想法如此强烈。
  我们的许多节日都是这样地深入骨髓。我们从不去刻意地迎接它们,却不由自主地在某些日子感应到它们的到来,然后情不自禁地用各种仪式去迎候它,庆祝它。不管某些国家多么猴急且急功近利地去注册它,它也是只属于我们而不属于他们的我们的节日。
我在这样的节日里,想腌一瓶腊八蒜,权做一个仪式,去迎接这个节日,不曾想,还激发了我的记忆,那些远去的人事,就那么轰轰烈烈地走来了。
  关于腊八蒜的记忆里有太姥姥,她总是坐在西房炕上,极少出门,极少下地,坐在炕的西半面,脸朝东或者朝南,能看见家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也能看见院子里的人来人往。
  印象中,围着她的好像都是冬日的阳光,照到半炕,她就在阳光里坐着。眼前摆着针线笸箩,摆着她的痰壶,摆着孩子们给他买的一点点小吃。她坐在炕上,手里总会摆弄一些活计。腊八将近,她就剥蒜,一个笸箩里放蒜头,一个柳条簸箕里放剥下来的蒜皮。她把那些白白胖胖的蒜瓣剥出来,一推一推按个大小分开。她从来不着急,好像要剥两三天才够量。
  她要摘蒜苗,用一个浅的陶瓷器皿,把那些蒜瓣一圈圈地排放起来,外圈大个的,里圈小个的,浇上水,放在眼前,一天天看它们出芽,长大。它要腌腊八蒜,蒜瓣放进透明的罐头瓶里,倒上醋,拧紧盖子,也放在她眼前的炕上。这以后的几天,她会天天看着她的蒜苗和腊八蒜,追着太阳光挪动或者转动它们。不久,那蒜苗就努嘴儿了,长芽儿了,绿油油的一片了,那腊八蒜也一天天地由白变绿,衬着红色的醋汁格外好看。
  太姥姥的日子在炕上度过,她的那一亩三分地却从来不寂寞。夏天有蝈蝈,她给它们剪葱叶;有韭菜,她把他们拣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冬天有蒜苗,有腊八蒜;一年四季都有我们这些孩子,喜欢窜到炕上,坐在她身旁,馋她那点小吃食。她也总是欣然拿出一点点给我们。
  关于腊八蒜的记忆还有妈妈,她也喜欢腌腊八蒜。
  年轻时候的妈妈总是很忙,剥蒜的事儿总是在晚上。吃过饭,就着昏黄暗淡的灯光,她坐在炉子边的凳子上剥蒜,我蹲在旁边看,也和她一起剥。一小盆子蒜头,几个晚上就变成蒜瓣儿了。那时候多傻呀,用指甲抠蒜皮,第二天满手的蒜味儿,指甲牙儿还会疼。
  妈妈总会在早晨上班时候把腌蒜瓶子放在炉子旁边的地上,中午回来又挪到窗台上,有炉子暖着,有阳光照着,几天以后,那蒜瓣儿就开始从根部泛绿了,一半青绿,一半嫩白,在绛红色的醋汁里,煞是好看。然后一天天呈现更多的绿,更深的绿,那种泛着光泽的绿色的蒜瓣,绿宝石一样,一颗颗镶在红色的底子上,梦幻一样的颜色,像冬天里的童话。
  后来,妈妈老了 心里顾到的人多,她的腊八蒜也腌的越来越多。腊八节前几天,她要把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都装满,一溜儿摆放在暖气片上。借着暖气的温度,那蒜瓣儿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今天还是白胖胖,过两天就绿幽幽的了。妈妈最怕我们摇她的那些瓶瓶罐罐,说那样蒜瓣就不绿了,吃起来就没有食欲了。
  腊八节前,我们肯定要去她那里吃饭,饭后我和姐姐一定会一人得着一瓶腊八蒜。暖气片上剩下的那些,妈妈都安排好了,姐姐妹妹们有,相好识厚的有,邻里邻居也有。
  妈妈们的礼物,总是含的情谊多,用的心思多,多杂有他们耗费的功夫,还伴着时间的浸润。不像我们,总是买买买,总看贵不贵,总觉得非金即银才是真心实意。
  可惜,妈妈走得早,腊八蒜没有了,她做的好吃的饭也没有了,甚至关于她的记忆也越来越淡,几近于无了。
  我的腊八蒜呢?
  看,我用一上午把蒜剥好了,专门找了一个最像小时候那种罐头瓶子的瓶子,装瓶,加醋,拧紧盖子,端在手里端详一阵子,记忆就如开闸的水那样涌来了。
  我喜欢吃腊八蒜,喜欢那种咬起来脆脆的唇齿留香的感觉,喜欢那冬天里绿绿的荡漾着春意的颜色,喜欢那不酸不辣又酸又辣的小时候的味道。
  吃腊八蒜的时候,要用干净的筷子把它们夹到小碟子里,不能拿筷子在瓶子里搅,要不蒜瓣就会失掉绿色,没有养眼的色泽,那适口的味道也会减去三分。这是妈妈那里传下来的经验。
  腊八蒜吃了,蒜醋可得留下,就着饺子吃,真香!这也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智慧。的确香。醋的酸味进了蒜,蒜不辣了;蒜的辣味进了醋,醋变辣了,酸辣酸辣的。蘸着饺子吃,淹没了水煮过的饺子皮儿的寡淡,又解了饺子馅的油腻,真是绝配。
  也奇怪啊!我们在吃上总有着矛盾的追求,我们既要原汁原味的朴素,又要酸里带甜甜中有酸的交融,还要既不是你也不是我的迷离。腊八蒜好像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我把我的腊八蒜也放到暖气片上,在温度的作用下,它会在腊八节那天早晨,变化出翠玉一样的绿色,散发出酸甜的辣味,伴着腊八粥的香甜软糯,弥漫我的厨房,挑逗我的味蕾,牵起我断断续续的记忆。

——“雪绒花原创文学”百家号2022年12月30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12-30 12:12:45 | 只看该作者
腊八粥的记忆文
作者:王金发

  记忆的长河,川流不息,不知不觉,一年的喝腊八粥,又悄然而至了。
  俗话说,喝了腊八粥,过年不紧数,辞了灶,年来到。一年又一年,把我带到新的一年到来时刻。
  记得我儿时的记忆,特别喝了这天早晨的“腊八粥"。从此后,在父母耳边,"还有几天过年简直成了左右铭,围着父母亲问个没完没了。
  那个年代,喝个腊八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喝腊八粥的佐料,需要八种用料,用料虽不考究,但必须要齐全。要用八种农作物的果实,象征一年的美好收成。有玉米,小麦,小米,大豆,小豆,花生,谷子,绿豆等。八种作物混合在一起,方能下锅馇腊八粥。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我记得在馇腊八粥,少了两种农作物,只有六种作物,那天早晨,把老母亲好难为,老人家急中生智,找来一个地瓜,把地瓜一切西半,一块切成片,另一块切成块块,一物两用,总算比较圆满的喝了腊八粥,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忆犹新。
  喝腊八粥一年延续一年,人们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年年不忘,留下美好记忆。而且现在喝腊八粥,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也越来越进步。一些大商超服务项目,也想的非常周到,每当每年的春节来临,喝腊八粥的用料,都早早给人们提前准备好了,各种肴料和各种口味,应有尽有,价位也应有尽有,保证无一不缺。我曾记得儿子在八十年代,刚入职参加工作,在某超市上班,每年年底,他都给父母准备好了上等的"八宝粥料,孝敬父母。
  现在,他己分门立户,仍年年给准备腊八粥料,叫俺老俩口感动。
  时光茌苒,现在新的一年又到了。儿子又提前给我俩打了招呼,今年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做好腊八粥准备工作,他己经给准备好了。只是回不了家,也已叫快递小哥,把八宝粥肴料,送到了小区。向父母表示爱心。
  儿子的一片爱心,让我留住腊八粥永久的记忆。古老的记忆,永难抹去的春节记忆。

——“齐鲁壹点”百家号2022年12月29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12-30 12:18:18 | 只看该作者
腊八粥
作者:鲁先圣

  腊八粥又称佛粥、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等。用粳米、糯米、麦米、玉米、薏仁米等制作而成,全国各地大都流行腊月初八喝粥的风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老鼠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粮,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规定在御膳堂要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种粥的名称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一直相延到今。
  还有一说是古时有一个年轻人,继承了大量的财产,但因好吃懒做,不善理家,不久就将家产挥霍尽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快过年了,本来要准备各种过年食物,但是他只有粮仓角落里为数不多的一些散落的豆子了。做干粮已经不够,他想只能熬稀粥过年了。他就捡拾起来煮粥。想不到,这“腊八粥”美味无比,非常可口。他于是变卖家产买进各种杂粮熬这种粥卖,并把粥命名为“腊八粥”,几年下来,竟然又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腊八粥”的习俗也逐渐形成了。
  据《因果经》、《释迦谱》等佛典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每年腊月初八的“斋僧”和“施舍饮食”就演变成喝腊八粥了。在古人的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提及。陆游有诗:“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清人李福也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溜,藉以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历史上,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佛教界都要用小米、黄米、红豆、绿豆,佐以红枣、松子及蘑菇等煮“佛粥”,用来施舍穷人。而民间百姓,则在腊八这天将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等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腊八粥煮成之后,亲朋好友之间要互相赠送,还要拿出一些施舍给穷人。
  在今天,“腊八粥”已经没有了施舍和佛家的任何意味,早已经成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分子,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了。

——“齐鲁壹点”百家号2022年1月11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12-30 12:46:38 | 只看该作者
腊八情
作者:凌波

  没有比腊八更令人兴奋了!因为它与豆、米、花生等等五谷关联。而且一旦喝过腊八粥,那香甜绵软的美味滑向胃里的时候,年的韵味就一下子浓郁起来了!
  人们纷纷开始行动着预备过年了!
  小孩子也正是从腊八开始数着盼年的。记得小时候,腊八节的头天晚上,母亲就吩咐我和弟弟在一块光滑洁净的捶布石上用小锤子砸地瓜干,地瓜即番薯,切片晾晒,晒至表面一层细粉,收起来,可以吃很长时间。
  母亲平时很少吩咐我们做家务。突然叫我们做活,有受到重视的殊荣感,姐弟俩个认真将地瓜干砸成玉米粒大小。母亲再加入小红豆、花生、麦粒、红枣熬煮粥饭。在那个贫困的岁月,腊八粥总是凑不齐八样,但只要少不了那浓浓的母爱,任何粥饭都是香甜的。况且母亲天不亮就起来点火熬粥,大火熬开,我们在被窝里都感觉到炕席热乎乎的了。再调细火慢炖。这时母亲忙把我们那有些重量的棉衣拿到灶前烘烤,然后迅速套到我们的小胳膊小腿上,洗漱完毕,就开始盛粥,厚嘟嘟的褐色的腊八粥轻松滑向我们的小胃,直到撑个肚儿圆。才无比幸福的帮助母亲在院子里耽搁好木板,铺上高粱席子。
  在我们高密,腊八也是大扫除的日子。如果这天没空,也要拿个大扫帚象征性的哗啦几下,代表今天开始扫除了。以后哪天清扫都可。我们小孩最喜欢打乱一成不变的生活,觉得兴奋好奇,乐颠颠的抱出各种能搬得动的铺盖和器物。母亲早就买好一大方土粉子,在大锅里馇好地瓜浆糊,粉子切成细末,倒入浆糊中,搅拌均匀。姥爷帮母亲扫屋,嘴上围条白毛巾,仰着脸,灰尘落满屋子,这时候母亲绝对不许我们进屋,怕叫攒了一年的灰尘迷了眼睛。待清扫干净,用土粉子刷墙。土粉子刷的墙壁并不莹白。但是有种干净的清新味儿。除旧迎新这是第一道工序,也是最繁重琐细的一样活。
  我们的兴奋跟父母外祖父的劳累成正比,在炕上铺了一年的麦秸草里、或者橱子的后头找到丢失的发卡、蝴蝶结、弹弓、玻璃球,走失了一只的袜子、袖套、纽扣,它们都欢欢喜喜的回来过年了!
  而且己经压瘪的旧的麦秸草都统统清除干净,换上早就准备好了的新的麦草,腊八节这天晚上的热炕别提有多喧腾了!麦草散放的都是嘉禾的芬芳味儿!香喷喷!待安排我们睡下,劳累了一天的母亲还要煮黄豆,在我们家乡,腊八节是煮豆奤酱的日子,就像北京制作腊八蒜一样。从古至今,高密大酱在山东也是很有名的特色小吃。它与莫言笔下的卡饼是相辅相成的,单饼卷鸡蛋是一种吃法,单饼卷大酱伴大葱是另一种更过瘾的吃法。不信你可以体验一下。
  母亲文火煮烂黄豆,趁热捣碎成糊状,一个个做起来,像做馒头差不多,只是要做的高高的!民间有风俗寓意:把酱做高,孩子长大高个!母亲今晚几乎忙个通宵,就是要把煮软的豆子做成高高的叫做“酱”的形状。把高粱秆儿的盖垫稀疏铺些豆秸草,将酱摆好,放到透风处,等待时间将之滋去。到来年的二月初二切片,用水泡酱,晾晒通透处,寒食节就能吃到鲜酱了!是人间再也尝不到的美味,鲜啊,过瘾!乡野地头干完活的农民则爆出粗口夸赞。
  据父亲讲,周边县、市对高密大酱也是情有独钟。母亲每年都要给二姨家做一些,二姨夫特别喜欢吃。表哥们用于酱茄子。酱包咸菜也是高密特产,用酱包皮辣菜,油性滋进辣菜里,特别美味。倒是酱牺牲了自己,就像柯拉一样了。鲜酱吃些日子。晒在盆里的泡酱也晾干水分,再次做好盛在坛子里,吃若干年不会变质。正宗豆酱制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它和早先人们不急不缓的生活步调是一致的,像木心诗中所言,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腊八

秋窗
腊月总是我所喜欢的
有雪有西北风
很孤独 但是更真实
又要过年了
年 农历的年
象永远活着的祖母
怀揣岁月和旧事
怀揣人间烟火
在村口开始张望你
腊八
我开始在一轮清辉和怀念里自言自语
我翻找五谷 米 豆花生都放在哪里了
年事还不高 但往事久远
我也开始絮叨
我在厨房里生怕忘事
分辨着泉水和柴火 毕恭毕敬
烟火飘向冬日的黎明
我看着钟表
这就是腊八的火候
大火变细火文火
熬粥 熬人生
此刻 若有一群后代推门进来
谁叫我一声娘 奶奶 或姥姥
我会成为谁的乡情 家园和背影
还有那如年画般的回忆
当家乡变成故乡
腊八的早上
我们想念那小村庄
还有灶台前的娘
我是伸手的小碗 她是香甜的粥

——“齐鲁壹点”百家号2022年1月10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12-30 12:54:41 | 只看该作者
过了腊八就是年
作者:王蔚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格一天。勒民间,腊八节又被看作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日,也由此拉开了迎接来年春节的序幕,流传下“小囡小囡侬覅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
  中国人过腊八节的习俗由来久远,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就有勒农历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惯。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佛成道日与之融合,又赋予了腊八节双重意义。
  “腊八腊八、冷啊冷啊;看看月亮、圆啊圆啊。”腊八节正处于天寒地冻时节,也是农事空闲的时期。为了丰衣足食、抵御严寒,同时也为新旧年交替多增添一眼年味,农耕人家侪会进山打猎,用猎物作供品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祈福避灾。应劭《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认为,腊八自古还是一个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伊讲,“腊”是远古先民对于创世神的一种祭礼,先民于冬闲时,以农猎收获物献祭所有与发明、管理、保护和发展农猎有关的神灵,报功祈福并举行庆贺活动。腊祭的名称有一个沿革过程,夏代叫“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叫“大蜡”,秦代复称“嘉平”,汉代又改为“腊”。通常,腊日要祭祀古老的农田之神,伊拉分别是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坊神、水庸神、猫虎神、昆虫神等。上起天子下到小民,侪拿腊日当作年节来过,从中可以看出创世神话对年节文化的直接影响。
  “大雪纷飞腊月到,一年节俭到今朝;积得粮食烧锅粥,暖暖热热度寒宵。”讲到腊八节的习俗,喫腊八粥是另外一项重要活动,从古至今很多寺庙侪会举行腊八节施粥活动。勒普通人家,烧一锅腊八粥也是流传千年的风俗。“月亮遮面看人间,腊八节日红火光;千里冰封雪茫茫,难阻亲情聚粥餐。”上海鹿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政伟讲,伊拉公司每天勒松江区要为学堂、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提供一万多人次的膳食,烧腊八粥是“保留节目”。公司还会勒供膳的中小学利用劳技课开展本土饮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比方,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七夕炸巧果,腊月烧腊八粥,让小朋友从小就增强对家乡美食的认识。伊讲,腊八粥取“八”的含义,食材基本上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八样,还可以根据各家的条件有减有增,少几样不要紧,多几样更加好,像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侪可以随意添加。一般来讲,像薏米、花生、红豆等要先用清水浸泡几个钟头,与大米同时下锅后烧出来的粥才会更加软糯。红枣、桂圆等最好先去核,小囡和老人喫在嘴巴里就更安全、更放心了。
无论天南地北,喫腊八粥的风俗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勒我国北方地区还流传自制腊八蒜的习俗。勒腊月初八格一天用醋泡蒜,装进密闭的瓶子、瓦罐里,十天半月就可以开封享用了。这是因为腊八蒜的“蒜”音同“算”,意思是到了腊月年关,有必要拿一年的账算算清爽,该收的钞票好早眼收回来了,该还的债也好早眼还忒了。
  腊八节不仅是农家节日,也是城里人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节日。仲富兰讲,一般认为腊日祭祀中出现对水庸神的祭祀,表明城市信仰开始萌芽。水庸即水沟,就是城市出现后的护城河,后来水庸神又进一步演变为城隍神。这也是今朝讲创世神话的意义所在,即弘扬传承其中的优秀和精华部分,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来源和精神力量之一。

——《新民晚报》百家号2022年12月30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12-30 13:02:53 | 只看该作者
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
记者 周润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12月30日将迎来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从这一天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是上古重要的年终祭祀日。腊日起初并没有固定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
  吃腊八粥是腊八节的重要习俗。在民间,有不少腊八粥的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是佛教中的“牧女献乳糜”的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腊八节这天吃了牧羊姑娘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八节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并煮粥供佛,施粥惠众。所以“腊八粥”又被称为“佛粥”。
  另有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饥饿难耐,将乞讨来的各色米豆混在一起合煮一锅粥食用,民间认为食用这种粥可以带来好运,所以演变成俗。也有分析说,腊八与冬至日期相近,中国古代冬至有以赤豆粥祭神习俗,腊八节吃粥很可能与此有关。
  萧放表示,腊八粥作为节令食品最早出现的时代很难确考,但从文献记载看,隋唐文献中找不到有关腊八粥的记载,宋朝之后却屡见于史籍,可见腊八粥至少在宋代已经十分流行。明清时期腊八节,无论寺院、宫廷、民间都吃腊八粥。如今,每到腊八节,常有寺院施粥,如杭州灵隐寺每年都给养老院馈送腊八粥,让传统节日充满了爱的温情。
  “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一碗寓意着圆满富足、吉祥健康、万事周全的腊八粥不仅驱走了寒意,更蕴含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与幸福的滋味。
  “腊八是农历大年的起点,民间说‘报信儿的腊八粥’。人们从腊八开始就为新年的到来进行物资备办与环境清洁,同时也以聚欢、慰问等方式温暖人情关系。”萧放说。

——新华社客户端2022年12月29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12-30 14:55:44 | 只看该作者
过了腊八就是年 盼新春早团圆
作者:李雨心

  腊八到来,年味渐浓。12月30日,在要进入2023年之前,腊八节比新年提前一步来临。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熟悉的话语响起在耳边,人们喝着滋味甜蜜的腊八粥,同时也是明白,农历新年也近在眼前了。
“腊八一到,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记忆中,老成都人的过年是从过腊八节吃腊八粥开始的。因为旧时在腊八节这天,成都的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祭祀祖先,阖家团圆。“一家老小每人吃碗腊八粥,并馈赠亲朋好友,以这种形式举家欢庆腊八节。”

腊八喝粥 美好寓意暗藏其中
  腊八节要吃腊八粥,是这个节日最广为人知的习俗了。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吃腊八粥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在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中有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可见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永乐大典》中也有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那么,古人的腊八粥是何滋味呢?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可见不同的时代,对于腊八粥也有别样的演绎。
  “煮腊八粥的食材多选用大米、糯米、薏米、小米等谷物类;用红豆、黄豆、饭豆、绿豆、芸豆等豆类;或用红枣、花生、苡仁、莲子、板栗、核桃仁、桂圆、白果、杏仁等干果。”刘孝昌描述到,其实煮熬腊八粥的材料,远不止八种,要丰富得多。但具体用哪些食材,则主要看这家人的家境情况而定。
  但就算是昔日家境清寒的人家,也总会在这一日熬煮一大锅腊八粥,与家人共享,祈求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福气和好运。“以前物质条件不丰富时,不外乎在腊月初八那一天,先把锅洗干净,放一点米,不管是黄豆、绿豆捧一把,再加一点青菜、白菜、红白萝卜,熬成一锅粥,这个粥也叫腊八粥。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下去,把寒意驱除,同样会给家人带来平安和幸福。”

不止腊八粥 腊八节还有这些美食

  其实,不光是腊八粥,由腊八节衍生出的食俗还有许多。譬如腊八蒜、腊八醋、腊八豆腐等等,都与这个节日有着直接联系。
  绿绿的腊八蒜,可以说是北方人的独特美食了。在腊月初八这天,北方的确有用醋泡蒜的习俗,称之为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里,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咬一口腊八蒜,脆酸香的口感在嘴里爆发,确实是开胃的好物。
  此外,在安徽的黟县,还流传着一道民间的传统风味小吃,叫做腊八豆腐。这种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透甜,又香又鲜。据介绍,在腊月初八前后,黟县的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当地人将这种在新年前晾晒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一到,新年不远。无论是喝甜的腊八粥,还是咸的腊八粥;无论吃腊八蒜,还是腊八豆腐,不变的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农历新年的期待盼望。眼看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不妨在腊八节这一日,吃着暖和的腊八粥,等着新年的来临吧。

——“界面新闻”百家号2022年12月30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5 11:36:18 | 只看该作者
小寒:踏雪寻梅,年味渐浓

  小寒是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将近尾声。小寒一般于1月5~7日间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在古人看来,寒冷是一个不断积聚的过程,冷气积久而寒,却未达极点,是谓“小寒”。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各地气温持续降低,小寒临近“三九”,民谚有“冷在三九”“小寒一过,出门冰上走”“小寒胜大寒”等说法,可见此时的寒冷程度。
  小寒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值田间歇冬,南方地区也多是从事果树修剪、小麦油菜追施冬肥、蔬菜越冬保暖等工作,农事并不忙碌。然而农人早已关心起来年的收成。人们常常根据小寒的气温、雨水变化预测来年的天气、农事。比如“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当年小寒温暖,预示来年立春前后有雪,清明雨水增多;“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若小寒阴雨,寒冷将持续到来年雨水、惊蛰;此外还有“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小寒不寒大寒寒”等。
  寒冬腊月,人们注重饮食、保养身体,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寒食俗。比如南京人小寒要吃菜饭,取南京特色“矮脚黄”青菜、咸肉片、香肠片、板鸭丁,再剁生姜粒与糯米同煮,味道十分鲜美。广州人喜欢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糯米饭不光是糯米,得配上炒香的广州腊味(腊肠、腊肉)、花生、碎白葱等,吃来有滋有味。江浙一带有小寒吃花生的习俗,花生可以健体,当地俗谚说“小寒喜庆长生果”“小寒花生食来年”。以传统中医观点来看,在经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后,人体气血偏衰。“三九”最是寒冷,阴邪之气颇盛,此时合理进补可以抵御寒气侵袭,使得来年身体强健。小寒食补多讲究“温润”,即用一些温热食物补益身体,比如羊肉、鸡肉等肉类,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等蔬果。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严寒之中,仍有花信如约而至。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有“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的佳句。梅花带着独有的暗香,为寥落寒冷的天地增添了几分色彩。梅花自小寒时初绽,探梅寻芳者也日渐增多。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素以傲雪凌霜的高洁之姿得世人称颂。
  陆游《游前山》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之句。“风信”即“信风”,是应着花期时令吹来的风。一番风来,吹开了应季的花,古人从中挑选花期最准确的一种花作为这一节候的代表,称为“花信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云:“二十四番花信风者,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至来年谷雨,共有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都有一种花儿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明人王逵《蠡海集》整理了完整的花信风名目,以梅花为首,待到楝花开尽,花信风止,绿肥红瘦的夏季便来临了。
  小寒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梅花高洁,山茶富贵,水仙清雅。水仙多为家中水养,一球抽三五枝花茎,开四五朵白花,风姿绰约,雅号“凌波仙子”。文震亨《长物志》说水神冯夷服此花八石,由此得名“水仙”。不论是踏雪寻梅,还是在家中观赏水仙,都为小寒增添不少雅韵。
  尽管此时寒近极致,但春的气息也渐渐弥漫开来。进入腊月之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采购年货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日子便这般红火热闹起来。

——2023年1月3日一期《人民日报》海外版第07版刊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5-1-22 19:50 , Processed in 0.2109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