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8-27 15:36:28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4-20 16:07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4:38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象爱护自己的眼珠》(选自1983年11月第十一期《连环画报》):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699C71B9B0242BDA34C————————————————————————————————————————————————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发布一篇与列宁有关的文章。
列宁在苏黎世的时候作者:王纬
苏黎世是瑞士的第一大城市,我不只一次地到这里来采访过。它吸引我的不是繁华的闹市或湖畔的风光,而是列宁当年在这里生活过的故居。
每当我走过老城那条狭窄的、两面排列着小作坊的布里格尔街时,我总是沉浸在一种遐想里。由于岁月的消逝,那些小间的作坊的地基已经下沉,因而显得更加古老。当年流亡在瑞士的列宁就住在附近一家鞋匠的家里,他几乎每天从不间断地从这条狭窄的小街到不远的中央图书馆或社会档案馆去。列宁在那里完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光辉著作。他还在那里收集了后来写《国家与革命》的材料。
我们在访问社会档案馆时,看到列宁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他在写作过程中把理论同当时工人阶级的斗争实际紧密相联系的作风和精神,非常感动,也深受教育。
社会档案馆的负责人为我们找出了列宁为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阅读过的近四百本书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英国霍布森的《帝国主义》、《法兰西内战》、《俄国扩张主义政策》、《沙俄帝国主义》、《刚果殖民地》、《北美工人教育》以及黑格尔的哲学著作、考茨基的《新时代》,还有大量关于亚洲、拉丁美洲工人阶级情况的著作。列宁从《帝国主义丛刊》中摘录了许多材料。
我们翻开社会档案馆收集的列宁当年看过的这些书籍,发现许多书上有他写的批评或铅笔划的着重点。他在《俄国扩张主义政策》有关俄国掠夺蒙古的段落上作了眉批。他还在另一处写道:“中国强大起来后就要反对俄国的扩张主义。”这是多么深刻的警句呵!
列宁在这里不仅认真而勤奋地读了近四百本书,他还十分关注当时欧洲各国的形势,这对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更为重要。为此,他还经常到另一个协会阅览室去翻阅从英、法、俄、德、奥等国来的报刊,以便了解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大战的形势。报刊阅览室的陈设还和当年一样。就在这简朴、洁净的阅览室里,列宁思考着关系整个工人阶级前途的理论问题。列宁使用过的桌椅虽然空着,但它深深地引起人们的怀念。
列宁学习研究的勤奋,可以从克鲁普斯卡娅下面一段回忆中看出:“一九一六年秋天和一九一七年初,伊里奇集中全副精力从事理论工作。他尽量利用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他每天正九点到图书馆,一直坐到十二点,十二点十分正回到家里。午饭后再到图书馆去,一直坐到下午六点。……每星期四午饭以后,图书馆停止开放,我们就到苏黎世别尔格山去,……在树林子深处有一块我们心爱的地方,那里没有人,伊里奇躺在草地上就专心地读起书来。”
从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中,我们知道列宁赞扬过瑞士的图书馆工作。列宁在给他母亲和姊姊玛丽亚·伊里尼奇娜的信中经常提到:“这里的图书馆很好”;“苏黎世的图书馆较好,工作起来比较方便。”据克鲁普斯卡娅一九三二年回忆,列宁曾设想在革命后如何整理俄国的图书馆事业。
我们从一九一四~一九一七年的登记本上找到列宁第一次借书登记。当时他用的身份是记者,大概因为他在瑞士办《火星报》的原因吧。社会档案馆的负责人为我们找出了列宁在一九一六年二月十九日填写的一张菊黄色的借书证。借书证上列宁签名是“乌里扬诺夫·弗拉基米尔”。在这里还看到列宁给档案馆要求延期还书的一张纸片。
苏黎世在十九世纪末是瑞士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中心。列宁在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同时,在俄国、瑞士、德国、意大利革命者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常到苏黎世的“人民之家”和“国际工人俱乐部”这些俄国与瑞士民主党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去,在那里作报告、开讨论会。一九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列宁离开瑞士前夕,在“人民之家”作了《俄国革命的重要性和它的任务》的报告。当我们在一九七六年访问“人民之家”时,那里正在举办一个介绍中国的展览。虽然那天下着雨,但参观展览的人不少。这里展出了中国出版的一些德文版的列宁著作。
在离苏黎世新市场不远的斯第拉剧院街五号有一座古老的楼房,原来是制鞋的手工作坊,曾经是“共产主义同盟”集会和活动的地方,二十世纪初成了工人夜校联合会会址。在这幢老楼房的屋檐上现在还有一双大鞋的标志和一个古老的铁杆吊灯。瑞士朋友们对我们说,列宁当年经常来这里同许多革命者接触,发表演说。也正是在这里,他同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分子作过斗争。有一次列宁在这里同托洛茨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列宁的活动当然会引起苏黎世警察当局的注意。但是在革命者的掩护下,警察当局对乌里扬诺夫这个人几乎一无所知。我们看到一份警察局的档案,列宁向苏黎世警察局申请居留表上写道:“我正在写书,我将工作几个月,希望利用苏黎世的图书馆”。苏黎世警察局写过一个报告说:乌里扬诺夫。职业律师。常去图书馆看书。按月交纳二十四法郎的房租,交租准时,从未欠过账,收入不清楚。
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离苏黎世回国,瑞士社会民主党书记普拉廷护送列宁经德国、芬兰直到俄国边境。列宁在离开瑞士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他在这封信的结尾写道:“正在开始的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万岁!”过了几个月,随着他的归来,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熊熊烈火,就燃遍了整个俄国,照亮了欧洲和全世界。
——摘自1978年1月18日一期(第10783号)《人民日报》第六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8-27 15:40:42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11-3 00:34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3 18:41
黄继光
一九五二年十月,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致敬最可爱的人”系列报道[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45)]
“黄继光一直激励着我”——记志愿军炮兵宋国青作者:李铮(参考消息报社记者)
89岁的宋国青老人因腿伤,走路已经不是很利落了,但只要一提起抗美援朝,他顿时挺直腰板来了精神,一下子又回到70年前装弹、瞄准、发射的炮兵岁月。“一炮接一炮,一直要把美国兵打服。”老战士狠狠地说。
让美军尝尝炮弹的滋味 1947年入伍参军的宋国青,入朝作战前已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了。1950年,宋 国青所在的部队集结到东北边境,这位19岁的年轻老兵清楚,随时有大仗要打。
“在东北整训时,首长和我们说,美国要是不打咱们,咱们也不打他。美国要是真敢打过来,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乱来。”宋国青说,当时部队士气都很高,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都打跑了,大家也不怕和美国兵较量。
终于得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那时已不能走炸毁的鸭绿江大桥了,我们的部队是从浮桥过江的。为保证安全,大家拉开距离,全程匍匐前进。”宋 国青说,“大家都知道,这一去有太多危险,但我们仍然高声歌唱。”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哼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宋国青经历了大小十多次战役,在头几次交手时,美军的精良装备确实让人措手不及。宋国青说:“美国的飞机多到数不清,而我们炮兵最怕自己的位置暴露。一旦大炮的位置被美军侦察到,大炮和炮兵都很难逃脱美国空军的轰炸。”
而随着炮兵装备逐步改善,他们打得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刚开始用的是缴获的日本炮,打得近。后来用上了苏联的榴弹炮,这家伙打得远。指挥所给我们下达方位命令,我们就拼命装弹,拼命打。让美国兵尝尝这炮弹的滋味。”宋国青说。
印象最深的是部队旗手 “我上!我上!”每次大战前,这是所有连队喊得最响的一句话。宋国青说:“战士们都知道,我上,就代表着牺牲。但这仍是所有战士唯一的选择。”
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宋国青所在的部队就在距离上甘岭15里的炮兵阵地。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壮烈牺牲的事迹,让战友们深深敬佩。
宋国青说:“我们连长说,黄继光这一堵,让部队少伤亡上千人。他那句‘听胜利的消息吧!’一直激励着我们好好打、狠狠打。”
炮兵阵地多在坡地高处,主要任务是全力替步兵扫清前进的火力障碍,帮助他们少受损失夺取阵地。宋国青回忆说:“20多年前一次报告会上,我们两个做报告的老兵互不认识,但当我说到上甘岭战役时,他问我部队番号。我说,5068,他一把就抱住我说:‘你们就在我们部队边上,我是步兵,你们可帮了我们不少。’”
宋国青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都胜利了。“一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二是我们不怕死。志愿军战士你一个姓,我一个姓,但都是一条心,就是往上冲,消灭美国兵。”讲到志愿军胜利的原因,宋国青说自己没文化讲不出大道理,战友们有的有名字,是战斗英雄,更多的连名都没留下就牺牲在朝鲜,但所有人思想是一致的,誓死保家卫国。
说到不怕死,给宋国青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部队的旗手。宋老说:“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在部队就在。所以,每个部队的旗手都非常珍惜这个岗位。旗手也是最危险的,第一个旗手倒下来,下一个接着把旗扛起来。再倒下,下一个再扛起来。这就是志愿军的军魂。”
当兵打好仗务农种好粮 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宋国青最不愿回忆的就是每次战斗后的总结大会。他说:“打仗就有流血牺牲,冲锋的时候没觉得什么,但总结会听到牺牲战友的名字,大家常常哭成一团。我们炮兵牺牲的没有步兵多,但整个连也有40多人没回来。”
1957年,宋国青从朝鲜回国。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脱下军装就回乡务农了,一直到2003年入住阜新市光荣院安享晚年。
宋国青说:“当兵之前我就是农民,胜利了我还想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活。啥要求也没有,比起在朝鲜牺牲的战友,我们活着就是幸福。”
炮弹打得准的宋国青,种地也是一把好手。他说:“当兵就打好仗,当农民就种好粮食。有了就雪水吃炒面的经历就会珍惜粮食。我们在战场时,如果没有后方的粮食,我们这些兵都得饿死在前线。”
2003年刚到光荣院时,宋国青总爱干活。工作人员说,宋老歇一歇吧。他总是说:“人不能歇,歇下来精气神就没了。”
几十年来,宋国青老人经常给学生们讲革命故事,讲朝鲜战场的经历,讲黄继光对自己的激励。
他说:“今天的好生活,就是用上辈年轻人的命换来的。我们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跟党走。”
——摘自2020年10月17日(第22526期)《参考消息》第5版༺༻༺༻༺༻༺༻༺༻༺༻༺༻༺༻༺༻༺༻༺༻༺༻༺༻༺༻༺༻༺༻
宋国青,1931年3月出生,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5068部队炮兵连二炮手,获“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鸽”纪念章和“朝鲜政府赠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1953年参加朝鲜战后建设;1957年回国并光荣复员;2003年6月,入住阜新市光荣院安享晚年。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8-29 23:55:5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11-3 17:48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3 18:41
黄继光
一九五二年十月,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致敬最可爱的人”系列报道[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63)]
上甘岭战役,我打出190发炮弹——记志愿军“神炮手”周继成作者:谢佼(参考消息报社记者)
身着精心保存的那身志愿军军服,胸前勋章叮当作响,举手敬礼时,曾获得“神炮手”称号的周继成老人完全不像88岁模样,喊起发炮口令,更是威风八面。
“我先后参加战斗78次,歼敌150多人,摧毁坦克4辆、装甲车和汽车25辆,消灭地堡25个。特别在上甘岭战役,我亲手打出190发炮弹。那门无后坐力炮,战后被有关部门收藏!”他说。
整天都在琢磨无后坐力炮 出生在四川乐山的周继成对侵略者格外仇恨——他7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只好跟着四舅过活;;日军轰炸乐山时,四舅被炸死;他从此游荡街头,乞讨要饭、当童工学徒……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家卫国,他于1950年参军入伍。
1951年6月周继成随军入朝作战,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机炮连。他因为能吃苦、力气大,被战友们喊作“小黄牛”。第五次战役后,为加强步兵的战斗力,每个营新装备三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周继成担任副班长、瞄准手。
周继成告诉记者,要发挥无后坐力炮的威力,就必须做到五快。一是用炮要快;二是选择阵地要快;三是瞄准目标要快;四是射击要快;五是转移阵地要快。经过上百次的刻苦练习,周继成掌握了无后坐力炮的技术性能,特别改进性地掌握了用肩膀做炮架,三次打靶九发九中。
“那时整天都在琢磨无后坐力炮,吃饭也是想着它,做梦也是想着它,熟悉到就跟长在自己身上一样。我的肩膀就是炮架!”周继成感慨地说。
“打不掉坦克我就不叫‘小黄牛’” 1952年6月,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战。135团坚守在上甘岭,6连连长万福来布置,无后坐力炮的任务是摧毁敌人的坦克、汽车等目标。战友通信员黄继光为周继成带路寻找任务目标,来到最靠近敌人的一排阵地,看到美军坦克仗着自己“壳子厚打不透”,每天开到志愿军阵地前耀武扬威,充当广播车进行反动宣传。
周继成说:“保证把敌人广播车打掉!”黄继光问:“你怎么打?”因为阵地距美军坦克约1500米,而当时无后坐力炮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周继成说:“我隐蔽靠近攻击这个铁乌龟。”太危险了,领导在犹豫,周继成勇敢地请战说:“敌人胆子小,不敢出来。打不掉坦克我就不叫‘小黄牛’,就是牺牲了我也是光荣的!”
周继成带着两名战士背着炮弹,连夜潜伏到敌军阵地前500米的山沟里。敌人的探照灯来回在他们的头顶上扫过,他们沉住气,一动不动。天亮了,敌人又开动坦克轰隆隆地向前推进。700米、600米、500米……
说时迟那时快,周继成站起身来,对准当头的坦克就是一炮轰过去,正中坦克油箱,将它击毁;跟着又打掉最后一辆坦克,中间那辆坦克进退不得,被周继成瞄准打断履带,炸死10多个敌人!
攻击得手后,周继成迅速带着战士们翻身滚进草丛。顷刻间,美军无数炮弹落在了刚刚的攻击点,我军火力也立刻强力支援,接应周继成等人。周继成和战士们一直在炮火中潜伏到深夜,才艰难地从敌人阵地前安全返回我军坑道。
“黄继光就像是我的亲弟兄啊!” 1952年9月20日,敌军车队向上甘岭运送兵力,上级命令各连组织火力消灭敌人。周继成带领小组摸到阵地前。天一亮,敌人出动。迎着开过来的装甲车队,周继成冷静地一炮过去,正中敌军装甲车,装甲车瘫痪堵住了车队。紧接着周继成又击中第二辆敌车油箱。敌军机枪扫射,战友不断负伤,周继成连打两发炮,炸毁了汽车两辆,炸死成片的敌人。敌人立刻报复,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我军阵地,我军全团火力猛烈还击,压制住了敌人。此战毙敌100余人,击毁敌车10余辆。
很快上甘岭战役在10月打响。部队首长亲临五圣山做指示,要不怕流血牺牲,英雄歼灭敌人,坚守住阵地,一寸土地也不能丢,负重伤不叫喊,人在阵地在,立大功见毛主席!
战斗很激烈,美军飞机在上空扔炸弹、汽油弹、照明弹。大炮、坦克向我阵地狂轰滥炸,机枪不停扫射。
1952年10月20日天亮前,连长万福来命令周继成去掩护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炸敌人地堡。周继成用炮摧毁了敌人的三个火力点。吴三羊在炸地堡中牺牲,肖登良负重任埋在了弹坑里,黄继光也负了重任。但最后一个地堡位置很难打,敌人的火舌不停地向我冲锋部队扫射。
“在最关键的时刻,黄继光扑上去用胸膛堵住敌军地堡的机枪,我的眼泪止不住流,黄继光就像是我的亲弟兄啊!他曾经冒着枪林弹雨给我送压缩饼干到阵地上。我一定要守住阵地给他报仇!”周继成说。
在随后歼灭反攻敌人的过程中,周继成左额中了弹片,左眼被血粘住,他流着血和敌人战斗。弹药打光了,他和战友们就从敌人的尸体上抓起武器继续战斗。一夜激战,他们打退敌人7次进攻,歼灭敌人300多人。全班12人,牺牲9人,重伤3人。
退役后他返回乐山老家,成为一名基层供销社干部。1992年退休后,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述抗美援朝的战事。他的志愿军军服洗得发白,每逢重大节日就穿在身上。“这是我毕生的纪念。我要让孩子们明白,没有当年的抗美援朝,就没有今天祖国的和平!”他说。
——摘自2020年11月1日(第22541期)《参考消息》第5版༺༻༺༻༺༻༺༻༺༻༺༻༺༻༺༻༺༻༺༻༺༻༺༻༺༻༺༻༺༻༺༻
周继成,1932年11月生,四川乐山市市中区人;1951年6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炮兵训练队长和师炮兵司令部参谋,先后被志愿军党委记一等功,被15军授予“神炮手”称号并记一等功,被军、师、团奖励11次,获抗美援朝奖章、中朝友谊奖章、老战士英雄勋章;1971年5月退役后任乐山市苏稽镇供销社副主任,1992年退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1 01:50:27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2 11:39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1-16 16:55
第二十四号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千里江岸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军旗飘飘·笛子》(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094617960722026&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4370094617960722026&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t3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7D783B0DE005C80DF4B212E3033469BA& miui bottom bar=comment
连环画《英雄谱·盗马》(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657192768727060&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457657192768727060&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32529F872E39EA46ACDABAE2412BE16C& miui bottom bar=comment
连环画《军旗飘飘·洒在元旦的鲜血》(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120722597287968&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206120722597287968&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traceId=D7D92B35D73E42D0E52CA09428078583& miui bottom bar=comment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与革命、战争相关的纪念文章。
༺༻༺༻༺༻༺༻༺༻༺༻༺༻༺༻༺༻༺༻༺༻༺༻༺༻༺༻༺༻༺༻
两枚“迟到”的银元,见证革命的一生作者:方化祎、李昊、李小伟
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展柜里,有这样两块银元:它们是一位烈士牺牲前交纳的最后一笔党费,也是他革命生涯的历史见证,因叛徒出卖、与党组织联系中断,跨越50载光阴,完好无损地交到了组织手中。这两块银元的主人名叫李少堂,河南鹿邑人。
李少堂1901年出生于河南鹿邑,1925年背井离乡前往连云港,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东海中心县委军事委员,参与领导大村暴动失利后,率队伍转战赣榆。1931年夏,因叛徒出卖,李少堂战死于青口,年仅30岁。
李少堂入党后深入国民党盐防营,以修理工身份作掩护,负责情报和策反工作。为了革命,他把家里变成了地下联络点。在盐防营当差的军饷每月七块大洋,他两块交党费,五块购买枪支弹药,筹措军需物资时,还卖掉了家里唯一的土地。
1930年7月,徐海蚌特委改为徐海蚌总行动委员会,所属各县委均改为行委。随后,东海行委根据总行委的指示,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花果山大村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暴动。身为东海县委军事委员的李少堂,利用在盐防营当杂役的身份,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从盐防营弄到长短枪30余支,子弹300余发。
1930年8月8日晚,东海县行动委员会率领500多名武装人员汇集鸡鸣山顶,随后向山霸仇东山大院发起进攻。经过10多天的艰苦奋战,暴动武装缴获当地民团枪械30余支,并联合了南城、大伊山农民,形成了近千人的队伍。国民党灌云县党部和县政府急派要员赴徐州,向国民党第26师告急。第26师遂派出1个团前来,对暴动队伍开展追剿,农民军虽经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伤亡惨重,终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大村暴动失败后,李少堂暴露了地下党员的身份。随后,他立即决定带领部队撤离。离家一个多月未归的李少堂,撤离前连夜赶到家。他轻轻推开门,熟睡的妻子立马惊醒,发现是丈夫,松了一口气。可定睛一看,眼前的丈夫衣衫褴褛,浑身是伤,她看得眼泪止不住地流。
李少堂安慰妻子:“唉,我这不是好好的嘛。你眼睛本来就不好,别哭了,别哭了。噢对,这两块银元是我这个月的党费,你务必替我转交给组织部长杨光銮同志。”说完李少堂转身就要走,妻子连忙拉住他说:“等等!我给你下碗面吃,你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啊!”李少堂看着妻子翻出家里仅剩不到半袋的面粉开始忙活,想到自己为了革命苦了妻儿,没忍住落了泪。
当妻子端着热腾腾的面条回来时,李少堂已经走了。只见熟睡的孩子枕边放了把木头做的手枪,下面还压了张字条写着:“保护妈妈。”这一走,又不知道李少堂何时才能回来,妻子拿着两块银元环顾着空空的家犯了难:“藏在哪儿呢?放在枕头下,太不安全。缝在被子里,也不行。”她正低头犯难,突然注意到了墙角的破洞。她连忙和泥将银元糊在了墙缝里,静待时机替丈夫上交组织。
李少堂带领队伍转战赣榆时被叛徒告密,十几位地下党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他们残忍地砍下李少堂等人的头颅,抛尸荒野。还派人到李少堂的家里大肆搜刮,家里所有像样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连一床被子都没剩下,好在藏在墙缝里的两块银元逃过一劫。
妻子托人四处寻找李少堂的遗体,可正值酷暑,一个星期后找到遗体时,堆在一起的烈士遗体都已经腐化不堪,甚至无法辨认身份。此时李少堂妻子正身怀六甲,谁也不敢让他看到遗体的惨状,便将李少堂的遗物放在棺材内匆匆下葬。
李少堂牺牲后,妻子伤心欲绝,可尽管内心承受着巨大悲痛,她一刻也不敢忘了丈夫的叮嘱:一定要将银元上交组织!这是丈夫的最后一笔党费,也是他最后的心愿。她带着孩子徒步到上海寻找杨光銮,可就在李少堂牺牲后不久,由于叛徒出卖,杨光銮已经牺牲。因为李少堂地下党员的特殊身份,上交银元之路异常艰难,可尽管一时间无法上交,无论生活多么拮据,她始终保存着这两枚银元。
新中国成立后,李少堂烈士的孙子李宝林几经周转联系上了李少堂曾经的革命战友惠浴宇同志。时任江苏省省长的惠浴宇同志得知消息后,亲写证明递交党中央,这才证实了李少堂的身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少堂成为江苏省第一位被追授的革命烈士。1981年,李宝林代表自己的祖父,将这两枚银元郑重地交予中共连云港市委,完成了李少堂生前的遗愿。
“我虽然没见过我爷爷,但是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全家人。”李宝林看着爷爷的照片说道。
如今,这两块“迟到”了半个世纪的银元,静静地躺在革命纪念馆的展柜里,诉说着李少堂烈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河南日报客户端2021年5月17日报道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1 01:54:15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5:5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6 18:44
小交通员
我们在汉阳的龟山脚下安了家。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孩子们都没有上学。立安在家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英雄谱·党费》(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898455366629755&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4155898455366629755&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62CAFB15281791CE9012E40C0F50FC9A& miui bottom bar=comment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报道。
༺༻༺༻༺༻༺༻༺༻༺༻༺༻༺༻༺༻༺༻༺༻༺༻༺༻༺༻༺༻༺༻
丹心素裹沈安娜记者:焦莹、崔天奇
“共产党就在你身边!”1942年1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十中全会,会上一片反共叫嚣。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突然,坐在会场第一排的国民党元老张继站起来,手指蒋介石大声嚷嚷:“共产党就在你身边,你还不知道呢!”张继此话原本只是随口发泄,然而,事实却碰巧被他言中。此时,已经打入国民党中枢核心四年的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就安静地坐在会场的速记席上。
沈安娜,191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书香门第,1935年1月正式进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担任速记员。1935年中秋节,经上级组织批准,沈安娜与华明之在上海结婚。从此,沈安娜白天把情报速记下来,晚上整理成文字,华明之则负责编辑、密藏、传递。
华克放:我母亲在中央党部可以看到一些文件的原件,看到了就偷偷地用速记符号(记),她的速记符号是没有人看得懂的,只有她自己知道,拿回家里,然后再把它译成汉字。
国民党“特别党员”的护身符1936年冬,朱家骅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安娜因正派的为人和娴熟的速记,很快得到朱家骅的信任。朱家骅把沈安娜安排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任机要速记员,并为她办理“特别党员”。这种党员,在国民党内部被认为是有后台和来头的。这样的身份无疑又为沈安娜的潜伏增加了一个护身符。
但是,沈安娜打入国民党中央机关之后,越来越觉得压抑,特别是看到八路军办事处送走一批又一批的红色青年,她也想和其他同志一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都没有得到批准。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周恩来突然派人找沈安娜去谈话。
华克放:周恩来同志笑嘻嘻地说,“你要去延安一天也不行,你去了延安就回不到中央党部了。”这时候邓颖超大姐就说:“你还是要坚守岗位,要甘当无名英雄。”这样我母亲第一次听到“无名英雄”这四个字,从此以后她就把这四个字埋在心里,按照这个要求干了一辈子。
1941年11月,蒋介石在五届九中全会上策划新的反共高潮,此时的沈安娜已经怀孕8个月,但她还是挺着大肚子,坚持参加会议做速记。
华克放:她觉得有中共中央南方局交代的任务,一定要把九中全会的文件拿到手,所以挺着大肚子也到机关里去看。在12月的时候就生孩子了,(孩子)还没有满月又到中央党部去。其实她心里就想看到那些文件的原件是不是跟草案一模一样,又把原件拿回来,所谓拿回来就是偷回来,交给我的父亲再(做)流水作业。
这次会议,沈安娜得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和中统特务头目徐恩曾两个人的报告稿等重要情报。这些反共秘密文件,通过徐仲航由中共中央南方局报延安中央情报部,毛泽东同志在情报上做了重要批示。
“还是那句话:打死了也不说”1942年,国民党对国统区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爱国人士进行了大肆搜捕和镇压,徐仲航被捕了。
华克放:我父母回家里就商量了,这个局面是很难应付的,后面肯定还有大事,所以他们两个必须做最坏的思想准备。我母亲说:“我要是也像老徐那样进去了的话,你一定要把孩子照顾好,还是那句话,打死了也不说”,两个人重复了这句话“打死了也不说”。于是就商量,一定要沉着冷静来应付这样一个极度危险的局面。
徐仲航在狱中经受酷刑,保护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党组织,保护了沈安娜。
宋美龄:以后我演讲你就来速记1943年,宋美龄经常到妇女指导委员会发表演讲,该会的总干事得知沈安娜速记水平高超,邀请她前去速记。
华克放:我母亲每次去总是要把自己稍微打扮一下。宋美龄那个时候很雍容华贵,她讲一口带有上海腔的国语。我母亲在上海好多年,所以她听上海腔的国语一点问题也没有。我母亲的小楷写得非常好看的,我父亲把它装订起来,写上一个花边,呈送给夫人宋美龄。宋美龄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说:“沈小姐很好,以后我演讲你就来速记。”
宋美龄也多次在蒋介石面前夸奖沈安娜的聪明能干,这样沈安娜不仅多了一条情报来源,还通过宋美龄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华克放:这样对于我父母做情报工作多了一把“大红伞”,为什么呢?在中央党部的这些职员就纷纷传开了,说沈小姐真是不简单,既是总裁讲话的速记,又是夫人演讲的速记,还是特别入党的国民党员。这样就在最艰难的这么一段时间,宋美龄倒成了我父母的一把“大红伞”,让他们过关。
1946年3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讨论国民党在战后的大政方针,这又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当时大会安排了几个速记人员轮流记录整理,沈安娜不能参加全部会议,那么她一个人是如何全面掌握情况,并将这些情报传到中共中央南方局手中的呢?
华克放:我爸爸上场了!因为以往国民党中央召开全会是可以把外面的人请来协助抄抄写写,我母亲就推荐了我父亲华明之。这样也就等于夫妻俩一起上阵了,非常完整地把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所有文件、完整的情报报送到周恩来同志那儿。
泄密事件多了,蒋介石也有所防范。每逢讲到党政军关键问题时,就突然挥一下手,低声道:“下面这段话不要记。”沈安娜心想不让速记的内容往往是党最需要的情报。她和别人一样停下手中的笔,在心里默默记住主要内容,待到休息时佯装上厕所,快速记在小纸片上。下班拿回家,由华明之整理成情报,送交党组织。
“希望与忍耐同在”1949年春节过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各党政机关纷纷南迁。吴克坚指示沈安娜和华明之,在适当时候撤至上海,不必跟随国民党机关继续南下。1949年2月,华明之随资源委员会先期撤到上海,沈安娜则一直坚持到4月南京解放前夕,才以回去看望老人孩子为由,撤回上海。
华克放:我也问过我母亲,“这么苦,带着我和我弟弟怎么熬过来的?”她当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但是过了一段,她就给我这么说,她说:“希望与忍耐同在。”我说:“希望是什么?希望共产主义理想得到实现?”她没有这样说,她说的是:“希望党组织来联系的人又用嗒、嗒嗒的声音来敲门了,我们手上的情报可以送给党组织了,这就是我当时的希望。”那么我说:“忍耐呢?”她说:“忍耐一切。”
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在北京辞世,国家安全部致敬语:沈安娜同志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女战士,是对党绝对忠诚、富有隐蔽战线斗争经验的无名英雄。但她自己最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情报人员不是孤胆英雄,只是情报大机器中的一颗颗螺丝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电台2021年5月28日报道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4 23:39:10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6:14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1-22 13:44
鸡毛信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英雄谱·小兵张嘎》(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087585222506392&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481087585222506392&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traceId=AF515E7F7910398B2C3C0825E11541C5& miui bottom bar=comment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纪念文章。
༺༻༺༻༺༻༺༻༺༻༺༻༺༻༺༻༺༻༺༻༺༻༺༻༺༻༺༻༺༻༺༻
深入虎穴,于无声处建奇功
危急关头 刀剑出鞘1931年4月25日,国民党情报机关南京中央调查科实际负责人徐恩曾离开南京赴上海度假,让机要秘书钱壮飞替他值班。当晚,国民党武汉行营给徐恩曾连发三封特急密电,钱壮飞紧急拆译。译出的电文内容显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
顾顺章是周恩来设立的从事情报保卫工作的中央特科的实际负责人,他的叛变无异于深夜中的一声惊雷,中共中央再一次面临生死危机。周恩来得到钱壮飞提供的情报后,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中央政治局机关得以及时转移,化险为夷。为了中国的解放,钱壮飞这些在隐蔽战线上斗争的无名英雄们,做出了杰出奉献。
深入虎穴于无声处建奇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发生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杨闇公、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等共产党人被杀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一时间,中国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党中央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了应对危局,周恩来主导成立中央特科,通过武装锄奸、搜集情报等手段,拱卫中央安全。隐蔽战线涌现出许多英雄,其中钱壮飞打入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功莫大焉。周总理曾说:“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
日前,钱壮飞之孙钱泓向记者讲述了钱壮飞在危急时刻,于龙潭虎穴之中力挽狂澜的故事。
党中央陷入险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镇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有30多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
为了抵近指挥斗争,1927年9月,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在敌人的屠刀下革命,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有随时牺牲的危险。外出联络时,周恩来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大胡子,所以党内许多人叫他“胡公”。尽管敌人把周恩来作为重点目标全力搜索,却始终无法发现他的踪迹。
鉴于上海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出于隐蔽需要,中央领导之间互相并不知道住址,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还要经常变换住址和姓名,以迷惑敌人。如1928年4月5日,罗亦农辗转回到上海,邓小平与他接头,工作完毕,邓小平前脚刚走出后门,巡捕就从前门闯进来,将罗亦农逮捕,前后只差了一两分钟时间。罗亦农被捕后,旋即被敌人枪决。多年后,邓小平提起这次经历,用“很危险”来形容当时的环境,并且发出“半分钟都差不得”的感叹。
在国民党军警宪特和租界巡捕暗探密布的十里洋场,党中央要想长期隐蔽下来开展工作,就要有支强大的保卫力量。
周恩来受命在中央军事部秘密筹划一个以情报保卫工作为重点的特务工作处,作为利刃直插敌人背后。中央特科下设保卫科、情报科、匪运科和特务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渗透到上海租界巡捕房、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等要害部门,截获了大量国民党核心机密。其中就包括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在国民党情报机关内部构成的情报网。
打入敌人的“心脏”据钱泓介绍,1928年夏,钱壮飞在上海参加了一个无线电培训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得到同是湖州老乡的负责人徐恩曾赏识,后跟随其前往南京,进入国民党情报机关。周恩来认为机会难得,指示钱壮飞精心安排,李克农成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的特务股长,胡底当上天津“长城通讯社”社长。钱壮飞自己则驻守南京“正元实业社”,并主持国民党情报机关“长江通讯社”,三名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形成一个铁三角。
“有一些最绝密的情报,需要徐恩曾亲译,我爷爷是拿不到的。”钱泓介绍说,密码本徐恩曾总是随身携带。由于徐恩曾经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钱壮飞就建议徐恩曾别将身上的机密东西带到这些场合去。出于对钱壮飞的信赖,徐恩曾将密码本锁进了保险柜,给了钱壮飞复制密码本的机会。但有了密码本,钱壮飞发现还是无法破译。很快,钱壮飞注意到徐恩曾桌上有一本《曾文正公文集》,断定此间必有文章。果然,将密码本与曾国藩文集对照,钱壮飞终于掌握了破译方法。
掌握破译方法之后,国民党的“剿共”动向变得单向透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钱壮飞三人取得的情报,帮助党中央粉碎了国民党两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计划。
党中央机关及时转移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的消息,正是钱壮飞截获电报后破译的。
钱壮飞意识到情况紧急,急令自己的女婿刘杞夫连夜前往上海报告给李克农,再由李克农将这一情报送到党中央。钱壮飞于深夜回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值班人员又送来了三封电报。其中一封电文为“切勿让钧座(徐恩曾字可钧)以外人知道,否则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机关一网打尽的计划会落空”。钱泓说,这封密电让钱壮飞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很可能已经暴露。于是,钱壮飞下决心离开南京。
接到情报的周恩来随即向中共中央报告顾顺章叛变一事,决定即刻销毁大量机密文件,迅速转移党的主要负责人,把顾顺章所能侦察到的或熟悉的负责同志的秘书迅速调换;将一切可以成为顾顺章侦察目标的干部,尽快地有计划地转移到安全地区或调离上海;审慎而又果断地切断顾顺章在上海所能利用的重要关系;废止顾顺章所知道的一切秘密工作方法,由各部门负责实行紧急改变等四项措施。周恩来在指挥全局应变的同时,还不顾个人安危亲自通知一些同志转移。
由于钱壮飞的情报及时,周恩来的当机立断,在上海搜捕的国民党特务大多无功而返,党中央机关得以最大程度地保全。
龙潭虎穴挽狂澜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完成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任务,无数党员用自己的赤胆忠心书写了英雄史诗,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被周恩来称为党情报工作的“前三杰”有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三杰”则是熊向晖、陈忠经、申健。他们都是潜入敌营、以身犯险,在关键时刻、关键位置获取了关键情报,为保卫党中央做出了杰出贡献。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原型李白,在上海长期从事党的秘密通讯工作。1948年12月,在与党中央电台联络的过程中,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面对敌人刑讯逼供,始终坚贞不屈。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针对李白下达了“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命令,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
情报员沈安娜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她受周恩来派遣,潜伏在国民党核心机关担任速记员长达14年之久,为党获取了大量情报。曾将国民党军向解放区进攻的军事部署、兵力调配、战区划分、长官任免和对解放军兵力、特点的估测全部抄出报送中央,使中央能够根据敌人兵力部署、进犯顺序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成为隐蔽战线上的成功范例。
毛泽东曾说:今后革命胜利了,应该给我们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无数无名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5月28日报道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12 23:57:0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6:33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1-22 13:44
鸡毛信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蛇带河边》(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出版):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R9.html?ref=browser news&s=mb&cp=cn-netease-youliao-browser&docid=netease II002TZLAUPILR9&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6%97%85%E8%A1%8C&traceId=BF84C86799129E4341ECB8F8999D9C82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纪念文章。
༺༻༺༻༺༻༺༻༺༻༺༻༺༻༺༻༺༻༺༻༺༻༺༻༺༻༺༻༺༻༺༻
胶东抗日少年先锋队纪事作者:牟承晋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和军政委员会曾先后组建“胶东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抗日少年先锋大队”。两支抗日少先队担负不同的使命和任务,隶属不同的建制。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受民间传说的影响,不少研究者多将二者混为一谈。应当澄清历史真相。
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山东省委、东北特支以及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都在胶东地区积极宣传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以烟台为中心,主要集中在学校(中学、女子中学、教会学校以及各地的乡村学校等)。秘密参加党组织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及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积极分子,大多是当时10来岁、20来岁的青少年学生。这是胶东抗日少先队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例如,1935年“一二九”运动到1937年“一二二四”天福山起义前后,烟台第八中学是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的胶东特委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烟台总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高四级学生吕志恒(1911年出生)、柳运广(1918年出生)是特委领导,高五级学生林江(1918年出生)是民先领导,姜茗(1918年出生),王云波(1918年出生)、姜丕之(1920年出生)、徐中夫(1916年出生)、牟惟豫(1923年出生)等,都是当时学生中的中共党员或民先队员或抗日救亡活动积极分子。
我的父亲牟闵,原名牟惟豫,曾用名穆敏、牟敏,1923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福山县芝水村(现属烟台市芝罘区芝水街道)。1936年秋天,父亲13岁时,升入烟台中学(原第八中学)高中,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1937年9月初,民先领导的“烟台中学留烟同学读书会”成立,王云波为会长,我父亲为秘书股长,上百名高初中同学参加,组织歌咏队和话剧队宣传、鼓动抗日,排演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唱“流亡三部曲”、“救国军歌”、“上起刺刀来”等救亡歌曲。我父亲还在我爷爷(牟传薪,北伐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员,时任《东海日报》社长、主笔)的支持下,在《东海日报》出刊了由读书会主办的《号角》副刊,并把《号角》的稿件抄写成大字报,每天夜深人静时,张贴到所城的四个门洞和闹市区的街道上。还协助民先,在保安队和警察中秘密宣传抗日。
10月,民先领导人薛次萧(薛峩)介绍父亲秘密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M.G.S.),并要求父亲做好准备,随时跟他一起到农村参加武装起义。
二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志孚中学的学生马竞(马镜,1921年出生)、张春钥、宋彦君在民先的安排下,第一批秘密前往参加天福山起义部队。
1938年正月初四的凌晨,入侵青岛的日军第五混成旅占领了烟台。薛次萧带领我父亲、志孚中学的学生胡治兴和医生寇秋凯,连夜奔赴天福山。在文登大水泊,找到了起义部队的领导机关,见到了胶东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人理琪、吕志恒、林一山等。
我父亲被编入刚刚成立的三军二大队担任文书兼通讯员,大队长是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的领导人之一于得水(又名林东海,1906年出生),政委是林胡笳(林乎加,1916年出生)。那时,父亲还不到15岁。大队长、政委和领导们都叫他“小牟”,父亲则分别称呼他们“大队长”、“老林”。40多年后,林乎加还是习惯、亲切地叫我父亲“小牟”,叫我“小小牟”。
二大队当时只有二、三十人,发展迅猛,没几天就有六七十人了,人多枪少。军政委员会决定向附近几个大乡镇的乡农学校和地主富绅家借枪。部队每到一地,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趁着夜色,有目标地包围那些乡农学校或者有枪户,派人进行谈判,宣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的抗日救亡道理。兵不血刃,先后借到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口径的步枪、手枪、猎枪等,武装了部队。我父亲当时是最活跃的抗日宣传员,也是所到各村老少乡亲们喜爱的“孩子王”。
正月十三,部队进驻昆嵛山西麓的崔家口,这里曾是“一一四”暴动之地,当地群众热情地欢迎“红军”回来。父亲见到了先他从烟台到部队的马竞,俩人喜出望外。
夜晚,他俩挨在一个地铺上睡觉。马竞兴奋地告诉我父亲,他刚被军政委员会任命为“胶东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的大队长,拿出盖有胶东军政委员会大印和理琪主席签署的命令,以及用木头刻的少先队的长条印章给父亲看。当时的“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还没有正式队员。马竞信心百倍地告诉我父亲,他打算组织各村的孩子成立少先队、儿童团。他俩彻夜未眠。
马竞受命组织领导的“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以及儿童团,与当时特委领导的“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抗日先锋队”,都是各乡各村的地方群众性抗日组织,是非武装建制的民众少先队。其基本任务,是配合党领导的抗日政权及青抗先、妇抗先宣传抗日和动员民众。
前些年,威海市的一位少先队辅导员,发给我一张“胶东人民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图片,据说,这是他们收集到的马竞亲自设计的队旗。
我父亲1941年5月奔赴延安,马竞1943年8月作战时牺牲。少年战友,天各一方。
三攻克牟平县城、雷神庙战斗之后,我父亲任二大队的政治助理员。二大队扩大到200多人。不久,同五大队一起,展开在烟台南边的栖霞、福山两县交界的山区,掩护三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西进蓬(莱)黄(县)。二、五大队扩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路”,高嵩任指挥,林胡笳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政治助理员的工作,除了教部队唱歌、学习时事和文化(扫除文盲)外,还向部队驻地及附近村庄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政策,发动群众参军,组织妇救会、少先队、儿童团支援部队。经常同父亲一起做群众工作的有胡治兴、宋彦君、王顾明等,在林胡笳、刘汉等三军总部同志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她)们学习扭胶东大秧歌、唱秧歌调,并先后排演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新小放牛》等节目,向群众宣传抗日。
1938年的清明节刚过,在三军第一路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二、五大队和一支队进攻烟台。4月7日黄昏时分,二大队进抵芝水。我父亲时任二大队秘书兼一路政治部民运股长,向导部队进攻所西门伪警察分局,从通伸岗下插进市区。午夜,二大队、五大队和一支队同时在烟台市的东西两边打响,所西门外的伪警察分局和西沙旺的伪警察所先后被攻克。各路我军在完成袭敌任务后随即撤出战斗。
二大队和一支队又于烟台至福山县城的夹河桥设伏。天刚拂晓,一股日军沿烟潍公路向西搜索,先头部队乘坐的两辆汽车首先驶进伏击圈,遭到我军突然袭击。十几名日军还未来得及还击,即被打死打伤,两辆汽车被击中起火,夹河桥也被我军烧毁。我军迅速撤出战斗,利用地形地物,安全地撤到芝阳山下。这次胜利,更加振奋了胶东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胶东各地工农商学、男女老少,纷纷聚集前来,我军迅速扩大。
四1938年5月的一天,林胡笳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告诉我父亲,总部决定成立武装的少年先锋队,隶属三军建制,要父亲去任副大队长,并特别叮嘱父亲要和大队长崔敏、政委高铭悦一起做好工作。
随着我军的迅速扩大,一些十来岁的少年儿童,最小的才七、八岁,也跟着父兄参加了部队。三军总部决定,仿照红军当年在江西中央苏区组织“少共国际师”的做法,把这些孩子单独编成一支武装建制的部队,执行站岗、放哨和宣传群众的任务,命名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抗日少年先锋大队”。为区别于地方民众少先队,一般习惯地称为“武装少先队”,把已有的100多个男女孩子编为三个中队。
武装少先队(抗日少年先锋大队)和民众少先队(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不是一回事。根本的区别,武装少先队是直属三军总部的正式建制部队,民众少先队是党领导的群众性组织。马竞没有在武装少先队任过职。
当时十八岁的崔敏,是武装少先队的大哥哥。他是莱阳人,因为家里贫穷,小时候父母带着他到烟台谋生,不幸先后病故,他被送进恤养院(孤儿院)长大,读了几年书,学会了织袜子、织毛巾的手艺。党的地下工作者将他教育培养成为一名少年共产党员,后来,从烟台出来参加了部队。崔敏圆圆的白晰面庞上总是露着笑容,令人感到朴实、可亲。
高铭悦当时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清秀的脸上闪耀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聪明和智慧。他是民先队员,蓬莱人,是从三军二路调来的。
我父亲当时还不到15岁,因为在烟台八中参加过几个月的系统军训,分工抓武装少先队的军事训练。记得当时的少先队员有:王虎(于绍生,曾任南京军分区副司令员)、荣梓(江华,曾任南京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荣模、李平(1988年授中将)、于平等,大多是十来岁的少年。紧张、炽热的军事生活,使这些愿为反抗日寇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男女少年,更加热情奔放,意气风发。
我父亲生前看过马竞设计的民众少先队的队旗图片。父亲说,武装少先队的队旗,就是三军总部统一制作的军旗,样式同三军总部的军旗是基本一致的。白色的旗杆套(旗裤)由上到下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行字,旗面上是“抗日少年先锋大队”一排大字。
我父亲说,按照三军总部领导的要求,武装少先队以红军时期的《少年先锋队歌》作为军歌。据说,这也是少共国际师的军歌。武装少先队走到哪里,军歌就唱到哪里:
走向前进,啊!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勇敢向前,稳着脚步,要高举少年的旗帜。我们是工人和农人的少年先锋队!当时一些活泼调皮的武装少先队员,总是爱扛着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中,故意地将最后一句唱成“我们是崔敏和穆敏的少年先锋队!”
六月初,武装少先队奉三军总部命令,由大辛店进驻蓬莱县城,驻进城里的中心小学。蓬莱阁成为经常操练和嬉戏的地方。六月下旬,武装少先队随三军总部移驻黄县石良集,奉命去龙口慰问兄弟部队。
不久,党的胶东特委和三军领导机关分开,胶东特委改称“胶东地方工作委员会”留驻黄县,三军总部南下掖县,与三支队会合。武装少先队中一部分年龄较大的男孩子,由崔敏和高铭悦带领跟着总部去了前方,称为“前方少先队”;一些年龄较小的队员留在后方,称为“后方少先队”,父亲任后方少先队大队长,夏戎为指导员。
留在后方的队员们成天吵着要上前线。于是,组织决定又让我父亲带着第二批30多名男队员去掖县。他们从黄山馆出发,以战备行军的队形沿着烟潍公路一天急行军100多里,终于到达掖县前方总部,兴高采烈地同前方少先队会合。这时,前方少先队已经接受了三支队的一些孩子,加上我父亲带去的第二批队员,又有上百名队员了。
1938年9月18日,胶东三军部队奉命在掖县沙河镇进行整编,正式改番号为“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下辖19、21、25旅,军威大振。
武装少先队也整编得更加精干,跟着五支队司令部行动。不久,崔敏、高铭悦和我父亲先后调出。崔敏到19旅主力部队任连指导员;高铭悦调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后来去了《抗战报社》工作;我父亲调任21旅政治部救亡室主任。
五1938年11月6日,日军会同伪满军赵保原部,在平度大青阳一带与我军激战。是役,我军毙伤敌200余人,自己也伤亡数十人。
刚调到战斗部队任连指导员的崔敏,在追击敌人时不幸英勇牺牲,胸部几乎被机枪子弹打烂。傍晚,烈士的遗体运到平(度)掖(县)交界的高望山,我父亲所在部队正驻扎在那里。父亲亲手给崔敏换上一套整洁的军装,同其他同志一起,将崔敏和其他烈士们的遗体一一装殓入棺,掩埋在山坡的松柏丛中。父亲痛哭不已,向自己亲密的少年战友和伙伴崔敏,行了最后的告别军礼。
不久,父亲从21旅政治部救亡室调到国防剧团,团长是虞棘(1916年出生,曾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父亲曾在“布袋队”等戏里当过演员。年底,父亲奉命去鲁南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1939年11月,山东纵队政委黎玉到胶东视察工作,我父亲也随行回到胶东,被分配到胶东《大众报》社工作。在那里,父亲遇见了武装少先队的战友高铭悦,他告诉父亲,前方少先队早已撤销了,后方少先队也改成了“孩子剧团”,由原来的一部分队员和后来由各地参军的一些孩子组成,“胶东青联”(胶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简称)领导。
胶东青联主任林江,是文登下徐村人,原名丛祺滋,是我父亲在烟台八中读书时的高年级学长。学生时期的林江便投身革命,1936年曾是烟台“民先”的领导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党派他去延安学习,1938年又从延安回到胶东。在党内,他当时是胶东区党委的青委书记。1942年冬在反“扫荡”中,他不幸牺牲于掖县大泽山区,年仅24岁。
1940年4月,我父亲调到青联,先任宣传部专职干事。宣传部原任部长丁方明调走后,林江直接领导宣传工作。我父亲被选为胶东青联执委,并被任命为宣传部的副部长,直接上级就是林江,联系最多的是孩子剧团。
当时青联设有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军事部等部门和孩子剧团。青联的副主任鲁光(1918年出生,曾任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是莱阳人,秘书洪庶是文登人,先后在青联机关工作过的有仲侃伯(1919年出生,曾任山东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超、王文俗(1917年出生,曾任惠民军分区司令员)、林球、李文耀(1925年出生,曾任国家体委办公厅主任)、赵铎(1915年出生,曾任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祝即吾、鲁继声、丁方明(1921年出生,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等同志。
孩子剧团的团长为王顾明(女,曾任浙江省文化局长),副团长为滕中勤(沈西牧,曾任大连市文化局副局长),指导员王文俗。团员有李平(1925年出生,曾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政委)、于平、于江(所云平,1928年出生,曾任总政话剧团团长)、于乃昌(1927年出生,曾任南京政治学院院长)、徐非光(1929年出生,曾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党组书记)、李恕(曾任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王哲南(1926年出生,曾任湖北黄石市委书记)、刘光礼(女)、宋光华(女)、木列儿(女)、赵华(江新蓉,女,1927年出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菊(女)、吕广(女)、张志永(女)、陈志昂(1927年出生,曾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助理兼文艺部主任)、丁宁、宋钢夫、王广汉、曲方明(曲汉,1922年出生,曾任中央党校教授)等三四十个男女孩子。
我父亲负责办一份两张蜡纸版面的油印小报《胶东青年》,自己编辑,自己刻写蜡纸,同志们帮助油印。印好的小报通过各地县青联和区村的“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的简称)分发下去,深受青年的欢迎。
为了对敌占区宣传的需要,还另外编印一份名为《团结》的小报,通过地下组织,秘密寄往敌占区城市。
我父亲当时17岁。孩子剧团是父亲的主要帮手,也是父亲最亲近的青少年朋友和战友。日伪军“扫荡”最紧张的时候,青联机关和孩子剧团曾掩藏到招远和龙口交界的玲珑金矿,和工人们一道敲、碾矿石,等“扫荡”的敌人退走,才又回到根据地。
共同的战斗生活,使父亲和孩子剧团的青少年们相熟相亲,一起唱歌,一起欢乐,一起擀面烙饼、压面条,几十个兄弟姐妹亲如一个大家庭,人人精神愉快、饱满。战争环境,不能洗澡,也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大家身上都生了虱子。我父亲、李文耀和孩子剧团的一些团员生了疥疮,起初用土办法治,总也治不好,后来找了个农村“郎中”,给每个患者打了一针(据说是牛奶或羊奶制的针剂),疥疮竟好了。
当年秋天,参加山东人民各界代表大会的胶东代表团从鲁南回来,我父亲创作了一首《欢迎曲》,孩子剧团在欢迎会上唱出:
长途跋涉,辛苦了同志们!新春正月,你们衔着重大的使命,离开了胶东。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穿过了顽占区,千辛万苦为革命,你们真英勇!如今你们回到胶东,亲爱的同志们,胶东人民,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孩子剧团的小指挥(当时13岁)陈志昂,后来担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曾组织重唱了《欢迎曲》,并录制了光盘。
父亲还以歌曲联唱的形式,为孩子剧团创作了一个小型歌舞剧《建设新胶东》。当父亲离开胶东时,把多次修改过的剧本交给了林江,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留给了故乡的战友们。
六1941年5月下旬,我父亲同区党委直属单位及东、南、西、北四个地区选送的200多名青年干部一起,离开了胶东,踏上了去延安的征途,与青联和孩子剧团的同志们、伙伴们依依惜别。李文耀将自己仅有的一条灰色棉毯一剪为二,送给父亲带走一半。纯真的同志心、战友情,令父亲一生难忘。1942年,孩子剧团改编为胶东大众剧团。
武装少先队政委高铭悦建国后曾在北京市园林局工作。后方武装少先队指导员夏戎建国后曾在四川省农委工作。当年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坚决抗日、浴血奋斗的少先队员,都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鞠躬尽瘁。孩子剧团当年的“孩子”们,后来也都成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有的当了将军,有的成了戏剧艺术家、作家,也作古久矣。
无论武装少先队,还是民众少先队,都是我党我军胶东抗日革命历史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坚强力量,都是中国少年面对外侮和侵略不屈不挠的光辉见证,都是中华民族长江后浪推前浪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12 23:59:16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7-28 16:4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1-13 13:13
火烧赤壁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赤壁大战》(上部分;《三国演义》故事之廿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W3.html?ref=browser news&s=mb&cp=cn-netease-youliao-browser&docid=netease II00PY0C2ALL4W3&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6%97%B6%E5%B0%9A&traceId=F5A12360679EA4119115CDEDDB7D0091
连环画《赤壁大战》(下部分;《三国演义》故事之廿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K6.html?ref=browser news&s=mb&cp=cn-netease-youliao-browser&docid=netease II00Q3K6YGUU3K6&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6%97%B6%E5%B0%9A&traceId=E02C02F666D59933B9B38EAEBED792C7
༺༻༺༻༺༻༺༻༺༻༺༻༺༻༺༻༺༻༺༻༺༻༺༻༺༻༺༻༺༻༺༻
很遗憾,以上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与赤壁之战相关联的分析文章。
༺༻༺༻༺༻༺༻༺༻༺༻༺༻༺༻༺༻༺༻༺༻༺༻༺༻༺༻༺༻༺༻
毛泽东谈赤壁之战作者:罗胸怀
1906年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他送进了私塾,塾师是毛泽东的排房兄长毛宇居。这给他打下了较深的古文功底,他在《左传》等典籍中看到了历史兴亡和战争胜败的教训。毛泽东逐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毛宇居后来回忆道:“毛泽东那时最喜欢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当时私塾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因此,毛泽东总是偷着看,见我来了,就把正书放在上面。后来被我发现了,就故意多点书,叫他背,但他都背得出来。”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到了毛泽东对这段读书生活的回忆:“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的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毛泽东虽然没有到过赤壁之战发生地,但他自小就是一个“三国迷”,对于赤壁之战以及相关历史人物十分熟悉。
毛泽东多次谈到赤壁之战1947年6月中旬,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纵队来到陕北田次湾。在闲谈中,毛泽东谈到了《三国演义》:“小时候我喜欢看《三国》,读起来就放不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书里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我纳闷了两年,种田的为什么就没有谁去赞颂呢?后来我想通了,写书的人都不是种田的人!”他接着说:“《三国演义》算我读到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吧。可也受了一点骗,许褚好像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得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哪个都比许褚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有人讲我的兵法靠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我是看过的,《孙子兵法》当时我就没有看过。”
毛泽东第一次在其军事著作中谈到赤壁之战,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这部著作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规律和特点,确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红军战争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战术,为抗日战争战略问题的提出作了理论准备。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战略退却”,举了春秋时期曹刿论战的例子。他说:“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毛泽东精心研究过包括赤壁之战等著名战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根据敌我实力变化灵活采取以退为进、各个击破等战略战术,带领人民军队实现由小到大,以弱胜强。
毛泽东根据中国历史的大量事实,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经验,批判了片面地强调“先发制人”的观点,并提出了“后发制人”的战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写道:“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毛泽东再一次谈到赤壁之战是在其军事著作《论持久战》中。
1938年5月,全民族抗战第10个月。在军事上,一方面,日军进攻势头凶猛,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陷落,淞沪会战失败,徐州会战失败,武汉危急。另一方面,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场胜利,八路军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战果辉煌,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在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际社会反法西斯同盟也呈呼之欲出之势。然而在思想层面上,却是各种观点林立。毛泽东决定把“为什么是持久战”和“怎样进行持久战”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以指导全民抗战。
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举了很多战役的例子,其中包括赤壁之战。他认为,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毛泽东认为,将全局的劣势化为局部的优势,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敌人,在战争史上屡见不鲜。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法宝之一,恰恰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为敌人整体上的优势所吓倒,指挥员要正确指导,要善于化全局劣势为局部优势,逐渐地积累战果,以促成战局整体上向有利于我方的转化,从而导致战争的不同结局。
毛泽东两次在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中援引赤壁之战这个战例,阐明军事理论问题,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中,用来说明作战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制胜的道理,阐明了战略防御原则的重要意义。在《论持久战》中,则用来说明指挥员的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从而导致战争的不同结局。
毛泽东借周瑜论提拔青年干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特别是人才十分缺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多次以赤壁之战时的周瑜为例,强调要提拔青年干部。
1953年6月,毛泽东谈到了任用青年干部的问题,他说:“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
1957年,毛泽东谈及提拔青年干部时,又以周瑜为例说:“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毛泽东接着说道:“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1964年3月20日,毛泽东在谈话中再次提出:“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才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起事时只有十七八岁。周瑜死时才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毛泽东讲周瑜都是突出他的年轻有为,这同毛泽东主张放手任用新人的思想有关。他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毛泽东认为,必须着眼于年轻人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才能使党和国家事业永葆青春,永葆活力。
毛泽东借曹操兵败赤壁批评浮夸风1958年11月21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昌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在纠正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共产风”的同时,还讨论了高指标、浮夸风的问题和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
22日晚,毛泽东把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的吴冷西和秘书田家英找去谈话,主要是谈宣传上要压缩空气、实事求是的问题。他特别提醒吴冷西说:“办报的、做记者的,凡事要有分析,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毛泽东向吴冷西、田家英问道:“你们看虚报好,还是瞒产好?”没等他们回答,他又说:“我看瞒产比虚报好。没有打那么多粮食,你硬是充胖子,虚报了产量,结果国家按报的产量征购,多购了过头粮,受害的是农民。瞒产少报,当然也不好,但我很同情……瞒产了粮食还在,虚报了没有粮食。虚夸危害很大。”
其间,毛泽东谈及赤壁大战中兵力的虚实:“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古已有之。赤壁之战,曹营号称83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毛泽东借用曹操兵败赤壁的历史典故来批评虚夸歪风,告诫做宣传工作,都要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百年潮》(月刊)2022年第5期第72页~第75页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14 23:48:06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6:43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0-30 17:25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智歼“眼镜蛇”》(上部分)(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648771795886997&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2974648771795886997&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traceId=0472FA27714F63AA5A4320FF184385A7& miui bottom bar=comment
连环画《智歼“眼镜蛇”》(下部分)(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882777689272746&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4495882777689272746&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traceId=782D0E46AE16DE7AFE5C7C38CE1C87A2& miui bottom bar=comment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纪念文章
༺༻༺༻༺༻༺༻༺༻༺༻༺༻༺༻༺༻༺༻༺༻༺༻༺༻༺༻༺༻༺༻
解放北平隐蔽战线建功
播火织就中共地下党电台网络1941年,根据党中央对敌后大城市工作的方针要求,晋察冀分局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刘仁为城工委委员之一。不久,受分局书记彭真委派,刘仁代表分局主抓城工委的工作。
在“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地下工作方针指导下,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的工作,刘仁领导的北平地下党组织如滚雪球般由小到大,到抗战胜利时,已发展了相当数量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城内,大到军政要害部门、各学校、厂矿、报社,小至寻常巷陌、店铺澡堂,都有中共地下党的眼线。
用先进快捷的方法秘密联系敌占城市,是刘仁早有的打算。1947年2月,北平建立了地下电台。他对电台工作人员规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联系,不与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上影剧院,不读进步书刊,深居简出。
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地下电台根据刘仁的指示,采取了多种措施:变更时间、更换密码、传递电报一律密写,报务员、译电员的工作分开……刘仁一再叮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电台隐蔽好。”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前3个月,也是地下电台最忙的时刻。北平各个城门及城墙的位置、厚度、高度等数据,我军炮火炮击北平守军东单飞机场的弹着点等情报,都是北平地下党通过地下电台汇报给城工部,再转报平津前线指挥部的。由此,炮兵校正了弹道,很快就用炮火封锁了机场,部队做好了攻城准备。
北京轨迹为迎接北平和平解放发挥重要作用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刘仁一方面部署北平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迎接北平解放,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各方力量,争取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部接受改编。
这其中,傅作义的老师刘后同、女儿傅冬菊对其态度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傅作义犹豫动摇时,刘后同反复向他谈形势、摆利害,揭露蒋介石的阴谋,转达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对傅作义的希望,积极推动傅作义下决心走和平解放之路。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到北平后,傅作义细微的情绪变化:思想斗争激烈、发脾气、唉声叹气……地下党都一清二楚,并及时通过地下电台通报平津前线指挥部。
傅作义最终能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北平和谈,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刘仁的远见卓识和识人之明。
同时,刘仁对迎接北平解放的具体准备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包括对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当前的形势和党的政策;争取教授、学者、专家全部留下;发动群众保护文书档案和物资财产,护厂护校;加紧调查工作,了解各方面情况……在刘仁的领导下,北平地下党组织为迎接北平城的解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革命志愿要为革命拉磨,要当老黄牛当年,做地下斗争的交通员都记得刘仁最爱说的一句话:“干革命就不能怕死。”他一再教育大家,共产党就要为革命拉磨,要当老黄牛……
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当天,车队刚行进到前门大街,就被热情的欢迎群众围住了。整个城市沸腾了,古城迎来了新生。此时,站在前门箭楼检阅台上的刘仁心潮澎湃,因为他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来了。
刘仁领导城工委,白手起家,苦心经营着北平城内的地下党组织、学生组织、工人组织、秘密交通线组织、地下电台系统以及敌工工作系统,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5月17日报道༺༻༺༻༺༻༺༻༺༻༺༻༺༻༺༻༺༻༺༻༺༻༺༻༺༻༺༻༺༻༺༻
生平
刘仁(1909年~1973年),四川酉阳(今属重庆)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战于天津、内蒙古、张家口、北平等广大地区进行革命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城工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第二书记等职。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15 21:35:15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6:54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0-27 00:36
旗手的责任
长征开始不久,我被调到团部当旗手。团参谋长郑重地对我说:“现在决定调你到团部打团旗。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军旗飘飘·红六军的诞生》(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887749210650445&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docid=uc 5079887749210650445&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traceId=93F35887C9547F5A36E0B8EEAC085A71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有关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先生之子、革命烈士陈延年的纪念文章。
༺༻༺༻༺༻༺༻༺༻༺༻༺༻༺༻༺༻༺༻༺༻༺༻༺༻༺༻༺༻༺༻
“小列宁”陈延年作者:秦正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长子。1919年底,陈延年决定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秋,经时为法共党员、后为越共领袖的胡志明介绍,陈延年加入法共,不久转入中共,成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成员。
“小列宁”称号的由来1923牟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旅欧支部决定派遣陈延年等12人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陈延年求知欲极强,对所有课程都满怀深厚兴趣,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不懂俄语等困难,认真刻苦地钻研,务求学懂悟透。
他平时沉静寡言,但在讨论一些重要原则问题时,却总是滔滔不绝,热烈地阐明自己的见解,与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经常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与平日里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同学们说他太过较真,他却说,列宁在争论原则时如同猛狮,我们也应该向列宁学习,在原则问题上绝不马虎。同学们听后都十分敬佩他追求真理的精神,纷纷称赞他为“小列宁”。
与周恩来的特殊缘分陈延年与周恩来相识于法国,先是同学、同事,后又互为领导。1922年6月,陈延年加入“少共”任宣传部长后,周恩来由宣传部长改任职工运动部长,两人同住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哥特伏化街17号一个小旅馆里。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后,周恩来、陈延年同被选为领导成员。
1924年9月,周恩来从巴黎回国抵达广州,出任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10月,陈延年从苏联回到广州,出任团中央驻粵特派员,两人又同住在东山恤孤院路的一幢楼上。11月,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遂调陈延年任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
两人征得孙中山同意,组建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在车队中建立党组织,直属广东区委领导,一切事宜直接向周恩来或陈延年请示汇报,使之实际上成为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一年后,陈延年、周恩来又商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著名的叶挺独立团。1925年1月,黄埔军校党员人数增至40多人,陈延年与周恩来决定将原党支部扩大为黄埔军校特别党支部。1925年春,周恩来随黄埔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陈延年正式接替周恩来出任广东区委书记。
三张照片与“六不”原则目前可查到的陈延年的照片只有3张,一张是单人正面护照相,一张是1923年“少共”临时代表大会合影,还有一张是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苏联记者拍摄的他与杨匏安、刘尔崧、冯菊坡4人合影。只有3张照片留世,缘于陈延年为自己定下的“六不”戒律,即不照相,不闲游,不谈恋爱,不滥交名人高朋,不讲究衣着,不下馆子。“六不”中,不照相,不谈恋爱,不滥交名人高朋这3条的实质,就是要少曝光、少接触人、少被关注,体现出陈延年高度的隐蔽斗争意识。
早在留法期间,为便于秘密活动,少共主要领导都使用化名,赵世炎化名乐生,周恩来沿用化名伍豪,陈延年化名林木,陈乔年化名罗丝,王若飞化名雷音。
1924年底,陈延年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同船由广州抵达上海后,陈延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遂用暗语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与组织取得联系。郑超麟晚年回忆:宣传部的张伯简在《民国日报》看到一则广告:“马道甫兄:我已来到上海,住在某某地方。”署名是林木。张伯简知道马道甫是我的俄文名字,于是把延年接到宣传部我住的地方来。
在广东区委工作期间,陈延年很注意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轮换使用过“林木”“陈东”等化名。
陈延年对党早期情报工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送情工培训。陈延年任书记期间,广东区委曾向苏联为中方举办的情工培训班选送“工会会员、农民组织成员、罢工者”。
二是建立情报机构。1926年春,国民党右派阴谋破坏国共合作。陈延年专门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组建情报小组捜集国民党方面的情报。
三是开展情报活动。陈延年任书记期间,广东区委曾赋予地方党团组织情报捜集任务。这其中,既有动向情报,如敌军推进、回防、驰援情况;也有综合研判,如对厦门报界态度的分析,对潮汕可能参加暴动的工农人数的推测,对北洋军阀海军战斗力的评估,还有对策建议等。
——摘自《炎黄春秋》月刊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