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2-25 17:28:04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3-1 16:35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1-4 13:02
狼牙山五壮士
    一九四一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这 ...
    拓展阅读
壮士轶事作者:黄文霞赵倡文
狼牙山五壮士生还者之一宋学义自1947年回到家乡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后,虽先后担任过河南省沁阳县(1989年改市)县委委员、新乡地区革委会委员、河南省贫协委员等职务,但他直到1971年因病去世时,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他以惊人的毅力,拖着因跳崖而严重受伤的身躯,带领北孔村群众战盐碱、斗黄沙,使北孔村的耕地由昔日的蛤蟆坑变成了井渠双保险、旱涝保丰收的稳产高产田,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亩产七八十年‚提高到850多斤。
宋学义在家乡20余年,不以英雄壮士自居,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本色,深受沁阳人民群众的爱戴,至今在沁阳44万人民群众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壮士宋学义的轶事。这些轶事无不反映着壮士信念坚贞、无私无畏、严于律己、勤劳朴实、不居功自傲的高贵品质,如今听来,也使我们深受教育。

晋京宋学义一生中参加过许多重要会议。1959年他应邀参加国庆观礼,1969年他出席党的“九大”。然而‚最使壮士不能忘怀的是1959年11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烈属、军属和残废党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大会。
这次大会的第四天,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与会代表。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们合影后,毛主席设宴款待刘胡兰的母亲、董存瑞的父亲以及宋学义等这些为新中国成立或献出子女‚或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们。
宴会开始前,宋学义与刘胡兰的母亲文氏站在一起。毛主席笑容可掬地来到宴会厅,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一一握手。握手后‚,毛主席掏出一盒“大中华”牌香烟‚每人让给一支。
面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这时的宋学义已经激动得泪流满面,他接过主席递过的香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见刘胡兰的母亲文氏‚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把主席让的香烟端端正正放在手帕中,包好,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里。就也想把烟放进口袋中,可壮士没有手帕,害怕把烟装进口袋里弄坏了,就小心地把烟夹在耳朵上。主席让完一圈烟,见其他男代表都有烟,唯独宋学义没有,就又拐了回来。这时,主席看到宋学义把烟夹在耳朵上,就笑了,又让给他一支。
大会结束后,壮士回到家乡,向乡亲们报告他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情景,他激动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在旧社会被地主家狗咬伤的讨饭娃,过去做梦也想不到能到北京参加这么隆重,这么气派的大会,特别是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受到他老人家的亲切款待,这是党和人民给我最大的荣誉,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啊!”乡亲们问他:“你和毛主席离这么近‚,毛主席到底长啥样?”他如实地告诉乡亲们,当时他就站在主席对面,他一个劲地看着毛主席的面容,可是怎么也看不清楚,因为,热泪已经涌满了眼眶,怎么擦也擦不干净。

南下宋学义一生俭朴。夏天,他头戴一顶草帽;冬天,他腰扎一根麻绳;一年四季一支用竹根做成的旱烟袋和一个装有碎烟叶的圆铁盒从不离身。壮士这一身典型的北方农民打扮,还引出不少笑话。
解放后,五壮士所在部队移防驻守到广西省贵县(今贵港市)。虽然部队与狼牙山相隔数千里,但部队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不但建立了五壮士班,而且还经常到狼牙山区拜访老乡,给老区人民赠送退役的战马。1963年壮士所在部队144师派后勤部长孙建钧专程送马给狼牙山区,并看望了当年壮士所在连的连长刘福山。当问到刘福山有什么心愿时,这位在当年狼牙山战斗中身负重伤,转业到地方负责看守烈士陵园的老人说:“我老了,不能打仗了,就看守烈士陵园。我的大孩子明年高中毕业,如能让他到老部队当兵,我死了也放心!”
刘福山的请求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重视,第二年专门派副师长林立藩从狼牙山区征召刘宏泉、赵德良、姚桂智、王振海、尹金田等5名适龄青年入伍。其中刘宏泉就是老连长刘福山的大儿子。为对新入伍的战士进行教育,部队首长还决定在1964年9月25日举行的五壮士血战狼牙山23周年纪念大会上,由葛振林、宋学义授枪给五位战士。
接到老部队的邀请,宋学义激动万分,他恨不得早日飞到部队,见见阔别多年的战友。可当他与负责护送他的沁阳县武装部赵参谋赶到郑州时,当天南下的火车,不仅卖完了卧铺票,而且连硬座也没有。赵参谋劝宋壮士买明天的车票,可壮士说什么也不同意,说站票也行,吃这点苦算什么。就这样,他们匆匆忙忙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那时的火车没有空调,人又多,天气又热,壮士跳崖时腰部严重摔伤,不能长时间站立,站一会儿,就把草帽放在地上坐在上面休息。车上人来人往,从壮士身上跨来跨去。眼前的情景,赵参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与壮士商量,去找列车长给壮士安排个卧铺,可壮士说,大家都一样站着,不要给人家添麻烦,说什么也不同意。又行了一程,赵参谋想想到目的地还得两三天时间,这样下去壮士怎么吃得消,就瞒着宋学义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乘务员。乘务员吃惊地看了一下赵参谋就离开了。
不多一会儿,列车上的广播响了起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壮士就搭乘我们这次列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壮士到车长室休息!”
消息一播出,列车上顿时沸腾了,人们纷纷寻找壮士。这时,那位乘务员过来请壮士和赵参谋到车长室休息。乘务员走在前,宋学义走在中间,赵参谋走在后面。人们一看乘务员领了一个穿军装的,就以为是壮士无疑,纷纷挤过来与赵参谋握手,请赵参谋签名。赵参谋马上意识到大家认错了,就赶忙介绍说:“这位才是壮士宋学义!”人们稍一迟疑,就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时,人越挤越多,把壮士围在中心,赵参谋怕壮士受伤,就紧紧护着壮士,大声喊:“壮士有腰伤,大家不要挤!壮士有腰伤,大家不要挤!”不一会儿,列车广播也传出声音:“壮士身上有伤,请大家不要拥挤,自觉让开道路。”连续播了几遍后,人们让开道路,自觉鼓掌夹道欢迎。可直到这时,还有不少乘客以为赵参谋是壮士,弄得赵参谋低着头,不敢看大家。当天宋学义还在列车上给大家做了报告。
1964年9月25日,纪念五壮士血战狼牙山23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宋学义和葛振林亲自将半自动步枪授给五位新战士。五位战士也没辜负壮士的期望,在部队个个是模范。其中老连长刘福山的儿子刘宏泉进步最快,他第一年入团,第二年入党,第五年当排长,第六年当副连长。

挨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年亲手给宋学义颁发奖章的杨成武将军被错误打倒,为狼牙山五壮士树碑也成为他的一大罪状。在这种情况下,宋学义也因此受到株连,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成“假英雄”、“走资派”。说什么:“真正的宋学义早已于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跳崖时身亡。如今的宋学义只是冒名顶替。”有的造反派甚至说:“人家都跳崖跌死了,你怎么活着回来了?你再到狼牙山上往下跳跳,跌不死,承认你是英雄!”更有的说:“你就从房顶往下跳也行,房顶没有狼牙山高,跳下来跌不死也算。”
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不但壮士一家被人监视、盯梢,而且隔三岔五村里还要开批斗会,对壮士进行批斗,使壮士的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但英雄就是英雄,任何谎言也遮盖不住。文革中外地的红卫兵长途跋涉“长征”到北孔村,要听宋学义讲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本村的造反派阻挡不住,就让宋学义白天给外地的红卫兵讲壮士的故事,到了晚上再到北孔村大队部对宋学义进行批斗。
看着父亲一次次无辜被批斗,遭迫害,壮士的大儿子宋大保非常气愤。有一次批斗会正开着,宋大保大步跑回家,掂起组织上发给父亲的盒子枪返回会场,冲上主席台,大喊:“我爸爸出生入死和日本鬼子拼命,今天反倒成了假英雄、走资派,今天咱就说个明白,谁再无理批斗,我这枪可是不认人!”一边说,一边“啪”的一声打开保险,扳上大机头。
虽说大保这样做只是想吓吓那些造反派,早把枪膛里的子弹退了出来,但大保的这一举动,还是镇住了那些造反派,许多人都愣住了,特别是那几个造反派头头,更是吓得手足无措。
谁知这时,宋学义猛地从挨斗的凳子上跳下来,抢到儿子面前“啪、啪”就是两个耳光。大保愣住了,委曲地蹲到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而这时会场却更静了,一个个目瞪口呆地注视着壮士。只听宋学义批评道:“大保,你在这里是向谁耍威风?咱这枪,是用来保卫祖国,镇压阶级敌人的!你把它拿到这里来干啥?这里谁是阶级敌人?你把这枪口要对准谁?这里台上台下,可都是咱们阶级弟兄呀!……”壮士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感人肺腑,全会场的人都被壮士的言语所感动,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响起了“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的口号声。
这件事后,虽然壮士又多次被批斗,但那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教子壮士一生最爱枪,深知枪杆子的重要性。在狼牙山上他含泪摔坏了心爱的武器;解甲归田后,继续带领民兵拿起枪杆子保卫胜利的果实。壮士一生用过的枪可谓多矣,可有一支枪却是壮士最爱,那就是1960年壮士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由毛主席亲自授给壮士的枪号为118761的56式半自动步枪,因为这支枪凝聚着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搞好民兵工作,加强国防建设的殷殷期望。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在家里他把枪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一闲下来,就把这支枪擦了又擦。每到民兵训练时,宋学义就带上这支枪给民兵讲革命传统,讲射击要领。他有一句话,许多当年的老民兵至今还记得:“枪打得准不准,关键看你眼里有没有敌人,如果你看到的仅是靶子,而不是敌人,那你的枪就打不准。”
壮士爱枪,壮士的子女也爱枪。宋学义的两个儿子宋大保、宋福保都是民兵,训练非常刻苦。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他们专门在家里修了个简易靶场,用父亲最钟爱的枪进行训练,尤其是大保,对这支枪钟爱有加。由于经常进行擦拭,对枪的性能了如指掌,他能把枪卸开后,在无光条件下重新组装,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1965年2月,河南省新乡军分区首长到北孔村观看民兵实弹射击。大保兄弟俩自恃平时和父亲的枪打交道的时间多,训练的时间长,一心想打个好成绩让首长看看,就自告奋勇,首先参加射击。谁想事不随心,大保三发子弹只命中十七环。大保不服气地说:“过去我打靶都是优等,准是这枪有毛病,今天风也刮得太大,不信换换枪,让我再打三发看看!”宋学义这时走过来批评大保:“我看不是枪有毛病,也不能怨风大,还是你的思想有毛病,才打过几次枪就骄傲了,哪还能练出真本领?练武是为了打仗。要是在战场上,敌人会等你换了枪再打他吗?人家还专找雨急风大的天气向你进攻呢!”
经过这次教训,大保、福保在父亲的帮助下,更加离不开枪,更加勤学苦练。不到半年时间,全家的军事技术都大有长进。宋学义看到这种情况,在训练场举行了传枪仪式,把这支毛主席授给的枪传给了大保、福保,以此来激励他们。就在这次实弹射击中,大保三发三中26环,福保三发三中24环,他们的母亲李桂荣取得了三发三中28环的好成绩。
在壮士的严格要求下,壮士8个子女,除两人因身体条件不够外,其余6人都先后参了军,在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进行了锻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宋大保,参军后先在陆军,后又在空军,整整服役15年。如今的宋大保已是洛阳一拖厂配件公司的总经理。他工作突出,还受到过江主席的亲切接见。

——摘自《中州今古》双月刊2003年第1期第67页~第68页、第70页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7-7 13:14:42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22 22:01
短文
    晚上,我见姐姐正在看《谜语》,就叫姐姐说个谜语让大家猜。
    姐姐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宝贵 ...
    拓展阅读
时间到底是什么
我们呱呱坠地;我们活着;在某个时刻,我们等待死亡降临。认为我们的存在受到时间限制的观念是人类经验的根本。我们无法与之抗争——说实话,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与什么抗争。时间是一个普遍性,我们所有人——尤其是物理学家——都未能抓住它的本质。但时间为何如此让人捉摸不透?南丹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阿斯特丽德·艾希霍恩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那么它就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时间很简单:因为有了它,事情才不会一股脑儿地在同一时间发生。或许说来轻巧,但至少在这一点上大家都能达成共识。艾希霍恩说:“时间,其实就是事情的因果关系。”
这样看来,时间的存在可以被解释为某种宇宙的先决条件,在这其中,一些事情导致其他事情发生。而生活在其中的智慧生物则可以提出“时间是什么”这类问题。除此之外,时间的本质是神秘的。例如,为什么事物只能沿着时间的一个方向行进发展,但在三维空间中可以在多个方向移动。
从牛顿的运动定律到量子力学,大多数物理学理论回避了这类问题。在这些理论中,时间是一个“独立变量”,其他事物会改变,但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存在于物理学范畴之外,就像独立于宇宙之外一个节拍器,而宇宙中的一切则依照节拍徐徐展开。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则拿捏住了这一虚无缥缈的问题。在相对论中,时间是一种物理的、动态的东西,与空间融合形成时空——即宇宙架构本身。时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运动和重力而扭曲。如果你的速度够快,或者你处在一个强大的引力场中,时间就会放慢速度。
时间的相对论带来了广泛的结果。由于没有专门的方式定义时间的流逝,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方式来定义“当下”。爱因斯坦的结论是,所有的“当下”——过去、现在和未来——必须同时存在,这种被称为“四维块状宇宙”的图景与人类的感官直觉可以说完全相悖。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匹配,是因为在我们的宇宙中,光速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局限于某种速度来感受周围。因而人类注定无法以神的角度来观测到这种固体块状宇宙。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宇宙学家凯蒂·马克说:“实际上,因果关系牢牢地禁锢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经验以及任何影响我们的东西都受到了因果关系的强烈限制。”
时间的神秘不止于此。据我们所知,宇宙始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时间作为宇宙物理结构的一部分,它还暗示,时间本身是有开始的——或许也是有结束的。正如量子理论所暗示的,宇宙之外不可能存在永恒的节拍器在不断地滴答作响,因为这样的来源必须独立于空间与时间之外。这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之间形成了一个当下无法逾越的鸿沟。艾希霍恩等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跨越这一鸿沟,朝着更加统一的物理学图景——一幅对时间拥有完全不同构想的图景迈进。
许多“量子引力”理论提出,如果你能放大到非常接近爱因斯坦时空结构,即放大到最细微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普朗克尺度”,你就会发现一个子结构——一种量子像素化。这将打开全新可能性的大门。艾希霍恩说:“很可能,物质世界中空间和时间的量子结构,与仅仅存在于头脑想象中的只包含空间和时间的宇宙有所不同。”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我们需要走这么远。有些人认为,通过更好地理解量子理论,也可以认识到时间的本质。或许时间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马克说,就像树叶的颜色或图案一样,时间可能是某种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发明时间就是为了弄清我们周围的事物,以及生活中的规律。
毕竟,我们从不去衡量时间本身,而是在衡量有规律的变化(无论是四季的转换、钟摆的摆动还是铯原子的振荡),我们通过逆向工程来研究我们称之为“时间”的神秘物质。马克说:“这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它似乎就存在于那里。而对于宇宙来说,这或许是无关紧要的。”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022年6月15日报道;2022年7月6日一期(第23153期)《参考消息》翻译、(第11版)转载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7-25 12:55:25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10-31 22:48
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是由于它的唱歌和它的住宅。
    别的昆 ...
    拓展阅读
法布尔是如何对天地万物和生命葆有一生的热情与好奇的?作者:黎亮    校对:贾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让-亨利·法布尔(1823~1915)陆续出版了他的《昆虫记》(法语: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全书共十卷,长达两三百万字,上市后广受欢迎。这本书按照法文直译为《昆虫学回忆录》,1923年周作人将其译为《昆虫记》,此译法一直沿用至今。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昆虫学的科普著作,也是法布尔对于生命的追忆、记录和沉思。其主角有昆虫和植物,还有守在寂寞的荒石园,一生都浸淫昆虫世界的法布尔:从贫寒却好奇的童年,到执着却辛酸的中年,再到沉静却依然热情的老年。
法布尔将心力投注在昆虫研究上,他甚至认为,若没有昆虫的陪伴,自己绝不可能挨过人生的起伏与悲痛。他像一位诗人,用拟人化的笔触讲述昆虫的故事,同时表达自己五味杂陈的人生感悟。因此他既被称为大博物学家,又被称为大文学家,并在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25年以后,《昆虫记》一再以选本的形式出版发行。如今它在中文图书市场上是知名的儿童读物,每到寒暑假都会被一些中小学列为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名为《昆虫记》的书数不胜数,每一本在将原作中的哪些昆虫选入其中上都有细微不同。还有些版本只把它当成纯粹介绍昆虫的科普书,删除了里面与昆虫无关的文字,但这种打薄式做法很可能伤及其文学性,令对昆虫并不了解的读者没有兴致打开它。还有的版本加入了语文教学式的解读,令其看上去更像一本语文阅读理解题集。
除了昆虫知识,学者马俊江也很珍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他想了解法布尔,与在书中不断发出议论的法布尔对话,进而反思自己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于是他编译了一本不同于其他《昆虫记》的书,名为《我的〈昆虫记〉:基于法布尔的重述》。
在这本书中他修改了原作中较为冗长的段落,让它读起来更轻松有趣,也在编译中将自己的一些感想融入原作。虽然是按照原作的顺序编译,但他也将法布尔在原作的十卷中相同的话题进行了归纳整理(法布尔从56岁完成第一卷到84岁写完第十卷,《昆虫记》的写作时间持续几十年,有些相同的话题散落在十卷的不同地方)。原作的章节很多,在选编时马俊江选择了为人所知的昆虫和文学性与思想性更强的篇章,使读者更能理解法布尔是如何对天地万物和生命葆有一生的热情与好奇的。
下文是这本书的书评,作者把它推荐给了刚刚结束中考的儿子。她说,读书这件事像在沙滩上寻宝,在数不清的细沙里捡出一个又一个宝贝,马俊江老师则做得更多一些,他把宝贝草蛇灰线串起来,把一个神完气足的法布尔和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掩卷闭目,那些被照亮的时刻依次闪过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奇喜悦真不少。比如,当法布尔说起大蓟那“蓝色海胆一样的,不起眼的蓝色小花”,我回想起在封控中发现家门前长出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按名搜图果然就是大蓟,原来小小的象鼻虫就住在那小小的花托里!
生命的赐予神秘丰厚,不经意就有回响。前阵子驱车去看萤火虫,小朋友捉捉放放,大人拿出手机拍照录像,也算心满意足。不久便收到《我的〈昆虫记〉》,前言读过看目录,第一篇是《圣甲虫和它的粪球》,最后一篇是《萤火虫》,此中有何真意?一眼瞥见小引开篇“和生命一样,一本好书应该从春天开始,结束的时候,要有光”——很像一句赠予读者的咒语啊。脑波也跟着荡漾了。
在春天的原野里推着粪球的食粪虫,“闪烁着青铜、黄铜般的光芒,还有祖母绿和紫水晶的光泽”,在法国纪录片《小宇宙》里看到过,导演拍出了法布尔眼中美丽发光的小虫。
“萤火虫的光宁静、柔和,像从月亮上掉落的小火花”,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萤火虫是食肉昆虫,居然吃蜗牛。捕猎用的是麻醉术,干净利落,风过无痕:两片钩状颚在蜗牛壳上轻轻一夹,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蜗牛立即安静下来。独乐不如众乐,萤火虫呼朋引伴,一起啜饮肉汁,吃完了,蜗牛的空壳还留在它最初被攻击的地方。月光般柔和,刺客般迅捷,这是我所不知道的萤火虫。法布尔在萤火虫母亲的肚子里看见了发光的卵,他说“萤火虫的一生是有光的一生。从生下来到死去,它们的灯始终亮着,不熄灭”。
读罢最后一篇,再从头读,经过去芜存菁的《昆虫记》,每一篇都令人精神愉悦。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提到,高明的编者,一次标点符号的重排,也会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我无心比较《我的〈昆虫记〉》与原版以及众多删节改编的选本之间有何不同,但阅读体验诚实不欺,这本书有光,掩卷闭目,那些被照亮的时刻依次闪过。
首先看到的是孤寂的小孩法布尔。在祖父母居住的荒野,在一群牛、羊、鹅中间,小法布尔闭上了眼,阳光消失了。他正在做人生中第一个突发奇想的实验,他睁开了眼,阳光再次扑面而来。他发现了眼睛的功能,却受到家人的嘲笑——“他们都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事”。这件小事的正反两面同样重要。从此,未来的昆虫学家开始真正看世界,在人们习焉不察的寻常之处,他将一次又一次叩响宇宙生命的大问题,让万物开口讲自己的故事。
第二道光来自樱桃树。法布尔在樱桃树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炼金术。“白色的樱桃花像雪一样开着,落着……”多美啊!樱桃红了,麻雀翠雀和黄鹂鸟叽叽喳喳,各种长翅膀的小虫翩翩起舞,那些没长翅膀的小虫也来分享美味,一个个都吃饱醉倒,在叶子下睡着了。到了夜里,田鼠把蚂蚁鼻涕虫吃剩下的果核搬走,冬天来了,它们在果核上钻个洞吃里面的果仁。
树下的法布尔,问出了两个问题——如果所有的果子都完好,所有的种子都萌芽,它们全都长成了树,地球将会怎样?一棵树老了,要让它的孩子长成大树,只需要一粒种子,为什么樱桃树每年都要结满一树果子?
满树的樱桃果和种子,绝大部分都另有使命——那就是养活别的生命。在利他的感动中,法布尔带着我继续向前,指给我看造物的安排:泥土养育了青草,蝗虫吃青草,螳螂吃蝗虫,蚂蚁吃蝗虫的卵,蚁䴕伸出大舌头,就卷下黑压压一群蚂蚁……而我们人类,把蚁䴕做成了香喷喷的烤肉。不就是食物链吗?
对于食物链,人类还能怎样?法布尔的认知总是贴近人的觉醒,他说“螳螂、蝗虫、蚂蚁,还有更小的昆虫,它们通过复杂曲折的途径,都给我们的思想之灯添了一滴油。它们的能量,一代一代慢慢加工、积蓄、传递,最终注入我们的血管,滋养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生命的炼金术,炼出了人类的大脑。法布尔不愿辜负如此来之不易的馈赠,终其一生观察探究寻求精神满足,贫贱不移,乐在其中。
第三道光,要从蜘蛛网说起。法布尔在蛛网中看见了对数螺旋曲线,一个无限接近却永不抵达极点的旋转。他看着蛛网上的扇面和平行线,赞叹它们的有序与和谐,还说几何学教会他简洁地写作。
法布尔似乎对一切人类精神活动都表现出好奇与热情。他身上有种浪漫特质,在昆虫世界发现的诗与美,在数学的世界里他也能悟到。他跟着同事学几何,谈论数字与艺术相接的优美,被同事贬为“无稽之谈”。但他坚信他这么做是“在精神世界里点燃思想的炉火”,坚信“让那些抽象的公式充满人生的阳光”无比美妙。在《从蛛网几何学说到我的数学往事》这篇故事里,法布尔写道:
“做了十五个月的解析几何练习之后,我们一起去参加蒙彼利埃大学的考试。于是,在文学学位之外,我又得了一个数学学位。文凭是我同伴学习的终点,他精疲力竭,再也不想继续学解析几何这些劳什子了。而那张文凭却只是我的开始。”
诗意的召唤和阳光下的漫游,让他在时光隧道里走得越远越有滋味。他谈论起每一只小虫,都像在引领读者做“精神的散步”。

发自内心的热爱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读法布尔的日子,看见路边小花花心里爬着一只小虫,像清风送来消息——这只我不认得的小虫会对法布尔讲故事。
“如果我们善于询问,它就会给我们讲述它的故事。”法布尔如是说。他教会我对微小的生命发问:你吃什么?食谱会变吗?你在哪里居住?如何筑巢?怎样捕猎?如何战斗?又怎样找到回家的路?如果用石头挡,用报纸盖,用水冲掉路上的气味,总是原路返家的蚂蚁还能回家吗?人类在地球上修筑房屋之前,爱在屋内筑巢的长腹蜂住在哪里?苍蝇啊,物质如何聚集,又如何获得生命?物质的生命结束,是如何分解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法布尔观察、提问、设计实验,教我们不要以讹传讹,不做应声虫,自知无知而求知。
这只圣甲虫在帮另一只圣甲虫推粪球?不不不,它是在抢劫。蝉向蚂蚁借粮?活生生的蝉就在伊索身边,他没有认真去了解。事实正相反,蝉对蚂蚁无所求,倒是蚂蚁抢了蝉在树枝上开掘出来的水。蝗虫吃庄稼,只管消灭光?千万别为了保护几只李子,打乱整个宇宙的秩序。要知道,吃庄稼的蝗虫,也给人类送上了美味的火鸡。寄生虫好吃懒做坐享其成?那只是人类的偏见,寄生虫的生活并不容易。造物主给每个生命一样本领,有的靠自己,有的靠别人,但都得拼命努力活下来。
在一个讲教育的短视频里,一位中科院毕业的硕士说起她为什么没有继续读博做科研。她说,她发现自己对研究对象并不热爱。她有个同学才是真的爱,后来果然成长迅速,成绩斐然。她那位同学,看着显微镜下的细菌,亲切地喊它们“亲爱的小可爱”。真正的喜爱藏不住,人做着喜欢的事,一言一行都会流露出生命的欢欣。读《我的〈昆虫记〉》,这样的欢欣会传染——
“欢乐的法布尔带着几个孩子走上高原,他们要去和天地万物一起庆祝生命的复苏”;“不管是蝗虫的琴声,还是雨蛙的风笛,或者蝉的铙钹,在我看来,都是为了表达生命的欢乐而奏响。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表达生命欢乐的方式”;“蟋蟀有不幸的家庭生活,但就是那样的家庭,延续着蟋蟀种族的生命,延续着田野草丛间动人的歌唱”;“生命,似乎就是步步危险,能存活下来就是幸运。而千辛万苦幸存下来的若虫在黑暗的地下生存了那么多年,当它来到阳光下的时候,生命已接近了尾声。但这更增加了阳光里生命的珍贵,这‘生命的锦缎’多么值得歌唱啊”;“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歌,但歌声都是一样的,庆祝着生命的欢乐”……
万物都唱同一首歌,生命的欢歌也在法布尔心中回响,我听着这回响的回响,记下他在黑夜中写的话:“科学,不是阳光,是我手里昏暗的灯笼。”法布尔是独一无二的法布尔,人类也是独一无二的人类。阳光下歌唱,黑夜里提灯,两种截然不同的快乐,值得每个人拥有。法布尔指给我们看灯光照亮的部分,也提醒我们黑暗更为浩瀚,“我们依然被黑暗里的未知事物包围着。我们这些被好奇心和求知欲蛊惑的人,能提着灯笼东走走西看看,驱散一点黑暗,能多看见一点本来隐藏在黑暗里的事物,就很快乐满足了”。如此快乐这般满足,值得每个人拥有。

科学研究与有我之境《我的〈昆虫记〉》的编者马俊江说:“那些只看到昆虫的读者忘记了,记下这些昆虫故事的是人,而人的世界里怎么可能只有昆虫!”他让我们注意法布尔“浸淫昆虫世界的一生:从贫寒却好奇的童年,到执着却辛酸的中年,再到沉静却依旧热情的老年,所有他经历的热爱的一切”。
法布尔用热情探索和审问慎思轻轻弹走了贫穷和孤独蒙在命运之上的灰尘,过出了饶有生趣的美丽人生。他的昆虫记既是科学,也是文学,能见到科学的方法和发现,也能见到作者的生活与精神。科学和文学融合无间,或许是因为法布尔观察虫子也不忘与人类世界呼应,与生命意识关联。
食粪虫推粪球能有多稀罕?法布尔展开了历史想象:在尼罗河边弯腰劳作的古埃及农民,第一次撞见这个场景一定目瞪口呆。他们观察这只小虫,传说不翼而飞——食粪虫把粪球埋在地下二十八天,月缺月圆回到最初也是二十八天,在新世界诞生的第二十九天,食粪虫回来,挖出粪球扔到尼罗河中。多么了不起,这只推粪球的小虫与天地精神往来,开启了一个新生命的循环。因此埃及人赋予食粪虫至高无上的荣耀,称它为“圣甲虫”。法布尔看待传说像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在那些荒诞不经真假混杂的言说中,他看到了“人类高贵的心灵和真诚的信仰”,即“对天地有所迷惑,但也有所敬畏”。
一只被人带到远处小屋的石蜂从窗户飞走,飞回了蜂巢,能有多么激动人心?法布尔说它是“昆虫中的奥德修斯”,做了许多实验来证实,放黑盒子也好,往反方向走再折回目的地也好,被转动的盒子弄晕了也好,石蜂总能飞过大片麦田和玫瑰红的田野回到自己的蜂巢。回家的奥德修斯,是否和回家的石蜂一样,也受到某种神秘而强大的本能召唤呢?
法布尔对自己的探究领域有非常清晰的定位——“我做的一切就是向昆虫发问——生命的本能到底是什么?”在科学研究之上,法布尔赞美本能的伟大,也唏嘘受缚于本能的悲伤。
切叶蜂会在现成的隧道或其它蜂类留下的旧巢里做窝,它把树叶切下做成正方体的小盒子,把它们一个个连在一起,在里面装花蜜生宝宝。在蚯蚓钻出来的隧道里,它用叶子堵住可能带来危险的通道。在生命即将终结时,它已经完成了一生该做的事——宝宝已经长大,房子依然坚固,无需再造叶子防御工程,它就要告别这个世界。意味深长的怪事发生了,它开始毫无必要的工作,不停地用叶子砌墙,“唯一的目的就是用它爱了一辈子的叶子填充生命的最后阶段”。
粪蜣螂则用惊人的母爱呵护蜣螂宝宝,她放弃了一切乐趣,守在卵宝宝安睡的粪蛋边,一刻不歇地忙碌着,整整四个月,什么也不吃。促狭的法布尔在别家的粪蛋上挖开一道口子,扔给蜣螂妈妈,她总是不辞辛劳把粪蛋补好。不管塞给她多少,不管重复多少遍,蜣螂妈妈守护修补粪蛋,从不懈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不是,它只是分不清孩子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昆虫只拥有在特定时候做特定事情的本能。泥蜂拥有精准的麻醉术,天牛幼虫为成虫钻出树干事先准备好一切,红蚂蚁能记住只走过一次的复杂道路……令我们不得不惊叹造物的神奇,可是,若把狼蛛从浅浅的洞穴搬出来,它便不再挖洞,不会造塔,没了洞口的小塔,它不会捕猎,只能活活饿死;若取下长腹蜂的蜂巢,墙上只剩轮廓,长腹蜂依然会衔着泥巴,乐此不疲地修补不复存在的蜂巢……
对此,法布尔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论断:“它们的整个生命只是执行本能,而不会理性地思考,也不会对本能做出调整。无论发生什么,世界有怎样的改变,它们只是无意识地、机械地、按部就班地执行本能规定好的程序。就像一台水磨,一旦轮子被发动起来,就再也无法停止旋转,即使没有稻谷,它也旋转着,坚持着一项没有意义的工作,一直到它报废,再也无法转动的时候。”
人类则拥有理性,会学习,懂教育。书写昆虫,法布尔也回答了人的终极问题——“我是谁”。他认为,本能的领域是有限的,小虫子拥有的仅仅是浩渺空间中的一棵草,人类的智慧却可以延伸到整个宇宙。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言说我们心中所想。
可是,法布尔啊,你看见松毛虫总是首尾相接,列队出行,它们口吐丝线,标出走过的路,不管走多远,总能回到松毛虫的家。你制造了意外,在它们爬上花盆时截断了它们身后的丝线,造成一个闭环的怪圈。你想知道它们能不能走出来。整整五天,围成大圈的虫子在花盆圆口上走啊走,疲劳,饥饿,被寒夜冻僵。队伍多次陷入停顿断裂,有几只走出圈开辟新路,终归不果,返回旧路。
你说它们盲从,注定走不出怪圈。你说“如果没有极度疲劳引起的停顿和队伍断裂,如果没有轨道之外的几根丝线”,它们会在走不出的怪圈上冻死饿死。你把它们的走出归功于偶然,好吧,我和你一样为“走不出怪圈”而叹息,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庆幸偶然带来的不确定,赞美为在绝境中求生而开创的道路呢?
难道说人类就没有走不出的怪圈吗?一个人可以拥有理性,那么一群人呢?人类全体真的比虫子更理性更自由?

“热爱天地万物的人,血脉里都有神圣的火种在燃烧”人到中年,法布尔终于拥有了一座他朝思暮想的荒石园。废墟中一堵断墙,在他看来像是“艰辛的生活和命运也未能打败的热爱”。多年以后,上了岁数的法布尔,仍然有滋有味,感受到求知的热望。一位老人,捉着虫子,好奇、兴奋、兴致勃勃,世界宛如初见……如此幸运,大概都源于他一生听从发自内心的热爱。
年少时为了谋生去求学,法布尔一度放下钟情的博物学。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遇到不少启迪和引领他的学者。一位热情欢快的植物学家对他说——“去研究虫子和植物吧!如果你确实像你表现的那样,对于植物和虫子,血管里有无限的热忱,就不必担心将来没人倾听你讲述它们的故事”。法布尔认识到自己的天赋与天命,认识到人不是“听凭风吹雨打的脆弱麦秸”,遂决定“把生命献给真正热爱的东西”,让自己达至“平凡之上的高峰”。
他如饥似渴地求知,身处艰难内心笃定。为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自学代数,像蜘蛛织网一样不知放弃。深奥的知识世界像坚固的岩石,只对不惧失败的勇者打开。他一遍又一遍敲击岩石,寻找进入的门径,支持他的是内心的低语:“岩石上的大门很难打开,但一旦打开,我就能听见真理悦耳的声音”。有时候,居然尝试自认为注定失败的实验,没有信心,也没有热情,但就是想尝试——这是什么样的神灵在主宰?结果预想失败的实验却大获成功。
触及心灵的美,洞见世界的真,让名利变得不重要。腰酸腿疼,口干舌燥,头痛欲裂,法布尔浑不在乎,只因心中别有天地。他写下《昆虫记》,分享昆虫的故事,也分享岁月赠与他的快乐。他谈起杜福尔的书在漫长的冬夜点燃了他的生命,也希冀他的故事能让读者鼓起勇气去学习和探索。而我,怀着对儿子的爱,记录下我与这本书的相遇。愿有书为伴,岁月赠与你快乐。

——《新京报·书评周刊》百家号2022年7月22日登载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0 14:51:33

小水车
雨过天晴,蔚蓝的天幕上点缀着几朵白云;和煦的阳光洒遍绿色的田野,显得格外清新、明媚。我从一户农民的屋檐下躲雨出来,走上了归途。
村边,一群穿背心短裤的娃娃,欢乐地喊叫着,在水渠(qú)边泼(pō)水嬉戏。离他们不远的桔树下,蹲着一个穿嫩黄色汗衫、酱紫色短裤、长得挺俊(jùn)的小男(nán)孩。是什么有趣的事吸引了他呢?我不禁(jīn)悄悄地走了过去——啊!原来小家伙在入神地欣赏(shǎng)一架小水车。
这小水车,是用乒乓球般大的青桔子做的。先在桔子上用刀竖着划上相等的六道缝,接着将对折的桔叶插进缝里,在桔子中间穿一根细竹棍,小水车就做成了。再在“水沟”两边插上两根木丫杈,把小水车放上去,当流水冲击在桔叶上时,小水车就飞快地转动起来。
小水车在飞转,小男孩一动不动地蹲着。他那两条淡淡的眉毛下,一对活泼的大眼睛充满了幻想的神采,灵巧的小嘴紧紧地抿着。多可爱的孩子啊!我真不忍(rěn)心打扰他。
正当我想抽身离开时,小男孩发现了我。他亲热地喊了一声“老师!”我惊奇得很,笑着问他:“小朋友,我可不认识你呀!”小男孩小心地站起来,生怕惊动了身边正在飞转着的小水车。他神秘地一笑,说:“我认得您,上次我到你们学校去给姐姐送伞,您正在教室里给姐姐他们讲故事呢!您讲了那个拿着长矛的勇士,爬上那高高的风车,跟风车作战……”
啊,我想起来了,这是有一天我给同学们讲《堂·吉诃德》的故事,没想到这个窗外的小听众却记在心里了。我高兴地拍拍他结实的肩膀,说:“风车,你可没见过呢。”“我见过的,在姐姐买的小人书里有。您看我做的这个小水车,还仿着那个风车呢。老师,您说像吗?”“像,像!”我不住地点头回答。小男孩高兴极了,眉开眼笑地拉着我的衣襟,说:“老师,明年我要上你们学校念书了,您也给我讲有趣的故事吗?”“好的。”小男孩心满意足地拍起手来。
这时,水位低下去了,小水车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转动。小男孩眨眨眼睛,忙伸手把两根木丫杈向泥土里用力地插下去。小水车又飞快地转动起来。
转吧,快快地转吧,灵巧的小水车!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8页~第1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0 14:52:51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qīng)蜓(tíng)立上头。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3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0 14:54:12

捉鱼
村子东边有条小溪。一到春天,就有数不清的小鱼在小溪里游来游去。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约郭(guō)辰去捉鱼,两个人拿着铁锨,拎着小桶,带着水盆和笊篱,来到小溪边上。我们选了一处鱼多水浅的地方,用泥从两边筑(zhù)坝(bà),坝当中留个出水口,把笊篱竖在出水的地方。水从出水口向下流,被笊篱截住的小鱼惊慌得乱蹦乱跳。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捉到了十来条。我爬上岸,把盆里的鱼倒进桶里,心里快活极了。
我又跳下小溪去捉鱼,忽然听见郭辰“啊”地叫了一声。他扔掉了手里的盆,匆匆忙忙往岸上跑,把我们围的泥坝踩了个缺口。我连忙喊 :“漏(lòu)水啦!郭辰,快把缺口堵住!”
“不行!牛吃稻秧啦,牛吃稻秧啦!”他头也不回,向秧田跑去。
“你还捉不捉鱼啊?”我呆(dāi)呆地站在水里,嘴时叨咕着。溪水把泥坝冲塌了,我也只好上了岸。
郭辰已经把牛赶出了秧田。牛受了惊,直向我这边冲过来。我仔细一看,就是那头馋嘴的小母牛。等它靠近我的一刹那,我冲上去一把抓住牛绳,拼命往后拉。牛站住了,我却被它拽倒在地上。
糟糕,我们的小桶被牛踢到小溪里去了。小桶在水面上一晃一晃的,十来条小鱼都溜走了。郭辰喘(chuǎn)着气跑回来,接过我手里的牛绳,把牛拴(shuān)在溪边的大树上。
鲁大叔跑来找牛了。他一个劲儿地夸我们。我摇着头说:“牛是郭辰赶出秧田的。”郭辰笑着说:“牛绳可是你抓住的啊。”
鲁大叔把牛牵走了。我们俩跳下小溪,把水桶捞上来。郭辰说:“咱们再把泥坝围上,捉更多的鱼!”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43页~第4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1 13:46:33

笋芽儿
沙沙沙,沙沙沙。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姑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zòu)着乐曲,并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sǔn)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醒过来了。她揉(róu)揉眼睛,看见四周仍然是黑糊糊的,便扭动着小小的身子,撒娇(jiāo)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
“不能睡懒觉啦,孩子!快出来看看吧,地面上多美!”
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姑的话,便央(yāng)求竹妈妈快让她到地面上去。
竹妈妈一听,吓得脸都黄了,一个劲儿地摇头:“你的身体这么娇嫩,能到地面上去吗?那里有很厉害的寒风啊!会把你冻坏的。”
笋芽儿被吓住了,瑟缩(suō)着身子,低下了头,说:“那……我还是呆在这儿吧。”
轰(hōng)隆(lóng)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也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不住嘴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竹妈妈见阻拦不住,忙给笋芽儿穿上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还不停嘴地唠叨:“唉(ài)!千万别伤风。”
笋芽儿终于钻出地面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哎(āi)呀,多么明亮,多么美丽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吱——吱——吱,在笋芽儿的脚边,有一棵小草在摆动身子。笋芽儿问:“小草弟弟,你在做什么呀?”
小草向笋芽儿看了一眼,回答说:“我要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快长大。”
笋芽儿听得心里暖烘烘的,她对自己说:“我也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快长大!”可是,竹妈妈怕她冷,用衣服把她裹得紧紧的,使她连气也透不过来。笋芽儿急得大叫:“我不怕冷!我要赶快长大!”她勇敢地脱下裹在自己身上的小衣服。
春雨姑姑笑了,爱抚着她,滋(zī)润着她。太阳公公笑了,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把它们抛在脚下,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迎风跳起了优美的舞,自豪(háo)地喊着:“我长大啦!”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48册~第51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1 13:48:16

喇叭花
姐姐在院子里新开垦(kěn)了一小块地,种了些喇(lǎ)叭花子儿,我隔(gé)一天去浇一次水。这一天早晨,我又去浇水,发现喇叭花出苗了。我高兴得连忙喊:“姐姐,快来看,花苗苗出来了。”姐姐从屋里飞快地跑出来,蹲下身子,仔细地看那刚出土的新苗。两片肾脏形的子叶,中间藏着叶芽,显得那么嫩,那么弱,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的。
我问姐姐,喇叭花什么时候开花,姐姐说:“要到暑(shǔ)假才能开。开的花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咱们得给它搭个架子,让花蔓攀在架子上。”
我和姐姐找来几根长竹竿,给喇叭花搭了个架子。每天早晨,我们俩谁先起来,谁就先跑出去看花蔓又长了多少,生没生虫子。花蔓沿着竹竿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一天早晨,我还没起床,就听见姐姐在院子里喊:“晏杰快来,咱们的喇叭花开花了!”我披上衣服就跑到院子里。顺着姐姐指的方向,我看到在那缀满了花蕾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红白相间、光洁晶莹的花,又娇嫩,又鲜艳。这是我和姐姐培(péi)植出来的第一朵花,我们看着,心里都美滋滋的。
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稠(chóu)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锦缎。屋檐上也开了花,有一条蔓还悄悄地把几朵花送到邻居家的院子里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52册~第53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1 13:49:46

短文
每天早晨,我上学来到汽车站,都会看到一位老爷爷。他健壮的身体穿着整洁的衣服,笔挺的腰板显得特别精神。他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时刻关心着每一个乘客。
听爸爸说,老爷爷原先是一位模范(fàn)工人,现在退休了,每天还在车站继续为人民做好事。
星期天,老爷爷身边多了一群“红领巾”,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学着老爷爷的样子,把温暖送给每一位乘客。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84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8-31 13:51:31

青蛙的眼睛
青蛙最喜欢吃昆(kūn)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有人把青蛙养在笼子里,拿许多死苍蝇放在笼子里来喂它。可是奇怪,青蛙一只也不吃,竟活活饿死了?是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青蛙不爱吃呢?不是,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个样。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shū),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只要虫子在飞,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都能分辨清楚,还能判(pàn)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dǎi)住。可是虫子如果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人们研究了青蛙的眼睛,制成了“电子蛙眼”,主要用它来监(jiān)视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píng)着“电子蛙眼”的帮助,就能立刻判断出飞机在哪个方向,飞得多高,飞得多快,正向哪个方向飞。有了“电子蛙眼”,人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102册~第103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课本插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