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用书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课本插图5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7-11-13 14:20:45 | 只看该作者
短文

    古时候,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读了很多兵书,提起用兵作战来,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连他父亲也辩论不过他。赵括自以为能用兵如神,天下无敌,可是他父亲总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
    赵奢死后,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王任命赵括做大将。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得很熟,但是不会灵活运用。”赵王不听。
    赵括接受兵权后,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制定作战方案。不久赵军被秦军围住,终于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7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7-11-13 14:21:58 | 只看该作者
唐打虎

    从前,皖南山区有老虎。
    有一年正月里,一只大老虎盘踞在村子后面的山上不走,伤害了不少牲口。壮丁几次出去打它,都没有成功。村民商量说,要除这个害,非得请“唐打虎”不可。
    “唐打虎”是徽州一个姓唐的大家族,据说一家人个个是打虎的能手。大伙备了厚礼,就派人到徽州去请。派去的人回来说:唐家答应了,打虎的能手随后就到。
    过了两天,唐家果然派人来了,一个是老头,头发胡子全白了,背也驼了,还不住地咳嗽;一个是小孩,还不到十岁,说是祖孙俩。大家看了这两个人都很失望,但是人已经来了,只好招待他们吃了酒饭再说。
    老头觉察到了主人的神色,先开口说:“这儿离山上没几步路,先把老虎除了,回来再吃饭吧。”说完,站起身来,领着带来的小孩就走。
    村里的人把他们送到山口,不敢往里走了。老头笑着说:“你们给老虎吓怕了。有我在这里,不用怕!”几个胆大的远远地跟在后面看。
    进了山口,小孩走在前头,连连用鼻子闻。走了一段路,他对祖父说:“爷爷,这畜生就在这里,正睡觉呢。我把它叫醒吧。”老头点了点头,找个地势站好了。小孩就学起老虎叫来。果然,老虎从树林里出来了。它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猛扑过来。
    老头双手握着一把斧子,斧柄不到一尺,斧嘴四寸多点。他把斧子举过头,瞪大了眼睛,站得稳稳的。老虎扑过来,老头身子一蹲,把头一偏,老虎从他头上蹦了过去。谁也没想到,老虎一蹦过去就趴在地上不动了,肚子下面鲜血直流。大家围上去一看,原来从老虎的下巴到尾腚,都被斧子剖成了两半。
    这一下村里的人都服了。老头带着孩子回村里吃饭,大家问他打虎的本事是从哪儿学来的。老头说,唐家的祖上不少人遭过虎害。后来出了个打柴的,叫唐牛,他身体壮,力气大,一担能挑二三百斤。有一次他正打柴,忽然来了只老虎。他拔腿就逃,老虎已经从背后扑上来了。他急得没法,两手抓住了从肩头扑下来的老虎腿,一下子用头顶住了老虎的咽喉,又用脚向后蹬虎肚子。最后老虎不动了。唐牛的力气也使尽了,胸口已经被老虎抓得稀烂,抬到家里,一会儿就断气了。他临死还叮嘱儿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两条:一条是见了老虎不该怕,更不该逃;另一条是老虎见了人总要扑过来,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唐家的子孙个个能打老虎,各有巧妙不同,但是大家都牢牢记住唐牛临死说的这两条。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76页~第78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7-11-16 16:51:3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四首

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

  白话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夜宿山寺
作者:[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山。
------------------------

  白话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白话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江雪
作者:[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白话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74页~第7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7-11-16 16:52:58 | 只看该作者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象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冲锋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打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再打一阵,再跃进几步。后面还有几名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就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打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地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他那钢铸造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象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一跃而起,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78页~第8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7-11-16 16:55: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四号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千里江岸,战帆如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直捣蒋介石长期盘踞的“虎狼窝”。
    当晚午夜,无数战船向南岸疾驶。一艘独桅双桨的木船冲在最前面。它穿过浪峰,越过漩涡,象一支离弦的箭。这就是英勇的第二十四号船。
    船上的战士们背着上了刺刀的钢枪,腰间挂着手榴弹,双手划着船桨,两眼紧盯着黑沉沉的南岸。船艄上,头发苍白的老船工张大爷,用结满硬茧的双手紧把着船舵。船身随着波浪起伏,大家的心在激烈地跳动,恨不得一下子飞过江去。
    刘班长举起右手,用力向下一挥说:“同志们,江心水急浪大,是敌人封锁的主要地段。我们要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发扬革命精神,快速冲过去!”
    “加油啊!”同志们边喊边划着,战船飞快地逼近南岸。
    敌人开火了。战士们一面还击,一面奋力划桨。突然“喀嚓”一声,桅杆被敌人的炮弹打断了,船身猛地一歪,浪头卷进了舱里,战船在急流中打起转来。刘班长跳到船艄,和张大爷一起使劲扳正了舵,稳住了船身。
    战船冒着敌人的炮火继续前进。一发炮弹呼啸而来。为了保护张大爷,战士小田纵身一跃,扑在这位老船工身上。炮弹在船艄近旁爆炸,激起一丈多高的水柱。“小田,别管我!”张大爷一把推开小田,两手象铁钳似的紧紧把住了舵。
    “嘘——”又一发炮弹飞来,落在后舱,把船底炸了个洞,江水立即涌进来。刘班长指挥战士们一面堵洞,一面猛烈射击。
    第二十四号船继续前进,离南岸只有二百米了。这时候,又一发炮弹落在前舱,炸开了一个大洞,江水汹涌而入。一个战士扑了上去,用身体堵住洞口。可是,洞太大了,江水还是不断地涌进来。
    刘班长高喊:“同志们,为了解放江南人民,解放全中国,泅渡前进!”他带头跃入江中,战士们也接着跳下水去,大家一边划水,一边推着船前进。
    北岸万炮怒吼,密集的炮弹掠过天空,在敌人阵地开了花。千万条战船射出无数火龙,猛扫敌人滩头阵地。
    船离岸不远了,刘班长高喊一声“冲啊!”战士们犹如蛟龙出海,涉水冲上南岸,一举摧毁了岸边的碉堡。他们和上岸的部队一起,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歼灭了顽敌。渡江任务胜利地完成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81页~第8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7-11-16 16:56:44 | 只看该作者
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明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每天我们一块儿上学、回家,一块儿温习功课。我们成了离不开的好朋友,一直到四年级。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的舰模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携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一把抓起书包,转过身,头也不回就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进裤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抑制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踩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在我手里。想想那 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我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陈明跟着爸爸妈妈搬到外地去了。那天以后,我们俩再也没有见过面。我把他送给我的小木船藏在抽屉里。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象看见陈明站在我的面前。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84页~第8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7-11-16 16:58:37 | 只看该作者
短文

    孩子们为寻找队里的小牛,跑进了密密的树林。忽然听见林子里有“哞哞”的叫声。大家跑过去一看,正是那头要找的小牛啊!孩子们赶着小牛往回走。等他们走出林子,天已经黑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8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7-11-16 17:00:16 | 只看该作者
短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从前河上没有桥,只有一块木板。
  一天,央金和桑布在木板上走着。央金脚一滑,掉到河里了。桑布吓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对岸住的是解放军叔叔。他们一听到喊声,就飞快地跑过来,“扑通扑通”跳下河去。
  十二月的河水冰冷刺骨。解放军叔叔什么都不顾,一心只想把央金救上来。后来有个解放军叔叔抓住了央金的手,把她救上了岸。
  解放军叔叔想,河上只有一块木板,太危险了。他们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木桥。从那以后,我们就管这座桥叫“救生桥”。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89页~9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7-11-20 17:47:29 | 只看该作者
月光曲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91页~第9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7-11-20 17:48:20 | 只看该作者
小音乐家扬科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扬科八岁就做了牧童。
  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回家来蓝子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叉“呜呜”作响。有一次他正听得出神,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小河边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村上的更夫常常看见扬科悄悄地躲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旅店里有人在跳舞,有时候传出脚踏地板的声音,有时候传出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扬科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么拉,也不象旅店里的小提琴那样好听。它声音小,太小,就象蚊子哼哼似的。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拉。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悄悄地从草堆边爬过去,爬到食具间门前,门开着,小提琴挂在正对着门的墙上。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让他瞧个清楚。
  一天傍晚,食具间里一个人也没有。扬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扬科已经进了食具间。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但是恐惧愈来愈紧地抓住了他。在草堆后面,他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可是在这儿,他觉得自己好象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扬科身上。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忽然屋角里有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声音在粗鲁地问:“谁在那儿?”扬科憋着气。有人划了根火柴,蜡烛亮了。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
  第二天,可怜的扬科给带到管家面前。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看么处置他呢?把他当作小偷惩办吗?孩子太小了,几乎站也站不稳,还用送到监狱里去吗?管家最后决定:“打他一顿算了。”
  管家把更夫找来,对他说:“带他去,打他一顿。”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象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象一只被抓住的小鸟。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扬科挨了一顿打。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过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七册第94页~第9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22 21:53 , Processed in 0.2385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