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方志敏与苏维埃运动的实践探索 作者:周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尝试,开启了局部执政的实践探索。方志敏同志是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实践发展的重要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推进赣东北苏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全国苏区工作模范。新时代,研究方志敏与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制度自信,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志敏是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实践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和伟大实践者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为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实践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志敏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参与创建了我们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方志敏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就立下了“为劳苦工农大众谋利益”的志向和愿望。青少年时期,他目睹了帝国主义欺凌、当权政府腐朽与广大农民深陷疾苦,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就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是苏维埃运动的一分子,在开展和巩固赣东北苏区的战斗中,在进行苏维埃的建设中,我都是用尽我所有的力量去做的”。1928年,他领导建立了弋阳、横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当时全国最早的一批地方苏维埃政权。1928年至1933年,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随后扩大为闽浙赣苏区。在此期间,他陆续担任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1931年和1934年,他分别当选为第一、第二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二届主席团委员,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10月,红10军与由红7军团等部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组成红10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继续北上抗日,同时策应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在撤返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于怀玉山区。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不幸被俘入狱。尽管身陷囹圄,他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论著,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崇高风范。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与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一样,是共产主义者战斗的一生,为革命者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创造了地方苏维埃的“模范工作”。在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下,方志敏领导赣东北苏区在党的建设、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取得重大成就。方志敏勇于创造、善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赣东北特色的苏维埃建设路子,推动赣东北苏区“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在政治上,他明确提出“坚持在根据地打游击,与群众共存亡”的方针,提出并实践了“用发展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办法来巩固原来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同时,在赣东北苏区推行《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对党员的信仰、纪律、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建设上,他主张通过发展经济和整顿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实行赤白贸易、在苏区发行红色股票,推动苏区经济发展,既有力保障了红军的各项经费支出、巩固了根据地,又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巨大支援和政策借鉴。在文化建设上,他领导修建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座人民公园——列宁公园,领导开展了赣东北苏区新文化运动。在军事上,他领导创建的红10军和赣东北苏区在敌人数万重兵围剿中始终屹立,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可靠战略支撑;1933年,在闽浙赣苏区也遭受国民党军队围困的艰难局势下,他毅然将红10军整建制调往中央苏区,为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以及掩护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方志敏推动地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光辉业绩,得到党和人民高度肯定和深情礼赞。方志敏推动赣东北、闽浙赣苏区的探索实践,为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制度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板”,尤其是方志敏对苏维埃的工作精神进行了思考和提炼,概括为“五种精神”:苏维埃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自我批评精神,得到了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在“一苏大”上,方志敏被授予红旗章,在“二苏大”上,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赞扬了赣东北苏区的模范工作。在方志敏英勇牺牲后,党中央对他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1937年1月,党中央机关报《斗争》刊出“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专号”,我们党在海外办的《救国时报》也开辟专栏,刊载方志敏英勇事迹和遗著。方志敏的狱中遗稿被送到党中央,毛泽东认真阅读后深情地说,这是一部赣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的佳作。1964年,毛泽东亲自为方志敏烈士题写墓碑。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方志敏的事迹,表达了对方志敏烈士的崇敬之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
在赣东北苏区创建发展过程中铸就的方志敏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方志敏和他的战友们从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到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推动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到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闪光的崇高品格,铸就了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求真务实的奋斗创造、清贫奉献的浩然正气”为主要内涵的方志敏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初心。方志敏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立志为党奋斗终身:“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铸就了方志敏强烈的大局意识。当形势危急、革命事业需要时,方志敏坚决服从党中央安排,将自己亲手创建的根据地中的闽北分区和信抚分区以及闽浙赣主力部队交由中央统一安排。民族存亡之际,他奉命率部北上抗日,义无反顾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幸被俘后,面对生死抉择,他毫不畏惧、坚持斗争,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一支激昂之笔为党工作,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3万多字的文章。他写道:“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其理想信念的坚贞不渝令人敬佩。
方志敏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方志敏始终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始终保持着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创建发展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他始终把爱国与爱人民统一起来,把人民的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求“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强调“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点,他仍将一腔热血化作情与火的文字,向祖国和人民告白,用实际行动真正履行了“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铮铮誓言。
方志敏求真务实的奋斗创造,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决心。方志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地区实际相结合,勇于创造、善于创造,实行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波浪式地发展政权,当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表现了“惊人的创造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被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创新创造,有力巩固了地方苏维埃政权,支持了革命战争需要,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创新创造的精神状态和担当实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崇高品格。
方志敏清贫奉献的浩然正气,凸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公心。作为赣东北和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掌管大权、手握重金,却一直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从没有私自占用一分一毫,始终和普通干部战士一样,每天除了粮食外,只领4分钱的菜金。他经常告诫同志们“不能搞特殊”,“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在方志敏的带领下,赣东北经济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他放眼整个中国革命,尽最大努力支援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仅从1930年到1932年,就向党中央输送黄金超过1000两;1933年春从赣东北给中央苏区支援了2000两黄金、100余万元银元和40余箱药品。被捕时,他身上除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没有一文钱,让敌人难以置信。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种崇高风范深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方志敏为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苏维埃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理论思考,既为苏区精神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实践来源,又为苏区精神的弘扬光大树立了践行模范。方志敏在推动苏维埃实践探索中所展现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方志敏描绘的《可爱的中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学习和弘扬方志敏精神,把“可爱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摘自2021年3月3日一期《光明日报》第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