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41:25

野兔
    一天,我正在野地里割草,忽然发现一只大野兔趴在前面的一个坑里。我悄悄地绕着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防备,猛地一跳,逃跑了。我正要去追,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情景。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打去。
    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楞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原来野兔用计踢死了老鹰。
    再看那只野兔,它一转身爬了起来,抖了抖毛,警惕地向四周望了望,飞快地跑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18页~第11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3:13

萤火虫
    夏天的一个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摇着蒲扇。奶奶拍着小宝弟弟,轻轻地唱:
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    我问爷爷:“萤火虫怎么会挂灯笼呢?”爷爷笑着说:“那是你奶奶编的歌儿。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飞出来,空气进入小孔,就会发出荧光。”
    一只萤火虫飞来了。我轻轻地用手一打,它就掉在地上。我捡起萤火虫,用手电筒照着仔细瞧。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象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
    忽然,萤火虫从我手里飞走了。我正要去捉,爷爷说:“小慧,你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萤火虫以为是它的伙伴,就会向你飞过来。”我拿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着,果然引来了许多萤火虫,有的还撞在手电筒上,真好玩。我捉了几只萤火虫。奶奶说:“小慧,天晚了,让萤火虫挂着灯笼送我们回家吧。”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0页~第12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4:34

人桥
    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百把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有三丈多宽,水流很急。河上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第三班架桥,第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的战士接到命令,立刻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们喊:“放心地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战士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战士滑到河里去了,架桥的同志就赶快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十一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格格地响,桥渐渐地低下去了。一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个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4页~第12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6:07

西瓜弟兄
    解放前,我们村有姓李的弟兄两个,都靠种西瓜过日子。老大的瓜地在村东的大路旁边,老二的瓜地在村西南的大路旁边。两块地的西瓜都长得很好。
    有一年西瓜成熟的时候,一队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从村东大路上经过。他们看见老大地里的西瓜,立刻跑到地里,你摘一个,我摘一个,大吃起来。一亩多地的西瓜,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只剩下满地的瓜皮和瓜子。
    过了不久,人民解放军来了。他们走村西南的大路,从老二的瓜地旁边经过。老二听说又来军队了,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想:“这一回,我的瓜也完了。”他拿了一把刀,急急忙忙跑到瓜地坐下来,自言自语说:“我就在这儿看着,谁摘我的西瓜,我就跟谁拼!”
    队伍过来了。
    “这西瓜长得多好啊!”“好西瓜,一个怕有二十多斤吧!”“这样大的西瓜真少有哇!”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称赞。
    老二听他们夸奖西瓜长得好,心里更害怕了。可也奇怪,他们就那么说说,还是一步不停地往前走。老二向两头一望,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他自言自语说:“原来是解放军啊!”他站起来,拣顶大的西瓜摘了几个,往路边一放,拿起刀把瓜切开,露出鲜红的瓤。
    老二招呼战士们说:“吃西瓜吧,同志们!”可是没有人回答。
    老二以为战士们没听见,提高了嗓门说:“走路渴啊,吃块瓜吧!”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吃,谢谢你,老乡!”
    老二急了,大声嚷起来,“看你们解放军,瓜切开了,怎么不吃啊!”
    一个小号兵走过来,他问老二:“老乡,你在这儿卖西瓜吗?”
    老二说:“我这瓜不要钱,随便吃吧!”他拿起西瓜就往小号兵手里送。
    “不吃!不吃!”小号兵说着,一步不停地走过去了。
    老二呆呆地站着,战士们还是肩并肩地向前走,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6页~第12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7:33

森林爷爷
    古老的森林里有位森林爷爷。他是森林之王,常常跟制造灾害的妖魔作斗争。
    风魔王来了。他带领着千军万马横冲直撞。森林爷爷和他的千万个子孙排得密密层层,好象铜墙铁壁。
    风魔王大吼着:“谁敢阻挡我的大军前进,我就把他撕得粉碎!”森林爷爷站在阵前,威风凛凛地说:“魔鬼,你想跑来害人吗?快给我滚开!一步也不许你向前走!”
    风魔王恼怒了,一面呼啸着,一面猛扑过来。他抓住森林爷爷的头狠命地摇,想把森林爷爷摔倒。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摇,他还是稳稳地站着。风魔王急了,发疯似地往前冲,一连冲了好几回,怎么也冲不过来。风魔王的力气已经用完,他垂头丧气地败走了。
    雨魔王来了。他把身子一抖,倾盆大雨下个不停。洪水从山谷里直冲下来,要冲垮堤岸。
    雨魔王站在天空,骄傲地对森林爷爷说:“老东西,快投降吧!”森林爷爷沉着应战,他命令千万个子孙尽力吸水,用根把堤岸牢牢盘住。雨魔王毫无办法,只好乖乖地溜走了。
    旱魔王来了。他拼命地把热箭射下来,想把江河湖海里的水都烤干,想把树木和庄稼都旱死。
    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他发动千万个子孙把地底下的水吸上来。水变成汽,散发到空中,又变成云,变成雨点落下来。旱魔王也失败了。
    森林爷爷和他的子孙们,就这样战胜了制造灾害的一个妖魔。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35页~第13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9:11

彩霞姑娘
    很早很早的时候,北山脚下有条小河,小河那边有个小村子。人们叫它隔山村。隔山村有个地主婆。她有六十六只绵羊,七十七棵果树,八十八箱绸缎,九十九亩土地。地主婆长得又黑又胖,对穷人又凶又狠,人们都叫她大熊婆。
    大熊婆是个孤老婆子,她有一个使唤丫头叫彩霞。大熊婆想尽办法折磨彩霞。天还没有亮,北山上的鸟儿刚唱第一支歌,彩霞就得上山去砍柴。小河里的鱼儿刚吐第一个水泡,彩霞就得到河边去洗衣。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北山上的鸟,小河里的鱼都成了小彩霞的好朋友。小彩霞砍柴的时候,小鸟在她身旁的树枝上唱歌,让她忘掉疲劳。小彩霞洗衣的时候,小鱼在她脚边的水草里跳舞,让她忘掉饥饿。
    寒冬腊月的一个早晨,北风呼呼地刮着,彩霞砍了一捆柴刚回来,大熊婆又叫她去洗衣服。小彩霞在刺骨的河水里,从早晨一直洗到中午。她的小脚冻僵了,小手冻麻了,小脸冻紫了。小彩霞又冷又饿,晕倒在小河里。
    一群鱼游来,轻轻地托住彩霞姑娘,顺着缓缓的流水,游到一个谁也没有到过的地方。彩霞姑娘感到一阵温暖,醒过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躺在岸边的草地上。灿烂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清清的河水在她脚下淙淙地响。她抬起头来,看见到处是果树,结着从来没有见过的果子。她饿极了,伸手摘了一个果子吃,肚子立刻饱了。她低下头,水波里映出天仙一样的笑脸。她用手梳理自己的头发,头发上忽然戴了个鲜艳无比的花环。她站在暖暖的河水里,搓洗衣服上的泥浆,衣服忽然变成了金丝银线织成的彩衣。她走上岸来,啊!脚上穿了一双玫瑰色的鞋,鞋上还镶着绿宝石呢!
    彩霞姑娘在果树林里散步,只见天上飞来一群鸟,飞在最前面的是一只金凤凰。它们一边飞一边唱着歌:
鸟会飞,鱼会游,彩霞姑娘要自由。
花常开,水长流,彩霞姑娘要出头。
彩霞姑娘听着听着,张开双臂,慢慢地飞了起来。她骑上金凤凰,飞上了天。金凤凰甩开美丽的尾巴,象七色的彩霞,飞呀飞呀,飞到了隔山村的上空。大熊婆正在咒骂彩霞姑娘。金凤凰吐出一团火,大熊婆和她的房子立刻消失在烟火中。彩霞姑娘乘着金凤凰,鸟儿们唱着彩霞歌,飞过北山,飞到天的那一边。
    从此以后,北山那边常常出现一片彩霞。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38页~第14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8-16 14:41:17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1 13:09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22 00:48
一本心爱的字典
    杨开慧同志牺牲以后,毛岸英和毛岸青流落在上海街头。那时候岸英九岁,岸青七岁。兄弟 ...
   连环画《杨开慧》(湖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8月第1版): 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3X.html?ref=browser news&s=mb&cp=cn-netease-youliao-browser&docid=netease II00NDFW5FQQR3X&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5%8E%86%E5%8F%B2&traceId=1A9E20AD81E5C1EF0731851E5C134D87༺༻༺༻༺༻༺༻༺༻༺༻༺༻༺༻༺༻༺༻༺༻༺༻༺༻༺༻༺༻༺༻
上述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在此上传一篇文章。
༺༻༺༻༺༻༺༻༺༻༺༻༺༻༺༻༺༻༺༻༺༻༺༻༺༻༺༻༺༻༺༻
身无分文 心忧天下——探寻毛主席的初心和使命作者:赵金厚
在湖南娄底涟源市伏口镇境内,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起点湘潭,终至安化梅城,称之为梅山古道、扶王伏击王仝的古战场,“湘安古道”,这条狭长的石板路,宛如一条玉带,盘亘蜿蜒于山峦之间,微微清风,如黛青山,崎岖山路,让人不经意就走进了“古道西风” 的意境里。
1917年暑假,在湖南湘中这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湘安古道上走来了两位英姿勃发,挥斥方遒的年轻人毛泽东和萧子昇,他俩身着衬衣,穿着草鞋,背着包袱和雨伞,一路风尘,一路坚定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斗志,经长沙到宁乡、安化,而至涟源市伏口镇,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红色故事,游雷鸣洞,过雷鸣桥,穿仙洞、白鹞,上甘溪,登筒木坑,调研担岩工和茶亭坳,歇息半山凉水井,奔伏口三学友,逛铁铺抡大锤,尝伏口水捧(膀),观线香水確,求安化文脉,听黄国旭与扶王事故,录乐善亭楹联,在梅子坳上考石水牛传说,哈哈大笑往梅城而去。
毛主席和萧子昇在伏口境内共游学三天两晚,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故事,至今伏口人们仍津津乐道,意酝绵绵。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血气方刚,他高吟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的诗句,告别父母和韶山乡亲,来到长沙求学,如饥似渴地学习书本知识,读有字之书;在校期间,面对腐败没落的政府,民不聊生的社会,无恶不作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经常与同学、朋友交流读书心得,畅谈社会和国家大事,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他走出校门,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读“无字之书”。到社会游学,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久谋而后动,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而已。”“司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其襟怀乃益广。”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文化阵地《新青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要改造中国与社会,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方能:“强筋肉,增知识,调感情而强意志。”游览锦绣江山,调研底层社会,成为青年毛泽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必修课。
毛泽东和萧子昇沿湘安古道一路走来,无论碰上什么人,都能与他们打成一片,与担岩工(担耐火石的农民)在筒木坑一路同行,边走边聊;在茶亭坳与商铺老板交谈经商之道;在铁匠铺请教打铁制品和技巧,并且抡起大锤,挥汗如雨;与路上行人、与房、铺主人,或问路、或讨水喝,他态度谦卑,语气和蔼,老百姓也乐于与这样的读书先生打交道,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身无分文,居然游历了5个县900多公里。
午饭时分,在伏口小补堂罗驭雄、罗卓雄同学家,与罗宗翰一起,相谈甚欢,并与罗家客人共同庆祝了伏口地区最隆重的节日——尝(呷)新节,对尝(呷)新节里的水捧(膀)赞不绝口。毛泽东、萧子昇问梅城有什么宿学,罗驭雄等介绍了后乡善溪夏德渥(默庵),别名夏伯丹,是清末翰林,现是安化劝学所长,著有《默庵诗存》、《中华六族同胞考说》、《安化诗抄》;芙蓉山下陈璟梅,是晚清秀才,著有《遂园文集》等。
午餐后,毛泽东与萧子昇谢别罗家客人,动身赶往梅城方向,三罗陪送至湘安古道半排的乐善亭,当时亭子殿中两边柱子上贴有红色楹联: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劈就汉江山
毛主席对此很感兴趣,反复吟讼,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亭后座凳旁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清咸丰八年(1858年)安化前后九乡农民在黄国旭的带领下,围攻县城后写的禁令:禁止甲书坐轿下乡收粮纳税,改为各地选派户首送粮缴税等,以碑文记之。毛主席观看良久,经梅子坳,继续他们的“游学之旅”。
当年8月23日,毛主席给远在北京的老师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乘暇作此信,将心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改造哲学、伦理学,根本上改变全国之思想。”“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三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对游学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进行总结,与老师进行探讨。黎先生收到信后,在日记中感慨:“下午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不愧为是大器量之人。”青年毛泽东的志向理想跃然纸上。
“这段特殊的游学经历,对毛泽东以后革命生涯中形成的实地调研,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涟源市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群芳介绍,毛泽东在伏口的游学情景不过是他整个人生路上的缩影,通过这次调查,对农村社会状况和农民生活疾苦有了新的认识。
时光流转,岁月沧桑,经过100余年的洗礼,毛主席在伏口湘安古道上游学的红色记忆,代代相传,他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伏口乃至三湘四水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奋然前行。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9-7 19:36:14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7:23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4
人桥
    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军旗飘飘·入关之前》(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605036061126407&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4473605036061126407&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traceId=4023504A032464BEC0E45D42148B2C54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纪念文章。
༺༻༺༻༺༻༺༻༺༻༺༻༺༻༺༻༺༻༺༻༺༻༺༻༺༻༺༻༺༻༺༻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黄松坚记者:罗佳贵
黄松坚,原名黄明春,字远祥,曾用名何尚之。1902年4月出生于广西凤山县盘阳区(今巴马县)一个贫苦壮族农民家庭,是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受韦拔群的影响,黄松坚还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就读时就已投身革命事业,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百色起义。红7军主力北上后,黄松坚奉命与韦拔群、陈洪涛组建21师,任副师长、师党委常委兼61团政委。1932年冬,韦拔群、陈洪涛在敌人围剿中相继牺牲,黄松坚便肩负起领导整个右江地区及滇黔桂边区革命斗争的重任。
自1931年11月以后,60余名红军干部陆续进入富宁开展革命活动,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3年7月底,黄松坚几经周折抵达上海,向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详细汇报红军干部在富宁开辟工作的情况,提出了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得到了中央同志的肯定和支持。1934年7月,黄松坚率10余名干部进入富宁七村九弄,着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将红军游击队暂时分为小股武装分散活动,从中抽调一批骨干,分别派到各区乡,加强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建立并巩固劳农会和赤卫队;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采取联合改造大股武装、 遣散小股武装的措施,争取滇桂边界梁振标、韦高振、崔伯温等较大绿林武装参加革命,其余小股武装被遣散。同时,黄松坚不惜以身犯险,与朱国英一道潜入敌重兵把守的富宁县城做争取国民党富宁县参议长何毓南的工作。为了扩大影响,还先后镇压了韦英豪、陶柄希、汤焕文等一批与革命及红军游击队作对的、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基层骨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更广泛地启发了各族群众的思想觉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1934年11月,黄松坚在多立、谷留先后组织召开滇黔桂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会、赤卫队大会,相继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3联队,黄松坚任临委书记兼第3联队政委。边区党、政、军、群四套领导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让国民党当局坐卧不安,派兵大举进攻七村九弄地区,黄松坚旋即带领边区军民投身到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1935年1月,滇军广富独立大队进攻恒村,黄松坚亲率游击队乘夜反击,毙敌30余人,敌人败退。黄松坚率部乘胜追击,进占富宁重镇归朝。为迅速扩大革命影响,黄松坚利用归朝街天召开群众大会并在会上作讲话,宣传红军游击队是人民的队伍,戳穿国民党对红军的污蔑,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号召广大贫苦群众行动起来,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会后,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游行,高呼革命口号、散发传单、张贴布告。
此后,滇黔桂边区的“围剿”与反“围剿”战斗愈演愈烈,黄松坚带领边区军民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尤其是在弄迫战斗中,面对敌强我弱、弹药即将用尽的严峻形势,黄松坚不顾个人安危,与黄德胜、朱国英、岑日新及1名警卫员掩护部队撤退,直至部队安全转移后才撤离阵地,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
1935年5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黄松坚离开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赴上海汇报工作,不幸被捕入狱。1937年出狱后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之后按照党组织安排,在广西、广东、赣湘边区等地从事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分局纪检副书记;中南局监察委员会委员,广西省政府委员、省民政厅厅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等职。1986年11月在南宁病逝,享年84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2021年5月31日发布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10-17 22:31:53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3-25 17:5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31 23:08
英雄爆破手
    这天傍晚,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九连战士向二十三号高地上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生命的电波》: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E5%86%9B%E4%BA%8B————————————————————————————————————————————————
上述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请大家阅读一篇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相关的一则新闻。

日本工人党总书记谴责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挑衅中国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电】据东方通讯社报道,日本工人党总书记板井庄作说,民主柬埔寨现在正依靠人民打一场反对越南侵略的人民战争,并且正在逐步地取得胜利。
板井庄作是在十八日和十九日在北海道的札幌市和钏路举行的谴责越南侵略、支持柬埔寨人民正义斗争的集会上讲这番话的。
他指出,在苏联的直接支持下,越南侵犯并深深地侵入了柬埔寨领土。但越南仅仅占领了柬埔寨的一些城市。柬埔寨人民必将把越南侵略者消灭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他还说:“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斗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
在谈到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南的挑衅和侵略进行自卫还击时,他说:中国边防部队还击是保卫国家、反对越南侵略者侵占和袭击中国领土的正义战争。我们支持中国的立场。
板井庄作说:“越南在苏联支持下,不断地向中国挑衅,入侵中国边境,杀害了许多中国居民。因而中国对越南小霸权主义者作出了这一决定性的反应。”

——摘自1979年2月21日一期(第11184号)《人民日报》第五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9-11-17 23:21:3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3-26 23:51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31 23:08
英雄爆破手
    这天傍晚,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九连战士向二十三号高地上 ...
    小学生课外阅读
      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连环画《血染法卡山》(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https://renderh5ui.inveno.com/de ... =%E6%96%87%E5%8C%96————————————————————————————————————————————————————————————————————————
上述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在此发一则与课文《英雄爆破手》时代背景相关的新闻。


拓展阅读
北部湾海面上的暴行
在北部湾北岸中国珍珠港旁的山岗上,埋葬着被越南当局杀害的中国渔民黄思卿。路过这里的人们都停下来悼念这位从小就跟随长辈在北部湾撒网捕鱼并同越南渔民结下兄弟情谊的老渔民。
四十九岁的黄思卿,是在去年十二月九日被越方打死的。当时,还有老渔民何宗汉和吴欢业两人被打成重伤,至今未愈。记者在医院里访问了何宗汉,这位右臂被打断致残的老渔民向记者叙述了遇害的经过。那天,天气晴朗,北部湾海面风平浪静,正在广西东兴县(现改为防城县)白苏岩岛附近海面捕鱼的中国渔民,突然遭到五艘越南武装船包围。五一◯一号船船长何宗汉还没来得及叫伙伴们收网,越方武装船上的机枪、步枪和冲锋枪就一齐向他们开了火,副船长黄思卿被子弹打穿了腹部,当场死亡。五一◯二号船的副船长吴欢业也被子弹打成重伤。两艘被击伤的中国渔船被迫返港。但是越南武装人员仍不罢休,继续追赶射击了半个小时。五一◯一号渔船中弹一百六十一处,五一◯二号船也中弹二十五处。一直坚持在五一◯一号船驾驶室里的何宗汉,多处受伤,鲜血浸透了衣裳。何宗汉愤怒地向记者说:“这是越南反动当局欠下我们的又一笔血债!”
记者访问了黄思卿的妻子陈玉英。这位普通的中国妇女,在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时曾经和当地渔民一起接待过大批前来中国避难的越南渔民。现在,她泣不成声地说:“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丧尽天良!我要越南当局还我丈夫!还我亲人!”她身旁的四个年幼的孩子,也都哭喊着:“我要爸爸!”
饱经风浪的中国渔民告诉记者,越南当局最近以来还不断派出海军舰艇和大量武装船只,组成所谓“海上战斗团”,在北部湾海面上横冲直撞,像海盗般地恣意驱赶和拦截中国渔船,殴打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直至公然向中国渔船开枪开炮,打坏我渔船,枪杀我渔民,连续制造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
这伙海上强盗,还多次破坏中国方面设置在从北仑河口到白苏岩岛中方一侧海域的浮标和灯标,破坏中国渔船的安全航行。他们始而偷走电池,继而开枪射击中国航标工人,使航标不能恢复使用。在海雾弥漫时,中国渔船往往因航道不明而搁浅,越南武装人员便趁机洗劫中国船上财物。今年一月八日凌晨,广西防城县东兴公社捕捞队的七二◯五号渔船,就是由于上述原因而在北仑河口中国海域内搁浅的。这艘渔船搁浅之后,立即遭到十多名越南武装人员的火力袭击。这伙越南海盗不仅疯狂地射击中国渔船,而且射击被迫离船的中国渔民,随后窜上渔船把财物抢劫一空,最后把这艘渔船也抢走了。
许多渔民气愤地对记者说,越南当局搞的这个所谓“海上战斗团”里,有许多船只是当年中国广西、广东渔民送给越南运输抗美救国战争物资的。谁能想到,河内当局今天竞把这些船只武装起来,专门用来杀害中国渔民。

——1979年2月18日一期(第11181号)《人民日报》第四版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课本插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