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度不丈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人社1973年5月第1版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4:51:44 | 只看该作者
“小愚公”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一代新人茁壮成长。有一伙放牛娃,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沿山腰修成了一条一公里多长的小水渠(qú),可以引水灌溉三十多亩大旱地,社员们赞誉他们是“小愚公”
  “小愚公”们修水渠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小保在山坡上放牛,看到社员们为了抗旱保苗,汗流浃(jiá)背地从河滩(tān)往山坡挑水浇地,不由地想起山坡后经常饮牛的那股山泉水。他想:要是顺山腰开一道小渠,把水引到梯田最高处,该有多好呀!想到这里,他立刻跑去找他那些放牛的小伙伴们商量。大家一听,都拍手赞成。于是,他们跑到山泉旁,这头看看,那头瞧瞧,用鞭杆当标尺,一段段测量,用土块作标记,定好了渠位。
  第二天一早,小保和他的小伙伴们扛着镢头、铁锨,赶着牛,来到坡后,留一个人负责放牛,其余的都去挖渠。他们边挖边试水,渠道节节向前伸。当修到一块陡峭的石崖时,小保身贴石壁,用镢头一点一点往下啃,啃出一道壕(háo)沟。有一次,小保一脚没踏稳,从两丈多高的崖上滚下沟底,摔得昏了过去,头、手、脚也碰伤了,他思想上产生了畏难情绪,他的几个小伙伴也有些动摇了。晚上,小保他们聚集在饲养棚的小油灯下,再次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们说:为革命连牺牲生命都不怕,这点伤算啥!这点困难吓不倒咱!干下去!第二天,他们又满怀信心地走上工地,干得更起劲了。
  闯过了这道难关,又碰上了三块比牛还大的石头。小保他们想:老愚公敢把两座大山搬,咱们还能被这三块石头拦住?!小保发现第一块石头下面是硬上,他就用水泡泡再挖,挖一气再泡泡,……终于挖通了,让渠水从石头底下穿了过去;第二块石头是一层一层的板岩(yán),他们就用镢头顺着茬(chá)口一点一点往下刨,不几天就刨出了一个石槽;第三块石头又大又硬,更难挖了。“小愚公”们一起动手,集中“火力”来对付,镐刨锤砸,一块一块往下打。他们不怕腰累痠臂累痛,不怕手震裂,每天“挖山不止”,硬是把那块大石头给搬掉了。
  在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鼓舞下,小保他们在山坡上艰苦奋战两个多月,挖了一百五十多方土石,垒了十多处渠堰,终于把小渠道修成了。贫下中农称赞小保他们人小志气大,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整修和加固了渠道,还在渠首修建了一个小水库。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5页~第47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4:54:15 | 只看该作者
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一五一八年生在湖北省蕲(qí)春县。
  李时珍的父亲是个医生。他从小就常常跟着父亲为穷苦人治病和上山采药,因此在他少年时代,就接触到不少病例和药物,成为他研究医药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
  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正式行医①了。有一年,他的家乡遭到水灾。大水淹没了田地、房屋,很多穷苦的乡亲流离失所②,水退以后,疾病流行。李时珍帮助他父亲抢救了不少病人。这使他更深刻地感到医生是乡亲们所需要的,决心立志在医药工作方面做出贡献。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许多旧的药物书中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书上没有记载(zǎi);有些药物只写了名字,没有写出这些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一些药物还写错了药性、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编一本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医疗实践中加以留心考察,更重要的是他亲自上山采药。他不怕山高,不怕路远,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有时他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一些干粮,天黑了就在野外过夜。看到一种新的植物,他就十分高兴,仔细地研究它的根、茎(jīng)、叶、花、果,确定它可以归到哪一类。他还带一些标本下山,研究它在药物应用上的效果。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老农、土医、渔民和猎(liè)人,虚心地向他们请教。他们热心地告诉他许多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还帮助他采集很多药材。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李时珍的知识。
  李时珍经过这样长期的虚心学习,刻苦研究,特别是他亲自上山采药,反复实践,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出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gāng)目》。
  李时珍在医药方面的成就,是他长期从事多方面医药实践活动的结果。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③。”李时珍的科学成就,说明了知识来源(yuán)于实践的伟大真理。
༺༻༺༻༺༻༺༻༺༻༺༻༺༻༺༻༺༻༺༻༺༻༺༻༺༻༺༻༺༻༺༻
  注释
  ①行医——做医疗工作。
  ②流离失所——离开家乡,失掉安身的地方,到处流浪。
  ③《本草纲目》——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和功用的书。全书五十二卷,分十六个部分,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是世界历史上关于药物学方面的著名著作。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2页~第54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4:37:17 | 只看该作者
陈胜吴广起义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发生了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的首领是陈胜和吴广。
  那时候,统治者是秦(qín)朝的皇帝。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大半都被官府霸占了。男子被征去当兵,妇女被迫去转运粮食。为了镇压农民的反抗,皇帝还订了许多残酷的刑(xíng)罚(fá),动不动就砍断腿,削掉鼻子,挖去眼睛。这样残暴的统治,农民忍无可忍,终于发生了农民大起义。
  这一年秋天,安徽(huī)大泽乡来了九百个农民,陈胜和吴广也在里面。他们是皇帝征来的新兵,要开到遥远的长城边去。已经走了好些日子,刚到大泽乡,就遇上连日大雨。道路冲毁,只好在大泽乡耽(dān)搁(gē)下来。按照皇帝的法律,新兵过期不到,立即处死。九百个农民眼看都活不成了。陈胜和吴广就商量:去吧,是送死;逃走吧, 逮住了也是死。反正是死,不如造反。要造反,咱们手里有了武器,不见得一定会死。他们就杀死了押(yā)送的军官,领导九百农民,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推举陈胜和吴广做首领。没有武器,就砍下树木做武器;没有旗帜(zhì),就用竹竿扎上布片做旗帜。各地的农民,纷纷赶来参加起义军。农民群众起来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武器有武器,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打败了皇帝的军队,攻下了许多县城,一直打到了离秦朝都城咸(xián)阳不过几十里的地方。
  后来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陈胜和吴广惨遭杀害。但是秦朝皇帝的统治,不久就被起义军推翻了。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5页~第56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5:09:20 | 只看该作者
二七烈士纪念碑

  汉口江岸“二七烈士纪念馆”前面,矗(chù)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纪念碑。碑的正面,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镏(liú)金大字,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碑座两侧,有反映“二七”大罢工斗争的浮雕,描绘了工人阶级前赴(fú)后继地同敌人英勇战斗的感人情景。
  每当我们瞻(zhān)仰“二七烈士纪念碑”的时候,一种仰慕(mù)烈士、学习烈士的心情,就自然地涌上心头。
  一九二三年的“二七”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的一场红色风暴。这场风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强大力量。
  “二七”大罢工之前,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一九二一年秋,毛主席亲手点燃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烈火,映红了整个中国的天空,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浪潮。
  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总工会,洋鬼子的走狗吴佩孚(fú)硬不让成立,总工会决定从四日起举行京汉路大罢工,同时决定把总工会迁移到汉口江岸分会会址。工潮闹起来了,江岸一万多工人涌上大街游行,声势浩大,气吞山河。敌人害怕极了。二月七日,洋鬼子和吴佩孚指令盘踞在湖北的走狗萧(xiāo)耀南,派出反动军警包围江岸会所,开枪屠杀工人。铁路工人,一个个是刚强铁汉,在反动派的血腥(xīng)屠杀面前,无所畏惧,举起拳头,抡起木棍、铁棒,向敌人猛冲,从敌人手中夺取枪支,跟敌人拼杀,坚持了几十分钟的激烈搏斗。在这次搏斗中,三十多位革俞工人壮烈牺牲了。
  敌人到处搜捕革命工人。二月七日晚上,共产党员、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同志被捕了。敌人把林祥谦同志绑(bǎng)在江岸车站电杆上,逼迫他下令复工,他严词拒绝。敌人喝令刽(guì)子手①用大刀砍他,连砍了七刀,凶恶地问:“上工不上? ”林祥谦同志血流遍体,仍然厉声回答:“头可断, 血可流,工不能上!”并且痛斥:“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 竟断送在你们这帮帝国主义走狗手里!”林祥谦同志横眉怒对血淋淋的屠刀,岿然不动,宁死不屈,把敌人看成一群臭虫,表现了无比高贵的革命气节。他被敌人杀害了,可是,他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革命人民是杀不绝的,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二七” 罢工遭到反动势力的野蛮镇压,但是一场接一场更加猛烈的革命风暴掀起来了!工人阶级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进行了不屈不挠(náo)的斗争,终于推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yíng)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为争取革命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二七烈士纪念碑”,是对“二七”烈士的深切悼念,是对他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的高度赞颂,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每当我们站在“二七烈士纪念碑”前,仰望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就心情激荡,耳边响起一个伟大、洪亮的声音: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
  注释
  ①刽子手——旧社会执行死刑的人叫刽子手。这里指屠杀革命战士的凶手。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2页~第65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0 14:01:58 | 只看该作者
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过去困苦的岁月里,艰苦奋斗,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下面讲几个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打!”
  有一次,方志敏同志从上海到南昌去,乘的是一艘帝国主义国家的轮船。在船上,他看到三个穷苦的中国人,因为买不起船票,被洋奴才①折磨得死去活来。
  洋奴才用藤(téng)条和竹片抽打他们,还用绳子把他们吊(diào)起来,挂在船外,浪花象急雨一样打在他们身上。那些无耻的洋奴才,却在旁边跳着笑着,连声说:“好玩!好玩!”
  “打!”方志敏同志忍不住了,冲着洋奴才喊起来。
  “谁喊打?”洋奴才睁圆了凶恶的眼睛问。
  “打!”几十个乘客一齐喊起来。洋奴才一看势头不对,就赶快溜走了。

“你们想错了!”
  一九三五年一月, 方志敏同志在作战中不幸被俘了。国民党的士兵从他的衣领摸到袜底,希望能搜出银元来。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找到。
  一个士兵拿起手榴弹,威吓说:
  “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炸死你!”
  “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想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方志敏同志严肃地说。
  “你骗谁?象你这样一个大官会没有钱?”拿手榴弹的兵不相信。另一个兵弓着背又把方志敏同志的衣角、裤腰仔细地捏了一遍,希望有新的发现。
  “不要瞎忙吧!我们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方志敏同志蔑(miè)视②地说。
  这两个兵大失所望③。
  方志敏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口袋里常常没有一文钱。他穿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就是这样,当敌人进攻的时候,方志敏同志还把它包得好好的藏在山洞里呢!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同志被俘后,敌人把他关在监(jiān)狱(yù)里,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折磨他。硬的不行,就换软(ruǎn)的,拿金钱、地位引诱(yòu)他投降。
  方志敏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们:“投降?你们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一伙凶恶的强盗(dào)!一伙无耻的卖国汉奸!一伙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lú),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同志知道自己早晚要遭敌人杀害,他多么想为祖国多做一些工作啊!他天天拿着笔,给同志们写信,写过去的工作经验,鼓励同志们继续战斗。他说:“我能丢弃一切,只有革命事业,却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还说:“我感到最痛苦的是失去了为党工作的机会。”
  一九三五年七月,敌人杀害了他。那天,他拖着十几斤重的脚镣,昂着头,挺着胸膛,走上了刑场。
  方志敏同志壮烈地牺牲了。他那忘我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注释
  ①洋奴才——指甘心给帝国主义当走狗,帮助帝国主义做坏事的人。
  ②蔑视——轻视,看不起。
  ③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7页~第70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0 14:38:01 | 只看该作者
小柱头智送情报

  事情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夏天。小柱头那年才十二岁,是儿童团员。
  小柱头长得和他的名字一样扎实:矮(ǎi)墩(dūn)墩,胖乎乎,黑黝黝。脸上那对圆睁睁的大眼睛,透出又机灵又大胆的神色。这天早上,他从村旁放哨回来,刚进家门,就听见屋里有人说话。从门缝往里一瞧,哟(yō),是陈区长和爸爸在商量事儿。陈区长手里拿着一封信,只听见他说:“……今天上午这信要是送不到,等于放走了敌人。无论如何得找个可靠的人送去。”爸爸沉思了一会,毅然地说:“区长, 把信交给我吧,我去送。”“不行!你是村干部,为了防备敌人搞突然袭击,你不能离开这里!”“那怎么办呢?”这时小柱头一步就窜到了屋里,大声说:“区长, 把任务交给我吧!”“交给你? ”陈区长一边抚摸着小柱头,一边思考着。“您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小柱头十分坚定地说。柱头的爸爸见区长还在考虑,忙说:“叫他去吧!他过去送过情报,他去比大人去有利。”陈区长一拍柱头的肩膀说:“好,就这样定啦。”小柱头见区长答应了,高兴得跳起来。
  小柱头把信搓(cuō)成了一个小长条,缝在裤腰带里,骑上小毛驴(lǘ),上路了。 过了曹各庄刚入大道,只见由东面过来一队人马,小柱头一看是鬼子的“讨伐队”,心里不免一惊,但仍然很镇静,不慌不忙地把牲口拨到道边走。这时,一个鬼子军官看见了小柱头,把马横过来,往小毛驴前一挡,恶狠狠地说:“你的, 什么的干活?”小柱头镇定地回答:“上姥(lǎo)姥家去,姥姥病着哩……”那家伙一扬手,过来几个黄狗子,把小柱头浑身上下搜了个遍,什么也没得到。
  旁边一个黄狗子,一眼看见了小柱头的裤腰带,冷不防地窜上来,把小柱头的裤腰带解开,抢了过去。原来那家伙鞋脱了帮,正愁找不到绳子绑鞋底。小柱头可急了,信,就在腰带里呀,这还了得!他一只手提着裤子,使劲跳过去,抓住缝信条的那头往回拉,边拉边叫:“还我腰带!还我腰带!没有腰带叫人家用什么系(jì)裤子?”可是那个黄狗子不肯松手。一个往这边拉,一个往那边拉。那腰带是用旧布头做的,只听“嘶(sī)啦”一声,断成了两截,小柱头闹了个“后蹲儿”。机灵的小柱头顺势躺在地上,捂(wǔ)住半截腰带,登腿伸脚,哇哇地“哭”起来。“还我腰带!还我腰带!”边“哭”边眯起眼睛偷偷观察着敌人的动静。鬼子军官见这光景,觉得没啥捞(lāo)头,便把手一挥:“统统的开路!”那个黄狗子也觉得这截旧腰带不顶用,往地下一扔,拖着鞋跟“讨伐队”一起滚蛋了。
  小柱头捡起断了的腰带,打上个结,系在裤腰上,牵起小毛驴赶自己的路。这一关闯过去了,小柱头心里那个高兴劲就别提啦。只见他骑在驴背上,高兴地哼起了自己编的歌儿。
  走了一段路,迎面又碰上了一支汉奸队伍。硬逼着柱头用小毛驴给驮(tuó)粮食。小柱头赶着毛驴往前走,惦记着腰带里的信,心里真是又急又恨。怎么办呢?忽然,他灵机一动,从地上捡起一块带尖儿的石头,乘敌人不注意,朝驴背上的米袋狠戳(chuō)了两下子。跟着,小柱头勒着驴缰绳,把脚步渐渐放慢下来。
  黄狗子见小柱头赶毛驴的步子慢了,就催他快走。小柱头指指米袋说:“老总, 你们搬米袋怎么不小心啊,把布袋都剐(guá)破了。看,两个窟(kū)窿(lóng)净往下漏米。走得越快,米就漏得越多呀!”两个黄狗子一看,也想不出米袋上怎么剐了两个大窟窿,紧皱了皱眉头,不敢再催促快走了。
  这么慢腾腾地走了一阵,渐渐被前面的队伍落下一截子路。小柱头眼珠子一转,凑过去对两个黄狗子说:“老总,这样走下去,米漏光了,叫皇军吃什么呀?”黄狗子一想,也是呀,米漏光了,回去开不了饭,可不好交差(chāi)。小柱头看黄狗子没了主意,又说:“再说,赶不上队伍,万一碰上八路军,可就没命啦!”黄狗子一听说有八路军,吓得浑身打哆(duō)嗦(suo)。黄狗子试探地问:“你说怎么办呢?”“前面就是村子,不如到村子里找两条布袋换换。换了新布袋,打着毛驴紧跑一阵,不就赶上队伍啦!”
  说着,他们到了一个村子。两个黄狗子果真叫小柱头在街头等着,自己闯门破户去找布袋。黄狗子一走,小柱头使劲把米袋往地下一掀,打着毛驴就跑。串了几条街,绕了几个大圈子,跑到了村外。又拐了几个弯,闪进高粱地里,不见影子了。
  就这样,小柱头把信按时送到了目的地。
  武工队接到情报后,立刻派出队伍开往预定地点,在敌人返回的路上,进行伏击。给了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全部被歼灭了。武工队又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小柱头机智勇敢送情报,为人民立了一功。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5页~第78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4:46:57 | 只看该作者
军民鱼水情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bāng)》选段)

      〔郭建光顺手拿起扫帚打扫场院。劳动之后,面对江南景色,他心情激动,思念战友,渴望尽快重新奔赴战场。
郭建光  (唱)〔西皮原板〕
      朝霞映在阳澄(chéng)湖上,
      芦花放  稻谷香  岸柳成行。
      全凭(píng)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jǐn)绣江南鱼米乡。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岂容日寇逞(chěng)凶狂!
      战斗负伤离战场,
      养伤来在沙家浜。
      半月来思念战友(转(二六〕)与首长,
      〔流水〕
      也不知转移在何方。
      〔快板〕
      军民们准备反“扫荡”,
      何日里奋臂挥刀斩豺狼?!
      伤员们日夜盼望身健壮,
      为的是早早回前方!
      〔沙奶奶偕(xié)小凌上
小  凌  指导员!
沙奶奶  指导员!
郭建光  沙奶奶!
小 凌  指导员,沙奶奶又给咱们洗衣裳了!
沙奶奶  这姑娘,洗两件衣裳还不应该吗!
郭建光  哈…哈…
沙奶奶  (向郭建光)同志们都回来啦?
      〔小凌晾(liàng)衣裳。
郭建光  回来啦。稻子全收完啦。把您的稻谷都给藏好了。
沙奶奶  好!累坏了!
郭建光  不累呀,沙奶奶!
沙奶奶  快坐这歇会儿!指导员,你看,这是阿福给你们送来的年糕。
郭建光  乡亲们待我们太好了!
      〔沙四龙提了两条鱼和螃(páng)蟹(xiē)、虾(xiā)米上。
沙四龙  妈!我摸了两条鱼,还有螃蟹、虾米!
沙奶奶  四龙,刚干完活就下湖去了?
沙四龙  好给指导员下饭哪!
郭建光  哈…哈…
沙奶奶  好啊,拿来,我拾掇(duò)去。
郭建光  我来吧。
沙四龙  妈,您甭(béng)管了,我去拾掇。(进屋)
郭建光  沙奶奶,您坐。
      〔叶思中从屋后上。
叶思中  指导员,有几个同志申请归队。(递上申请书)
郭建光  都这么性急!(看申请书)好,叶排长,我看,一部分同志伤已经好了,可以先走。
叶思中  是。
沙奶奶  走?上哪儿去?
郭建光  我们找部队去呀!
沙奶奶  找部队去?那哪儿成啊I
      (唱) 〔西皮摇板〕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乡亲们若有怠(dài)慢②处,
      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
叶思中  沙奶奶……
      〔郭建光用手一拦。
郭建光  沙奶奶叫咱们提意见。提意……沙奶奶,我给您提个意见哪!
沙奶奶  给我提意见?(爽(shuǎng)朗地)好哇,提吧!
郭建光  好吧!沙奶奶,您听着。
      (接唱)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
沙奶奶  (认真地)说什么来着?
郭建光  (接唱)
      七嘴八舌不停口……
沙奶奶  哦,意见还不少哪!
郭建光  (接唱)
      一个个伸出拇(mǔ)指把你夸!
      〔郭建光、叶思中、小凌同笑。
沙奶奶  我可没做什么事呀!
郭建光  沙奶奶。
      (亲切地,唱)〔西皮流水〕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精心调理真不差。
      缝补浆(jiàng)洗不停手,
      一日三餐有鱼虾。
      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
      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怎能上战场把敌杀!
沙奶奶  (对叶思中等哟!你瞧他说的!
      〔郭建光、叶思中、小凌同笑。
郭建光  (接唱)
      待等同志们伤痊(quán)愈(yù)——
沙奶奶  (接唱)
      伤痊愈,(亲热地)也不准离开我家。
      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
      一觉睡到日西斜,
      直养得腰圆膀又扎,
      一个个象座黑铁塔,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
      郭建光  (接唱)
      驰骋(chéng)③江南把敌杀。
      消灭汉奸清匪霸,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
      家家都把红旗挂,
      再来探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
༺༻༺༻༺༻༺༻༺༻༺༻༺༻༺༻༺༻༺༻༺༻༺༻༺༻༺༻༺༻༺༻
  注释
  ①选自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第二场。
  ②怠慢——待人态度冷淡,不热情。
  ③驰骋——骑着马奔跑。这里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1页~第86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5:08:09 | 只看该作者
农村常用词汇

㈠农具名
杈(chā)、耙(pá)、扫(sào)帚、扬场锨,
碌(liù)碡(zhóu)、簸(bò)箕(jī)、使牛鞭,
筛(shāi)子、抬筐、麻袋、囤(dùn),
胶轮、条筐和车袢
犁、耙(bà)、耢(lào)、耧(lóu)和砘(dùn)子,
绳索、粪篓和扁担,
锄、镰、锨、镢样样有,
各种农具要备全。
抓革命来促生产,
愚公移山改自然。

㈡农业机械名
双铧(huá)犁、喷雾(wù)器,
磅(bàng)秤(chèng)、钢磨(mò)、粉碎机;
柴油机、抽水机,
轮铡(zhá)、水泵(bèng),拖拉机;
弹花弓、轧(yà)花机,
油磙(gǔn)、油榨(zhà)、扒米机。
机械操作快又好,
发展生产靠集体。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0页~第10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4:05:02 | 只看该作者
渡口老妈妈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rǎn)冉①升起,灿烂的阳光撒在广阔的酉(yǒu)港(gǎng)河上,泛起一点点耀眼的金花。这时,只见一条小船轻快地划(huá)破水面,来回载运着渡河的解放军战士和社员群众。划船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妈妈,战士们亲切地叫她蔡大娘。
  蔡大娘的丈夫在旧社会给地主扛长活,被活活累死,她领着小女儿从湖北逃荒来到湖南。解放前夕的一天,蒋匪军突然闯进了她的家,翻箱倒柜(guì)抢东西,蔡大娘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被打昏在地。当她醒来时,房子被烧了,小女儿惨遭杀害。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人民解放军推翻了蒋家王朝,把她从苦海里救了出来,过上了幸福生活。蔡大娘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从心眼里热爱毛主席,从心眼里感到解放军亲。前些时候,当解放军某部驻到酉港河北岸后,蔡大娘便自动要求到渡口来为解放军摆渡。
  这里的渡口,原来只是白天摆渡。一天夜里,几个战士要渡河执行任务,因找不到渡船,绕路多走了二十多里。蔡大娘知道后,心里很不安。她想:毛主席号召要“拥军爱民”,我一定要帮助解放军解决渡河的困难。蔡大娘便找队长商量,请生产队在渡口搭了间茅(máo)草棚,她把家搬了进去,随时准备为渡河的解放军服务。许多贫下中农见河边风大潮湿,怕她年纪大受不了,争着要换她,她怎么也不肯。她说,“为子弟兵服务,再苦再累,心里也香甜。”打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飞雪降霜, 只要解放军同志要渡河,蔡大娘就马上划起小船为战士们摆渡。
  今年六月,酉港河涨(zhǎng)水,河面增宽了许多。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蔡大娘睡在床上,忽然隐约听到河北岸有人喊“蔡大娘”,便知道战士要渡河了。她披上雨衣,提起小马灯,一边答应,一边冒着风雨向小船走去。小船在河中剧烈地颠簸(bǒ)着,河水不断地扑进船舱,溅(jiàn)到大娘身上,她全然不顾。她心想,战士们深夜冒雨渡河,一定有紧急任务,无论如何,要把船快点划过去。船到北岸,果然是通讯班的战士们要过河去执行任务。战士们见大娘浑身湿透了,十分感动,都争着帮大娘划船。蔡大娘怕战士们不熟悉水性,耽误了渡河时间,仍然坚持为亲人划船,使战士们按时完成了任务。
  蔡大娘热心为子弟兵服务的精神,受到当地军民的一致赞扬。人们把这个渡口称作“拥军渡”。
༺༻༺༻༺༻༺༻༺༻༺༻༺༻༺༻༺༻༺༻༺༻༺༻༺༻༺༻༺༻༺༻
  注释
  ①冉冉——慢慢地。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7页~第89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4:16:31 | 只看该作者
友谊瓜

  军号又吹响了。连队的食堂里热气腾腾,刚刚训练回来的战士们围坐在桌边吃饭,大家对今天晚上吃到的南瓜兴致很大。炊事班长见同志们吃得乐滋滋的,走过来说:“同志们!这‘友谊瓜’的味道不错吧?”
  “咦!怎么叫‘友谊瓜’?”战士们奇怪地问。炊事班长一说,大家才知道这些南瓜是赵庄小学的同学上午送来的,炊事班的战士们给起了这么个有意义的名字。
  原来,连队春天宿营在赵庄小学时,曾开垦(kěn)了河滩边上的荒地,种上了南瓜。可还没等瓜秧出土,连队接到新的任务,在一天深夜, 就静悄悄地离开了赵庄。第二天,解放军叔叔走了的消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全校,可把同学们急坏了,有的呆呆地看着解放军叔叔和他们一起裁的小树,有的捧着解放军叔叔赠送的毛主席著作出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一个红小兵大声说:“同学们! 解放军叔叔向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还给我们讲革命故事,现在解放军叔叔执行新任务去了,我们怎么办?”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①地说:“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红小兵沈(shěn)志坚激动地说:“我建议: 解放军叔叔不是种了许多南瓜吗?他们走了,让我们把南瓜管理好。将来结出瓜来,我们用小车推着送去。……”
  “对呀!”同学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
  从那天起,同学们每天都提早到校,拿来脸盆、水桶和锄头。他们又是浇水,又是锄地,忙个不停。有的同学简直象着了迷似的,每天非到瓜地去三四次不可。红小兵沈志坚,经常干到很晚,又是整理瓜藤,又是修枝护叶。同学们都关心地劝他歇一会儿,他激动地说:“解放军叔叔最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走《五·七指示》的道路,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儿童节那天,连队派了几个代表,到学校来看望红小兵。同学们正在上课,校革委会负责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讲述了自他们走后,同学们管理瓜地的情况。
  “当当当”,下课了,不一会儿屋里和窗外就挤满了同学。同学们和解放军久别重逢,格外高兴。大家把解放军叔叔围了起来,又是拍手又是笑。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解放军叔叔,瓜地的南瓜长得非常好。
  解放军叔叔勉励同学们要好好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走毛主席指示的“五·七”道路。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南瓜获得了大丰收。同学们小心翼(yì)翼②地把南瓜装满了几辆小车,欢天喜地送到连队来。这天,连队战士都训练去了,只有炊事班在宿营地。炊事班长看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同学,又看看那一辆辆小车上的南瓜,激动地说:“这是你们辛勤劳动出来的,劳动果实应该是你们的。”炊事班长话没说完,几十张嘴巴一起争着说起来:“地是你们开的呀!种子是你们播的呀!”“瓜是你们宣传毛泽东思想所结的果实,你们不收,那怎么行哪!”
  正在这时,指导员回来了,看到这动人场面,和同志们一商量,决定收下瓜,并决定用买瓜的钱,买一些毛主席著作和革命故事书送给同学们。
  炊事班长和同志们一边高兴地谈论,边吃着香甜的“友谊瓜”。
༺༻༺༻༺༻༺༻༺༻༺༻༺༻༺༻༺༻༺༻༺༻༺༻༺༻༺༻༺༻༺༻
  注释
  ①异口同声——大家说的都一样。
  ②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0页~第92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4-26 09:17 , Processed in 0.2638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