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度不丈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人社1973年5月第1版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1:1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11-1 21:14 编辑

常用标点符号口诀(jué)

学习标点并不难,
形状用法记心间。

逗号(,)小点带尾巴,
句中停顿才出现。

句号(。)是个小圆圈,
表示一句话说完。

顿号(、)好象黑芝麻,
并列词语点中间。

冒号(:)就是两圆点,
要写的话儿写后边。

引号(“”)好象小蝌(kē)蚪(dǒu),
引文引语在中间。

问号(?)好象耳朵样,
表示一句问话完。

感叹号(!)象手榴弹,
表示惊喜和感叹。

先来学习这七种,
多看多用才熟练。

——山东省小学课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8页~第99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13:44:08 | 只看该作者
最重要的是工作

  一九三五年四月的一个夜晚,红军到达金沙江边。这是我们突破乌江天险②以后遇到的第一条大江。 金沙江,水急浪大,凶龙般地翻腾着。我们的船只很少,大家很着急。毛主席更是忙碌(lù),他在和各军团的负责同志研究如何渡江。
  天快拂(fú)晓(xiǎo)③,主席带我上船,渡过了金沙江。一下船,他又和总参谋长研究队伍渡江以后如何前进的问题去了。我赶快到江岸去找房子,给主席安排住处。
  江岸上是光秃(tū)秃的石山,没有什么房屋,只有四五个不象样的洞子。洞子里湿得很,没有木板,就连稻草也找不到。我只好在潮湿的地上铺(pū)一块油布, 放上毯子(tǎn),算是给主席搭好了铺(pù),我想等主席回来先休息一下,他这几天太累了。
  过去一到宿(sù)营地,主席的文件、地图等办公用具都是我和秘(mì)书一块儿拿出来,摆在临时搭起的办公桌上的。可是,今天秘书还没过江,又没有办公桌,怎么办呢?我拿出地图往墙上挂,墙是沙土的,根本挂不上。没有桌子,办公用具也摆不开。这时候,过江已经有两顿饭的工夫,主席也许快从总参谋长那里回来了,我连水还没有烧好呢!他累了一夜,回来一口水也喝不上,那怎么行呢!我就找地方烧水去了。
  天亮了,主席回来了,找人去叫我。我一进洞口,看见主席正站在洞子中间沉思。我说:“您回来了。”他答应了一声,接着就问:“都弄好了吧?”我指着地上的铺说:“好了。这地方连木板都没有,铺只好搭在地上了。请您先休息一会儿,水马上开。”说完,我拔腿就想出去继续烧水。还没走出洞口,主席把我叫住了,问我:“办公的地方呢?”我随口回答说:“秘书还没有来,这里连张小桌子也找不到。您,您先喝点水吧!”他象是没听见我的话,向前迈(mài)了一步,用严肃而温和的语调说:“现在重要的是工作,吃饭喝水都是小事。江那边有我们两三万同志在等着哪!这是几万同志的性命呀!”我只是呆呆地站在他面前,心里怦(pēng)怦直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主席又向前走了几步,说:“先去找块木板架起来也行!”我这才恍然大悟,飞也似地跑出了洞口。
  好容易找到了一块堵洞口的小木板,连忙搬进洞子。主席亲自动手和我把它架起来,摆上办公用具。这时候,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文件、电报,电话也不断地响起来。我看他忙得一点空也没有,心里很难过,心想如果我早点儿找到这块木板,也许不致使他忙得这样。
  过了一会儿,主席站起来对我说:“你跟我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工作的重要?以后每到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把办公的地方搞好,然后如果有空,才是吃饭、休息。记住,无论现在和将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工作。”他停了一下,走近我,用手抚(fǔ)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好了,快去睡觉吧,两个眼皮都打仗了。”听了这话,我更不愿动了。主席又说:“快睡去吧!”说完,他自己却工作起来了。
  金沙江对岸的几万部队一直过了三天三夜,毛主席也三天三夜没离开那张办公“桌”。
༺༻༺༻༺༻༺༻༺༻༺༻༺༻༺༻༺༻༺༻༺༻༺༻༺༻༺༻༺༻༺༻
  注释
  ①本文是陈昌奉同志写的。红军长征时,陈昌奉同志是毛主席的警卫员。
  ②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③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页~第5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14:25:59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航行

  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九日,是海军战士最难忘、最幸福的日子。这天,威武的“长江”舰(jiàn),停泊(bó)在武汉码(mǎ)头。海军战士穿着新军装,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正准备迎接我们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前来视察。
  上午十一时,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地登上了“长江”舰。军舰上和江岸边响起了“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大家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毛主席,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毛主席啊毛主席! 我们海军战士多么想念您啊!多少个白天,我们看着您的画像,多少个夜晚,我们在梦里见到了您,今天我们亲眼看到了您,这是多么的幸福啊!
  军舰慢慢地离开了码头。岸上的人们奔跑着追赶军舰,跳跃着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毛主席站在甲板①上,微笑着向岸上跳跃的人群挥手。军舰离岸已很远了,毛主席还是站在甲板上,亲切地向群众挥手致意。
  毛主席来到前甲板,战士们立刻围在毛主席的身边,目不转睛②地看着毛主席慈(cí)祥的面容。毛主席笑着问大家:你们都到过北京吗?
  “到北京参加过国庆检阅。”几个战士一起回答说。
  毛主席和战士们亲切交谈,一阵阵笑声传到江面上。
  军舰飞快地前进着。江面上寒风呼呼地刮着,把战士们的衣服都吹得飘了起来。天气很冷,毛主席摸摸战士的衣服,关心地问:冷吗?战士们在毛主席身边感到无比的温暖,一起回答:“不冷。”
  毛主席又关心地问大家:你们团结不团结?大家齐声回答说:“很团结。”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
  军舰平稳地前进着。毛主席要下机舱(cāng)③看望战士们。机舱里机油熏(xūn)人,又闷(mèn)、又热,是全舰最艰苦的地方。一个战士忙上前说:“机舱里温度很高,请主席不要去。”另一个战士接着说:“下舱的梯子很窄(zhǎi)、很滑,里面地方又小,下去很不方便。”但毛主席还是微笑着下了机舱。
  在机舱里,毛主席和正在值班的战士老张谈话。机器声很响,说话听不大清楚,毛主席就用手放在耳旁遮(zhē)着听。谈完话,毛主席向老张伸过手去,老张又高兴又激动,他刚要伸手,一看自己的手满是油腻(nì),又赶快缩(suō)了回来,想用棉纱把手擦干净。可是还没来得及擦,毛主席的手已经伸过来了,老张双手紧紧地握着毛主席温暖的巨手,久久地望着毛主席。
  毛主席走遍了军舰的每一个地方。他老人家告诉海军战士:我国有很多地方靠海,靠海的地方就要有海军来守卫。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多是从海上来,所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最后,毛主席为“长江”舰写下了金光闪闪的两行大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战士们望着这光辉的题词,心情无比激动。决心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伟大航向奋勇前进!
  毛主席视察“长江”舰,在海军战士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这是一次幸福的航行,一次终生难忘的航行。
༺༻༺༻༺༻༺༻༺༻༺༻༺༻༺༻༺༻༺༻༺༻༺༻༺༻༺༻༺༻༺༻
  注释
  ①甲板——轮船或军舰舱面上的钢板、铁板或木板。
  ②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盯着看。
  ③机舱——轮船或军舰上安装机器的船舱。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页~第8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15:01:14 | 只看该作者
英雄的三户贫农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滹(hū)沱(tuó)河①畔,安平县南王庄,曾有一个三户贫农的合作社。这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合作社!三户贫农王玉坤(kūn)、王小其、王小庞(páng),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行动,被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誉(yù)为“五亿农民的方向”。
  伟大领袖挥巨手,贫下中农紧紧跟。十几年来,英雄的三户贫农和南王庄广大贫下中农,胸怀朝阳,顶风压浪,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阶级敌人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不断地巩固和扩大了社会主义阵地。从前“刮起风来不见天”的南王庄,今天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兴旺的景象。
  全国解放前夕,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南王庄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一九五一年成立了互助组,一九五四年又建立了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百八十多户农民入了社。给地主当过长工的王玉坤,只有不过一条牛腿的王小其,跟母亲讨过饭的王小庞,听说毛主席让办社,打心眼里拥护,都带头入社,想尽一切办法把社办好。可是刘少奇这个大坏蛋,却恨之入骨。在南王庄建社不久,他在河北省的代理人就派人到这里,大喊大叫什么“退社欢送”。一边叫喊,一边挥动“大斧(fǔ)子”大砍合作社。一九五五年春天,只有六户的王玉坤小社里,三户富裕农民要求退社,结果让他们走了;三户贫农风吹浪打不动摇,表示无论如何要继续干下去。就是这样一个小社,刘少奇及其代理人也不放过,硬要强行解散,他们派来的人对王玉坤说:“三户太小, 不能叫社。”王玉坤同志坚定地回答:“我们走的是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谁也拦不住,叫什么随你们的便”!
  就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发现了这三户贫农办的合作社,给了最大的支持。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说:“这三户贫农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一切个体经营的农民,终归是要走这三户贫农所坚决地选择(zé)了的道路的。”毛主席的指示,给全国五亿农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南王庄沸腾了!广大贫下中农挺起了胸膛,坚决走上了这三户贫农所走的道路,从合作社直踏上了人民公社康庄大道。十几年的工夫,南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亩产量由互助组的一百三十多斤提高到九百多斤。
  刘少奇砍合作社不成又生一计。在我国经济暂(zǎn)时困难时期,他又抛出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②”等修正主义黑货,大叛徒刘少奇在河北的代理人,为了给其主子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找“根据”,派人到南王庄搞所谓“调查”,大刮“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妖(yāo)风。王小其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阴谋,一针见血地指出:“俺们南王庄的贫下中农没想过搞‘小自由’,集体才是战胜灾荒的靠山,自由市场不是方便群众,而是方便资本主义!”王玉坤把这些严重的阶级斗争事实提到了支委会上。他说:“眼下又跟那年砍社一样,上边派人来搞‘三自一包’,下边资本主义势力乱翻腾。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走毛主席指引的路。不管哪里刮来的妖风,都要坚决顶住。”随后,党支部召开群众大会,王小其、王小庞带头忆苦思甜。一家苦引起千家恨。在三户贫农的带动下,南王庄的贫下中农击退了这股资本主义复辟的逆(nì)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敌人又把斗争矛头首先指向了一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三户贫农,妄图拔(bá)掉这面红旗,他们几次要对王玉坤下毒手。王玉坤抬头望着挂在墙上的那张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举杯共庆全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合影,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好象毛主席就在身边指挥战斗。他找到王小其、王小庞,说:“现在是阶级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刻,我们要站得稳,顶得住, 他们要否定‘五亿农民的方向’,我们坚决不答应!”在毛主席一系列光辉指示的指引下,一小撮(cuó)妄图否定“五亿农民的方向”的阶级敌人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lā)圾(jī)堆(duī)。英雄的三户贫农,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又立了新功。
༺༻༺༻༺༻༺༻༺༻༺༻༺༻༺༻༺༻༺༻༺༻༺༻༺༻༺༻༺༻༺༻
  注释
  ①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北经天津入海。
  ②“三自一包”——即自由市场、扩大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四大自由”——即雇工、借贷、土地买卖和租佃、农村贸易自由。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页~第14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14:53: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11-7 14:54 编辑

风雪传红心

  北风怒号,雪花飞舞,山野披上了银装。清晨,有一老一少踏着冰雪,往前赶路。他们是“五·七”小学贫下中农管学代表韩大伯和红小兵方生,正冒着风雪去公社参加教育革命学习班。
  韩大伯今年六十多岁了,花白的胡子,黑黝(yóu)黝的脸上有几道深深的皱(zhòu)纹,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①。他拄着拐(guǎi)杖,虽然跛(bǒ)着一条腿,步子却迈得很轻快。
到公社三十里,尽是山路。路上结了冰,滑溜溜的。他们好半天才走了五里路。
  “这路可真滑!”摔(shuāi)了几跤的方生望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嘟囔了一句。
  “大伯,咱们还不如等风雪住了再去呢,这大雪天,晚去一会儿也没啥关系!”方生向韩大伯抱怨(yuàn)起来。
  韩大伯听了方生的话,觉得不是味儿,又见他那泄气的样子,就对方生说:“来,大伯给你讲个故事。”
  韩大伯拍了拍方生的肩膀,深沉地说:“孩子啊,解放前,我们这地方也有一所学校,可是这学校不是我们贫下中农的,读书的全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有一个穷孩子非常想读书,可家里哪有钱供他上学呢?他爸爸上山给地主烧炭,被崩塌(tā)的炭窑压死了。家里全靠母亲给地主碾米换点糠,来养活他和两个小弟弟。他只好在给地主放牛或者上山砍柴路过学校时,站在窗外听听。在一个大雪天,他又去听,正听得入神,被地主谢老黑碰见了。‘这是你来的地方? 快给我滚开!’说着,谢老黑就用手杖朝这孩子的头上恶狠狠地打去。
  ‘我听书,碍你什么事?’那孩子气极了,使尽全身力气,一头朝谢老黑胸口撞去,把他撞了个仰面朝天。谢老黑气急败坏,唤来了他的大恶狗。恶狗追来,孩子光着脚往树林里跑,漫山遍野的雪往哪儿跑呢?他跑呀跑呀,被一根枯枝绊(bàn)倒了,恶狗扑了上来,朝他腿上猛咬了一口。孩子痛得两眼冒金星,一骨碌从山坡上滚了下去,膝盖撞在树丛上,皮开肉绽(zhàn),骨头露了出来,一阵剧痛钻心,昏了过去。直到天黑,他妈妈流着眼泪,才和乡亲们在雪堆里找到他,可孩子已冻得全身发紫(zǐ),只剩下一口气了。”
  “那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方生摇着韩大伯的手,着急地问。
  “那孩子没有死。不过,从那以后,孩子的腿……瘸(qué)了!解放了,毛主席把他从苦海里救了出来,他和乡亲们一起斗倒了谢老黑那伙坏蛋。”
  “大伯,他是谁?他现在在哪儿?”
  韩大伯看了看方生,没有回答。
  方生望着韩大伯饱经风霜(shuāng)②的面孔,他的眼光慢慢落在韩大伯腿上。忽然他心里猛地一热,眼睛湿润了。“大伯,大伯!那孩子就是您呀!”说着方生一头扑在韩大伯的怀里。
  韩大伯给方生擦了擦眼泪,语重心长地说:“方生啊!旧社会咱们穷苦人成年累月给地主做牛做马,吃不饱,穿不暖,哪谈得上读书呀!解放了,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穷人当家做了主人,我们贫下中农子女才有了读书的机会。可是,十几年来,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把学校变成毒害我们贫下中农后代,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的地方。今天,毛主席领导我们造了修正主义的反,夺回了教育大权,叫我们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们贫下中农子女都上了学,这全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好领导!你们在学校,一定要好好读毛主席的书,学好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将来更好地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服务啊!”
  方生十分激动地说:“大伯,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做贫下中农的好后代。我们一定要把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倒批臭,一定要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北风渐渐地小了,大雪也停了。红日高照,只见一老一少正大步向公社走去。
༺༻༺༻༺༻༺༻༺༻༺༻༺༻༺༻༺༻༺༻༺༻༺༻༺༻༺༻༺༻༺༻
  注释
  ①炯炯有神——眼光发亮,形容精神饱满。
  ②饱经风霜——受过很多艰苦和折磨的意思。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5页~第18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5: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11-8 15:06 编辑

李维超同志的故事

  李维超(chāo)同志是解放军某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的军医。他虽然身患严重的肾(shèn)炎(yán),但是,几年来,他“以毛主席革命路线为第一生命”,“宁肯自己倒下去,也要让阶级姐妹站起来”,满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与生命抢时间”,写下了一曲曲为人民服务的壮丽凯(kǎi)歌。
  下面是李维超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两个小故事。

瓜地巡(xún)
  一次,李维超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给贫下中农治病。他走遍了全村的几十户人家,把毛泽东思想送到人们的心坎里,把一包包药给病人留下。李维超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天已过午了。这时,他腰部阵阵发痛,便在村头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准备稍微休息一会儿再回卫生科。
  他刚坐下,一个红小兵跑到他跟前说:“李叔叔,我爷爷长了痔(zhì)疮(chuāng),这么多年也没治。他在瓜地看瓜呢!”李维超一听感到非常不安,埋(mán)怨自己不细心,差一点落下一个病人。他忙问:“瓜地在哪儿?”红小兵用手指了指说:“离这儿有四五里路。”李维超拿起药包就朝瓜地奔去。他刚走了几步,只觉得眼前发黑,身子摇晃了一下,险些栽倒。红小兵赶忙跑过来搀(chān)扶他:“叔叔, 到我家休息一会儿,明天再给我爷爷看病吧!”“明天?”李维超自言自语了一句。这时他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他想,为了把毛主席的关怀送到贫下中农的心坎上,今天有多大的困难,也要给老大爷去看病。想到这里,他用药包顶着腰吃力地向瓜地走去……
  李维超来到瓜地,老大爷见他满脸汗水,军装都湿透了,忙问:“解放军同志,你有什么急事?”李维超微笑着回答说:“老大爷,毛主席派我给您治病来了。”
  “给我治病来了!”顿时,老大爷热泪夺眶而出,紧紧把李维超搂在怀里,对李维超说;“解放前我年年给地主看瓜,风里来,雨里去,得了这个痔疮。那会儿,我有时跑回村找点热水洗一洗,地主知道了就用鞭子抽我。解放后,由于我们村太偏僻,就没有及时治……”听了老大爷的话,李维超更加细心地给老大爷看病。看完后,他刚要向老大爷告别,忽然想到,留下的药用完了,老大爷的病还不一定好,到外地买又不容易,应该教老大爷用草药自已治疗。他就领着老大爷走出瓜棚,到瓜地、路边采集“骨节草②”,又耐心地教给老大爷用法。
  老大爷望着走远的李维超,捧起“骨节草”,无比激动地说:“毛主席派解放军给我治病,毛主席和咱贫下中农心贴着心啊!”

“他的心在咱工人身上拴着哩”
  有一次,李维超随部队到一个城市执行任务。他身体有病,担负部队的卫生保健工作就够累了,但他每天还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工厂给工人看病。在部队执行任务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歇过一个星期天。部队执行完任务要回去,许多工人群众找到部队领导,要求把李维超留下。
  李维超留下来了,他想起广大工人群众对他的信任,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更加起早贪(tān)黑地为群众看病。他“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对他无比信任,一传十,十传百,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住的招待所变成了“门诊所”。工厂的领导为了照顾李维超,就给他换了间房子,还规定了一条“保密”纪律,不准告诉别人李维超住在什么地方。
  李维超知道后,就背起药包,每天到工人家属住地送医送药上门,把自己新住的地方也告诉了家属。这下子“秘密”又暴露了,他住的房子又成了“门诊所”。李维超同志说:“看着阶级兄弟有病, 让我歇一分钟心里也难受啊!”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使同志们非常感动。后来,很多群众知道李维超身体有病,又感动,又心疼,不好意思再去找他看病了。
  李维超发现找他看病的人少了,他想起毛主席关于要时刻想到人民的利益的伟大教导,就又出去巡诊了。当工人群众看到他身背药箱又在家属区给大家看病时,都无比感动地说:“小李子他的心在咱工人的身上拴(shuān)着哩!”
  李维超同志就是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
  注释
  ①巡诊——巡回医疗,送医上门。
  ②骨节草——一种草药。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页~第29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5:12:22 | 只看该作者
愚公移山
(节选)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
作者:毛泽东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党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shuài)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chǔn)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b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xiān)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7页~第38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36:31 | 只看该作者
急电

  一天傍晚,已经七点钟了。马路上熙熙攘攘①,来往的车辆很多。一个穿绿制服的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着,这是电报局的送报员老庞同志。
  新华旅馆到了,老庞同志下了车,急急忙忙把身边最后一份电报交给服务员。
  “董克勤,”服务员看了看收报人的姓名,又翻了翻旅客登记薄,说:“这个人已经在两个钟头以前动身回福建去啦!”
  老庞同志听了,不禁一愣。服务员见他那着急的样子,又补充说:“不会错。他的行李已经拿走,房间的账也结了。”说着,就在电报封面上写了四个大字“此客已去”,然后把电报交还老庞同志。
  老庞同志望着那四个大字,知道自己扑空了。
  “请问,董克勒他来这里……”
  服务员知道他要问什么,就说:“哦!他是采购员,身边带一只皮包,一个黑色旅行袋,还有……”
  听说是采购员的电报,老庞同志急得火烧眉毛似的。他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一定得想办法把电报送到采购员的手里。他瞧瞧时钟,又查了一下柜台上的火车时刻表,满有把握地说:“现在七点钟刚过,离开车时间还有半个钟头,还能找到他!”他立刻跳上自行车,飞也似地向车站赶去。
  车站上到处是人,要找的又是个陌生②人,就是这个人从面前走过,恐怕也认不出来。
  离开车时间只有十分钟了,乘客们正在上火车,老庞同志心一急,办法也跟着想出来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服务处,请广播员同志广播。
  “我们现在很忙,你稍等一等!”服务员向他解释。
  “同志,这是一份紧急电报,我是特地赶来的。”
  服务员经他这么一说,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福建董克勤同志,请你赶快到服务处来一趟,有紧急电报,有紧急电报!”扩音器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
  老庞同志站在人丛里,踏起脚,睁大眼睛,焦急地等候着电报的主人。
  突然一个满头大汗的旅客,向服务处赶来。老庞同志一见,忙迎上去,这个人就是董克勤。老庞同志看过董克勤的证件,办好了签收手续,就把那份电报交给他。
  电报是厂里打来的,告诉董克勤还有别的紧急任务,要他继续留几天。
  董克勤看完电报,激动地握着老庞同志的手,半响才说:“同志,谢谢你!”
  这时只听列车员在喊:“火车马上要开了,乘客们快上车……”
  董克勤想起火车上的行李还没拿下来,很着急。老庞同志说:“我帮你拿去!”说着,拉着董克勤就跑。
  两个人刚刚把行李拿下来,火车就开动了。董克勤感动地对老庞同志说:“同志,你真是毛泽东时代的好工人!”
༺༻༺༻༺༻༺༻༺༻༺༻༺༻༺༻༺༻༺༻༺༻༺༻༺༻༺༻༺༻༺༻
  注释
  ①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②陌生——生疏,不熟悉。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0页~第32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14:44:50 | 只看该作者
向阳花开朵朵红

深夜的一场战斗
  一天深夜,临西县一个大队的红小兵宣传党的“九大”光辉文献回来入睡不久,呼呼的北风夹着小雨打得窗户直响,风雨声惊醒了红小兵占名,他急忙穿上衣服,马上提起一盏马灯就往外跑。原来社员们为了响应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又打了一眼深机井。为了使这眼机井早日打好,红小兵们主动承担了制作井上用的干胶(jiāo)泥球的任务。红小兵占名怕干泥球被雨淋(lín)湿(shī)了影响打井的进度,他赶忙起来,把红小兵们集合齐,开始战斗了。红小兵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不顾寒风冷雨,不怕天黑地滑,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终于把干泥球全部收藏起来,第二天送到机井工地,保障(zhàng)了施工的需要。

“是毛主席教育我这样做的”
  一天下午放学后,景县一个小学的一年级红小兵小旺,正在拾老鸦(yā)虫喂鸡,忽然发现树坑里放有一个钱包,他赶紧拾起来,一数(shǔ)整整二十元。小旺马上想起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的教导,又联想到,雷锋叔叔在车站上给丢失火车票的大娘买票的故事。于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把钱归还原主。
  他拿着钱一溜烟地往学校跑,准备把钱交给老师,忽然看见贫农社员李大娘低着头,匆(cōng)匆忙忙地走过来,好象寻找什么。小旺机敏活泼地跑上去问:“大娘,你在找什么?”大娘焦急地说:“今天下午我来村北劳动,不小心丢了钱。”小旺忙问:“丢了多少?”大娘说:“二十元。”小旺高兴极了,赶紧走上去说:“大娘, 我刚才在村北树坑里拾到了二十元钱,正准备去交给老师呢!”大娘高兴极了,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谢谢你!”小旺响亮地说:“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教育我这样做的。”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3页~第35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14:48:54 | 只看该作者
三口大锅闹革命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浩荡东风吹遍了全国。一个大办工业的群众运动在吉林市热气腾腾地开展起来了。共产党员刘声带领十二名烈军属和街道居民,凑(còu))了二十五元资金买了一口大锅,借了两口大锅,办起一个街道油脂(zhǐ)厂。有人摇摇头说:“一个残(cán)废,一群妇女,十二个半人,能办个啥工厂?”刘声,这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了重伤,失去双手双脚的特等残废军人,斩(zhǎn)钉截(jié)铁①地回答:“没有双脚也要走革 命路,没有双手也要开顶风船!”大家也激动地说:“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tiān)砖加瓦。”
  “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开始创业的革命工人,胸有朝阳,千难万险脚下踩。没有厂房、设备,大家就一起动手,四处去找破席片、碎木板和砖头、石块,搭起了席板棚,垒起了锅台;不懂技术,他们就刻苦钻研,用手摸、眼睛看、鼻子闻、舌头舔(tiǎn)的办法,检验产品质量,边干边学,闯过了一道道的技术难关;燃料不足,他们就从家里拿来木柴,到外边捡回煤渣。工人们坚定地说:“为革命没有吃不了的苦,为革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火焰就这样点燃起来,越烧越旺。
  一九六二年,工厂改为地方国营,工厂发展了,工人增多了,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革命传统却始终没变。工厂准备盖一所变电所,需要几万块砖和许多铁块。油脂厂的工人坚决不向国家伸手。他们从倒塌的墙壁、废弃的炉灶(zào)、道旁路边的各个角落里,捡来了砖头石块、废铁废钢。点点滴滴汇大川,在荒草地上,一幢幢砖瓦房盖起来了。为了扩大生产,工人们自己设计,自筹(chóu)材料,制造出一批批新的生产设备。工人们豪迈地说:“有了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天塌下来能顶得住,地陷下去也能填平。”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油脂厂更显得朝气蓬物,英姿焕发。现在,这个工厂已发展到二百多工人,由过去只能炼废油到成批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他们生产的一种机器用耐高温润滑脂,使用一次可以使机器连续运转十一个月,而过去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的同类产品只能使机器连续运转六个月。帝、修、反被我们远远地抛(pāo)在了后面。
  在伟大的七十年代里,油脂厂的工人们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从战备需要出发,决心“爬坡要爬最陡(dǒu)的坡,登山要登最高的山”,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
  注释
  ①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做事坚决果断。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2页~第44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4-27 01:08 , Processed in 0.1104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