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度不丈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晋人社1977年5月第2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8:16:40 | 只看该作者
华主席支持女儿上山下乡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傍晚。一位身材魁伟①、神采奕奕②、穿着半新军大衣的中年人,徒步来到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华国锋同志。
  华国锋同志下午六时看到一六六中学召开家长会的通知,便立即同在这个学校上学的女儿小莉一起,穿街过巷,六时半赶到了学校。学校的负责人热情地迎接华国锋同志,请他到办公室去休息一会儿。华国锋同志亲切和蔼地摆摆手说:“不用啦,不用啦,这里很好。”他们一边说着,一边走进教室,坐在后排侧面的课椅上,谈起学校批林批孔运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情况,华国锋同志不时地满意地点点头。
  家长会开始了,等几位家长说完后,华国锋同志接着发言。他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指示,我们革命家长,听毛主席的话,坚决支持自己的子女上山下乡。农村需要有文化的知识青年,知识青年更需要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小莉是我最小的女儿,身边就这一个了,我还是支持她走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的道路。他那平稳的语调,洪亮的声音,在肃静的教室里回响,家长们觉得华国锋同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断点头微笑。
  华国锋同志讲完后,很谦虚地说:“因为我有事,这个会就不能参加到底啦!请个假,先走了。”然后,他缓步走到学校负责同志身旁,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告别。学校负责同志激动地站起来,要送送他。华国锋同志赶忙按住他的手说:“你们还要开会, 不要送了。”
  华国锋同志参加家长会的喜讯,象春风温暖了全校师生和革命家长的心田,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说:“华国锋同志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工作有多忙,还参加一个普通的家长会,并且是那么谦虚谨慎,平易近人③,真是毛主席的好干部,我们的好领导!”“华国锋同志大公无私,以身作则④,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积极支持女儿上山下乡,真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革命的带头人!”
༺༻༺༻༺༻༺༻༺༻༺༻༺༻༺༻༺༻༺༻༺༻༺༻༺༻༺༻༺༻༺༻
    注释
  ①魁伟——形容身材高大。
  ②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样子。
  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平易,态度平和,容易相处。
  ④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则,榜样。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31页~第33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6:24:58 | 只看该作者
    怎样写信(范例)


姐姐:
  来信收到了。听说你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咱们全家都非常高兴。爸爸妈妈说,这是你在农村努力锻炼,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结果;也是党和贫下中农对你的信任和鼓励。爸爸妈妈嘱咐你,一定不要辜负党和贫下中农对你的期望,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爸爸妈妈还让我和哥哥向你学习。姐姐,我们一定好好向你学习,听毛主席的话,将来也象你一样,到农村去锻炼!
  哥哥看到你的信以后,再一次表示:毕业后坚决要求到农村插队落户,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
  姐姐,我现在虽然年纪还小,但我决心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从小立下革命志,长大也象你们一样,到农村去干革命!现在,我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锻炼好身体,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祝你
取得更大的进步!


妹妹 小青      
一九七六年十月三十日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36页~第37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7:56:09 | 只看该作者
农谚

翻地翻得深,
黄土变成金。

粪是庄稼宝,
缺它长不好。

修渠如修仓,
储水如储粮。

好树结好桃,
好种出好苗。

人勤地生宝,
人懒地生草。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40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12:10:08 | 只看该作者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一九四五年她才十三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对恶霸地主的斗争,还带动群众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援解放战争,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反动派向我晋中解放区①进犯。一月十二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个革命同志被捕了。敌人在村边的大庙里拷问刘胡兰。
  敌人问⑩“你是刘胡兰?”
  刘胡兰说⑩“我是刘胡兰!”
  敌人阴险地说:“已经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了。”
  “我就是共产党员!”
  “村里还有谁是共产党员?”
  “就我一个!”
  敌人气得“崩崩”地敲着桌子叫喊:“你小小年纪,这么嘴硬,不怕死吗?
  刘胡兰怒视着敌人,厉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敌人拷问了很久,毫无结果,就想用金钱收买刘胡兰,要她答应以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刘胡兰斩钉截铁②地说:“办不到!”敌人气得发疯,用酷刑折磨她。可是刘胡兰象钢铁一样坚强。
  敌军官叫嚷说:“你再不投降,就立刻把你拉出去杀掉!”刘胡兰听了,只用鼻子轻轻地哼了一声。几个敌人过去绑刘胡兰,刘胡兰轻蔑地看了敌人一眼,昂首挺胸,迈着大步,走了出去。
  敌人当着刘胡兰的面,用铡刀杀害了和她一起被捕的六个同志,妄想用残酷的屠杀来威胁刘胡兰,使她屈服。面对横放在眼前的铡刀,刘胡兰象一个钢铁巨人,屹立在那里。这时,周围的群众义愤填膺③,他们怒视着敌人,仇恨的目光象无数把利剑刺向敌人。
  敌军官用颤抖的手指着铡刀,对刘胡兰说:
  “再不说也铡死你!”
  刘胡兰挺起胸膛,大声地说:“我死也不屈服,死也不投降!”她从容地向四面看看,和乡亲们告别,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共产党员刘胡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牺牲的时候还不满十五岁。
  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注释
  ①晋中解放区——指解放战争时期,我山西中部的解放区,晋,山西的简称。
  ②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和态度坚决果断。
  ③义愤填膺——正义的愤恨充满胸膛。膺,胸。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49页~第52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6:51:06 | 只看该作者
一份测验题

  一九七一年初秋的一个下午,一位研究青少年教育的外国朋友,到北京市的一所小学参观。学校师生热情地接待了外宾。五年级的红小兵徐静也参加了接待工作。
  外宾听完课以后,回到了接待室。他拿出一张纸摆在徐静面前。那是一份测验题。徐静小声地念了题目:“请按你的爱好,在爱国主义、金钱、真理、勇敢、漂亮这些词语的下面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顺序来。”
  外国朋友对学校革命委员会的同志说,他想了解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徐静认真地听了翻译同志的解释,凝视着这份测验题,很多事情在她脑海里翻腾。革命先辈们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场面,一暮暮地闪现在徐静的眼前。她仿佛看见:刘胡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敌人的铡刀面前,从容不迫,英勇就义。她仿佛看见:李玉和面对鸠山,痛斥日本强盗屠杀我国人民,侵占我国的大好河山。她仿佛看见: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徐静对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勇敢,是懂得一些的。可是外国朋友却把“金钱”和“漂亮”这两个她并不爱好的词也提了出来这该怎么办呢?徐静想,不爱好的,我就不标数字。想到这儿,她激动地抬起头,深情地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像。她觉得毛主席正在向她点头微笑。于是,她毫不迟疑地拿起笔来,在真理、爱国主义、勇敢的下面标上了阿拉伯数字:1、2、3。外国朋友笑着问:“漂亮和金钱这两个词,你怎么不标上数字呢?”徐静坚定地回答:“我不爱好那些。最美的东西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要向劳动人民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最美的东西。”
  翻译同志把徐静的回答译给外国朋友听。外国朋友一边连连点头,一边把那份有着中国红小兵答案的测验题叠得方方正正,放进提包。他微笑着说:“从新中国的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未来。”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58页~第60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17:25:39 | 只看该作者
一壶水的故事

  中国医疗队遵循毛主席关于“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十多年来,不辞辛劳,走遍了亚非十六个国家,受到亚非国家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支持。他们在各国人民的心里,播下了深厚的国际主义的情谊,他们中间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在毛里塔尼亚传诵的“一壶水的故事”,就是当地人民同中国医疗队亲密关系的一个感人事例。
  有一次,在金边答腊省的草原,中国医生为广大牧民进行巡回医疗,途中,汽车陷进沙地里,发动不起来。老司机弗德林不顾烈日当头,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未修好。一天过去了,车上携带的水已经剩下很少了。尽管人人都渴得舌干口焦,但是最后仅剩的一壶水,传来递去,谁也不愿多喝一口。中国医生把这壶珍贵的水,送到嘴唇已经干裂的弗德林面前,弗德林笑了笑,逗趣地说:“我从小生长在沙漠里,这里的气候,我已经很习惯了,这点水,你们中国医生就喝了吧。”
  第二天又过去了,也没有遇到过往的牧羊人和车辆。等到第三天天刚亮的时候,大家发现弗德林不见了。原来他为了保证中国医生的安全,连夜步行到二十多公里以外的村庄求救去了。中国医生知道,冒着高温在沙漠里长途跋涉①,是很危险的。于是,决定去追赶弗德林。中国医疗队当即搭上一辆过路的卡车,行驶了十几公里,发现弗德林已经不省人事,晕倒在一棵树下,中国医疗队立即进行抢救,弗德林终于醒过来了。弗德林一醒来,就急切地问:“中国医生都安全地回来了吗?中国医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他表示衷心②感谢,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深情地说:“保护中国医疗队的安全是我的责任,为了中国医疗队,我可以牺牲一切。”
  中国医疗队在为亚非国家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是很多的。中国和亚非人民过去有着共同的苦难,今天在反对苏美两霸的斗争中,互相学习,互相支援,团结得更加紧密了。
༺༻༺༻༺༻༺༻༺༻༺༻༺༻༺༻༺༻༺༻༺༻༺༻༺༻༺༻༺༻༺༻
    注释
  ①跋涉——翻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
  ②衷心——内心。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61页~第63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22:38:0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材料之一
原油滚滚进榆关

  我国第一条“地下大动脉(mài)”——大庆至秦(qín)皇岛(dǎo)输(shū)油管道,已于一九七三年九月三十日胜利建成,顺利输油了。它象一条地下长龙,联结黑龙江、吉(jī)林、辽宁和河北四个省,沿途穿过很多大山,穿越河流二百六十多次、铁路四十多次、公路一百多次,全长一千一百五十二公里。这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一九七年秋天,中央决定抢建一条大口径(jìng)、长距离的输油管道,把大庆原油输送到关内,输送到祖国急需的地方去。这个消息一传开,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省军民,欢欣鼓舞,踊(yǒng)跃报名参加输油管的大会战。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支以技术工人为骨干、以民兵为主力、有解放军参加的会战大军组成了。他们高举红旗,浩(hào)浩荡(dàng)荡地开赴(fù)工地,开始了抢修输油管道的大会战。
  在那千军万马大会战的日子里,北起大庆油田、南至秦皇岛,到处都是一片人民战争的壮丽图景,到处都闪耀(yào)着大庆工人“革命加拼命”精神的光辉(huī)。会战大军满怀豪情地说:“沟从大庆挖,管从大庆接,一定要把大庆精神学到手,尽快地把大庆原油输送出去。”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滴(dī)水成冰,在这样的地方,第一次建这样大的输油管道,困难是很多的。可是,英雄的会战大军,战严寒、抗风雪,他们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狠批“洋奴哲(zhé)学”、“爬行主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条输油管道经过的辽宁锦(jǐn)县西北部,有八道山梁,七条大沟,地硬石坚,开挖十分困难。可是,战斗在这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只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就提前穿过了七沟八梁。黑龙江省嫩(nèn)江民兵师和吉林省三个县的民兵团,顶风冒雪,日夜奋战在方圆几十里的沼(zhāo)泽②地。人们叫这个地方是“人陷(xiàn)不见肩,马陷不见颈(jǐng)”的烂泥潭(tān)。战斗在这里的民兵同志们,为了建设世界第一流的输油管道,敢把困难脚下踩。他们豪迈地说:“不见石油流,誓死不罢(bà)休。”经过一场艰苦奋战,很快修起了一条长达二十几公里的管沟,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由于各路会战大军的英勇奋战,这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输油管道,只花了两年多一点时间就建成了。
  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完全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己提供设备、自行施(shī)工建成的,是英雄的会战大军,发扬大庆光荣传统,革命加拼命,同大自然作斗争,同帝修反争时间、争速(sù)度抢建起来的,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shuò)成果。
༺༻༺༻༺༻༺༻༺༻༺༻༺༻༺༻༺༻༺༻༺༻༺༻༺༻༺༻༺༻༺༻
    注释
  ①榆关——即山海关。
  ②沼泽——由于湖泊淤浅等原因形成的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61页~第63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21:14:0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材料之二
苏修间谍落网记

  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五日的夜晚,在首都北京的大街上,行人已渐(jiàn)渐稀少。一辆灰白色的苏制小轿(jiào)车,从苏联驻(zhù)华大使馆匆(cōng)匆开往北京郊(jiāo)区。车子里有五个人,他们是:苏联驻华大使馆一等秘(mì)书马尔琴柯夫妇,三等秘书谢苗诺夫夫妇和翻译科洛索(suǒ)夫。
  车子开到离市区约九华里的一个阴暗处,突然停了下来,高个子谢苗诺夫和矮(ǎi)个子科洛索夫钻出车子,鬼头鬼脑地朝着西坝(bà)河桥走去,谢苗诺夫手里提着一个沉甸(diàn)甸的旅行包。他们在桥下的东北角停下来,见四周毫无动静,就躲藏在桥下,小轿车也载着一男一女快速离去。
  约莫过了二十五分钟,桥的西头突然出现两个人影。他们在桥上徘(pái)徊(huái)①了一会儿以后,走到东北角的桥头,发出对暗号的声音,然后也迅速钻进桥下。这两个人是苏联派遣(qiǎn)特务李洪枢(shū)和他的同伙。在桥下,李洪枢又重复了接头暗号,随即将藏有情报和密写工具的白口罩(zhào)交给谢苗诺夫,谢苗诺夫也马上把那个沉甸甸的旅行包交给李洪枢。
  正当他们得意忘形的时候,西坝河桥上空出现了一颗红色信号弹,接着又升起了照明弹。我英勇的民兵同公安人民一起,从四面八方直奔桥下,“抓特务”的喊声响成一片。
  桥下的间谍、特务分子乱成一团。谢苗诺夫见势不妙,顺手将白口罩扔到河里,妄图毁(huǐ)灭罪证。但是已经太晚了,我公安人员和民兵当场缴获了旅行包,捞(láo)起了白口罩。谢苗诺夫等被当场拿获,惶(huáng)恐万状②,浑身打颤。人们发现,这两个苏修间谍分子做贼心虚,作案前化了装,西装外面穿着中国衣服,脚穿黑鞋,戴着大口罩。
  公安人员和民兵当场撕开白口罩,打开旅行包,里面装有电台,架设天线的示意图,密写的“指示信”,伪造的通行证,特务活动经费,北京市布票、粮票等等。苏修间谍、特务在铁证面前不得不低下头来。
  这时,那辆小轿车又疾(jí)驶而来,准备接走这伙间谍。我公安人员马上把它截住,并将车上三个间谍分子也拘(jū)留起来,苏修间谍全部落网。
  一月十九日,我国政府宣布马尔琴柯等五人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于当天把他们立即驱(qū)逐(zhú)出境。这是对苏联政府和苏联驻华大使馆的严正警告,如果苏修胆敢继续在中国进行这种罪恶活动,那也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
    注释
  ①徘徊——来回走动。
  ②惶恐万状——惊慌害怕,丑态百出。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72页~第74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9:22:43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5-5 21:14
阅读材料之二
苏修间谍落网记
  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五日的夜晚,在首都北京的大街上,行人已渐(jiàn) ...

    拓展阅读
伊朗破获苏联间谍

  【新华社德黑兰1978年4月6日电】伊朗各报4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了伊朗保安人员破获苏联间谍的消息。
  破获的间谍是伊朗一苏联运输公司的一名苏联籍雇员阿尔曼·沙米罗夫·易卜拉欣·奥加利和一个出卖情报的伊朗人达拉赫沙尼。达拉赫沙尼已被捕和作了交代。
  据报道,3月27日晚上9点钟,一辆菲亚特牌汽车在巴列维大街上行驶,汽车慢慢驶进一个胡同后停了下来,随即有个人下了车,在黑暗中把一个包裹交给了和他接头的人。车上下来的人就是易卜拉欣·奥加利,同他接头的是达拉赫沙尼。
  易卜拉欣·奥加利交完包裹后钻进汽车,同车里的两名苏联大使馆雇员一起溜走了。保安人员一直在跟踪达拉赫沙尼,在他要进一所屋子之前逮捕了他。
  在被捕的当天,达拉赫沙尼在审问中供认,他长期以来一直同苏联驻德黑兰大使馆官员接触频繁。他交代他同易卜拉欣·奥加利的接触是为了领取他每月的“报酬”。

——摘自1978年4月10日一期《人民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20:06:1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材料之三
决不放过一道难题

  灯光下,红小兵潘建(pān)华正在聚(jù)精会神地做算术作业。他碰(pèng)上了一道难题,一会儿抬起头想,一会儿又低下头算。忽然,他那紧锁的眉(méi)头舒(shū)展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本子上迅速地写了起来。
  提起建华认真学习,决不放过一道难题的事,还有一段故事呢。
  一个星期天下午,建华在家里做算术作业。前面几道题很快算好了,后面有一道题比较难,他想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算,就去问爸爸。
  建华一进里屋,就看见桌上放着许多图纸,爸爸正伏(fú)在桌上,全神贯注①地画着什么。
  “爸爸,您在画什么?”
  “啊,你看,这是新式缝纫(rèn)机的图纸。”
  爸爸自豪地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教导,克服了种种困难,自己设计、制造了这种新型的缝纫机。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革新哪!”
  听了爸爸的话,建华想:爸爸他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那么多困难,造出了新机器,现在又在继续革新。我为革命学文化,碰到一点困难,就不能克服吗?
  建华想到这里,立刻转向回到外屋。他翻开书,把例题仔细看了一遍,又想了想前面学过的知识,然后拿起笔来,反复演算那道难题。过了一会儿,终于算出来了,建华心里多么高兴啊!
  以后,建华每当在学习中遇(yù)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以工人叔叔为榜样,用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解决一道又一道“难题”。
༺༻༺༻༺༻༺༻༺༻༺༻༺༻༺༻༺༻༺༻༺༻༺༻༺༻༺༻༺༻༺༻
  注释
  ①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很集中。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第75页~第76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5-1-22 20:46 , Processed in 0.1192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