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日出印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值此2021牛年春节,各位老友新春快乐!!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2-3-17 1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头疼?一项新研究说,怀旧或许有帮助
记者  杰德·希皮奥尼

  一些物品可能会使你怀念那些简单的时代。
  一项新研究显示,你可能需要主动靠拢这种趋势。研究人员说,观看旧照片和旧视频激发的怀旧情绪可以减少大脑活动,帮助缓解常见的疼痛。
  这一研究报告发现,无论男女,受试者在产生怀旧情绪时对疼痛——尤其是对“低强度”疼痛——的感知都会降低。研究指出,这与两个和疼痛相关的大脑区域活动减少有关。
  换句话说,你或许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缓解一直困扰你的头痛问题,只需翻翻一些旧相册,或者点开奈飞公司的网站看看童年时的一档电视节目。
  研究人员连接受试者与衡量大脑活动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仪,然后向他们展示一系列26幅怀旧画面,包括老卡通画、校园游戏和受欢迎的糖果。
  然后,参与者通过右前臂的一个小型热发生器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人员比较他们的大脑活动与对照组的读数,对照组观看的是不会引发任何怀旧情绪的现代生活图片。
  他们发现,观看童年图像的人感受到的疼痛较弱,与疼痛相关的两个大脑区域活动减少。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人们早就知道怀旧会减少个体对身体疼痛的感知,但背后的科学原因“不清楚”。
  现在,这个团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写道:“我们的研究发现,丘脑作为怀旧和疼痛之间的功能连接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而暗示一种可能的镇痛调节机制。”
  换句话说,怀旧和痛苦的感觉来自大脑中的某些同样部位,而感觉到其中一个可能有助于降低对另一个的感觉。

——美国《神经科学杂志》网站2022年3月10日报道;2022年3月15日一期(第23040期)《参考消息》(第11版)翻译、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2-22 11: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北方居民习惯吃饺子。请大家欣赏一篇有关饺子的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2-22 1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边饺
作者:肖复兴①

  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这时候,妈妈威风凛凛,最为得意,一手和面,一手调馅,馅调得又香又绵,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然后,妈妈指挥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擀皮的擀皮,送皮的送皮,颇似沙场点兵。
  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在包了的饺子边沿儿上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里,她自己和爸爸却吃那些素馅的饺子。
  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让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奢侈餐。想起那些个辛酸和我不懂事的日子,想起妈妈自父亲去世后独自一人艰难度日的情景,我想,起码不能再让妈妈吃得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却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的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每逢我买回肉馅,妈妈看出要包饺子了,立刻麻利地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去调馅,绝对不让别人插手。那精神气儿,又回到我们小时候。
  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上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会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
  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
  注释
  ①肖复兴,1947年出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2-22 16: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冬至
作者:杨开

  冬至,在我的故乡称为冬至节。冬至,那故乡山村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热闹,充满欢乐的气氛。我儿时,在故乡过冬至的情景,历历在目,让我记忆犹新。
  欢腾的冬至早晨。故乡村庄的厨房屋顶上炊烟袅袅,乡亲们各家各户就欢喜地,忙碌着买猪肉、牛肉、杀鸡、杀鸭。村庄的大鱼塘里,一位身体粗壮结实的中年男子,手撑竹竿掌控着捕鱼的竹排。捕鱼能手站立在竹排上,双手用力撒开渔网,来来回回在进行捕鱼作业。我看见收网瞬间,一条条银光闪闪的肥硕鲈鱼、草鱼、鲢鱼等,捕上来放进大箩筐中。不一会儿,鱼排靠岸,人们争相购买新鲜肥美的塘鱼。拿回家中,蒸炸烹饪,各显身手。那家乡父老乡亲冬至节食品,佳肴丰盛,鱼肉满盆。我家冬至节的餐桌上,父母亲烹饪的鸡鸭鱼肉等,摆满了美味菜肴。我吃着平时难得一见的节日盛宴,美滋滋地吃着,沉醉在幸福的狂喜之中,按捺不住的高兴。
  冬至吃粽子。故乡冬至吃粽子,已是一种传承的过节习俗。冬至节前,大妈、大婶、媳妇们等家庭主妇,就忙着用糯米制作粽子。粽子的原料有糯米、五花肉、排骨、粽叶、草带,以及豉油、腐乳、五香粉、油等调料。我的母亲就是制作粽子的高手,在冬至前夕就开始制作粽子了。
  粽子的加工制作过程。我母亲制作粽子,她先将采摘的新鲜粽叶,放入沸水中煮约二十分钟,取出清洗干净沥干水待用。将糯米淘洗干净沥干水,放入豉油、腐乳等调料拌匀。将五花肉切成条状,猪排骨切成段,加入豉油、白酒、腐乳、五香粉腌制入味。然后开始包粽子,我在旁饶有兴趣地观赏。她拿起两张粽叶,叶面朝上拼起来放在左手心里。用一勺子勺一把糯米,放在叶子中间摊平,把五花肉和排骨放上面,然后再勺一把糯米盖上。她麻利娴熟地把两边粽叶收拢,拢成似筒状,先把一头粽叶折住,再折另一头。折好后用水草捆绑,松紧适度,再用手轻压成两头低中间高的外观形状粽子。
  煮粽子,香气袭人。我母亲将包好的粽子叠放在一口大锅里,放入清水,水位超过粽子,用木柴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焖煮,锅水水位浸着粽子,煮着粽子五六个小时。那晚,村庄里粽香飘逸,浸润着缕缕清香。我待米粽煮熟后,急不可待地出锅粽子。我吃着口感软糯,肉香四溢的米粽,乐得心里开了花。碧绿的粽叶里,包裹着幽香的粽子,幽香的粽子里,深藏着温馨的祝福呀!
  冬至吃汤圆。家乡有一句俗语:“吃了汤圆大一岁。”我的故乡就有一个习俗,就是冬至当天的中午,家家户户,要做汤圆,吃汤圆。那一锅锅满满咸香汤圆,热气腾腾,醇香扑鼻。那一家人一起吃汤圆,寓意团圆。
  古人说,冬至大如年。元·马臻诗曰:“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宋·王安石诗曰:“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人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闲适从容,冬日贺冬。
  冬日里的冬至。欢乐的节庆,情深意浓,蕴含着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2-22 16: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在古代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具有哪些传统内涵?

  【中国新闻网北京2022年12月22日电】古往今来,冬至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日子。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邵凤丽表示,冬至又称长至节、亚岁等。在古代,其热闹程度曾不亚于过年。
  此外,冬至也曾被视为一岁时令的起点,故自汉代以来,就存在着贺冬的惯制。在民间,家家喝冬酒、吃汤圆、祭祖先、拜贺长辈。

一个吉祥的日子
  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冬至一阳生,它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邵凤丽解释,冬至萌芽于殷商时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计算时令的基点。
  《尚书·尧典》也有相关记载。其中“日短”指的就是冬至,即一年中日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过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新一轮节气开始,自是一个吉祥的好日子,应该庆贺。
  比如,古代曾有这样的情况:民间歇市五天,欢度佳节,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冬至大如年
  正所谓“冬至大如年”,如果说,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那自然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的许多习俗、仪式恰恰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有关。
  邵凤丽说,冬至不仅具有时令标记的意义,也曾长期被视为与新年媲美的人文节日,号称“亚岁”“冬节”“长至节”。其实,冬至在上古时期就是新年。
  在历法时代之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将冬至作为年度循环的起点。
  冬至时节,人们都要祭祀祖先,以祈求福佑。这是因为冬至月在古代曾长期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殷代的年终大祭“清祀”便是在冬至所在的十一月。
  汉代之后改用夏历,人们将岁末大蜡移至十二月,无论是孟冬、仲冬还是季冬,作为年终祭礼的祭祖典礼,始终围绕在冬至前后。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京师最重视冬至节,这一天,人们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祖先。民间把这种冬至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

记忆中的饺子与汤圆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每年冬至,家里都要吃一顿饺子,以求冬季平平安安。
  相传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也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张仲景让弟子搭起医棚,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入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剁碎,再用面皮包好,煮熟后分给百姓吃。
  很快,乡亲们的耳朵都被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冬至吃“捏冻耳朵”(即饺子)的习俗。
  邵凤丽认为,对一些北方家庭来说,过节吃饺子可以算是一种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也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这是一种文化基因。
  包括饺子在内,冬至的美食多种多样。比如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江南尤盛。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传统的姑苏人家,也会在冬至夜喝可口的冬酿酒。

“数九”与九九消寒图
  岁月流逝,古人发明了不少应对寒冬的消遣娱乐活动。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邵凤丽介绍,从宋代开始,“九九歌”流传于大江南北。中国南北地域差异很大,但其记述的冬春交接的时间方式没有变化。唱着“九九歌”,人们一步步走出冬天,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九九消寒图”是古代闺阁女子、文人雅士以图画的形式标示由冬到春的时间流转。染梅和填字是两种最为流行的方式。
  和染梅相似的是另一种涂圈的方式,将八十一个圈分九行九列,每日涂一圈,且涂抹的位置根据天气而定,如天晴涂上半部,阴雨涂下半部。
  “‘数九’一般从冬至开始,如果冬至这一天是阴历单数,那么就从这一天算起;如果是双数,那就从第二天开始计算。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数九’是一种文化的创造。”邵凤丽称。(记者  上官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2-22 16: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长田漾  在湖州邂逅一场诗意的芦花飞雪
作者:张伟

  又一个寒潮如约而至,湖州最低气温跌破冰点,河面上结上了薄冰,不敢远行,就在家门口兜兜转转。
  湖州长田漾湿地的苇塘里,一片片洁白的芦花,风吹花动,此起彼伏,漫天飞舞,纷飞如雪。
  通透的阳光洒满湿地,它们摇曳着袅娜的身姿,愈加显得那样的清雅飘逸,婀娜多姿。旁边的土坡、枯草、沟渠都覆盖着洁白的芦絮,好像一层蓬松的雪。
  长田漾湿地坐落于湖州南太湖新区的弁山脚下,这里植被多样,河道纵横,有包括白鹭、野鸭、鸊鷉等多种鸟类栖息,农田、鱼塘等元素散布,有着完整的原生态环境。
  冬至将至,此时的芦花没有丝毫的悲戚和感伤,显得十分平静恬淡。
  芦花,枯黄的绒毛,锥形的花絮,淡红中渗出褐黄,轻风掠过,小棉絮般到处飘散,飘向静穆的村庄,飘向纯净的心灵。
  芦花,质朴无华,香不诱人,貌不出众,色不惊艳,其柔顺中流露着纯雅、淡泊、超然、坚韧、乐观的野趣之美。
  芦苇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款款走来,踏上古人的一叶孤舟,阅尽了乡村板桥的霜晨残月,漂泊于港湾湖泊。
  一泓碧水,冬韵绵绵,从《诗经》中逶逦而来。水清瘦,仿佛美人褪去了雍容的华服,换上了淡雅的素装。
  水之上、岸之畔,洁白的芦花在风中翩翩起舞,交织成密密的一层层、一团团,远远望去,白茫如雪,轻软似云,滑落在田野里,浮动在湖面上,景象甚是动人。

——“学习强国”平台2022年12月22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2-30 11: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粥,这么选食材更健康

  【《今晚报》2022年12月29日讯】(记者 庄媛)明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天津中医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李华南表示,腊八喝腊八粥是传统习俗,腊八粥的营养也非常丰富,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怎样喝更健康还是有讲究的。
  腊八粥的食材选择上紧跟腊八节气时令的特点,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等。中医认为,这些谷类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清降郁火。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绿豆、赤小豆等。黄豆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而绿豆、赤小豆则被认为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利水消肿。“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其中,常用的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则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又很好地兼顾了冬季肾脏的收藏作用。另外还有龙眼肉、葡萄干等可补脾生血,养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当然,有部分人本身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担心吃了腊八粥出现身体不适,医生建议,每个人要根据个人需要、体质寒热虚实放一些食材进行调理养生。
  老年人可以加一点何首乌、枸杞子,它们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
  高血压患者,在粥里多放薏米,再加白萝卜、芹菜,可以平降肝气。
  失眠患者,加点龙眼肉、酸枣仁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作用。
  肾虚患者,在粥里放些栗子,能补肾益气、治腰酸腿软。
  脾胃虚弱、血虚萎黄等症患者,大枣也是腊八粥中常加的食材,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的食疗功效。
  手脚冰凉、畏寒的虚寒症患者,最好不放绿豆、荞麦等寒凉、易伤脾胃的食材,可以多放糯米、红豆、桂圆、大枣,具有补血、温阳的功效,连同粳米一起煮至软烂,可以驱寒保暖。但桂圆性热,内有痰火及感冒症状的人不宜多食。
  腊八粥再好也要注意饮食搭配,消化不良者多放米少放豆,因为豆类不易消化;糖尿病患者少放米多加麦,燕麦含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抑制餐后血糖突然上升。荞麦可用于糖尿病病人的营养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2-30 11: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氤氲在腊八粥的香气里
作者:和少波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大多数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7岁那年姥姥煮的腊八粥。
  在腊八节前一天晚上,姥姥就将绿豆、黄豆、黑豆、红枣、花生米等食材浸泡在水里。腊八那天,寒风凛冽,还下起了雪,好冷,可姥姥一大早就起来熬粥了。
  除了提前泡好的食料,姥姥还会在锅里放入糯米、大米、小米、玉米糁、红薯、柿饼、核桃仁和几勺白糖。那些食材混合在一块,五彩斑斓,好看极了。姥姥说,不同人家煮腊八粥虽然选的食料不同,但用的大多都是自家本年所产的食物,象征着这一年圆圆满满,丰裕富足。
  灶房里,姥姥烧火,我一边添柴,一边眼巴巴地看着锅。熊熊的火映红了灶台,也映红了我的小脸蛋。不一会儿,那大锅就咕嘟咕嘟不断翻滚,冒着热气,满屋顿时飘散着浓浓的诱人的香味。
  没多久,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就熬好了。姥姥掀开锅,先是盛了满满一大碗摆在堂屋正中央的供桌上,姥姥手中捏着三根香,口中念念有词。祭拜之后,姥姥、姥爷、三姨、小舅和我就围坐一桌 开始喝粥了。我顾不着烫,张着大嘴巴,小猪似的“吧唧吧唧”地喝了起来,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我吃了一碗,又是一碗,还把碗舔得净光。姥姥看着我,笑了,眼睛里满是慈爱。
  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可喝了姥姥的腊八粥呀,我满头冒汗,浑身都热乎乎的,摸摸下巴,在呢,真好!
  这时,我忽然看见村里的哑巴不知何时站在我们家门口。听姥姥说,哑巴很可怜。父亲死得早,是母亲辛苦把他拉扯大。谁想他14岁那年发高烧,因为没得到有效治疗烧坏了大脑,变成了哑巴。母亲经不住打击,没几年也去世了。每到吃饭的时辰,哑巴就在村里面到处蹭饭。看着他那像鸟窝似的头发,黑乎乎脏兮兮的样子,我很想赶他走。可善良的姥姥却把他领进来,给他拉一个凳子,让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喝腊八粥。临走,姥姥又给他换上了一件小舅的旧棉袄。哑巴呜哩哇啦不知说了啥,但从眼睛可以看出来,他很是高兴,还充满了感激。
  那年,是我最后一次喝姥姥煮的腊八粥,因为第二年,母亲就接我回去上小学了。如今,37年过去了,姥姥早已不在人世,但那年腊八粥的香气却永远氤氲在我的心头。


——“封面新闻”百家号2022年12月28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2-30 1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开启新年的幕
作者:崔吉明

  腊八一到,离年就近了。在农家四季忙碌的岁月里,春节将近,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已毕。如果将过年比作一场大戏,那么腊八节就是开场的第一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黄河口一带生动的民谣,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情怀。腊八节的如期而至,开启了跨入新一年的序幕,它告诉人们“春节来了”。
  腊八节与古代祭祀有关。据考证,“腊”字含义有三:一说,“腊者,接也”,寓含新旧交替之意;二说“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祖祭神;三说,“腊者逐疫迎春,”迎接一元复始的新一年到来。
  过腊八,要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众说纷纭,版本不一。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米少面。她将每个粮袋底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家中的果仁,用清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了佛祖面前。佛祖吃下香喷喷的热粥后,很快苏醒过来,走到附近的河边沐浴,然后坐在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供过之后,再施舍给穷人食用。
  后来,腊八节便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食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特色食品互相赠送,也是寓意对当年丰收的庆贺,更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与希骥。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奶奶和母亲都会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食粮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奶奶和母亲总是想尽办法做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她们把事先煮的半熟的红豆绿豆等和洗净的小米、黏米,大枣一起倒入大锅中。待开锅后,母亲每隔一小会儿,就用饭勺在锅里搅动几下,防止粘锅。随着大锅里咕嘟咕嘟冒起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从心底里觉得甜蜜和温暖。
  腊八粥甜甜的味道尚未散去,就开始张罗着腌腊八蒜了。腌制腊八蒜也是黄河三角洲一带传承已久的生活习俗。据说,冬季吃腊八蒜对身体好处多多。它不但是难得的可口调味品,还有杀菌和消毒的功效。腌制好的腊八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吃起来十分爽口。腊八蒜的制作非常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放进密封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口后放到一个较冷的地方。两三周之后,泡在醋中的蒜瓣就会慢慢变绿,最后变得通体碧绿。除夕之夜,当热气腾腾的水饺端上桌后,再配上一盘腊八蒜,不但美味可口,也烘托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黄河三角洲的村民们,把这个节日看得很重,讲究颇多。才过门的新媳妇,这一天必须到婆家一起过节,否则就认为是失礼。所以,新媳妇们或提前一两天到婆家准备过节,最晚也得腊月初八的早上赶到婆家。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居住在黄河三角洲,来自胶东和潍坊的居民,还有着“腊八节扫屋”的习俗。腊八节这一天,这些人家都在忙着大扫除。因为平时很少里里外外彻底打扫,生怕招惹得罪宅神。而腊八节这天就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地扫屋了。据这些人家说,“腊八扫屋”是为了把一年来的灰尘和晦气通通打扫干净。扫屋时,把房内的大小物件一股脑搬到院子当中。男爷们忙着在屋内打扫,女人们则在院子里擦洗家具,收拾餐具,晾晒衣物等。饭屋的打扫最为费力,那时农村都是烧柴草,满屋都是烟熏火燎的黑色灰土。腊八这天确实没空扫屋的人家,只好等到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天的时候一块清扫了。扫完屋子后,还要“投烟筒”,“刮锅底”,擦门窗等。经过一番清扫,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只待春节的如期到来。
  腊八节是新年的前奏和序幕。从腊八节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打豆腐、杀年猪、宰公鸡、蒸馍馍,赶大集置办年货……
  过年的序幕是从腊八节这一天开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2-30 1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粥
作者:孟燕

  我突然就想腌一瓶腊八蒜,特别想。
  翻一翻日历,腊月初五,可不嘛,腊八节要到了,怪不得这想法如此强烈。
  我们的许多节日都是这样地深入骨髓。我们从不去刻意地迎接它们,却不由自主地在某些日子感应到它们的到来,然后情不自禁地用各种仪式去迎候它,庆祝它。不管某些国家多么猴急且急功近利地去注册它,它也是只属于我们而不属于他们的我们的节日。
我在这样的节日里,想腌一瓶腊八蒜,权做一个仪式,去迎接这个节日,不曾想,还激发了我的记忆,那些远去的人事,就那么轰轰烈烈地走来了。
  关于腊八蒜的记忆里有太姥姥,她总是坐在西房炕上,极少出门,极少下地,坐在炕的西半面,脸朝东或者朝南,能看见家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也能看见院子里的人来人往。
  印象中,围着她的好像都是冬日的阳光,照到半炕,她就在阳光里坐着。眼前摆着针线笸箩,摆着她的痰壶,摆着孩子们给他买的一点点小吃。她坐在炕上,手里总会摆弄一些活计。腊八将近,她就剥蒜,一个笸箩里放蒜头,一个柳条簸箕里放剥下来的蒜皮。她把那些白白胖胖的蒜瓣剥出来,一推一推按个大小分开。她从来不着急,好像要剥两三天才够量。
  她要摘蒜苗,用一个浅的陶瓷器皿,把那些蒜瓣一圈圈地排放起来,外圈大个的,里圈小个的,浇上水,放在眼前,一天天看它们出芽,长大。它要腌腊八蒜,蒜瓣放进透明的罐头瓶里,倒上醋,拧紧盖子,也放在她眼前的炕上。这以后的几天,她会天天看着她的蒜苗和腊八蒜,追着太阳光挪动或者转动它们。不久,那蒜苗就努嘴儿了,长芽儿了,绿油油的一片了,那腊八蒜也一天天地由白变绿,衬着红色的醋汁格外好看。
  太姥姥的日子在炕上度过,她的那一亩三分地却从来不寂寞。夏天有蝈蝈,她给它们剪葱叶;有韭菜,她把他们拣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冬天有蒜苗,有腊八蒜;一年四季都有我们这些孩子,喜欢窜到炕上,坐在她身旁,馋她那点小吃食。她也总是欣然拿出一点点给我们。
  关于腊八蒜的记忆还有妈妈,她也喜欢腌腊八蒜。
  年轻时候的妈妈总是很忙,剥蒜的事儿总是在晚上。吃过饭,就着昏黄暗淡的灯光,她坐在炉子边的凳子上剥蒜,我蹲在旁边看,也和她一起剥。一小盆子蒜头,几个晚上就变成蒜瓣儿了。那时候多傻呀,用指甲抠蒜皮,第二天满手的蒜味儿,指甲牙儿还会疼。
  妈妈总会在早晨上班时候把腌蒜瓶子放在炉子旁边的地上,中午回来又挪到窗台上,有炉子暖着,有阳光照着,几天以后,那蒜瓣儿就开始从根部泛绿了,一半青绿,一半嫩白,在绛红色的醋汁里,煞是好看。然后一天天呈现更多的绿,更深的绿,那种泛着光泽的绿色的蒜瓣,绿宝石一样,一颗颗镶在红色的底子上,梦幻一样的颜色,像冬天里的童话。
  后来,妈妈老了 心里顾到的人多,她的腊八蒜也腌的越来越多。腊八节前几天,她要把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都装满,一溜儿摆放在暖气片上。借着暖气的温度,那蒜瓣儿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今天还是白胖胖,过两天就绿幽幽的了。妈妈最怕我们摇她的那些瓶瓶罐罐,说那样蒜瓣就不绿了,吃起来就没有食欲了。
  腊八节前,我们肯定要去她那里吃饭,饭后我和姐姐一定会一人得着一瓶腊八蒜。暖气片上剩下的那些,妈妈都安排好了,姐姐妹妹们有,相好识厚的有,邻里邻居也有。
  妈妈们的礼物,总是含的情谊多,用的心思多,多杂有他们耗费的功夫,还伴着时间的浸润。不像我们,总是买买买,总看贵不贵,总觉得非金即银才是真心实意。
  可惜,妈妈走得早,腊八蒜没有了,她做的好吃的饭也没有了,甚至关于她的记忆也越来越淡,几近于无了。
  我的腊八蒜呢?
  看,我用一上午把蒜剥好了,专门找了一个最像小时候那种罐头瓶子的瓶子,装瓶,加醋,拧紧盖子,端在手里端详一阵子,记忆就如开闸的水那样涌来了。
  我喜欢吃腊八蒜,喜欢那种咬起来脆脆的唇齿留香的感觉,喜欢那冬天里绿绿的荡漾着春意的颜色,喜欢那不酸不辣又酸又辣的小时候的味道。
  吃腊八蒜的时候,要用干净的筷子把它们夹到小碟子里,不能拿筷子在瓶子里搅,要不蒜瓣就会失掉绿色,没有养眼的色泽,那适口的味道也会减去三分。这是妈妈那里传下来的经验。
  腊八蒜吃了,蒜醋可得留下,就着饺子吃,真香!这也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智慧。的确香。醋的酸味进了蒜,蒜不辣了;蒜的辣味进了醋,醋变辣了,酸辣酸辣的。蘸着饺子吃,淹没了水煮过的饺子皮儿的寡淡,又解了饺子馅的油腻,真是绝配。
  也奇怪啊!我们在吃上总有着矛盾的追求,我们既要原汁原味的朴素,又要酸里带甜甜中有酸的交融,还要既不是你也不是我的迷离。腊八蒜好像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我把我的腊八蒜也放到暖气片上,在温度的作用下,它会在腊八节那天早晨,变化出翠玉一样的绿色,散发出酸甜的辣味,伴着腊八粥的香甜软糯,弥漫我的厨房,挑逗我的味蕾,牵起我断断续续的记忆。

——“雪绒花原创文学”百家号2022年12月30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5-17 20:17 , Processed in 0.2062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