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日出印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天笑话(欢迎跟帖)!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8-7-6 1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寸金莲梭梭头


    “文革”初期红卫兵上街破“四旧”,对穿高跟鞋的要强迫拔掉后跟,穿“甩尖子”皮鞋的要剁去鞋尖,穿小管裤的要剪开裤管,穿西装的要撕烂西装;凡发式“不革命化”的,要强迫理成“革命 头”。一天,一位乡下老太婆进城看病,她一双“三寸金莲”,穿着双小尖鞋,被红卫兵剁去鞋尖;她脑后挽了个发鬈,四川俗称挽“纂纂”,红卫兵说是“四旧”,给强行剪了,留下的头发只齐耳根。那年月,齐耳根的“运动式”,在四川被称为“梭梭头”,据说是生活作风败坏、淫荡的年轻妇女才留这种发型。老太婆见自己的头发被剪成这个样子,觉得跳进黄河洗不清,无颜以对乡间父老、丈夫和子女,一横心跳进锦江,被好心人救起免了大难。后来,这位老太婆神经错乱,不知从哪儿弄来个大红袖章戴在胳臂上,手执一把大剪刀,一见挽“纂纂”的中老年妇女便追着去“破四旧”,吓得上街的乡间妇女望风而逃。


——《文革笑料集》第62页~第63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8-7-6 1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倒下几个不倒翁

    1968年,“三忠于”、“四无限”活动掀起了高潮。全国城乡都要“扫舞盲”,男女老少人人都要会跳“忠字舞”。某机关一老干部被派往某市一敬老院观摩老人们跳“忠字舞”。老人们在旧社会历经沧桑,今天老有所养,对毛泽东的“阶级感情”当然比海还深。二十五位老人排成一个方阵,那舞姿,好似一群挥着“红宝书”的不倒翁在摇动。这老干部原是个“舞盲”,机关坐久了,自然手僵脚硬,“忠字舞”老是学不会,再次被派往观摩学习,以增强“阶级感情”。结果发现跳“忠字舞”的老人减少许多,老人们的脸色阴沉,表情也不如以前自然。问其故,方知几天来老人跳舞时过于激动,在舞场上摔倒中风,两人已离开人世,三人正在医院抢救。
    老干部想,这种“好事”,该不会轮到我吧!

——《文革笑料集》第63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8-7-18 1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鬼蛇神谢饭歌

    “文革”中,被集中关在“牛棚”强迫劳动改造的“牛鬼蛇神”,饭前饭后都要集合排好队,齐步走,踏着拍节唱歌,人们把这种歌叫做“谢饭歌”。“牛鬼蛇神”谢饭歌的歌词是:我是牛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有罪。人们向我专政,我要低头认罪。老老实实改造,决不变天复辟。若有乱说乱动,把我脑袋砸碎。

——《文革笑料集》第64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8-7-20 12: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捣毁“贼窝”

    1967年夏季的一天,成都闹市区一家理发店刚开堂不久。突然,一队载着“烈士”遗体、花圈和武斗队员的卡车驶来。随即枪声四起。街上行人四处逃窜奔命,纷纷涌进店铺躲避。理发店不由分说把顾客推出店门。好几个推平头、刮光头的顾客刚刚剃去半边头发,也被理发员慌忙推了出去,紧紧关上大门。武斗车队驶过,见店里推出几个“阴阳头”,断定是流氓,把他们捆了起来。武斗队砸开店门,男理发员吓得仓惶而逃。武斗队把剩下的女理发员也都捆了起来。
    当天中午,某单位广播站广播:今天,厂武卫队捣毁一个挂着理发店招牌的流氓窝子,当场抓获嫖客五名,暗娼八个,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

——《文革笑料集》第64页~第65页  
(西南财经大学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8-8-1 19: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转变快

    在某公社一大队插队的几名知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不时一起“跳丰收舞”(偷公家和社员的东西)。1971年招工时,大队王书记如实数落了他们的表现,结果好几个单位招工,都没被推荐上去。看到别人一批批地回城就业,几位知青好不伤心。
    几天以后,王支书自留地上的蔬菜全被连根拔起,甩在路边。支书娘子坐在地头咒骂了一整天。又几天,支书的鸡、鸭、鹅全被扭掉脑袋,丢在门边,支书娘子坐在门口,又咒骂了一整天。又几天,支书家的大肥猪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支书娘子又哭又骂,寻死觅活。一天,几个知哥路过支书家门口,支书娘子指桑骂槐地骂。几个青年听了,上前相劝:“支书娘子,不要骂了,人生祸福都是天意,不由人愿。你还是告诉支书一声,多积点德。象我们招工的事,还不是他一句话。要不,哪天挨报应烧了房子,人跌到崖子下,你再怎么骂还不是白搭。”支书娘子若有所悟。几天后,支书一家对知青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支书娘子对知青以烟茶相待,支书在知青面前称兄道弟,三天两头到公社找书记给知青说好话。公社书记感到奇怪,说:“过去你把他们说得头顶上生疮,脚板心流脓,如今又把他们说得除了肚脐眼外全身没有一个疤。”支书说:“毛主席老人家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几个年轻人转变很快嘛。”就这样,几名知青都招工回了城。
    几个月后,几个知青拿着酒,提着肉,来到支书家说:“今天我们一起来,一是感谢支书对我们的栽培,二是向支书赔个不是,你的菜是我们拔的,鸡、鸭是我们弄死的,猪是我们毒死的,今天我们凑了三百元钱来赔偿你们。”支书很高兴,说:“话说明就对了,钱就免了,留待今后咱们打酒一起喝,毛主席老人家说,允许人犯错误,允许人改正错误嘛!”知青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在这里接受再教育收获很大,今后支书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开口。”说完,丢下钱,一溜烟便无影无踪。

——《文革笑料集》第65页~第66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8-8-1 19: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子弹和鸡蛋

    “文革”初,乡村逢场天,中学的红卫兵、小学的红小兵便扛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小旗,带上红袖章,在场头设立关卡,拦着赶场的农民爷爷婆婆、叔叔阿姨背诵《毛主席语录》、《林副主席指示》。不会背或背不全的,红卫兵现场教会;背错出谱的,轻则当场“消毒”,重则拉到场上“批倒斗臭”。
    这给偏僻闭塞的山乡带来了瓜棚柳下的口头新闻,也给老实巴交的山民心头抹下了一绺忧虑的阴影。一天,一个“老贫下”上街卖几个鸡蛋打油买盐,因为一条《林副主席指示》没有背下来,鸡蛋被扣留。红卫兵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毛泽东思想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物质力量,变成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老贫下”一心想着那换油换盐的鸡蛋。当红卫兵让他自己背诵时,他结结巴巴地背道:“毛泽东思想……变成……”他拍拍脑袋:“变成什么蛋?啊,想起来了,变成换油换盐的鸡蛋”。

——《文革笑料集》第65页~第66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8-8-2 1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里吃闲饭的委员

    H省一个偏僻小镇的一位老大娘投亲到C省某县农村落户。C省省革委成立时,需要物色一位“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典型作省革委委员,于是这位老大娘一夜之间成了省革委领导成员。
    省革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通知老大娘到市里集中赴省。老大娘拖儿带女一路艰辛来到市上。市革委的同志不曾听过老大娘的名字,更不认识其人,见她蓬头垢面,拖着两个脏兮兮的娃娃,一口外省腔,断定是外省流入的叫花子。此人竟冒充省革委委员,那还了得,于是通知“人保组”收容审查。
    省革委会议开了一半,还不见老大娘的影子,电令市里立即找到并送省里来开会。市里责令县里派人去找。县里的人赶到大娘住地,邻居说,去省里开会走了好几天了。县里把情况报告市里,市里立即责令市革委“人保组”查找,“人保组”东查西访,也没找到下落,大家好不着急,省革委委员失踪,怎向上级交代。后来,一位工作人员忽然想起,几天前曾收容了一个自称委员的女叫花子,于是到收容所提审。经审查断定,此人正是省革委委员。这下市里可慌了手脚,立即给她母子换了衣服,打发钱粮,派专车送她上路。工作人员对老大娘说,某派坚决反对你进省革委当委员,把你扣留了几天,是我们把你救出来的。省革委要问,你这样说就是了。大娘千恩万谢,说:“这都是你们积的阴德啊!”临上车前,大娘突然想起什么,说,我下乡起,就没在城里吃过闲饭了,这次又吃了几天,真不好意思。这饭钱总该会给你们吧。工作人员说:“没关系,饭也不是我们供的,你放心走吧。”

——《文革笑料集》第68页~第69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8-8-2 17: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将儿叫爸爸

    “文革”武斗期间,凡是抓到对立派的“俘虏”,除了愿意“反戈一击”者外,照例要叫他们叩响头向毛主席请罪,接受“夹道欢迎”、“个别谈话”、“经风雨、见世面”等酷刑折磨,所谓“夹道欢迎”,即是把俘虏蒙上眼睛置于两行武斗队员之中,拳打脚踢。所谓“个别谈话”,即是由一两名有功夫的武斗队员毒打,打得内伤累累为止。所谓“经风雨、见世面”,即是把打得昏死的俘虏用冷水泼醒,进行假枪毙。一天,一派武斗队抓到另一派一个中年汉子,经过“夹道欢迎”后,由一名中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这中学生打肿了拳头,打断了皮鞭和棍棒。这中年汉子虽然命长,却也奄奄一息了。最后,这中学生吼道:服气不服,服气了就喊爸爸,不服就去“经风雨、见世面”。中年汉子挣扎着方从牙缝里挤出一句“爸爸”,便昏了过去。中学生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解开蒙眼黑布一看,不禁愣了,原来这正是他的爸爸。

——《文革笑料集》第69页~第70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8-8-2 17: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锦囊妙计

    A大学的C、D两派势均力敌,针锋相对。他们的总部分别设有理科大楼和文科大楼。双方在楼内构筑了坚固工事,储备了足够的干粮、饮水、燃料、医药和武器。两座大楼俨然是两座城堡。双方时常以拳头、棍棒、石块相对,并伺机攻陷对方总部,把对方逐出校园,以拔掉眼中钉、肉中刺。
    一次C派组织数百名“敢死队”欲一举拿下D派总部。D派获得这条情报,如此这般地作了一番部署。入夜,C派数百名敢死队员,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蜂涌向D派总部冲锋。冲到楼前,便一片片仰倒在地。D派“冲锋队”冲出楼来,把倒在地上的敢死队员打了个血肉模糊。C派“敢死队”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半数当了俘虏。
    原来,D派的军师想出一条巧计:在C派攻击前,趁夜在楼前开阔的水泥地上撒下密密麻麻的豌豆,而自己的冲锋队员却全部穿上胶钉的足球鞋,当对方敢死队员踩着豌豆滑倒时,自己的冲锋队员却能行动自如。这就是D派大捷的秘诀。

——《文革笑料集》第70页~第71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8-8-2 1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左饭”

    1968年夏天,四川武斗高潮迭起。一批“左派”在本单位、本地区站不住脚,纷纷逃到成都,寻求刘结挺、张西挺的保护。刘、张下令在成都一些公园、招待所办起了“支左伙食”。只要自报是拥护刘、张的,不论男女老幼,皆可免费进餐、住宿。这在四川“文革”史上叫做“吃支左饭”。有个单位有几个在1957年“举右手”的,不堪忍受牛棚的折磨、摧残,冒着生命危险逃到成都,做了某地区、某单位拥护刘、张一派的旗帜、袖章,安安稳稳地在望江公园吃起“支左饭”来。一天,这几位“左派”碰见他们在成都工作的朋友。朋友听说他们在吃“支左饭”,不禁大惊失色,拍拍脑袋说:“你们还有这个呢(指“右派”帽子)”。对方说:“我们比左派还多点呢?”(“右”字比“左”字多一竖)。朋友问他们:“你们蹲棚子的人还管这派那派,不怕再犯错误吗?”他们说:“刘、张绝对正确,我们坚决拥护,刘、张搞‘共产’主义,吃饭不掏钱,我们不拥护他们还拥护谁?”

——《文革笑料集》第71页~第72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5-19 08:03 , Processed in 1.3602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