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355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晋人社1974年10月第1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国内的反动派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地主资产阶级的白卫军跟外国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发动了内战。他们一心想把年轻的苏维埃①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
  那时候,苏维埃国家的经济特别困难。工厂被破坏了,桥梁被炸毁了,铁路上处处是东倒西歪的火车头和车厢……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前线的红军在英勇奋战,后方的工人也表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
  莫斯科—喀山铁路的工人们,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建设自己的祖国,自愿地组织起来,在星期六那天,自动地修理破烂的火车头和车厢,不拿一个卢布②。以后,别的铁路和工厂的工人,以莫斯科—喀山铁路的工人们为榜样,也实行起“星期六义务劳动③”来了。
  列宁非常赞扬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他把这种义务劳动叫做“伟大的创举”。
  一九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党中央号召全国开展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也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这次义务劳动。
  清晨,天空中还飘着淡淡的朝霞,克里姆林宫④放了三声礼炮。工人、职员、士兵都在规定的地点集合了,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也在广场上排好了队,准备出发。
  列宁身上穿着一件很旧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靴子走来了。他走到指挥官包利索夫跟前,行了一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觉得很为难。不让去吧,列宁这样要求,也不好拒绝;让去吧,劳动很重,列宁的身体又不好……
  包利索夫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象士兵服从长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指挥官发出了口令:“立正!”“向右转!”“齐步走!”
  他们分担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宫前面的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列宁和包利索夫两人抬木头。包利索夫心里想,列宁这么大年纪了,可不能让他累着,就把轻的一头给列宁抬,把重的一头留给自己。列宁看出来了,就争着要抬重的一头。包利索夫说:“列宁同志,您已经五十岁了,可我才二十八岁啊!”
  列宁笑着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那你就听我的吧!”说着就把重的一头放在自己的肩上。他抬着木头走起路来特别快,就象跑一样。
  有一回,列宁刚放下木头,空着手回来,看见五个人抬着一段又粗又长的大木头,背都压弯了,累得满头大汗。列宁马上走过去,站在中间帮他们抬。
  列宁一面走,一面问他们:“你们感到轻一点吗?”大伙一起回答:“多了一个人,轻得多啦!”列宁笑着说:“是啊,这叫做人多力量大。”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一块儿坐在木头堆上休息。许多人都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问他们生活过得怎样,在学习什么,做些什么工作。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感到特别快活。
  休息以后,劳动更加紧张。包利索夫劝列宁早点回去,就说:“列宁同志,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这里的工作,我们能干完的。”
  列宁笑着回答说:“不,现在这个时候,这个工作就是最重要的工作。”说完,他又忙着干起活来。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莫斯科。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特别起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⑤!乌拉!”劳动了整整一天,大家都不觉得怎么累,回家的路上,还在兴高采烈地议论着。
  一个说:“今年的‘五一’节过得多有意义啊!”
  另一个说:“更有意义的是列宁跟咱们一块儿参加了劳动。”
༺༻༺༻༺༻༺༻༺༻༺༻༺༻༺༻༺༻༺༻༺༻༺༻༺༻༺༻༺༻༺༻
    注释
  ①苏维埃——意为代表会议。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卢布——苏联的货币单位。
  ③“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五月。那时,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为了支援前线,建设自己的祖国,自愿不计报酬,每天增加一小时工作时间,把六天增加的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晚上从事义务劳动。后来全国工人都起来响应,把集体义务劳动的日子都叫做“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④克里姆林宫——从前是俄国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
  ⑤乌拉——俄语“万岁”的意思。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6页~第9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0:05:16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诗一首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①。
红旗卷起农奴戟(jǐ)②,
黑手高悬(xuán)霸主鞭③。
为有④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shū)⑤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xī)烟⑥。
༺༻༺༻༺༻༺༻༺༻༺༻༺༻༺༻༺༻༺༻༺༻༺༻༺༻༺༻༺༻༺༻
    注释
  ①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两句的大意是:回忆故乡三十二年前的事象梦一样,过去的黑暗年代是令人诅咒痛恨的!别梦,离别的情景象梦一样;依稀,仿佛、好象;咒,诅咒,痛恨;逝川,流逝的江水,这里比喻过去的黑暗年代;故园,故乡,指韶山。
  ②农奴戟——指农民手拿梭标、长矛等,组成革命武装力量。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③黑手高悬霸主鞭——大意是:蒋介石反动派组织反革命武装镇压农民革命。黑手,指蒋介石反动派和恶霸地主。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
  ④为有——因为有的意思。
  ⑤稻菽——指所有农作物。菽,豆类总称。
  ⑥夕烟——傍晚的炊(chuī)烟。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12页~第13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23:39:06 | 只看该作者
祖国一派新气象

雪山起舞江河唱,
祖国大地换新装。
欢呼建国二十五周年,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大庆红旗迎风扬,
石油滚滚似长江。
工人叔叔学大庆,
铁水奔流马达唱。

弯弯渠水绕山梁,
层层梯田稻花香。
全国处处有大寨,
粮棉如山牛羊壮。

知识青年志在四方,
青春似火献给党。
做个红色接班人,
铁打江山万年长。

赤脚医生本领强,
卫生战线奇迹创。
全心全意为人民,
贫下中农齐赞扬。

反潮流,当闯将,
一代新人在成长。
工农兵上大学,
千年历史谱新章。

杨子荣、郭建光,
水英、柯湘、赵永刚……
演唱革命样板戏,
英雄形象放光芒。

车间营房田野上,
批林批孔摆战场。
粉碎林贼复辟梦,
时代列车奔前方。

东方太阳红又亮,
祖国一派新气象。
新生事物千千万,
光荣归于伟大的党。

口唱颂歌迎朝阳,
心潮澎湃似海洋。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照得大地放红光。

万岁!万岁!毛主席!
万岁!万岁!共产党!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14页~第16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22:34:20 | 只看该作者
麦场上

  麦收了,场上可热闹啦!
  脱粒机、扬场机放开嗓门,起劲地唱着歌。人们手里干着活儿,嘴里哼着丰收曲,开心极啦!场边上,一座座高高的麦垛,卫兵似地站在六月的骄阳①下。杈子挥舞,满场的麦子,就象金子一样放着光。
  机器声、人们的说笑声,汇成了一曲欢快的交响乐,报道着丰收的喜讯。
  几次到农村参加“三夏”劳动,我爱上了这片金黄的丰收景色,爱上了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更爱这辛勤劳动的贫下中农。
  这会儿,生产队长铁牛正率领社员们摊场。他的脸上冒出了一层晶亮的汗珠子,也顾不上擦一把。
  金黄的麦子,一会儿就摊了大半场,我们三四个人一组,推着麦子,干得挺带劲。这时候铁牛队长挑好了一大堆麦子,朝我们喊:“同学们,多过来几个,咱们推大堆的!”我们立刻争着抢着,跳到麦堆后面,插好杈子,队长就下了命令:“目标——东北角!预备一一起!”我们使出了全身力气,猛一蹬地,大麦堆“唰”的一声被推动了。我们高兴地喊着为自己助威,铁牛队长也放开嗓门唱起了自编的号子:
人民公社力量大呀,嗬嗨!
斗倒老天夺丰收哇,嗬嗨!
批林批孔是动力呀,嗬嗨!
座座金山献国家呀,嗬嗨!
  听着这粗犷②奔放的号子,我们忘了累,添了劲,推了一堆又一堆,一会儿就把麦场摊满了。
  突然,一阵“突突突”的轰响由远而近。有人大声喊:“哎——,躲开点,真铁牛来啦!”一辆红色的拖拉机昂然开进麦场——要轧场了。
  队长擦了擦汗,招呼大伙儿休息。我走到阴凉地方,和一位头发花白,抽着旱烟的老大爷聊了起来。
  “大爷,今年丰收可不容易,天多旱呀!”
  “是呀,全靠毛主席领导得好啊!要是在旧社会,甭说象今年这么旱啦,就是一个月没雨水,秋后连种子都难收回来。有一年天旱,地都裂开一指宽的大缝,庄稼都晒成草了,哪儿来的粮食?可地主照样上门逼租要债,哼!那年月,真是没有咱穷人的活路哇!”大爷沉痛地刹住了话头。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那咱们今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收成啊?”
  “今年, 咱们这儿闹得可欢啦!全村的男女老少没日没夜地干。光机井就打了六、七眼哪!有个地主分子说什么‘龙王爷不抬头,怎么干也是白搭’,这不明明是破坏生产吗?咱们贫下中农不信那套,天越旱,咱们越干!究竟白搭不白搭,场上见。”我深有感触地点点头。大爷又爽朗地说:“这回呀,让阶级敌人和那不顶事的龙王爷,看看咱们大囤大囤的麦子吧!哈哈!——你说,咱农村好不好哇?”
  “好!好!”我大声回答。
  “依我说,还不够好!”不知什么时候,铁牛队长站在我们的身后了。
  “什么?还不好?”大爷腾地站起来,“你往回数数,哪年打过这么多麦子?”
  队长笑了:“大叔,您别急。您说的是往回数,我说的是向前看哪!眼下咱们搞出点成绩,都是因为按毛主席的教导,抓了路线。您想想,要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咱村有的人不种地,整天倒腾小买卖,一心想赚钱,咱队能有今天吗?要是象头几年,按照林彪一伙宣扬的那个‘农民种好田就是政治’的歪道走,能有今天吗?”
  “不能!”大爷说,“照他那条道走,咱们还得回到旧社会去呀!”
  “对呀!所以咱们要往前看,要按照毛主席给咱指的道儿往前闯啊!把咱们村,不,把全国的农村都建设得棒棒的!”
  队长兴奋地说着,脸上放着光。我入神地听着,一股激情冲击着我的胸膛,我情不自禁地说:
  “队长,大爷!我毕业后,也来和你们一块建设咱们新农村。”
  “好哇!建设咱们新农村,太需要你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啦!”大爷说完,又转向队长:
  “铁牛,干革命,我老头子干劲还大着哪!”大爷往前跨了一步,使劲挥动着胳膊。
  我拿起杈子:“队长,咱们干吧!”
  “干!——社员同志们,干哪!”
  人们都干起来啦。拖拉机轧完场开走了。我们起花秸,推麦粒儿,你追我赶,干劲十足。刚刚安静了一会儿的麦场又热闹起来,铁牛队长的号子又响了:
人民公社力量大呀,嗬嗨!
贫下中农志气高呀,嗬嗨!
举纲带目广积粮呀,嗬晦!
继续革命向前闯呀,嗬嗨!
  太阳落山了,西天一片红霞。这火红的晚霞,金黄的麦场,衬托着铁牛队长、老大爷和社员们劳动的身姿,显得那么高大。
  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多美好啊!
༺༻༺༻༺༻༺༻༺༻༺༻༺༻༺༻༺༻༺༻༺༻༺༻༺༻༺༻༺༻༺༻
    注释
  ①骄阳——强烈的阳光。
  ②粗犷——这里形容声音洪亮,气魄很大,没有拘(jū)束。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17页~第21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22:19:2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长江大桥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凯歌声中,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了。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和公路两用桥,下层的双线铁路桥全长六千七百多米,南来北往的列车在桥上可以同时对开。上层的公路桥全长四千五百多米,四辆大卡车可以在桥面上并排行驶,两旁还有很宽的人行道。大桥凌空飞架的巨大钢梁,横卧在九个矗立江心的桥墩上。正桥两端巍(wēi)然屹立的桥头堡上面,高耸(sǒng)着光彩夺目的三面红旗。两岸公路引桥接近市区的部分由二十二孔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远远望去象一条彩练,使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宏伟壮丽。清晨,喷薄(bó)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如同横卧云空的钢铁长虹(hóng);入夜,大桥上万盏灯火齐明,绵延十几里,就象银河飘落在宽阔的江面上,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装扮得分外妖(yāo)娆(ráo)。大桥两侧,高悬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十个大字,每个字八米见方,重约五吨。这十个红光闪闪的大字,表达了我国工人阶级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
  南京,地处(chǔ)长江下游,这里江面宽阔,水深浪急,水下地质情况极为复杂,还经常受到沿海强大台风和海潮的侵袭。解放前,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人民的掠夺,曾想在这里建桥,但是他们面对这复杂的自然条件,只能断言,在南京建桥比登天还难。解放后,我国工人阶级,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教导,决心在帝国主义断言不能建桥的南京,建成了第三座长江大桥①。
  建桥过程中,大叛徒刘少奇疯狂地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迷信洋框(kuāng)框,旧教条,鼓吹“专家路线”,“技术第一”,控制建桥的领导权。无产阶级文化大命中,建桥工人充分发挥领导阶级的伟大作用,和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革命的技术人员一起,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保证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贯彻执行。他们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行安装,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修建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大桥的胜利建成,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
  南京长江大桥的巍峨(é)雄姿,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气魄的光辉写照!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
    注释
  ①第三座长江大桥——目前我国在长江上已修建了三座大桥。第一座在武汉,一九五七年十月建成;第二座在重庆白沙沱(tuó),一九五九年十月建成;第三座既南京长江大桥,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建成。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22页~第24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23:52:52 | 只看该作者
革命接班人迎着风浪成长

  五年来,北京下乡知识青年丁爱笛,在党的阳光照耀下,犹如一株青翠的幼松,迎着一场场风雨,在陕北农村的沃土里茁壮成长。

“农村是课堂,也是战场”
  清华附中红卫兵丁爱笛,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一九六九年一月到延川县张家河大队插队。窑洞里,油灯下,老贫农给知识青年叙说家史。山沟沟,岩石旁,老游击队员给他们讲革命先烈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小丁逐(zhú)渐对老根据地的贫下中农、对陕北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延安山区。
  浑身的劲儿往哪里用呢?为了尽快地改变山区面貌,知识青年们要实行科学种田。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他们深耕细耙(bà),白天黑夜地干。谁知临到下种时,队里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借故把他们支开,仍按老套套播下麦种。第一年的试验就这样夭(yāo)折了。
  这件事,给小丁他们浇了盆冷水。老贫农老刘和老王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好娃哩,你们是光想麦子不想人哪!”接着,给他们介绍了队里的阶级斗争情况。小丁开始意识到:忘记阶级斗争,一头钻到科学实验里,是迷失了方向啊!
  经过深入调查,小丁和伙伴们掌握了队里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贴出了一张揭露队里阶级敌人搞复辟活动的大字报。阶级敌人非常害怕,扬言要把小丁撵(niǎn)走。一个犯有严重资本主义倾向错误的大队领导干部,说什么“知识青年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地位要摆正”,妄图压制小丁他们参加队里的阶级斗争。
  面对着恐吓、威胁、压制,小丁想起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小丁无穷的力量,他昂首挺胸,毫不动摇,坚定地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首先就要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干革命就不怕担风险,在阶级斗争风浪面前,决不退却”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纷纷起来同阶级敌人展开了斗争,阶级敌人孤立了,那个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也受到了教育。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小丁和群众的关系更密切了,他锻炼得英勇顽强,千起活来不怕苦不叫累,有一股子干社会主义的牛劲儿,贫下中农都亲切地叫他“丁牛”。一九七一年初,社员一致推选小丁当了生产队长。
  贫下中农的信任,使小丁既受教育又受鼓舞。他满怀激情地说:“农村是课堂,也是战场。 为了改变山区面貌,我要在这里学习一辈子,战斗一辈子”

“谁搞资本主义,就和谁斗到底”
  一九七三年春天,为了发展养猪事业,上级规定了一些解决饲料问题的办法。大队有人借机让社员自己找地,于是出现了乱开荒地、变相扩大自留地的现象,严重地威胁着集体生产的发展。
  小丁觉得这股风不对头。他一面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有关政策,一面建议大队党支部制止这种变相扩大自留地的做法。
  这时,队里一小撮阶级敌人跳出来煽动说:“丁牛,丁牛,尽往外顶。有他在,咱就甭想过好光景了。”这家伙还公然谩(màn)骂:“你上窜下跳,决没有好下场。”在尖锐的阶级斗争面前,小丁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教导:“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时期。”毛主席的教导给小丁指明了方向,他响亮地回答:“捍卫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决不考虑(lǜ)个人安危得失。谁搞资本主义,就和谁斗到底!”
  深夜,小丁伏在炕头上,给县委书记写信。他用许多具体的事例,阐(chǎn)明当前这场斗争的性质,指出扩大自留地是削弱和破坏了集体经济。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场严重斗争。
  不久,县委作出了关于纠正扩大自留地的决议,并号召全县人民学习丁爱笛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贫下中农积极拥护县委的决定,迅速煞(shā)住了歪风,打退了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势力的进攻。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小丁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贫下中农的推荐(jiàn)下,省、地、县团委评选丁爱笛为敢于反潮流的“模范共青团员”。县革委会任命他兼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小丁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继续革命,奋勇前进。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25页~第28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23:57:58 | 只看该作者
大路朝阳

  一场大雪刚过,草原的清晨格外宁静。马蹄声间杂着车轮声,响彻草原上空。
  一股雪烟卷着一辆马车在飞奔。赶车的几个女战士,身穿军大衣,头戴大皮帽,浑身雪花,一个个红扑扑的脸上滚动着串串汗珠。马车经过一个村庄时,几位老大娘看着赶车的女战士,高兴地说:“这些闺(guī)女多象草原上的牧民姑娘啊!”就是这些姑娘,两年前还是城市里的女学生呢!
  那是早春时节,向阳坡上的迎春花吐出嫩芽的时候,几个穿上军装不久的北京女知识青年,怀着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思望,来到山沟里解放军医院的马车班当驭(yù)手①。
  刚到马车班那阵子,马鞭叭(bā)叭响,歌声一串串。她们整天乐呵呵的,又赶车又装车,又铡草又垫圈,风里拉煤,雨里运货,满脸泥水,满身尘土,干劲可足啦!
  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有一次,小杨和同伴赶车来到县城,听到有人在议论“女马倌”长,“女马倌”短,她满脸通红,很难为情。这时,马车正要拐弯,她不好意思喊口令,心里又慌,缰绳不知往哪边拉,鞭子不知往哪边甩,差点翻了车。车刚穿过人群,她就把鞭子交给了同车的伙伴。一路上,小杨耳边老响着“女马倌”三个字,心烦意乱。她想到和自己一起入伍的同志,有些在病房工作,穿得干干净净的。再看看自己一身沾满泥土的衣服和一双粗黑的手,心里更不是个滋味,这哪里还象个姑娘的样子呢?从此,她们班里,一连几天,再也听不见小杨的歌声了。她思想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
  马厩(jiù)里灯光明亮。小杨和战友们在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她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思想上好像开了一扇窗。她认识到,要当好驭手,就得使自己的感情来一个转变,来一番改造。她想到终年奋战在风雪高原上的贫下中农,想到那些一天忙到晚,“宁肯人受累,不让马掉膘(biāo)”的老驭手,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和贫下中农比,和老驭手比,自己在思想感情上有多大的差距啊!她从毛主席著作里汲(jí)取了前进的力量,决心以老驭手为榜样,为革命甩一辈子马鞭,赶一辈子车。
  一次,小杨赶车去拉钢板,路上钢板撞(zhuàng)击,发出刺耳的响声,两匹马受了惊,拉着车狂奔起来。马越跑钢板越响,钢板越响,马跑得越快,一场车祸眼看就要发生了。在这关键时刻,小杨想着毛主席关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教导,眼前浮现出刘英俊舍身拦惊马的高大形象,她下定决心,“宁肯自己死,也要拖住车”,用尽全身力气,紧紧地勒住马缰,被惊马拖出五十多米远也没有撒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勒住了惊马,停了车。雪地上,留下了小杨的身体磨出的一道深深的印子。
  如今,小杨已经成了一个熟练的驭手了。她总是乐呵呵地赶车,拉货,车跑在宽广的道路上,一路鞭响,一路歌声……
༺༻༺༻༺༻༺༻༺༻༺༻༺༻༺༻༺༻༺༻༺༻༺༻༺༻༺༻༺༻༺༻
    注释
  ①驭手——赶车的人。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30页~第32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5-27 23:58 编辑

革命儿歌赞

革命儿歌好
革命儿歌好,
一首首好象进军号。
歌颂毛主席,
歌颂共产党,
心红热情高。
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小英豪,
接过革命红旗战斗向前跑。

革命儿歌好,
一首首好象钢刀。
什么《神童诗》,
什么《三字经》,
剥开画皮瞧一瞧,
不过是复辟经,
麻醉(zuì)药。

我们不是什么神童,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
在战斗里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教育革命东风吹,
百花园里长新苗。

革命儿歌好,
首首好象是大炮。
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为了无产阶级专政牢又牢,
向着帝、修、反,
向着孔老二、贼林彪,
开炮!
开炮!

插上翅膀飞全国
样板戏,结硕果,
香满园,绿满坡;
红小兵也拿起笔,
要为革命写儿歌。
新儿歌,多又多,
垒成山,流成河,
屋里唱呀,街上说,
插上翅膀飞全国;
工农兵听了拍手乐,
帝修反听了打哆(duō)嗦(suo)!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36页~第38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 23:32:10 | 只看该作者
勇往直前  有我无敌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在永登县连城实验林场支左的刘学保同志,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送走了前往参加庆祝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的工人同志们。他警惕地在林场场部的院子里巡视着。
  傍晚,一个人影闪出大门。刘学保仔细一看,是林场的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那家伙一出门,沿着公路,直向大通河上游走去。那里有新建的桥梁,林场工人辛勤抚育出来的大片森林。那家伙跑去干什么?刘学保要去看个究竟。他马上拿起斧(fǔ)子,跑步追了上去。
  大通河畔的高山遮住了初升的月亮,透过淡淡的月色,勉强可以分辨(biàn)出弯曲的公路。那个反革命分子慌慌张张,一会儿窜过月色较强的地段,一会儿又猫着腰躲进阴暗处;一会儿转过头来,窥(kuī)探着身后,一会儿又径直往前跑去。刘学保紧紧跟踪在反革命分子的身后,严密监视着他的一切行动。
  刘学保顺着公路,追了大约七公里,月光更暗了。反革命分子加快脚步,绕过一个山弯,不见了。向哪里跑了呢?不远处,就是那座新建的大桥。两面笔陡的大山把公路和大通河夹在中间,地势十分险要。
  突然,那个反革命分子往回跑来。刘学保大喝一声:“站住!”话音未落,“嗖(sōu)”地一块石头紧擦刘学保的耳边飞过,刘学保一个箭步跨过去,想一把抓住反革命分子。这个受过专门训练的国民党特务,猫着腰恶狼似地向刘学保扑来,紧紧抱住刘学保的双腿,用头和肩将刘学保顶倒在地。刘学保想起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他猛地翻过身来,用铁一般的右膝盖,向反革命分子的胸部压下去,一下子压断了那家伙的几根肋(lèi)骨。
  大桥那边有一排排整齐的工棚,那里住着修大桥的工人兄弟。刘学保抬起头来,正要叫人的时候,猛然发现大桥桥拱支撑孔内,闪着蓝色的火花。不好!反革命分子在桥下放了炸药包!阶级敌人要毁掉这座国家新建的桥梁!他马上抽出腰间的斧子,朝反革命分子头上砍去。由于用力过猛,斧头脱落,飞出去老远。刘学保又举起身边的石头,向敌人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他代表祖国人民给了这个反革命分子以严厉的制裁(cái)。
  在这场同阶级敌人的生死搏斗中,英雄战士刘学保胜利了。但是,桥下炸药包的导火索还在燃烧,大桥处于严重危险之中。更严峻的考验摆在刘学保的面前,他浑身热血沸腾,意志无比坚定:“有我在就有大桥在!宁可牺性自己,也要保住大桥!”
  英雄的刘学保冲上去了!他以惊人的勇敢,冲上了桥墩下面的护坡,冲到大桥下的支撑孔,抱起炸药包,夹在腋(yè)下,飞快地离开大桥,跑下了护坡。
  刘学保一边跑,一边拔导火索,拔不下;捻(niǎn)导火索,捻不灭。他只有一个念头:朝前多跑一步,大桥就多一分安全!离大桥远一点,再远一点!五米,十米,二十米;炸药包上的导火索剩下五寸,四寸,三寸……他依然抱着炸药包飞跑。在导火索快要烧尽的刹那间,他猛地把炸药包甩出去。“轰”的一声巨响,激荡着山谷的夜空,火光映红了大地。
  刘学保震倒在河滩上,失去了左手,昏了过去。当工人同志们赶来的时候,刚刚苏醒过来的刘学保说:“不要管我,看桥上还有没有炸药包。”大家告诉他大桥丝毫无损,刘学保这才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56页~第59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8:08:57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笔记范例
读《刘胡兰》

  《刘胡兰》这本书真好,我一共读了三遍,书中所写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我全记得下来,特别是刘胡兰为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刘胡兰从小就非常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她最先认识的几个字就是“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她十三岁就参加了革命,十四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她深深懂得,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革命就一定胜利。
  刘胡兰的革命意志象钢铁一样坚强。在战场上,她带领妇女参战队穿过敌人的密集炮火,给战士们送饭送水;在土改时,她积极发动群众同地主展开坚决的斗争。她常说:“打仗哪能怕危险,干革命就是搞斗争!”这话说得多好啊!如果我们都用这种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斗争,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刘胡兰对革命无限忠诚。地主婆破坏支前,刘胡兰就带领群众斗争她。有个农会干部受地主贿(huì)赂(lù),竭力阻挠斗地主,提出什么“和平土改”,刘胡兰挺身面出,驳斥了他的谬论,坚决执行党的土改政策。在革命斗争艰苦的日子里,她为革命不怕担风险,经常出入青纱帐,传达县委指示,递送情报。在残忍的敌人面前,她为人民勇于牺牲,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坚信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必定胜利!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高度赞扬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她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无产阶级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61页~第62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23 08:39 , Processed in 0.1157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