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度不丈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晋人社1974年10月第1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23:39:49 | 只看该作者
淡菜礁上的战斗

  初升的太阳照得东海金光闪闪。海螺和铁牛解开缆绳,跳上了小船。他们要到离岛八里远的荒礁上去挖淡菜①,送给解放军。这个荒礁名叫淡菜礁,方圆只有几百米,平时没有人来,上面的淡菜又肥又大。海螺和铁牛到了淡菜礁,就紧张地挖起淡菜来。
  傍晚,云霞满天。海螺和铁牛抬起装满淡菜的箩筐向小船走去。忽然,发现一道礁石缝里,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上前扒开一看,是两套又大又重的橡皮衣裳。他们立刻想到,这不是解放军叔叔经常讲的,特务偷渡时用的潜水衣②吗?
  铁牛指着潜水衣说:“这准是敌人留下的!礁上一定有特务!”
  海螺说:“对,咱们先把潜水衣藏起来,别叫敌人跑了!”两个人抬起潜水衣,放到另外一个大石缝里,在上面盖上石头,直到看不出一点痕迹。
  然后,他们踏着高低不平的岩石,悄悄地、仔细地搜索着。草丛里、岩石后面都搜过了,没有发现敌人。这时,海螺忽然想起,老支书长发爷爷说过,淡菜礁北边有个石洞,敌人会不会钻在那里呢?就对铁牛说:“走,到石洞看看去!”
  那是个古老的石洞,壁上长满了青苔(tái),洞顶上的泉水“丁咚丁咚”往下滴。他们轻轻地钻进洞去,里面黑古隆冬,寒气逼人。拐过一个弯,听见前面有轻微的说话声。两个人小心地退出石洞。海螺压低嗓音对铁牛说:“你快回岛上报告,我在这儿看着。”
  “你一个人留在这里行吗?”铁牛担心地问。
  “行,你快走吧!”海螺斩钉截铁地回答。
  铁牛迅速地跑到小船那儿,解开缆绳,跳上船,使劲摇起橹,向海岛飞快地驶去。
  这时,海螺一个人监视着特务。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英雄形象在他脑海里闪现。他浑身是胆雄赳赳,从周围捡来许多石块, 堆在离洞口不远的悬崖旁。心想:特务敢溜,就先叫他尝尝这些石疙瘩的厉害。
  朦(méng)胧(lóng)的月光笼罩了淡菜礁。海螺警惕地监视着洞口。过了一会儿,海面上传来“隆隆”的马达声,几条机帆船③正开足马力,向谈菜礁这边驶来。
  “铁牛的任务完成了!”海螺心里想。
  正在这时,石洞里传来“咕咚咕咚”的脚步响,原来特务听到了马达声,慌慌张张地从石洞里窜了出来。海螺一看特务要逃,拿起石块,狠狠地向特务砸去。这突然的袭击吓得特务心惊胆战,抱着头赶忙躲进洞里。
  “砰!砰! ”特务开枪了。
  海螺感到一阵剧痛,鲜血染红了衣衫。两个特务乘机窜出石洞,朝着放潜水衣的地方跑去,企图下海溜掉。可是,潜水衣不见了,他们急得直打转转,忽然象两条疯狗,张牙舞爪地向海螺扑来。海螺顾不得伤痛,站在岩石后面,居高临下,用大石头猛砸特务。
  “啪嗒!”一个特务的前额被砸中了,疼得那家伙弓着身子乱跳。另一个特务,举起了枪,瞄准海螺。突然这家伙的手臂被什么东西猛击一下,“砰!”子弹向别处飞去。紧接着一道强烈的手电光照在这家伙的脸上,刺得他睁不开眼睛。
  “缴枪不杀!缴枪不杀!”几支乌黑的枪口对准两个特务的胸膛。原来解放军叔叔、海岛民兵、长发爷爷和铁牛赶到了。特务吓得浑身哆嗦,举手做了俘虏。
  长发爷爷抱起海螺,解放军叔叔给他包扎好伤口。趁着月光,军民们押着俘虏,登上船,返回海岛,胜利的歌声荡漾(yàng)在辽阔的海面上。
༺༻༺༻༺༻༺༻༺༻༺༻༺༻༺༻༺༻༺༻༺༻༺༻༺༻༺༻༺༻༺༻
    注释
  ①淡菜——又叫壳菜,贻(yí)贝。蚌类生物,因干制品不用加盐得名。
  ②潜水衣——一种用橡皮制的衣服。穿上这种衣服,能在水底工作。
  ③机帆船——装有机械推进设备的帆船。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63页~第66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23:58:4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口油井

  一九五九年,王进喜参加全国群英会。他看到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顶上背着个大气包。王进喜奇怪地问别人:“汽车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缺少汽油,烧的是煤气。”王进喜听了,心里很不平静,他感到那煤气包就象千斤重担压在自己的身上,压在石油工人的身上。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王进喜和他领导的一二◯五钻井队来到大庆车站。他走下火车,向会战指挥部奔去。一到指挥部就问:“我们的井位在哪里?”指挥部的同志告诉他:“井位在马家窑。你们先安下家,钻机来了通知你。”
  到了马家窑,王进喜把身上的棉工作服一撩,高声对大家说:“这里就是大油海,咱们摆上钻机,敞开干吧!这下可要把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啦!”
  三月的大庆,仍是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夜里,三十多个人在一间四面透风的马棚里,背靠背地挤着过夜。
  几天以后,钻机来了,足有六十多吨重。要把这么重的钻机从车上卸下来,通常需要两部吊车同时搬运。但是,当时起重设备还没有运到。
  王进喜心想,搞石油就是跟帝、修、反抢时间,就是打政治仗、经济仗。他知道指导员当过兵,在朝鲜战场上打过美国鬼子,就问指导员:“打仗时碰到困难是进还是退,是上还是下?”指导员回答:“只有进,没有退!只能上,不能下!”“对!”王进喜接上去坚定地说,“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二◯五队的工人们,跟着老队长响亮地说:“对!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为了争取时间,工人们决定用人工把钻机运到井场。什么棕绳、撬杠、铁管、圆木……凡是能用的东西都用上了。人们拉的拉,抬的抬,扛的扛,硬是用肩膀和双手,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下来,搬到几十里外的井场上去了。
  钻井设备安装齐了,水管线还没有接通。钻机没有水,就象人没有血液一样,动弹不得。王进喜心如火燎。他想,干革命不能等,时间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他对大家说:“没有水,我们端水也要开钻!”
  端水?几十吨水要端多久?用什么来端?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井队的面前。有的人不同意去端水,说:“这简直是瞎胡闹!”王进喜问他:“我们打井怎么是瞎胡闹?”那人反问道:“你看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王进喜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们国家。”他从马棚里拿来脸盆在盆底拍了一下:“走,咱们用脸盆端水去!”
  初春的大庆,还没有解冻,结冰的水泡子①上还能行驶马车。王进喜找了根撬杠,砸了半天才砸出个碗口大的窟窿,又和同志们费了好大劲,冰面上才露出了一米方圆的水洞。立刻,大桶、小桶、脸盆、水壶、灭火器的外壳,都成了运水的工具,连石油工人头上戴的铝盔都用上了。大家一会儿小跑,一会儿紧走,恨不得一下把全泡子的水舀到井场!
  马家窑的贫下中农,会战指挥部机关的同志,听到一二◯五队用脸盆端水打井,很受感动,纷纷找来了水桶、扁担,加入了运水的队伍。有的人手脚冻得失去了知觉,有的人鞋子变成了冰疙瘩,可大家都乐呵呵地说:“为祖国献石油,咱心里热火!”
  一九六◯年四月十四日清晨,王进喜迎着万道霞光,披着那件沾满油污的老羊皮袄,一个箭步跨上钻台,检查完开钻前的准备工作,用他那粗壮而有力的手握住刹把②。一阵轰鸣, 开钻了!这时候,他觉得自己不只是在向地球开钻,而是手执武器在向帝、修、反宣战,向整个旧世界宣战。他紧紧握住刹把,全神贯注地向地层打下了第一根钻杆。
  经过五个昼夜的紧张战斗,大庆荒原的第一口井喷出了乌黑发亮的原油。这千年封闭的大油田,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面前,终于乖乖地打开了大门。
༺༻༺༻༺༻༺༻༺༻༺༻༺༻༺༻༺༻༺༻༺༻༺༻༺༻༺༻༺༻༺༻
    注释
  ①水泡子——小湖泊。
  ②刹把——控制钻机运转的把柄。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69页~第72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23:31:07 | 只看该作者
身居“长工屋”  胸怀革命志

  北京郊区红星公社大白楼村,原有的那幢(zhuàng)地主的“大白楼”,早已倒塌了。“大白楼”脚下还有一间又破又小的房子,那是解放前长工住的,人们叫它“长工屋”。解放后二十年,老队长王国福帮助队里的贫下中农盖起了不少新房,自己却一直住在那间“长工屋”里。
  那间“长工屋”,土坯砌墙,花秸搭顶,连根椽(chuán)子也没有,窗户只是横竖着几根木棍棍。长工屋宽不过七尺多,长不过丈余,土炕连着锅台占去屋内大半地方。王国福在墙上端端正正挂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像。红太阳照进“长工屋”,里里外外亮堂堂。
  村上的贫下中农,见王国福一家六口挤在那间小小的“长工屋”里,都劝他盖新房。王国福总是笑笑说:“多吃点苦,‘修’不了。俺住上新房,倒是挺舒服的,可是赶上下雨,就容易忘记阶级兄弟。”
  一年夏天,接连下了几天雨。雨越下越大,“蛤蟆撒尿也成涝”的大白楼村,遍地是水,沟满濠(háo)平。王国福住的“长工屋”,“滴嗒滴嗒”不停地漏水。他想起了那些还没住上新房的阶级兄弟,立刻冲出家门,头顶大雨,脚蹚流水,挨户查看。贫农陈瑞岭的炕上支起“天篷”,一家人正急得团团转,王国福推门进去,赶忙帮着排水。六十多岁的贫农郭大娘病在炕上,屋里漏得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国福跑进郭大娘家,一把抓住她的手说:“这里住不得了,快跟我走!”大娘激动得流出热泪说:“队长,这大雨,你又跑出来了,可别淋(lín)坏啦!”王国福说声“走!”背起大娘就转移到一户住上新房的社员家。他又和几位干部,拿了队里育稻秧的塑料布,给漏雨的贫下中农家盖屋顶。最后,连他披的那块塑料布也盖在一户贫农的屋顶上。他一夜没有回家,天刚亮又组织社员到地里开沟放水去了。
  大白楼村的贫下中农,大都是解放前从外地逃荒来的,地无一垄,房无一间。他们原先住的是土改时分的土坯房,时间久了,有些已经不能遮风挡雨。王国福早就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穷困面貌。他带领群众,在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同时,栽了两万棵树,为盖房准备木料。随着集体生产的不断发展,大白楼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一幢新房盖起来了,土坯房越来越少。贫下中农几次劝他盖房,他总是说:“等全村贫下中农都住上新房,才轮到俺呢!”
  到一九六九年春天, 全村三十一户贫下中农,三十户都住上了新房,唯独王国福还是住着那间小小的“长工屋”。
  贫下中农看看村里一幢幢的新房,场院上堆积如山的秸草,猪场里一群群的肥猪,粮仓里逐年增多的余粮, 再看看王国福还是住着那间小小的“ 长工屋”,更加激起对老队长的关怀。他们又对王国福说:“老队长,你一门心思扑在集体上,为俺们盖房操碎了心。这回可轮到你盖房了吧!”王国福身居“长工屋”,胸怀革命志,他回答说:“当干部就是要拉车不坐车,拉革命车不松套。世界上还有许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等台湾解放了,俺再盖房也不晚!”
  王国福“拉车不坐车”!他就是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
  王国福“拉革命车不松套”!他就是要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74页~第76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6-9 23:39:12 | 只看该作者
泰山压顶不弯腰

  一九六九年七月初,浙(zhè)江省天目山区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从四面陡峭的山崖上滚滚而来,分水江的水位急剧上涨(zhǎng),凶猛的洪峰裹着树木石块,奔腾咆哮,天连水,水连天。一场特大的山洪严重威胁着分水江岸的南堡(bǎo)大队。
  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金荣立即动员群众,投入抗洪斗争。他们奔向电灌站,冲进机房,抢拆电动机。刚把机器搬走,机房就被巨浪卷走了。他们奔向水库,眼看大水即将越出堤(dī)坝,他们立即提起闸(zhá)门,避免了坍(tān)坝危险。老贫农和红小兵们,冒雨涉(shè)水,赶到畜(xù)牧场,把八十三头耕牛赶往高山。一支支抢险突击队,眼看着自己的房屋家具被激流冲走,仍然不离岗位,在急风暴雨中坚持抢险的战斗。有些干部和群众在抢救集体财产中被卷进了激流。他们互相鼓励,互相爱护,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大队干部王金焕不顾个人安危,在激流中奋战,把抓到的木头,一根根推给落水的群众,自已却被洪水冲出十多里,卷进深深的浪涡,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金荣被冲到四十里外,发现小土墩上有九个阶级弟兄,马上要被洪水吞没。他奋不顾身,冲过激浪,把他们一个个引到附近的树上,自己却抱住树身,用双脚蹬开上游滚来的冲击物,保护着九个阶级弟兄,直到第二天黎明。
  凶恶的洪水,毁灭了南堡人民的家园。一千五百亩耕地冲毁了,里面有四百亩良田变成沙石滩。全大队除在山坡上的十八户外,其余二百零六户人家,被冲得只剩下一棵苦楝(liàn)树,一个破灶头和半间屋架子。灾难象泰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南堡人民的头上。南堡的贫下中农立刻想到了大寨。大寨人民在灾害面前,灾害越重,骨头越硬。大寨大队能做到的事,南堡大队也一定能做到。李金荣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字一字反复地念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大家激动地说:“人在,社会主义阵地在!有毛主席领导,泰山压顶不弯腰!”洪水过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南堡人民立即开始了重建家园的斗争。
  这时候,早稻早已黄熟,晚稻临近插秧,夏收夏种,困难重重。南堡大队一千三百亩水稻,大部被泥石压倒。他们搬开石头,一株一株扶着收割。有三百多亩早稻,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沙石,他们就用双手扒开石头,挖出一株株稻穗。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从沙石堆里抢出二十三万斤粮食。他们一边抢收,一边赶种晚稻、玉米、荞(qiáo)麦和蔬菜。党和国家免去了南堡大队当年的粮食征购(gòu)任务,但是南堡人民怀着对党、对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的无比热爱,把从沙石堆里拣出来的稻谷,晒了又晒,扬了又扬,选了四万五千斤最好的送到了收购站。
  南堡大队在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又重新修建住房、加工厂、学校、饲养场。他们还再接再厉,重整沙石滩,再修防洪大坝,新建穿山引水工程。在灾后的废墟(xū)上,用勤劳的双手,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图。
  洪水过后不到十个月,南堡大队换了新装。苍郁(yù)的山坡上,耸立着二百四十五间新住房,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村上竖起了广播喇(lǎ)叭,新建了加工厂、锯木场,还办了卫生站和公共食堂。孩子们在新建的教室里安静地学习。水库、塘坝、电灌站,通过条条渠道,把山谷间的清流引向千亩良田。人们赞扬“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南堡大队是“江南大寨”。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78页~第80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5:05:48 | 只看该作者
纪念白求恩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作者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qiǎn),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xùn)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zhí)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xiá)隘(ài)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mò)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cuì)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jì)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②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qù)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注释
  ①本文录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20页~第621页。
  ②鄙薄——轻视,厌恶。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83页~第85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23:56:49 | 只看该作者
导航

  黑夜,风暴席卷着海面。一艘欧洲商船,导航雷达①发生了故障,航向难辨,在太平洋的海面上漂(piāo)摇着。
  求救的电报发出去很久了,还没有回音。
  船长詹(zhān)姆斯急得在客厅里团团转,他一会儿唉声叹气, 一会儿走向窗口朝外面张望。 船员们也焦急地期待着。
  报务员终于送来了从附近资本主义国家港口发来的一份回电。詹姆斯一把接过来,迫不及待地读着:“惊悉(xī)贵船导航雷达失灵,遭风浪袭击,处境险恶,甚感同情。但因气候恶劣,地面导航实在困难,无法……”读到这里,詹姆斯脸色变了,他挥手把电文撕了个粉碎。
  客厅里象死一般静寂。面对着目前的处境,詹姆斯几乎绝望了。
  这时候,几个水手建议:“船长先生,我们给中国发报吧!向毛泽东的中国求救……”詹姆斯犹豫地说:“近处的港口都没有办法,中国港比较远,难道会有办法?而且,中国会帮助我们吗?”水手们高声地说:“毛泽东的中国,是人民的中国,一定会帮助我们的。”船长在水手们的鼓动下,让报务员向中国港发出求救的电报。
  中国港的复电很快就来了:“来电收悉,我们将尽力帮助你们脱险,立即为你船导航,望速做准备。”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着多么真诚的友谊啊!水手们都禁不住淌(tǎng)下了热泪。老水手皮克无限激情地说出了全体海员的心里话:“弟兄们!毛泽东的中国派人给我们导航啦!
  这一艘欧洲商船就在中国陆地导航小组的指引下,迅速端正航向,向中国港驶来……
  第二天中午,商船开进了中国的避风港。水手们听说中国海港工作人员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 深受感动。他们紧紧握着中国工作人员的手说:“我们今天死里逃生,幸亏你们无私的帮助啊!”
  傍晚,中国雷达技工准备给他们修理雷达。船长想:“这次航行中,雷达已经修过好几次了,这次能修好吗?”但他为中国雷达技工的热情所感动,就让水手们把中国技工领到雷达间。过了一段时间,雷达修好了,水手们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伟大,毛泽东!伟大,人民中国!”船长来到雷达间,听见机器发出均匀的响声,也满意地笑了。
  过了一会儿,中国技工满头大汗,带着几个零件又跑来了。水手们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雷达不是已经修好了吗?”
  中国技工说:“我刚才在排除故障的时候,发现你们的雷达有些零件太陈旧了,再不更换,还会出故障的。”他指指手里的零件说,“只有换上这些新零件,才能保证雷达不出故障,确保船上海员弟兄的生命安全。”
  听了中国技工的话,水手们一齐围上来,紧紧地握住中国技工的手,久久不放。
༺༻༺༻༺༻༺༻༺༻༺༻༺༻༺༻༺༻༺༻༺༻༺༻༺༻༺༻༺༻༺༻
    注释
  ①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搜索和测定物体位置的器械,又叫“无线电探测器”。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86页~第88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5:5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6-27 17:54 编辑

《神童诗》选批

【原文】
  万般皆下品,惟(wéi)有读书高。
【批判】
  这句话的意思是:各行各业都是下等低贱的,只有读书才是最高尚、最有出息的。
  “惟有读书高”,是儒家反动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它的罪恶目的就是要我们从小脱离实际,鄙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工农群众。孔老二把种田、种菜的农民说成是“小人”、“野人”,而把那些靠读书做官的寄生虫,说成是“上等人”。《神童诗>还把种田人污蔑为“下品”,竭力鼓吹读书最高贵。刘少奇、林彪之流继承孔老二的衣钵(bō)②”,宣扬“读书做官”,污(wū)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为革命,为人民,不论干哪项工作,都是崇高的。在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下,我们红小兵走出校门,和清洁工人一起扫马路,一起批判林彪、孔老二, 受到很大教育。在旧社会里,清洁工人被人看不起。在新社会里,清洁工人翻身作了主人。他们自豪地说:“身在清洁队,放眼全世界。手拿铁扫帚,扫地为革命。”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有的还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是对“万般皆下品”的有力批判。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各种工作只有革命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祖国需要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原文】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批判】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从小有才能,他的一生才会有远大的志向。
  两千多年前的孔老二鼓吹“生而知之”的“上智”。八百多年前的汪(wāng)洙(zhū),宣扬“自小多才学”的“神童”。孔老二的信徒林彪自比“天马”,不知羞耻地说自己的脑袋长得“特别灵”。这些家伙拼命宣扬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就是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为复辟反动统治制造反革命舆(yú)论。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红小兵课外学习小组,以实际行动参加批林批孔的战斗。我们自己动手制造了一架幻灯机。刚开始,碰到的困难很多,幻灯机的原理我们不懂。不懂,我们就学,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了,不灰心,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终于制作出了幻灯机。我们心里是多么高兴啊!这架幻灯机的诞(dàn)生,告诉我们一条真理:世上无“神童”,实践出真知。
༺༻༺༻༺༻༺༻༺༻༺༻༺༻༺༻༺༻༺༻༺༻༺༻༺༻༺༻༺༻༺༻
    注释
  ①《神童诗》——相传是北宋反动儒生汪洙编写的。《神童诗》赤裸裸地鼓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极端鄙视劳动人民的反动思想,宣扬唯心论的“天才论”和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神童诗》进行批判,清除它的流毒,这是批林批孔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战斗任务。
  ②衣钵——这里指孔老二传下来的反动思想和主张。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49页~第51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8 12:39:25 | 只看该作者
批儒故事二则

自相矛盾①
  人有鬻(yù)矛与盾者②。誉其盾之坚③:“物莫能陷也④。”俄(é)而⑤又誉其矛,曰(yuē)⑥:“吾(wú)矛之利,物无不陷也⑦。”
  人应之曰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⑨,何如⑩?”其人弗(fú)能应也⑪。

郑人买履⑫
  郑(zhèng)人有欲买履(lǜ)者⑬,先自度其足⑭,而置之其坐⑮。至之市⑯,而忘操之⑰。已得履,谓(wèi)曰:“吾忘持度⑱。”反归取之⑲。
  及返,市罢⑳,遂(suì)不得履㉑。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㉒?”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㉓。”
༺༻༺༻༺༻༺༻༺༻༺༻༺༻༺༻༺༻༺༻༺༻༺༻༺༻༺༻༺༻༺༻
    注释
  ①自相矛盾——这篇寓言选自《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法家,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反对当时儒家保守倒退的路线,积极主张变法,实行法治。韩非用这个寓言故事批判孔孟之徒对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是自相矛盾的。
  ②人有鬻矛与盾者——有一个卖矛和盾的。鬻,卖的意思。矛、盾,古代的兵器。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盾是用来抵挡敌人的矛或其他兵器,以保卫自己的,也叫盾牌;者,相当口语“的”字。
  ③誉其盾之坚——夸赞他的盾的结实。誉,夸赞;其,他的;之,的。
  ④物莫能陷也——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陷,穿透的意思;也,在这里表示语气。
  ⑤俄而——一会儿的意思。
  ⑥曰——就是“说”。
  ⑦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我这个矛的锋利程度,任何东西没有穿不透的。吾,我的;利,锐利、锋利。
  ⑧人应之曰——另外一个人接着问他说。之,他,指卖东西的人。
  ⑨以子这矛,陷子之盾——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子,这里是“你”的意思。
  ⑩何如——怎么样。
  ⑪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弗,“不”的意思。
  ⑫郑人买履——这篇寓言选自《韩非子》。韩非在《外储说左上》篇里用这则故事,嘲讽那批“法先王”的儒生,墨守成规,死抱着“先王”陈旧的制度不放,结果到处碰壁。
  ⑬郑人有欲买履者——郑国有个人想要买双鞋。郑,周代国名;欲,想要的意思;履,就是鞋。
  ⑭先自度其足——自己先量好了脚(的尺寸)。度,这里念“duò”,量的意思;其,他的,这里指郑人。
  ⑮置之其坐——把它(指量好的尺寸)放在他的座位上。置,放的意思;之,这里指量好的尺寸。
  ⑯至之市——等到往市上去的时候。至,到的意思;之,往的意思。
  ⑰而忘操之——可是忘了带量好的尺寸。而,可是的意思;操,拿的意思。
  ⑱吾忘持度——我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度,这里念“dù”。
  ⑲反归取之——回家去拿量好的尺寸。反,这里同“返”。
  ⑳市罢——集市散了。罢,停止的意思
  ㉑遂不得履——于是没买到鞋。遂,“于是”的意思。
  ㉒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何,为什么的意思;以,这里是“用”的意思;之,它,指鞋。
  ㉓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尺寸,不相信自己(的脚)。无,这里是“不”的意思。
༺༻༺༻༺༻༺༻༺༻༺༻༺༻༺༻༺༻༺༻༺༻༺༻༺༻༺༻༺༻༺༻
    白话译文
自相矛盾
  有个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极其坚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刺穿它。”过了一会儿又夸赞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可刺穿任何东西。”
  另一个人接着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如何呢?”那个人哑口无言。

郑人买履
  郑邦有个人想买双鞋,他先在家里量好脚的尺寸,放在其座位上。等他赶到集市上,却发现忘带尺码。他摆弄着鞋说:“我忘记带尺码了。”于是回家取尺码。
  等到他取回尺码再赶到集市,集市已经散了,他因此没有买到鞋。
  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的尺寸呢?”
  他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山西省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第53页~第55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1:43:30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6-10 15:05
纪念白求恩①(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作者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 ...

    拓展阅读
白求恩的晋察冀天使

  三年前,一个因缘巧合的机遇,我在纽约一所大学珍本资料库里找到了一批80多年前延安领袖和白求恩的大量通信文献和白求恩当年的手稿。这批资料中存储了很多抗战时期晋察冀政治、军事和战地救死扶伤的原始信息,特别是白求恩的大量亲笔书信。陆续整理了一些重要内容在《北京晚报》等媒体发表;后因新冠疫情,图书馆珍本资料库封闭,导致了这项研究工作中断。所幸今春资料库重开,这项工作得以继续。虽然疫情导致很多事情停滞甚或夭折,但它也激发了我研究当年这些外国医护人员冒着血与火奔赴中国,救死扶伤的英雄动机的愿望。
  通过对白求恩在晋察冀书信和文件的大量解读,我发现在他生命后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个外国女性的名字——凯瑟琳·霍尔。白求恩曾经在自己的英文日记中写到凯瑟琳是自己在晋察冀战场上遇到的一个天使。白求恩为什么这样称呼她呢?她跟白求恩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白求恩即将牺牲的前一年里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她为什么来到中国,而在白求恩牺牲后,她又怎样继承白求恩的遗志为八路军和晋察冀军民效力的呢?经过了大量的爬梳和研究,我终于找到了上述大部分问题的答案。

壹  “我今天遇到了一位天使”
  1938年底,是晋察冀抗日战场最困难的日子。日寇挟其抗战初起时的武器优势,在中国军民战略资源极度困乏的情况下,妄图加快占领中国的步伐。当时抗日的正面战场全线溃退,武汉失守政府移都重庆,日寇开始集中兵力围剿晋察冀战场军民。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增强了对晋察冀的武器和医药等战争必需物资的封锁。种种因素,导致白求恩所在的战地火线医院医疗用品极度缺乏。八路军不止缺乏手术器械,医药,抗生素,连最普通的酒精、石膏布,甚至食盐和肥皂都缺。缺医少药是火线医生最大的痛。在1938年12月下旬最困苦的时候,他偶听翻译董越千讲附近有个教会诊所可能有医药或可求助。白求恩不太喜欢传教士,本没指望能成功。但是他还是想不顾一切来碰碰运气。某天清晨,他来到了这座教堂小医院,见到了新西兰教士医师凯瑟琳·霍尔。没想到初次见面,他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最开始凯瑟琳告诉他,派遣她来的圣公会和她基督徒的身份不容她参与战争,如果她选边站或参与一方,会被开除。但当白求恩介绍了晋察冀军民的困境并恳求她支持时,这种恳切和真情还是感动了凯瑟琳,除了当即支援他亟须的医药和器材外,她并答应白求恩她会冒险再去保定和北平敌占区为八路军采购药材。
  白求恩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遇到了一位天使……她是这里来自圣公会传道部的凯瑟琳·霍尔,……她将去北平购买医疗用品,并为我们带回她的驻地!如果她不是天使,那谁还配得上这个词的意思?”

贰  从传教士护士到八路军交通员
  凯瑟琳·霍尔是一位新西兰传教士护士兼医师。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自幼就立志拯救苦难困厄中的人们。她1922年来到北京,次年开始在北京和河北地区行医传教,着力救护荒僻农村病患、到穷乡僻壤建立乡村医院并深受农村人爱戴。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在中国多年、同情中国百姓苦难的她出于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即刻冒着枪林弹雨赶赴前线救助中国军民。在战场上她救助和照料过受伤的吕正操将军,并与他建立了联系,这奠定了以后她为晋察冀军民服务的基础。抗战初起,看到中国军民受到日寇的蹂躏,富有正义感的凯瑟琳决心效法她自幼就尊崇的战场上救助伤病员的护士典范南丁格尔。其后在华北抗日战场上,她屡屡深入战区帮助中国军民。在救助中国军民的同时,她也逐渐受到北京地区具左倾和反战思想欧美人士的影响,开始力所能及地赞助晋察冀八路军和延安。白求恩跟她接触,正是这个阶段。
  据史料记载,在这约一年时间里,凯瑟琳给晋察冀边区运送医药和器材达30余次,并向晋察冀输送知识分子和医务人员40多人。后来她多次冒死为白求恩和八路军购买药物乃至从北平为八路军带回制造炸药的人才。她还受托把白求恩的翻译董越千的妻女、柯棣华烈士的夫人郭庆兰等送到八路军聂荣臻总部。凯瑟琳对晋察冀的贡献还不仅止于此,在她跟白求恩熟悉并了解到八路军缺医少药特别是缺乏正规训练医护人员时,她居然同意参加白求恩的计划、为八路军医疗学校去教书培训急需的战地救护人员。
  当然,作为圣公会派到中国的传教人员,她完全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而且她其后也遭致了这个后果——被日寇通缉、逼迫驱逐出境,最后被武装遣送离开,到达香港后被教会开除。但凯瑟琳仍然没有后悔自己所参与的正义事业。在香港,她又联系上了宋庆龄,把白求恩在晋察冀艰难工作、苦盼美加资源和晋察冀危机的真实境况报告给了宋庆龄,引起了宋庆龄和美国援华委员会的重视。遭教会开除,宋庆龄及时转介她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团队,并介绍她协助押运一批大宗医药和器械通过越南转运到华北晋察冀。得知能够重返晋察冀,输送白求恩最需要的药物,凯瑟琳马上踏上了征程。
  战时通过越南广西贵州等地辗转去晋察冀的路途无限坎坷。但是凯瑟琳要救助那里军民、重新加入白求恩团队的决心抵死不变。可惜,她还在艰辛跋涉途中,就在贵阳得知了白求恩牺牲的消息。但是她还是继承他的遗志,克服万难,一路穿云南、过广西、绕西川、到宝鸡。最后到达晋察冀前线!凯瑟琳受到朱德将军的热情接待和感谢,但这大半年的奔波和摧折毁损了她的健康。凯瑟琳痛苦地发现她已经再也不能在前线救死扶伤或替八路军培训医护人员了。战士们最后用马车和担架把她一路护送到黄河,最后她不得不转道西安惜别中国,返回了新西兰。

叁  像一束洁光照亮了白求恩
  今天查看白求恩书信,方完全知晓当年凯瑟琳这种道义和物资支援对八路军和白求恩的意义。
  当然,凯瑟琳从一个传教士和宗教信徒变为一位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捍卫者和反战人士,从一个中立的外国人变成义无反顾地为八路军服务、甘为中国人的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是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的。
  这里面最本质的内在原因首先源于她内心的善良和中国百姓质朴纯真的感召。凯瑟琳在抗战以前已经在中国生活并服务过十多年,她与草根中国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其次,这种转变也跟凯瑟琳关心世界大事、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她固有的国际主义精神信仰有关。她一直期待着世界和平并身体力行为这个大目标服务。第三,凯瑟琳在河北农村跟中国军民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中产生了对中国八路军正义之师的良好印象;这种对正义力量的尊崇和向往使她变得无私无畏,义无反顾地站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方。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白求恩英雄形象魅力感召之个人因素。
  白求恩本人其实也是出身于传教士家庭,但他后来深受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影响。虽然对传教士没有太多好感,但白求恩熟知他们的规则和为人,并能够跟他们和谐相处。在凯瑟琳以前,他刚到晋察冀时,就曾跟加拿大传教士布朗医生在火线有过合作抢救抗日军民的成功经验。所以,他跟凯瑟琳的交往是有基础的。
  这种基础就是对她的尊重、理解和期待。白求恩第一次去见凯瑟琳时她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深知仪式重要性的他虽然心急如焚,却耐心在外边等待活动结束。这给了凯瑟琳一个很好的印象。
  白求恩善解人意且健谈。他除了是位名医,也是一位艺术家。白求恩写出过大量文学作品,绘画也很棒。所以,他很快就跟凯瑟琳找到了共同语言。他们从共同的苏格兰血统谈起,一下子拉近了距离。白求恩虽然不热衷宗教却对她的工作保持尊敬。并且,此时凯瑟琳的形象让白求恩想到了年轻时传福音的母亲。这种天然情怀上的共通为他们之后的友谊合作奠定了基础。
  但对凯瑟琳而言,合作又会牵涉到她的信仰和宗教铭誓、她对工作律条的背叛和被开除以及身败名裂的危险。所以,她没有立刻答应白求恩,表示第二天才能回复他。
  白求恩也知道不能催促或强迫凯瑟琳匆忙作决定。而事实证明,这个事关生死的决定一旦作出,凯瑟琳就会无怨无悔义无反顾,为它践行一生。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白求恩在会见凯瑟琳之前面临着的是怎样一种困境。
  ——那是他一生中几乎最悲苦的日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救死扶伤反法西斯而战,他从没感到困苦。他已经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海陆空三个军种他都做过,而且在一年前他还奔赴过堪称人间地狱的西班牙战场。但是那些,跟他眼前的苦比起来都不算什么。白求恩眼下经历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孤独。
  白求恩是那年早春来到中国,九死一生才到达延安。来华前他得到过美-加共产党的许诺,全美援华总部的保证,会支持他的工作。在人员和物资上有后续、有保障。但是自他来到中国,除了起先几个月他随身携带的医药物资,和刚到达延安后的有限赞助,其后就没有得到过任何相关的支援了。
  他甚至没收到过任何来自纽约总部和加共的消息。据统计,自白求恩抵达晋察冀到他牺牲,一共只收过纽约援华总部的三封信,而且都是迟滞在寄出几个月后才勉强收到;这些信并没有实质性内容。其间,白求恩给他们写过无数封信求援,也转请延安给北美打电报并转信,但这些信件大多如泥牛入海,几乎没有任何回音。
  就在去见凯瑟琳的前几天,白求恩给他在延安跟中央的联系人马海德还写了一封信抱怨北美的冷漠:“……援华委员会为中国,为八路军做了些什么?他们寄了多少钱?他们是否会派遣更多的医生或技术人员?他们过问过我是否需要帮助?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五个月来一直在要求的医疗用品?我现在只有27管肠线和16磅石炭酸了。我手上仅有一把手术刀和6支动脉钳——其余的我已经分发了。我们只剩下两磅半氯仿了。用完它们后,我们将不得不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了。”(白求恩致马海德信,1938.12.08)
  读到这里,甚至连白求恩的英文传记作者都忍不住出来叹息:“他的声音简直就是在旷野里哭泣,他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他的要求没有回应。”自从白求恩到中国后,他每个月的报告和支出明细账连同收据都寄给了延安,并将其副本寄到纽约,还多次直接向纽约紧急求助。可是所有求助都石沉大海。
  在同一封信中,白求恩写道,“除了4月18日在一个山西村落看到日本人留下的一份英文广告报外,我已经有6个多月没见到过英文报纸了。我没有收音机。我被彻底地隔绝于世了。如果我不是拼命工作来填满一天18个小时,我肯定会非常痛苦。”
  被遗弃,甚至被刻意忽略。没有通讯,没有消息,没有书信报纸甚至没有亲人朋友简单的一个字条!这就是白求恩当时的处境。他渴望说说话,看到印刷着英文的字,哪怕有本字典或一份广告看看也好。——虽然事后证明造成他上述苦境多源于战时国际邮路的被阻、日寇和蒋政权双重封锁、国际援助很难到达晋察冀等客观原因,但这些白求恩却是永远无法知晓了……
  靠每天十几个小时日夜无休的工作忘掉其他,这种超消耗的工作无疑损毁他的健康,包括体能和免疫力。那时的白求恩已经出现耳聋、牙痛等身体衰弱症状,眼镜也不敷使用;可谓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困顿。
  恰在此刻,凯瑟琳像一束洁光,照亮了他。我们能够想见白求恩得到她援助时的惊喜!除了给白求恩和八路军提供了大量医药和器械,凯瑟琳还给了白求恩极大的精神支持。特别是他们相约随后各自回自己祖国去宣传中国抗战,在自己国家募捐,再带回来为八路军建医院、建培训医护人员的学校;然后凯瑟琳会到学校任教务,主管护理方面的教学。这样的心心相印、志同道合和比肩奋战,无怪乎白求恩要称她为自己的天使!
  凯瑟琳的帮助是巨大和空前的。此后几个月间,八路军的医药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变。1939年8月份在白求恩向延安和纽约总部汇报的月报里就兴奋地叙述:“过去这三个月来,我们的医疗物资主要靠宋家庄的凯瑟琳·霍尔女士的帮助。她为我们采购了大约15000元的药材,这些药品应该足够八路军过冬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丰,我们可知这里面凯瑟琳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而且,她又承担着多么巨大的风险。

肆  她的骨灰按遗嘱留在中国的土地上
  白求恩和凯瑟琳所共同建立的大目标——各自回国宣传、募捐再回晋察冀为八路军建医院和医护培训学校,这个愿望本来能够实现。白求恩已经给纽约和加拿大、香港写信汇报了行程。凯瑟琳也有了此行的初步计划。但是日寇破坏了它。在最后一次去北京购买医药物资时,凯瑟琳被追捕并被驱逐出境;而白求恩在即将返回北美宣传募捐时,日寇提前施行了扫荡计划。白求恩为了在大战前视察并安排好前线医务,马不停蹄去巡视各个火线医护站。就是在这最后的征程中,他因抢救伤员而感染,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白求恩没能回到加拿大去宣传和募捐。凯瑟琳在将急救药物送到八路军火线以后,抱着一身的重病辗转回到了新西兰。晋察冀永失了白求恩,但凯瑟琳跟晋察冀的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
  从青年时代来华,中国已经是她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在返回新西兰身体恢复后,她一直盼望着重返中国,进入晋察冀战场。只是她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实现。先是疾病和家事羁绊,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跟整个西方宣战,香港不久也沦陷,凯瑟琳的中国之路被阻断了。
  “她最大的爱是中国”——凯瑟琳的亲人和传记作者回忆,她从没放弃过要返回中国的决心。等待的日子里,她时刻关注着战时中国的消息,抗战胜利,她欣喜若狂,开始打点行装。但不久,中国内战又爆发,凯瑟琳跟老朋友路易·艾黎有联系,关心着他在中国的工作。1948年1月,宋庆龄和冯玉祥将军在香港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时候解放战争已经接近胜利,凯瑟琳再也不能等待了。靠打零工攒钱赚够路费,她一路坎坷终于又到了香港。
  可惜近在咫尺却不能进入。等待的日子里,宋庆龄从上海来信关心她。她还跟其他人士在香港发起并建立了收容麻风病人的医院,继续救助病人。其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凯瑟琳只好又回到新西兰。
  退休后,她仍然找一些杂活攒路费,期待重返中国。
  中国其实并没有忘记凯瑟琳。聂荣臻、吕正操、宋庆龄和其他中国领导人一直想着这位无私救助过八路军的友人。1960年国庆节期间,凯瑟琳终于受邀来华并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周恩来、聂荣臻、宋庆龄等老朋友都与她见了面。其后她跟路易·艾黎、马海德等人一起,沿着自己熟悉的路线,经过保定、定县到石家庄。在那里,他们参观了革命烈士公墓,她在白求恩医生的坟墓上献花并撒了一小把加拿大的泥土,圆了萦绕在心中几十年的梦。
  1970年4月3日,凯瑟琳逝世于新西兰,她的遗愿是回中国。廿多年以后,她的骨灰在两个侄女和传记作家纽汉姆的护送下葬到了她嘱咐过的曲阳宋家庄后山上。
  “凯瑟琳又回家了。”村里人奔走相告。她的墓前人们用大理石制作了凯瑟琳和她的狗的雕像。这条狗是当年聂荣臻送给她夜间为军民巡诊护身的,它在凯瑟琳死后仍然依偎着她。
  凯瑟琳在河北乡下有个中国名字何明清。大半个世纪后,新西兰作家纽汉姆去采访,当年被她救助的农民和被她接生的乡下人仍然记得这个白求恩的“天使”,记得这位当年被当地人昵称“黄毛老何”的外国护士。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的日子,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靠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中间还有无数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奉献。除了人们熟知的白求恩、柯棣华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以外,还有一些在不同领域里默默牺牲、为中华民族解放添砖加瓦的国际友人。他们帮助中国军民的业绩我们不该忘记。

——2022年7月6日一期《北京日报》登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16:05:42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6-10 15:05
纪念白求恩①(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作者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 ...

  拓展阅读
白乐夫:参加中国抗战的德国“白求恩”

  白乐夫原名罗尔夫·贝克尔,是一名德国共产党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生,也是一位反法西斯战士。他曾作为军医在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秉持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为中国军民服务。

追随心中理想而投身革命事业
  1906年12月12日,白乐夫出生在德国埃伯斯瓦尔德。他的父亲是一名药剂师,受家庭影响,他进入医学院学医。在青年时代,白乐夫就对纳粹的残暴统治深恶痛绝,对民众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这样的经历和思想也促使他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为崇敬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他到了中国后为自己取名白乐夫,他说:“我姓白,白求恩的白。我是一条快乐的汉子,所以叫白乐夫。”
  1936年7月,佛朗哥在德国和意大利政府的武装支持下,发动内战,妄图颠覆刚刚成立的西班牙民选共和国。得知消息的白乐夫义愤填膺,辗转丹麦、比利时、法国,于次年2月27日抵达西班牙阿尔巴塞特,作为军医参与西班牙内战,实现了他投身革命的理想,但由于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白乐夫也被关进了集中营。
  但是白乐夫对于革命的向往没有改变。1939年,他响应国际医药援华会的号召,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参加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正如他说的,“当年,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后,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和苏联身上”。他希望在这里看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39年5月20日,白乐夫与奥地利医生严斐德、捷克医生纪瑞德乘坐货轮,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押送国际医药援华会筹集的捐款、药品和医疗器材来到中国。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旅程,他们到达香港。由于当时中国沿海的港口被日军占领,白乐夫一行人绕道越南,再从广西入境,最后到达当时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所在地——贵阳图云关。

在中国行医过程中不畏艰难救死扶伤
  经过短暂的休整,白乐夫等外国医生和中国医生混编成若干医疗队奔赴各地。在医疗队的8年时间里,白乐夫去过中国许多省市,包括贵州、湖南、江西等地。
  由于饱受战火多年,前线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极其恶劣。在行医过程中,白乐夫及同事早已将住茅草屋、睡竹板床、吃糙米饭视为家常便饭。而1把小刀、1个钳子和7个血管钳,往往就是一台手术的全部器械。尽管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白乐夫依然秉持作为医生的职业素养,坚持在红十字旗帜下工作,为中国抗战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随军队行医的过程中,白乐夫目睹了日军轰炸和杀戮对中国普通百姓造成的伤害,心情十分沉重。但眼前残酷的现实也激起了他的斗志,使他更加忘我地工作,最大限度地救治中国军民。在中国的行医过程中,白乐夫不为名利,一直将救治中国人放在第一位。在江西修水县,由于伤患众多,高强度的工作和虚弱的身体状况使白乐夫感染了斑疹伤寒。幸亏得到八路军及时的医治,他才死里逃生。
  1944年,白乐夫受红十字会的委托,在云南楚雄建立野战医院。尽管困难重重,但是白乐夫总能想办法克服。例如,他们在两个椅子上架个板子,在木板上挖个洞,就可以让伤员躺在上面当作病床。为了对付伤病员身上的虱子,白乐夫想出了用热水蒸气杀灭跳蚤的办法,使得医院一直保持没有跳蚤、没有虫害的纪录。一位放养的小男孩被狼咬伤,肚子被咬破,一部分肠子都掉了出来,但幸运的是肠子没有破。白乐夫为其洗净伤口,将肠子复位,并在伤口上安上了引流管。小男孩的家人得知后对他感激不尽。面对中国人的称赞,白乐夫总是“感到自己十分渺小”。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作为医生,感到满足的最美好的经历是:我坐在奄奄一息的垂危病人床旁的一张小椅子上,能够对病人进行输液抢救。当液体还在慢慢地进入静脉的时候,我看到病人苍白的脸又开始变样、变红,复苏起来。”
  在来到中国7年后,白乐夫如愿去了解放区。1946年夏天,白乐夫跟随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乘坐一艘装载粮食和医疗器材的轮船,从上海来到山东烟台。在胶东期间,他参与了在当地大为流行的黑热病的救治工作,这种病容易导致患者腹部肿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人丧命。在救治过程中,他还在当地建起一所小医院,培训了许多医务人员,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疫情最终得到了控制。在中国奋斗和工作了8年后,白乐夫于1947年底返回德国。
中国成为他一生牵挂的地方
  回到德国后,白乐夫在马丁·路德大学担任教授,后又出任专区政府卫生部司长等职。民主德国政府先后授予他“国家功勋银质奖章”“反法西斯战士勋章”,德国红十字会授予他金质奖章和“人民医生”光荣称号。
  离开后的白乐夫仍一直牵挂着中国。家里到处摆放着中国的陶瓷、字画和书籍。他常说:“在中国的八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八年。”“我一直牵挂着那些在我一生中工作和生活得很有意义的地方,很想看看它们所发生的变化和现状。”
  1985年,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白乐夫第二次访华,他先后参观了其工作过的贵阳图云关、云南楚雄和山东烟台。在楚雄的参观中,当他得知曾经的飞机场和野战医院变成了良田和粮库时,白乐夫感慨:“四十年,变化太大了,太大了!”他的脑海中充满了曾经的回忆,临走时,他将自己珍藏了40年的照片留在了楚雄。
  为纪念在中国的行医经历,白乐夫出版了回忆录《我在中国当医生》,详细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行医经历,并向世界介绍了真正的中国。这部回忆录已被翻译成多语种出版。
  1999年12月12日,白乐夫以93岁高龄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作为医生自愿援华并不遗余力地救死扶伤的事迹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他投身中国革命的壮举也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

——2022年9月9日版第1568期《学习时报》刊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22 16:08 , Processed in 0.1273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