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18254|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课本插图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5: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学课本插图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3-3-19 02:36:56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14 22:30
画鸡蛋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总 ...

    拓展阅读
500年后,达·芬奇密码仍未完全解开
作者:范昕

  今年恰逢“文艺复兴三巨匠”之首的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艺术界俨然迎来“达·芬奇年”。包括卢浮宫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在内的众多博物馆,将以此起彼伏、多达数十个的达芬奇特展以示致敬。全世界压箱底的达·芬奇真迹几乎被翻了个遍,联袂奉上一席流动的艺术盛宴,令艺术爱好者们大饱眼福。由于展期相撞,租借相关作品甚至引发了博物馆之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达·芬奇离开这个世界的500年间,人们越发认识并惊叹于他的“宝藏”属性。原来,家喻户晓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画作,只是达·芬奇创造力的冰山一角。除了是画家,他还是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音乐家、哲学家、诗人、建筑工程师、军事工程师……对于这位简直像是“天外来客”的人物,人们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今年密集启幕的达·芬奇特展,是对他传奇人生的回顾,同样也是对他艺术秘密的再发现。

致敬这位响当当的艺术大师,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忙着翻箱底
  2018年10月起,随着荷兰泰勒斯博物馆率先办起达·芬奇展,艺术界这场盛况空前的“达·芬奇热”渐渐升温。这是荷兰历史上首次回顾达·芬奇的原作精品展,汇聚33件达·芬奇原作。展览看上去是先声夺人,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泰勒斯博物馆本身没有关于达·芬奇的馆藏,只能向其它博物馆商借,错峰办展,显然更利于借到展品。
  历时一年多、覆盖英国全国范围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绘画人生”巡展,是英国皇家收藏基金会放出的大招,或许也是众多达·芬奇展中最别出心裁的一个。拥有英国王室500年珍品收藏的这个基金会,除了将在伦敦白金汉宫女王画廊展出达·芬奇超过200幅素描与手稿,还将把12幅达·芬奇手稿分散到英国12座城市的12家博物馆,以便让超过半数的英国人能够在一小时车程内到达最近的分展区。
  在达·芬奇留下最多足迹的意大利,相关展览更是档期满满。位于达·芬奇出生地托斯卡纳地区的列奥纳多博物馆,计划在4月至6月办展聚焦达·芬奇作品与当地风景之间联系。展品包括达·芬奇已知存世最早的作品——1473年描绘蒙塔尔巴诺山脉的作品,这被视为欧洲最早的风景素描。佛罗伦萨是达·芬奇的成名地,乌菲齐美术馆刚刚结束了一个达·芬奇手稿展,伽利略博物馆则计划将达·芬奇提出的永动机想法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见证过达·芬奇全盛时期的米兰城里,名为  “列奥纳多500”的系列主题展为期一整年,其中主展将于5月2日达·芬奇逝世500年之日在斯福尔扎城堡里由达芬奇亲自绘制的天轴厅揭幕。
  这一年对于达·芬奇的致敬,将于10月登陆卢浮宫博物馆的达·芬奇大展上达到顶点。此前该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斯宣称:“这将成为有史以来达·芬奇作品最齐全的展览”。卢浮宫的收藏实力使得这番豪言是有底气的。目前确凿无疑的达·芬奇画作,总共只有15件左右,卢浮宫占了三分之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未知女子肖像》《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都在这里。此前意法双方签署的协议显示,卢浮宫此次还将从意大利租借除《三博士来朝》以外所有的达·芬奇绘画以及主要的手稿。甚至于,这个大展若想集齐2017年在拍卖场上创下全球最贵艺术品纪录的达·芬奇《救世主》,也不是不可能——当时以约合30亿元人民币买走这件作品的海湾买家,本计划将作品放在阿布扎比卢浮宫展出。

在一张看似空白的画纸上,他用隐形墨水留下各种姿态的手
  达·芬奇存世的油画少得可怜,因而撑起本年度扎堆的达·芬奇展的,绝大多数是达·芬奇的素描或手稿,他也的确留下了比同期任何一位艺术家都要多的素描与手稿。它们看似有着充数的嫌疑,实则隐藏着重要的达·芬奇密码——达·芬奇是个一丝不苟的“强迫症”患者,成品极少,处在未完成状态的作品占绝大多数,反倒是素描与手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他的思维火光;绘画也并非达·芬奇终极创造力的体现,而只是他的常用工具,他无比娴熟地运用着这个工具描摹天地,洞察万物,很多涂涂画画根本是一种视觉化的假想实验。可以说,素描与手稿连缀起来的,才是一个更加立体也更加值得人们珍视的达·芬奇。
  两幅达·芬奇从未曝光过的“空白画作”,就将出现在英国皇家收藏基金会今年举办的展览中。这两幅作品是用隐形墨水画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肉眼从中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大约在1590年,意大利雕塑家庞贝·莱尼发现了它们,当时他以为这是达·芬奇遗留下来的两张空白画纸。几经辗转,这两张纸落入英国皇室手中,直至现代科学家用紫外线对其进行了扫描,才发现里面藏着惊人的发现。原来,纸上画满了各种姿态的手。专家推测它们可能是达·芬奇在创作《三博士朝圣》时所画的手稿——《三博士朝圣》总共绘制了超过30个人物,为了这幅巨制,达·芬奇的确画过多张草图,探索人物不同的手势、身体扭转方式和表情,以传递各不相同的情绪。
  散落各处甚至久藏深闺的达·芬奇手稿,也在本年度有了露脸甚至团圆的可能,给全世界的研究者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比如,大英博物馆将在夏天促成“达·芬奇三大著名手稿的一次非凡齐聚”,其中不仅包括大英博物馆藏有的《阿伦德尔手稿》,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的《福斯特手稿》,还借来了比尔·盖茨1994年以3000多万美元买下的《莱斯特手稿》。在米兰的安布洛其亚图书馆与画廊,“镇馆之宝”《大西洋古抄本》将再度面世,此前它的最近一次露面还是1998年。这是达·芬奇手稿集中最大的一部,共有1119页,包括他从1478年至去世前使用的多个笔记本。
  关于达·芬奇的很多未解之谜就藏在这些手稿中。单单仅18页的《莱斯特手稿》,信息量已是惊人,涉及对水、岩石的探究,也谈到光和天体,还有潜艇如何帮助人们在水下待更长时间以及它潜在的军事应用等内容。其中,这份手稿针对“水”的探究尤其深入,一共描述了57项水流和不同水深的观察。
  破解达·芬奇手稿的难度系数极高。他常常使用独创的镜像式书写方式,字迹需要通过一面镜子的反射才能够看到正常的文字呈现。他也常常把不同领域看似随机的内容堆放在一起,有时还会翻回之前笔记的空白处书写,或者在已经完成的笔记上增加内容。而当人们越是深入探究这些手稿,越将确信达·芬奇的伟大——在他脑海里,有一种宇宙意识无拘无束、兴致勃勃地徜徉于艺术和科学之间,感受着宇宙万物的联结——500年过去了,这样的意识竟然正是今天的艺术家孜孜以求的。

——“文汇客户端”2019年3月14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3-3-19 01:5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3-3-19 03:00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14 22:30
画鸡蛋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总 ...

    拓展阅读
意大利学者宣称破译达·芬奇身世之谜

  【《光明日报》罗马2023年3月17日讯】(记者 马赛) “达·芬奇的母亲原本是一名来自东方的奴隶”,“《蒙娜丽莎》的创作灵感正是源自达·芬奇的母亲”,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专家卡洛·维切日前在其新书《卡特琳娜的微笑——列奥纳多的母亲》发布会上,宣称自己找到了达·芬奇身世之谜的答案。
  提起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人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位集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划时代天才,给后世留下了太多旷世杰作和未解之谜,以至于达·芬奇研究几百年来经久不衰。除了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最后的晚餐》中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以及《达·芬奇笔记》中记录的各种构思精巧的创造发明,达·芬奇本人的身世背景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学术界几乎一致公认,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是佛罗伦萨的一名公证人,而关于其母亲卡特琳娜的身份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过去学者普遍认为,卡特琳娜就是一名普通的意大利乡村姑娘。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肯普称,达·芬奇母亲全名为卡特琳娜·迪·梅奥·利皮,出生在托斯卡纳山区一户贫苦的农家,很小就成了孤儿。尽管卡特琳娜为皮耶罗生下了孩子,但由于双方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皮耶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娶她为妻,只好把她许配给当地一个普通农夫。身为私生子的达·芬奇是在祖父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的。
  然而近年来,“母亲奴隶出身说”在达·芬奇研究界颇为流行,因为卡特琳娜这个名字在当时的女奴中非常普遍。意大利芬奇市达·芬奇博物馆馆长阿莱桑德罗·维佐西研究了该馆收藏的历史文献后宣称,卡特琳娜原来可能是一名中东奴隶。因为达·芬奇的父亲当年曾有一个名叫卡特琳娜的中东女奴,而这个女奴曾生下过一个名叫列奥纳多的男孩。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安杰洛·帕拉蒂科则认为,达·芬奇的母亲是一名来自远东的奴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者又找到了破解达·芬奇身世之谜的新办法。意大利基耶蒂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路易吉·卡帕索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非破坏性光谱测定法,对从达·芬奇素描画作和笔记遗稿中提取出的数百个指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对比,最终成功将达·芬奇本人左手食指指纹完整拼接复原并对其进行了肤纹学研究。结果发现,达·芬奇的指纹带有比较明显的中东人特征,这表明他的母亲可能来自土耳其或北非地区。不过,由于达·芬奇在法国安布瓦斯镇的墓穴和遗体早已因战乱不知所终,难以通过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技术提供确证,上述猜测始终无法得到证实。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卡洛·维切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探寻达·芬奇身世之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维切根据其数年前在佛罗伦萨国家档案馆发现的一份尘封已久的古老文件,对达·芬奇的身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达·芬奇的母亲卡特琳娜是来自北高加索切尔克斯的一名奴隶,一路辗转经过俄罗斯、拜占庭、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最后来到达·芬奇父亲皮耶罗家中并怀孕生下达·芬奇。据此推断,达·芬奇身上也应该具有一半东方血统。
  根据该文件记载,卡特琳娜起初给皮耶罗的女儿玛丽亚当过一段时间乳母,达·芬奇出生6个月后,皮耶罗于1452年11月2日签署文书免除了卡特琳娜的奴隶身份,使其重获自由。维切认为,虽然目前还缺乏足够确凿的证据,但该文件中的诸多细节均显示,这个名叫卡特琳娜的东方女奴正是达·芬奇的生母。维切还发现,达·芬奇名作《天使报喜》中描绘的背景风光有着典型的东方特色,很可能就是高加索山脉和塔纳城。巧合的是,画作表达的正是“圣母受胎”这一主题,或许达·芬奇是想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向母亲致敬。
  卡特琳娜的人生结局可谓悲喜交加。1482年,为了追求事业与财富,30岁的达·芬奇来到米兰,供职于宫廷。在和达·芬奇保持了多年的书信联系后,卡特琳娜终于在1493年丈夫去世后北上米兰和儿子重聚。可惜好景不长,次年卡特琳娜即因病去世。一张当年留下的开支清单显示,达·芬奇出资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维切认为,卡特琳娜尽管出身卑微,在达·芬奇心中却有着崇高的位置,能够在儿子的怀中闭上双眼,对于一位历经磨难的母亲来说是最好的告慰。他还大胆推测,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等许多女性形象时,正是受到了母亲安详面容的启发,“这是卡特琳娜留给他的一份伟大遗产”。
  卡洛·维切是国际知名的达·芬奇研究专家,发表过《绘画之书》等多部关于达·芬奇的学术著作,并主持过意大利同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合作项目。纪实小说《卡特琳娜的微笑——列奥纳多的母亲》是在其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填补了历史缺失的环节,试图为人们揭开关于达·芬奇母亲真实身份和生活经历的种种谜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2-8-21 15:1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8-21 15:21 编辑

一只小雁

  秋风吹来,天气渐渐冷了。一队队的大雁往南方飞去。它们有时候排成个一字,有时候排成个人字。它们一块儿飞过高山,飞过大河,又一块儿落在湖边休息,一刻也不分离。晚上睡觉,总有一只大雁放哨,防备突然来的袭击。
  雁群里有一只小雁,不愿意跟大队一块儿飞。它说:“跟你们一块儿飞多慢哪!如果让我随便飞,早就飞到南方了。”老雁警告它,说这样做是不守纪律,随便离队会遇到危险。小雁满不在乎地笑笑,把好话当做耳边风。
  有一天黄昏时候,小雁偷偷地离队飞走了。它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独自飞行,一边飞,一边得意地唱着歌。忽然砰的一声,把它吓了一跳。它低头一看,在不远的地方,一个猎人正在开枪。它急忙用力扇动翅膀,飞进云层。它想,多危险啊!差点儿把命送掉,还是回去吧。但是它又想,那太没出息了,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
  天渐渐黑了。小雁看见前面有一座高山。这时候它口渴了,肚子也饿了。它想,过了这座山,该到湖边了吧。它打起精神,勉强地飞过了高山。可是山那边并没有湖,只有一片漆黑的树林。它迷失方向了。
  小雁疲乏极了,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它落在地上,很想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忽然又想起,谁来放哨呢?说不定会有狐狸、狼……它越想越害怕,恨不得立刻回到队伍里去。但是,漆黑的夜里,往哪儿去找队伍呢?它伤心地哭起来了。正在这时候,一只凶恶的狼嚎叫着,从树林里跳出来。小雁吓得浑身发抖,扇起翅膀赶快飞到空中。
  小雁独自在天空飞,心里又急又怕。这时候它才后悔当初没听老雁的话。
  这只不守纪律的小雁在天上飞了好久好久,终于回到雁群里来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三册第138页~第14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2-8-21 14:54:55 | 只看该作者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yáo)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xiāng)来。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三册第13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2-8-21 14:50:07 | 只看该作者
(mí)(yǔ)

摸(mō)不着,看不到,
没有颜色没味(wèi)道。
动物(wù)植物都需(xū)要,
一时一刻离(lí)不了。

小小白花天上栽,
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qiān)变(biàn)万(wàn)化六个瓣,
飘呀飘呀落下来。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三册第38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2-5-8 18:42:33 | 只看该作者

    拓展阅读
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八十诞辰
作者  史良

(一)
人民热爱周总理
纪念诞辰八十周
青史永留多伟绩
英名远播震全球

(二)
盖世功勋逾古今
全心全意为人民
总理光辉共日月
实现“四化”慰忠魂

(三)
总理才高德更高
宏伟蓝图遗我曹
英明领袖华主席
领导大业喜今朝

(四)
红旗高举承先志
八亿神州意气豪
攻关不畏艰险阻
完成大业路非遥

一九七八年三月四日

——摘自1978年3月13日一期(第10829号)《人民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2-5-8 18:21:54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14 22:30
画鸡蛋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总 ...

    拓展阅读
研究人员找到《蒙娜丽莎》的背景景观,并指出达·芬奇描绘的人物并不是丽莎·盖拉尔迪尼

  《蒙娜丽莎》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达·芬奇这幅名作中出现的背景是何处风景?这一直是一个谜。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人就达·芬奇所描绘的女人身份以及她迷人而神秘的表情含义提出了疑问。
  《蒙娜丽莎》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画作之一,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经过多年研究,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里将《蒙娜丽莎》的背景锁定在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博比奥位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皮亚琴察省,约有3500名居民。此外,格洛里还为画中所描绘的女性人物指明了新身份。
  格洛里说,画中的背景大桥和一条道路属于小镇博比奥。人们此前普遍认为,《蒙娜丽莎》里的背景是虚构的。
  格洛里解释了她的革命性理论,该理论基于一些科学基础:标记化石研究表明达·芬奇的《莱斯特法典》中也出现了相同的石头类型。格洛里说:“我已经收到了古生物学家的确认,那种石头就是在博比奥一带发现的,发现地点很容易到达,距离小镇大约6公里,达·芬奇骑驴就能到达。”
  这位研究人员对她的发现得到证实表示欣慰:“我在2011年就曾写道,这片土地对达·芬奇来说具有极大的地质学吸引力。但这一最近由世界知名地质学刊物发表的新发现,具有绝对重要的科学价值。”
  《蒙娜丽莎》的背景景观确认也具有历史价值。此前,相关观点只是一种假设,即达·芬奇在1503年至1506年完成的这幅名作中的人物与背景中的风景之间存在联系。但这项新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并得到了达·芬奇游历资料的支持。
  博比奥拥有一座爱尔兰修道士于公元614年建立的修道院,博比奥正是围绕这座修道院发展起来的。
  格洛里还得出了另一个惊人的结论,它改变了艺术史上已经广为人知的“事实”:画中被描绘的女人并不是学者们一直认为的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而是圣塞韦里诺的妻子、米兰公爵和博比奥勋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女儿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
  这些新研究表明,《蒙娜丽莎》继续吸引着人们的巨大关注。这幅油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也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2022年5月1日报道;2022年5月5日一期(第23091期)《参考消息》翻译、(第11版)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9-9-14 23:5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16 13:55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16 22:06
刘胡兰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吹到脸上象刀割一样。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由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英雄谱·战火中的青春》(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259644935225779&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4745259644935225779&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traceId=D16CFE877B4FF98D7E23CDB584C55C0E& miui bottom bar=comment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背景(革命烈士方志敏事迹)的文章。
༺༻༺༻༺༻༺༻༺༻༺༻༺༻༺༻༺༻༺༻༺༻༺༻༺༻༺༻༺༻༺༻
方志敏:狱中笔墨明心志 为了“可爱的中国”

心中怀玉,凛然不屈
  “当我两次冲封锁线没有冲过去的时候,天已大亮,……白军搜索六点多钟之久,都没有搜到我,后来却被两个白军士兵无意中发现了……”
  那是1935年1月,怀玉山大雪纷飞,凄寒入骨。
  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县陇首村附近的高竹坑,不幸被国民党士兵搜捕。此时的他,已在冰天雪地里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战斗数日,饥寒交迫,弹尽粮绝。
  能搜捕到方志敏,敌方认为是个了不起的胜利,“特意”举办了好几场“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
  一位上海《字林西报》记者在金龙岗体育场采访方志敏时,他大声道:“我坚信,中国工农红军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军队……”戴着手铐脚镣的方志敏,昂然地站在高台之上,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睁大眼睛扫视台下,任众观览。竟没有一人欢呼,围观者皆沉默不语,似乎所有人都在向这位毫无畏惧神色的革命家表示尊敬和同情。
  抓到方志敏后,蒋介石下手谕,对方志敏“劝说归诚”。利益诱惑、刑权相逼......敌方三番五次,企图用各种方式动摇方志敏,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不仅没劝降成功,方志敏还用劝降的纸笔,写下了那些对党、对新中国的信仰。

狱中笔墨明心志
  “我曾向敌人说要写一篇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经过与赣东北苏区的详情,敌人乐得什么似的,赶快令看守所供给桌椅笔墨和稿本。”
  1935年2月,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面对敌方三番五次的劝降,方志敏虽早已做好“以一死以谢党”的准备,但他还是决心留下一点文字,以明心志,以另一种方式在狱中继续战斗。
  深陷狱中又在敌人眼下,想要留下一点文字,何其困难?纸、笔该从哪儿得来;如何能在狱中写作不受干涉;怎样能延缓敌人对死刑的执行......他虽反复思索,但仍感前路困难重重。
  不久后,方志敏主动要求监狱方提供笔纸。他在一篇文稿中这样记录道:“我写一条子给军法处,要笔墨写我的斗争经过及苏维埃和红军的建设,军法处满口答应,以为我是要写有益于他们党国的东西。我在狱中写下这一本略述,当然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的。”这也为方志敏在狱中写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月下旬,方志敏被转到“优待号”囚室。那间囚室,四壁泛黄,墙上还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偶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他心里明白,所谓“优待号”其实是敌人另一种劝降手段,便更拼命地一天到晚写作。
  而随着创作出的文稿越来越多,一个新问题出现了:要如何将文稿完整保存不被敌人发现?又该如何将这些文稿交与党组织?
  为了保密,有些文稿方志敏只能采用一些“特殊方式”秘密书写。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文末,方志敏标注:“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写完,六月二十九日密写于南昌军法处囚室。”后来上海党组织收到的部分文稿,也是通过先显影再进行誊写。
  而为了躲避敌人耳目,一些文稿他只能“含糊地写”。在转入“优待号”不久后,方志敏就完成了《可爱的中国》。可在他看来这是一篇“像小说又不像小说的东西”,因为是在敌人监视之下完成,所以只能比较含糊其词地写。写作目的是要说明,“一个共产党员是爱护国家的,而且比谁都不落后,以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
  为了保存,他在墙上挖了个约半块砖头大小的洞,外面拿纸糊着,用床沿挡个刚好,把文稿放在洞中,并嘱咐狱中友人,若他遇害了,请一定把这些文稿取出交给党组织!

血染东南半壁红
  “何时枪毙 ——明天或后天,上午或下午,全不知道,也不必去管。”
  1935年5月26日,方志敏在狱中完成《清贫》,记下被捕那天的“一桩趣事”。在被捕时,两名国方兵士指望在他身上能搜出些值钱玩意儿,发个意外之财。从袄领捏到袜底,里里外外翻个底朝天,却只找到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其中一兵士搜不出钱,还用上木柄榴弹威胁,“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在《清贫》的结尾,他饱含激情写下:“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经方志敏手的钱财虽数以百万计,但他身上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别说铜板,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就已是他全部的“传家宝”。
  狱中生活本就艰苦,再加上孜孜不倦地写作,使他肺病复发,时常吐血,人日益消瘦,身体虚弱。但心中的信仰又在不断督促着他,时间紧迫,写作的步履不能停下!
  1935年8月6日黎明前夕,方志敏被敌人秘密带到南昌市下沙窝杀害。临刑前,敌人往他嘴里塞了毛巾,“砰!砰!”几声枪响,时年36岁的方志敏永远倒下了。
  此时,距离他37岁生日仅半个月。
  正如方志敏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所写:“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在他伟大而又短暂的一生中,坚守信仰,甘守清贫,严于律己。那些赤诚热烈的革命文字,满载信仰与生命的重量,穿透敌人的铜墙铁壁,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共同的“传家宝”。

——《民生周刊》2021年5月16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9-9-7 00:0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16 13:4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11 00:21
秘密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小学里读书,念抗日课本。有一年,敌人常常窜到我们村子里来,学校里不能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奇袭汪集》(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208597386418574&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3227208597386418574&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traceId=606DFE67CAA22EFF775DBD33C7D3D47C& miui bottom bar=comment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背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事迹)的文章。
༺༻༺༻༺༻༺༻༺༻༺༻༺༻༺༻༺༻༺༻༺༻༺༻༺༻༺༻༺༻༺༻

李大钊《欢迎独秀出狱》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北京大学教授积极投身并参与领导这次爱国运动。6月11日,陈独秀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时不幸被捕,李大钊等人随即全力组织营救。经过多方努力,9月16日,陈独秀被保释出狱,李大钊为表庆祝特作新诗一首。

欢迎独秀出狱

你今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
终竟战不胜真理。
什么监狱什么死,
都不能屈服了你;
因为你拥护真理,
所以真理拥护你。

你今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相别才有几十日,
这里有了许多更易:
从前我们的“只眼”忽然丧失,
我们的报便缺了光明,减了价值;
如今“只眼”的光明复启,
却不见了你和我们手创的报纸!
可是你不必感慨,不必叹惜,
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时奋起:
好像花草的种子,
被风吹散在遍地。

你今出狱了,
我们很欢喜!
有许多的好青年,
已经实行了你那句言语:
“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
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
他们都入了监狱,
监狱便成了研究室;
你便久住在监狱里,
也不须愁着孤寂没有伴侣。

  全诗近三百字,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李大钊对陈独秀出狱的欢喜之情。
  出狱后,陈独秀为躲避军阀迫害,打算离开北京去往上海。那是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将受反动军警严密监视的陈独秀护送出京,计划先前往天津再转赴上海。从北京到天津,两人乔装成商人,雇了一辆带篷小骡车,一路颠簸,一路风尘,一边赶路,一边交谈,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电视剧《中流击水》再现了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对话。
  李大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奉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真正的劳动者的政党,你同意否?
  陈独秀:同意。
  李大钊:凡为一个政党,必有明确的主义。我们的主义,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个旗帜还要觉得鲜明!你同意否?
  陈独秀:同意。
  李大钊:你都同意,就没有态度吗?
  陈独秀:这就是我的态度!
  李大钊:你这什么态度啊?
  陈独秀:还不明白啊?我们就是要成立一个自己的、坚固的革命政党。它的旗帜必须是马克思主义!
  哪怕已穿越百年的风雨沧桑,哪怕只是艺术创作中的只语片言,今天的人们依旧能在“建党”这洪钟大吕般的醒世之声里,听到历史的呐喊和人民的呼唤。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关于“南陈北李”为什么要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个话题,要从近代中国的长时段背景中去把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是抗争,更是探索。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要发挥力量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
  “南陈北李”的这次“相约”,很快就体现在了遥相呼应的建党准备之中。1920年8月,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首先在上海建立。同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推动下,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日本、法国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即将发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领军者,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擎旗人,并一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时人曾留下这样的盛誉: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6月2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26 14:03 , Processed in 1.0222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