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20095|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社1960年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7:12: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天安门赞歌

    十年,在人类历史上是很短的时间。
    一年,那就更短了。
    这十年,天安门广场的发展、提高,就质量,就速度说,超过以往的五百三十年。
    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21年,原名承天门,1651年改名天安门。从1421年到1911年这四百九十年中,天安门只是封建帝王皇宫的大门,它面对着大明门(清改大清门,后改中华门),中间是御道,两旁是千步廊。大明门外是棋盘街,是商民云集的所在。大明门除特别重大的典礼以外,常年不开。这个门把天安门广场堵住,起了完全隔离人民的作用,封建帝王是害怕人民的。天安门两旁是左、右长安门,有几百个武装的禁军①守卫着,只许官员进出,人民是不能出入的。
    天安门寂寞地度过了将近五百年的漫长岁月。
    从1911年到1949年,这三十八年,天安门前的大道成为北京东西城交通要道。统治剥削人民几千年的皇帝虽然被推翻了,改头换面的皇帝,北洋军阀、国民党又接着统治、剥削人民,对外屈辱卖国,对内镇压屠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依然重重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天安门在这三十八年中,成为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法西斯统治示威抗议的讲坛,著名的五四运动,五卅反帝示威,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暴行运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通过这个庄严的讲坛,向全国人民发出伟大的号召,发出雄壮的吼声。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第一页。
    全国人民在愤怒,天安门在愤怒!
    这期间,天安门不再寂寞了。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这儿集会,旗帜飘扬,标语满目,人们伸着拳头,喊着口号,革命的流汗从这里澎湃到全国各地,天安门对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但是,在那个年代,天安门被人民所尊重,却不被统治者所爱惜,黄瓦上长满了青草,红墙的颜色褪落了,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无人修缮,天安门衰老了,憔悴了。门前广场,摆着各式各样卖破烂的摊子,垃圾成堆,苍蝇成群。这些情况也正象征着旧中国的临近死亡。
    从1949年起,这十年,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的十年,整个国家起了本质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天安门也站立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这前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广场中心,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
    天安门以自己对革命的功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组成部分。而伟大的庄严的美丽的国徽又高高挂在天安门的屋檐正中,面对着全国人民。
    天安门经过彻底的修缮,披着新装,金碧辉煌,红旗招展,面对着整齐清洁的广场,格外显得庄严美丽。
    十年来,经过逐年的营建,马路展宽了,妨碍交通的三座门和牌坊拆除了。广场中心宏伟肃穆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了,上面有毛主席题的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还有八幅纪念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史迹的浮雕,广场成为国内外到首都来的人们所必须瞻仰的圣地,在清晨或黄昏,经常可以看到戴着红领巾的儿童们,在静心地听着教师的讲解。
    这十年,天安门广场的发展、提高,超过了以往的五百三十年。
    十年超过五百三十年,这是史无前例的跃进!
    1958年是大跃进的一年,今年,天安门的发展、提高,又超过了过去的九年!
    广场的规模由原来的十一公顷扩大到现在的四十公顷。都铺上方砖,面积为十万平方米。天安门前马路改装为石板,面积达三万六千平方米。
    过去起隔绝人民作用的大明门拆除了,纪念碑南部的苍松绿草,丰富了广场的色采。
    广场两旁建成了两座比天安门还高的大建筑,西面的是人民大会堂,东面的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大会堂建筑面积十七万平方米,两个博物馆是六万五千平方米。
    大会堂的建筑面积比故宫的全部有效建筑面积还大。应该指出,据史书记载,明成祖营建这个宫城,从永乐4年起,一直到永乐19年(公元1406~1421)才基本建成,一共用了十六年时间。以后历朝添建,到正统6年(公元1441年)才全部完成。从这年起,北京不再叫“行在③”了,正式称为京师。如以全部完成时间计算,前后一共历时三十六年。而我们的大会堂呢,从去年十一月动工,今年九月建成,总共不到一年!
    一年等于旧王朝的三十六年!
    还应指出,这只是人民大会堂和故宫的对比,不包括两个博物馆,也不包括其他同时落成的宏伟建筑。
    也必须指出,我们的建筑,无论在工程结构、在科学设备、在使用安排、在艺术造就等各个方面,都要比封建皇朝的建筑高多少倍。
    当然,这只是相对的比较。事实上,旧时代建筑的服务目的,和建筑效率,和我们的今天,性质根本不同,是无法比,也不能比的。
    这一年,又超过了过去的九年,这是史无前例的大跃进!令人欢欣鼓舞,令人感动,令人讴歌颂赞的大跃进。
    这是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威力的具体表现。
    天安门广场逐年在发展,在提高,天安门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
    在这时,每年的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几十万欢欣喜笑的人群,通过天安门前,接受党和政府领袖的检阅。
    北京市的人民,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在节日前,焦急地等待,渴望着在这欢乐的日子,看到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他们在经过天安门的时候,总想多逗留一会,多看毛主席两眼。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各兵种,在得到参加检阅的光荣任务以后,便加紧操练,以整齐的步伐和行列,通过天安门前,向我们的领袖致敬。
    工人、农民、学生、市民高举着各种生产指标,新产品模型,颂赞人民公社的标语,通过天安门前。
    运动员们,艺术家们,组成各种队形,在天安门前表演体育、文艺节目,向党和毛主席汇报他们的成绩。
    少先队员们高举鲜花,组成美丽的图案,鲜艳的气球上升到天空,象征和平的鸽子满天飞翔,是花的海洋,是歌声的浪潮,是欢乐的洪流。
    人们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响彻云霄。
    到节日的夜晚,全市人民卷入狂欢的海洋。
    天安门和四周建筑物上组成联珠般的明亮灯光,柔和曼丽的音乐,绚烂夺目的烟火,五彩飘扬的旗帜,和跳舞歌唱的人群,组成欢乐的海,喜悦的洋。
    天安门年年经过两次节日前的粉刷、装束,永远年轻,永远欢乐,永远和人民、和人民领袖在一起,共度欢乐的喜悦的节日。
    天安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它和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它和广大人民同喜悦,共欢乐。它屹立在北京中心,度过孤寂愤怒的五百三十年,它很古老。它在这巨大变化的十年中,变得更加宏伟,壮丽,庄严了,它又很年轻。
    天安门将永远保持青春的光辉,迈步前进!
    天安门万岁!
༺༻༺༻༺༻༺༻༺༻༺༻༺༻༺༻༺༻༺༻༺༻༺༻༺༻༺༻༺༻༺༻
    ①禁军——护卫封建王朝京城的军队。
    ②肃穆——肃静,庄严。
    ③行在——封建皇帝出游的住所。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1页~第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16:44:52 | 只看该作者
英雄们会见毛主席

    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上响起了春雷般的掌声,幸福的光芒闪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和志愿军文工团每一个人的脸上。迎着这春雷般的掌声和一个个激动的笑脸,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和党中央的其他领导人走过来了。毛主席走过精神焕发、欢乐非凡的志愿军英雄们面前时,他那慈祥的脸上一直浮现着愉快的笑容。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长时间地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向胜利的英雄们致意,欢迎祖国的优秀儿女凯旋归来。
    毛主席在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和政治委员王平上将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关怀地问:“都回来了吗?”杨勇上将和王平上将齐声回答:“告别了英雄的朝鲜人民,我们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这时,毛主席又说:“热烈欢迎你们!”
    用不着更多的话语,从毛主席那兴奋的神态上和那朗朗的笑声中,英雄们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党和毛主席对他们的无比关怀和热爱。
    在掌声平息以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坐下来,同大家一起照了相。当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同大家告别的时候,英雄们迎着温暖、灿烂的阳光,望着毛主席魁梧的身影,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英雄们对伟大领袖的热爱。英雄们都把10月29日这一天看做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他们看到毛主席的身体是那样的健康,他们都认为这是自己的幸福,也是全国人民的幸福。
    力量来自祖国,胜利和荣誉来自祖国人民,来自党和毛主席。是祖国 、党和毛主席给了他们光和热,是祖国、党和毛主席鼓舞他们在朝鲜战场上戳穿了美国纸老虎,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那些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艰苦岁月里,千千万万志愿军指战员,有着一个共同的美好心愿,这就是:“胜利后到北京见毛主席!”今天,在怀仁堂的后花园里,英雄们激动地说:“我们的心愿实现了!”
    战斗英雄王占山的脸上泛起了阵阵的红润,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兴奋和激动。他不时地看着表,盼望着,盼望着那珍贵时刻的到来。
    就是这位年青的人,在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中,当战斗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时,他把自己身上带的一切东西都烧毁了,准备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只留下从笔记本上取下的一幅油印的毛主席像,放在手里看了又看,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毛主席,我是你的好战士,有我就有阵地!”那时,他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虽然他三次负伤,但他仍忍着剧痛,滚着,爬着,带领全排战士打垮了敌人三十多次凶猛进攻,消灭了敌人四百多名。
    现在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来到了他的身边。毛主席握着他的手极为亲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王占山有多少隐藏在内心的话语要向伟大的领袖倾述啊!可是,这一刻他一句话也想不起来了,他只是对毛主席说:“我叫王占山,我叫王占山。”说着,说着,他的两眼润湿了!
    在回到住所以后,这位年轻英雄的心一点也不能平静,他提起笔来写下了一生难忘的一页日记:“这是多么温暖幸福的时刻呀!这个荣誉是党和祖国给我们的,今后我要保持这个荣誉,在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出全部力量。今后,只要我一想起毛主席,就是遇到了天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
    有谁能够想象,在朝鲜战场上有三位英雄曾经几个昼夜坚守住一个方圆三百公尺的阵地,打退了美国侵略军的六次猛烈攻击,消灭了敌人一百一十多人。这三位英雄中已经有两位在坚守住的阵地上为祖国而牺牲,带着不朽的功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赵积华——这位对祖国无限忠诚的“孤胆英雄”,今天终于带着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两位死去的战友的嘱托,实现了“胜利后回北京见毛主席”的愿望。
    是什么力量鼓舞着我们的英雄成为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幸福的会见让赵积华回想起了他们当年坚守阵地的情景。那是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中,赵积华同他的两位战友坚守在马良山的四十二号阵地上,敌人以猛烈的炮火和绝对优势的兵力向他们的阵地攻击。三位英雄在阵地上庄严地宣誓,展开了立功竞赛,“看谁多为祖国效劳,看谁多为毛主席增光”。他们一举消灭了来犯的敌人五十多人,打退了第一次攻击,但是赵积华的两位战友也在第一个反击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时,孤守阵地的赵积华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是撤,还是打?他想到了出国时祖国人民的嘱托,想到了作为毛主席的战士的荣誉,他猛地从阵地上站立起来,扔出了一批手雷,一堆侵略者的尸体又横躺在英雄阵地的面前。“有人就有阵地在,坚守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胜利,打死一个敌人就多赚一个”,为了祖国和毛主席的光荣,赵积华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一面坚守阵地,一面为自己留下最后一个手榴弹,准备随时同阵地和来犯的敌人同归于尽。就这样,赵积华一个人又打退敌人的五次攻击,消灭敌人六十多人。在代表着中国人民高度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面前,凶恶的敌人终于被打退了,英雄的阵地保住了。
    这位年轻的英雄自从在安东踏上祖国的土地以后,就日夜盼望着这一天——第一次同我们伟大的领袖会见。他几天来到处去找那些见到过毛主席的老战友,仔细盘问毛主席过去接见他们的时候的衣着、神态,以便同他见到毛主席以后的印象作比较。毛主席要接见他们的消息传来以后,赵积华更是坐立不安,一会儿推门出去打听接见的时间和地点,一会儿又回到房间整理自己的服装。他想坐下来看看报纸,安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但他拿起报纸来一个字也看不下去。在幸福的会见之后,这位从八岁就被卖给了地主家里的穷孩子,立刻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工整地写下了主席接见他的时刻,写下了“一生中也忘不了这一天”的字句。
    “见到了亲爱的毛主席,还握了手,真叫人高兴加高兴,兴奋加兴奋。这件事情一生我也不会忘记。”毛主席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以后,共产党员、二级战斗英雄陆昌荣的心怎么也不能平静下来,最后他终于翻开了那个从朝鲜带回的日记本,写下上面的话,作为永远的纪念。
    这短短的几句话是包含着多少的激情和幸福的心意啊!在朝鲜战场上,正是毛主席鼓舞着志愿军的每一个战士,使他们在打击美国侵略军的战斗里增加了必胜的信心、力量和勇气,使他们成了立下不朽功勋的无畏英雄。
    五年前,在酝酿著名的石岘①洞北山反击战中,陆昌荣所指挥的连队的战士们,每一个人都庄严地向党和毛主席宣誓,并且每个人都在一面红旗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决心要把这面红旗插上石岘洞北山阵地。战士们说:“毛主席看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把红旗插上石岘洞北山,争取到北京见毛主席。”战斗打响了,陆昌荣指挥的全连战士,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仅仅十多分钟,就夺得美军一个加强连固守的阵地,并且坚守阵地一天两夜,打退敌人的十一次疯狂反扑。陆昌荣虽然负了伤,但是他还顽强地坚持战斗,战士们在他发出的“为祖国增光,为毛主席增光”的号召下,就连重伤员也躺在掩蔽坑里,为前沿阵地上的战友们擦拭武器。前沿的战士们打光了子弹,就拿下敌人尸体上的子弹,狠狠回击敌人。他们终于杀伤敌人四百多名,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让签着全连战士名字的红旗,稳如泰山般地飘扬在石岘洞北山的上空。
    五年后的今天,陆昌荣带着全连战士的功绩回到祖国,回到毛主席的身边。实现了日夜盼望的宿愿②,这怎么能不使陆昌荣不感到这是志愿军战士的最大幸福呢!
    毛主席用他那温暖的手握住了一位年轻志愿军战士的手,毛主席问他叫什么名字,年轻战士满脸泛着激动的红光,他说:“我叫黄治富”。这时,杨勇司令员向主席介绍说,就是他被朝鲜人民称为“活的罗盛教”。毛主席含笑点头,久久地望着这个年轻战士。
    毛主席的要热爱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教导,无比深刻地印在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心上。年轻战士黄治富曾经不顾自己的生命的危险,抢救了一位朝鲜儿童。那是在1956年11月的一天,十几岁的李清焕失脚掉进了临津江的冰窟中,正在江边操场上的黄治富,毅然地跳进冰窟抢救小孩。严冬里刺骨的江水使得黄治富手脚麻木,身上有好几处被冰块割破流出鲜血,江水几次淹没了他的头顶,但是,就在这危险的时刻,黄治富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想起了朝鲜人民亲如手足的情谊,他下定决心,即使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朝鲜儿童淹死。他用尽全力和冰块搏斗,终于把李清焕抢救了出来。事后,朝鲜当地人民都称黄治富是“活罗盛教”,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但是二十二岁的黄治富却逢人便说,他的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毛主席,他感谢党和毛主席把他教养成一个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
    黄治富会见了毛主席以后,幸福一直激荡着他的心。黄治富兴奋得一夜不能入睡,他久久地思念:我过去对祖国的贡献太少了,我怎样才能不辜负党和毛主席给我的关怀呢?于是他提起笔再次向党和毛主席写下保证:“以黄继光同志的勇敢精神保卫祖国,以吴运铎同志的毅力建设祖国。”
    黄治富的话,表达了志愿军英雄们的共同心愿。在幸福的会见以后的那个夜晚,英雄们都向祖国和毛主席立下了新的誓言:“毛主席指向哪里,我们就走向哪里,在建设战线上贡献一切力量,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再建奇勋!”
༺༻༺༻༺༻༺༻༺༻༺༻༺༻༺༻༺༻༺༻༺༻༺༻༺༻༺༻༺༻༺༻
    ①岘——念“xiàn”。
    ②宿愿——长久以来的愿望。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8页~第1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17:09:55 | 只看该作者
真理的启示

“也好,去看看”
    1922年,我在安源矿挑脚,挨了工头一次毒打,就很幼稚地决心要学点本事护身,也好打抱不平,于是我就跟人学“国术”。那时,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好久了,我却一直不闻不 问,一心只想把“打”学出来。
    一天晚上,同房的两个工人谈起俱乐部工人实习夜校的事情,不记得谁问我:
    “老俵,为什么不到夜校去读书呀?”
    “我不读书,也不想读。”
    “为什么,是跟谁赌气?”
    “我读书被公公打伤了,怕读得。”
    “夜校的教师很好,不打人也不骂人,对人很和气,我们工人去了,他们在门口接;我们走时他们还送到门口。”
    “你拳也学,书也读,做个文武全才不好吗?”有人开玩笑似的给我出主意。
    我想,拳一定要学,书读不读没关系,“工字不出头”,读书也没用。但口里却随便说了句:“也好,哪天去看看。”
    过了几天,我来到牛角坡工人实习夜校。一进门,李能至(立三)同志就热情地接待我。恰好不知谁找他有事,他就给我介绍说:“你和刘教师(即少奇同志,他是1922年罢工前不久由毛主席派来的)谈谈吧!”
    少奇同志问我姓什么,号什么,住在哪里,又问:“你读了几年书?”
    “别提了,小时候读书被公公打怕了。”
    “我们是反对老师打人的。”少奇同志笑着说。又问我在哪里做事,多少钱一个月,家里几口人,生活过得怎样。临走时,少奇同志送我好远,希望我去夜校读书。
    工人们说的倒确实,老师果然很和气,这次谈话,给我印象很深。

第二次谈话
    下一次,我刚跨进夜校门,少奇同志就喊我:“袁品高,你来了!”我心里想,我只来过一次,停了这么久,他还记得我的名字,这先生真好呵!
    过几天,我又去了。少奇同志问我:
    “你在洋炉炼焦处哪个工头名下做工?”
    “傅桃藻名下。”
    “傅桃藻对工人好不好?”
    “还好。”
    “有什么好呢?”
    “他打架就要打赢。”
    少奇同志笑了起来,说:“打不赢呢?”
    “打不赢,替我们赔礼就可以。”停了停,我又补充说:“我们和别处打起架来,他还给我们工人助威。”
    “呵!打谁呢?”少奇同志问。
    “不是洋炉炼焦处的工人,就是土炉炼焦处的工人。”
    “嗯,他还有什么好处呢?”
    “讲点义气,供人读大学。”
    “供什么人?”
    “他一个堂兄弟。”
    少奇同志笑了一下说:“呵,这也是做好事呀?”
    我有点脸红了。
    停了一下,少奇同志又问我:“傅工头还有什么好?”
    “赌钱不打赖,用洋磁脸盆装花边(银洋)。”
    “呵!”少奇同志又笑了:“对你们工人真有好处呵!”
    我懂得这是反话,还辩解说:“刘老师,我说的都是实话。”
    “实话!”少奇同志脸上变得严肃起来,深重地说:“老袁,你想一下,他好打架,可打的什么人?讲义气供人读大学,又供的什么人?赌钱不打赖,用洋磁面盆装银洋,他哪来这么多钱?”
    我怔了一下,咄①咄地说:“钱,他有的是。洋炉炼焦处的花边,一箱箱的,他自己搬不了这么多,就请人去掮。”
    “你们怎么搞不到钱呢?怎么连饭都没有吃呢?”
    “我们是赚硬的②。”
    “为什么不想多赚点呢?”
    “我们没有三亲六友,赚不到。”心想:我们想是想,就是“八字”不好。
    少奇同志把我的臂膀摇了一下:“不是想不到,是没有团结。”
    “不好团结,权在工头手里。”我说。
    他做了个手势,比画着:“一双筷子容易断,多了怎样?你们洋炉炼焦处、土炉炼焦处几百人,通通团结起来,你看力量怎样?你回去好好想想看。”
    这夜,我的心老在打滚,好似有个结头解不开:工头为什么能赚钱买田,我们却苦得没法?我竟寻思起少奇同志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知道他们的钱是怎样赚来的。”

真理的启示
    我一夜没有想通,第二天到夜校,少奇同志问我说:“你想了没有?”  
    “想不通。”
    “我告诉你,”少奇同志说:“你去找个工人谈话,要找生活苦的,问他工头哪来的这么多钱买田、置地、赌钱。你也许以为:是命。他会说:不是什么命,是他们吃了工人的血,把工人当牛马,他们剥削了我们。你不相信,他又告诉你:工头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要养活一家,还要请女工、买田、用面盆装花边赌钱,不是剥削工人,哪来的这么多钱?是你蒙在鼓里了。接着,他又说:你或者以为有菩萨帮助他。他就会问:为什么专助这些人,不助穷人呢?”
    “菩萨,我根本不信。”我又说:我家二公公教过书,他不信神,别人叫求神,他胡子一抹:“行时③不要神灵保,神灵不保失时人。”
    “是呀!你去找穷人,他们会把真理告诉你的。”
    我说:“穷苦人到处是,不要找,我天天和他们在一起。彭冬生是最苦的一个,他外号叫婆公,人高大,穿件烂袄子,无钱缝新的,见到地上有块布就捡起来补,俗话中只有百家衣,他的就成了千家衣,五斤十二两重,裤子四斤,合起来九斤十二两。”
    “他为什么这样穷呢?”少奇同志问。
    “他家人口多,生活顾不来。他每月总是打连班,傅桃藻看到他多发了几个钱,青面獠牙,算盘子滴哒滴哒,东一扣西一扣,却总发不到钱,还欠一身账。”
    少奇同志听我这么说,笑着问道:“你不是说工头好吧?”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好什么,工头真好恶啊!”

要算账
    少奇同志的话就象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窃,从此,我认识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道理。我想,单学打没有什么意思,到夜校读书去!
    我又按照少奇同志的指示,找可靠的工人谈谈工人受苦受难的原因,他们的心一下都亮了,都到学校里来找少奇同志,要求和工头算账。
    罢工的前一天,我又去找少奇同志,说:“工人们一定要找工头算账!”
    “那好!”少奇同志很高兴地说。“他们靠得住吗?”
    我肯定地回答他:“靠得住!”
    “他们会听你的?”
    “会听。”
    “你怕不怕呢?”
    “怕什么?说了不怕就不怕。”
    “杀头呢?”
    “杀就杀。”、
    “那好,今天晚上我们要罢工,不光是找工头算账,还要同矿上的官僚资本家算账!”
    “那太好了!我们工人早就要干了!”
    少奇同志接着指示我:“要得,你负责洋炉炼焦处,洗煤台,汽笛一叫,你就把人集合好,和全矿一同罢工。”
    他一说完,我就飞快地向指示地点跑去。
༺༻༺༻༺༻༺༻༺༻༺༻༺༻༺༻༺༻༺༻༺༻༺༻༺༻༺༻༺༻༺༻
    ①咄——念“duò”。
    ②赚硬的——凭着卖力气赚钱。
    ③行时——走运的意思。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16页~第2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22:2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6-26 22:22 编辑

跟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

副主席磨稻谷
    1934年12月间,中央红军长征到了贵州。在进入贵州边境的初期,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和地方反动势力的破坏,老百姓都不敢接近我们。每到一村,很难找到人,吃的东西就更加困难,连脱米用的水磨、石臼,敌人都强迫老百姓藏起来或破坏了。阴险的敌人企图用这种恶毒办法来饿死我们长征的红军。
    有一天宿营以后,部队搞到了一部分稻谷,可是没有工具磨,脱不出米来,怎么办呢?总不能吃谷啊!有些同志走了一天路,很疲劳,看看没有吃的,索性算了,倒头就睡。周副主席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着急,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在会上他动员干部:“一定不能让大家饿肚子,我们要想办法叫同志们吃上饭。没有东西磨稻谷,就动员大家用石头、瓦片搓!就是用手搓,我们也要把米脱出来!”会上决定,每人要想办法脱出够三顿吃的米来。会后,周副主席叫我给他找来了两块瓦片,自己领来稻谷,就在瓦片上搓起来了。他工作那么忙,我们怎么能让他自己搓米呢?就对他说:“首长,你不要搓了吧,我们保证按组织规定搓够每人三顿米就是了。”他头也没抬反问了我一句:“为什么?”“您是首长,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我似乎满有道理地说:“正因为我是首长,才更应当搓哩。”说着他抬头看了看我这挺为难的样子,换了比较温和的口气又说:“我提出让大家动手搓放,自己怎么能不搓呢?再者,搓米是为了吃饱,谁能说吃饭不重要?”给副主席这么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话讲了。
    在周副主席的号召和影响下,整个村子的部队都在搓米:有瓦片对瓦片搓的;有石头对石头搓的;有人干脆就用手搓。手上搓出了血泡,但仍然愉快地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劳动,每个人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圆满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来,老百姓亲眼看到红军买卖公道,纪律严明,说话和气,不打人,不骂人的这些事实,国民党反动派那些恶毒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一个负伤的红军
    1935年2月,我们跟着周副主席从遵义出发,向云南地区前进。到了云南歼灭了威信之敌以后不久,部队又急速转头向东,猛追原来尾随我军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这时,天气似乎故意与红军为难,终日阴雨,下个不停。行军途中,道路泥泞,相当难走,尤其夜间,谁要不摔交,那才真算稀罕事呢!周副主席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向是不骑马的。虽然从遵义出发以后,党中央批准给他一付担架,但从来还没有见他坐过一次,总是戴着他那顶破斗笠,和我们一样踏着泥泞的道路冒雨行军。看到副主席那湿漉漉的衣服,我们当警卫员的心中实在不好受,后悔当初没有给他搞到一把雨伞。
    有一天行军快到松坎的时候,天已拂晓,雨也渐渐地停了下来。忽听路旁树林子里有呻吟声,副主席立即停下来,转弯向着呻吟声走去。到跟前一看,是一个负伤的红军战士,年龄不过二十岁,平躺在一棵树下,浑身污泥,脸色苍白,紧咬牙关,两腿一阵阵抖动,看样子伤势很重。副主席在这个负伤的同志跟前蹲下来,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头,叫我拿出来仅有的一杯热水,慢慢地给他喝下去。这时候,那个负伤的红军战士似乎好了一些,坐起来了。从伤员自己的叙述中,知道他是三支队(三军团)的,姓郭,昨天晚上追击敌人的时候摔坏了腿,右膝盖上一片血肉模糊,都露出了白骨。副主席关切地抚摸着他的伤处问道:“疼不?”他回答说:“不疼。”“不疼?能走吗?”首长不满意他的并非出自内心的回答。那位负伤的同志看了看自己的伤处很坚决地说:“能走。”说着就很艰难地想抬腿起来。但身不由主,他如何能抬得起来呢?副主席急忙按住他,责备道:“同志,你伤成了这个样子,怎么还说能走呢?”“警卫员,叫担架来。”副主席一手扶着负伤的同志一面回头喊我。
    我把担架叫来,副主席亲自把那位负伤的同志扶上去,还在他身上盖了一条毯子。副主席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手是那么轻,动作又是那么慢,好象唯恐触动他一点皮肉引起他的痛苦。看来,这与他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果断利落的性格是多么不吻合呀!看到这些情形,我都为首长这种伟大的阶级友爱,感动得几乎流出了眼泪,而那位负伤的同志在副主席扶他上担架、给他盖毯子的时候,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当副主席叫担架抬起来走的时候,他忽然用手擦了一下眼泪,象入党宣誓那样庄严地对副主席大声地说:“我伤好以后,一定要多杀敌人,来报答首长对我的关怀!”声音是那么宏亮,语调是那么坚决,听来使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身负重伤、刚才还在呻吟的人。党的关怀,给了他多么巨大的力量啊!

周副主席在病中
    1935年6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突破了敌人重兵把守的的四道防线,胜利地渡过了号称“天险”且有敌军阻挡的金沙江、大渡河、乌江,翻过了海拔四五千公尺的大雪山,进入了四川的毛儿盖、卓克基一带地区。
    我们同周副主席先到卓克基,后又搬住毛儿盖。听说在这里要休整,我们真是喜出望外。的确需要休息了。周副主席在长征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根本就没有休息,白天和我们一样的行军,晚上住下又要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不睡,第二天仍照常行军。有时我们看到副主席太累了,劝他休息,他总是温和地说:“好,我做完了这点事情就休息。”但他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哪里有做完的时候呢?住下以后,我们给他烧了些水,让他擦擦脸,洗洗脚,以减少些疲劳,他说:“等一等,我马上就洗。”可是左等右等,等了好长时间,他仍聚精会神地在工作,根本就没有要洗的意思。我知道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本来是不应当打扰他的,但是责任感和同情心促使我不得不再一次恳求他说:“首长,再不洗水凉了。”他抬头看看我,才无可奈何地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洗。吃饭也是如此,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给我们纠缠得没法了,才吃点饭,有时干脆就边吃边看文件。他睡眠简直少到相当惊人的程度,有时几夜几夜地不睡,实在支持不住了,就伏在桌上迷一会,抬起头来接着又工作。有一次,已是夜间两点多了,我劝他说:“首长,休息吧,两点多了。”他点了点头说:“我马上就休息,你先去睡吧。”我早上起来,看到他仍坐在那里埋头阅读文件,头天晚上我们给他摊的稻草地铺,根本就没有躺过。看到这种情形,我带着埋怨的情绪说:“您,您又没有休息。”他笑了笑说:“是呵,有什么办法呢?赶快弄点水来洗洗脸吧。”就这样,副主席在繁忙的工作、紧张的战斗和行军中,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本来就不短的胡子,显得更长了,只有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
    到了毛儿盖,首长跟前已有四个警卫员。我们几个人商量,一定要想办法给首长搞些好吃的东西,让他补补身体。但是我们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走了警卫员所能走到的一切门路,仍是一无所得。“这种鬼地方,除了青稞麦还是青稞麦”,我们当中有人发起了牢骚。副主席上午是青稞麦,豌豆苗,下午是豌豆苗,青稞麦;今天如此,明天如此,天天如此。
    在毛儿盖休整,周副主席的工作不仅没有因此消闲,反而更加紧张了。天天开会,除了研究过草地的问题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做说服、争取张国焘的工作。但是,这个可耻的叛徒并没有因为党的耐心教育而有所转变,终于在开始过草地的时候与党分裂了。
    离出发的日子还有六七天,一个晚上,我跟副主席从外边开会回来,他路上边走边问我:“你们过草地的准备工作做的怎么样了?”我说:“都好了,每人带了二十斤炒青稞麦,我和范金标每人搞到了一张羊皮,做成坎肩。还搞了一些羊毛,把两件单衣缝在一起,中间放上羊毛,给您做了一件羊毛夹袄。”说完我又问他:“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过草地呀?”副主席说:“快啦。”向前走了几步,他又回头来告诉我:“草地是个千里无人烟的大草原,气候变化无常,你们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吃苦。”我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副主席的意思。
    回到住处,范金标把准备好的晚饭——仍然是青稞麦、豌豆苗,端出来请首长吃饭,他无精打采地看了看说:“不想吃,你们给我搞杯开水来吧。”我端来开水,他已摊开了文件,照例在那个微弱的灯光下办公。我放下开水,副主席叫我去休息,并说他马上也休息。果然,我出来不久,看到他办公室灯也熄了,我很高兴,心想:今天晚上副主席休息得倒挺早。但是过了不到一个钟头,就听他叫:“警卫员。”我急忙走到他跟前,他才说再要杯开水。我听他说话声音与往常不同,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就问他:“您,是不是不舒服?”顺手一摸,我惊叫了一声,“首长发烧!”这时候范金标、曾照贤等同志也起来了,请来医生,一量体温三十九度五。这可把我们吓坏了。
    第二天,烧得更高,整天昏迷不醒。毛主席和其他首长都来看他,看到副主席病得那样,都很着急。毛主席立刻指示卫生部长打电报叫那个跟罗炳辉同志从江西吉安来的医生马上到毛儿盖来。很快就来了一位姓戴的医生,医术很高。我们都为有这样一个好医生感到高兴。
    按照医生的吩咐,我们几个警卫员轮流,从山上搞些雪来化成水,泡毛巾给首长做冷敷。第三天首长的体温就逐渐下降了,神智也清醒了一些。可是他重病以来水汤没有入口,难道病成这样还让他吃青稞麦、豌豆苗?我们正在着急的时候,林彪军团长从波罗子派人送来了几斤大米,还有两只母鸡。天呀!我们警卫员象得到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一样,乐得直跳。马上就杀了一只鸡,做了一点稀粥。……使我们大失所望,首长什么也不能吃。还是戴医生出主意,他叫刘护士把稀粥倒在纱布里,揉出米汤,一勺一勺地喂首长。吃不下鸡肉,也只能用勺喂点汤。毛主席每天都来看他,每次都嘱咐我们好好地照顾。
    到了第四天,副主席的烧全退了,精神也好了一些。毛主席和其他首长来看他,也能坐起来说话了。首长们都很高兴。不知那一位首长很有风趣地说:“在这种条件下生病,能好了,真要感谢马克思在天之灵。”引得大家都笑了。我心里想:还要感谢林彪军团长那几斤大米和两只鸡哩!
    周副主席的病刚刚好了一点,但也只能坚持坐在铺上,就叫我们拿文件、书报给他看。我们深深了解首长的心情,知道他学习已经成了习惯:行军如果骑马,他手里一定拿一本书,边走边看。如果闲着没事干,对他来说简直好象是灾难。但是他的身体告诉我们不能完全照顾他的习惯,所以我们尽量地少给他一点看,劝他多休息一会。有时他就给我们讲故事,讲革命道理,讲当前的国内外大事,教导我们多学习。
    事情很不凑巧,首长刚好一点,离出发只有两天的时间,我忽然也发烧病例了。副主席自己病还未好,知道我病了就来看我,叫医生给我打针、吃药,象慈父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在首长的关怀和医生的治疗下,出发前我就好了,但出发时首长一定要我骑着他的马走。
和副主席生活在一个党小组里
    1935年8月底,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胜利地渡过了草地,来到了两河口一带地区,部队在这里休息了几天。乘这个机会,总部机关的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改选了支部,随之各党小组又选举新的小组长。
    我们那个小组里有周恩来和张云逸同志,还有司令部的几个参谋。在一次小组会上,张云逸同志提议选我当小组长,周副主席含着笑容望了望我说:“很好,同意。”大家也都表示赞成。这一来可把我闹得很难为情:上有政委(周副主席是红军总政治委员)、参谋长,下有参谋,我是个警卫员,怎么能当小组长来领导他们呢?我红着脸说:
    “我干不了,最好还是另选别的同志。”
    周副主席见我不愿干小组长,就动员我说:“大家选你当小组长,就相信你一定能干得了,我们既然同意你,就会服从你的领导,今后小组里有什么问题,可以大家来商量嘛。”停了停又问我:“怎么样,同不同意我的意见。”我看样子不当是不行,民主嘛,少数要服从多数,只好答应试试看,从此我就当了我们那个小组的小组长。
    在选举了小组长以后,根据支部的指示(当时的支书是康克清同志),还要研究小组今后的任务。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周副主席发表了他个人的意见,他说:“现在是长征,我们小组应当保证没有一个掉队的,都走到抗日的最前线去。因此在行军中要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我们就决定把“保证一个不掉队”当作小组长征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在后来的行军中,由于副主席的模范作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确是没有一个掉队的,都胜利地到达了陕北。
    在长征途中,周副主席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但是就在这紧张、繁忙的战斗和行军中,他仍很重视过党的组织生活。有一次我照顾他吃饭,他忽然问我:“小组长同志,我们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开小组会呢?”
    “开过啦。看到首长很忙,没有通知你。”我漫不经心地回答说。
    “唉,那怎么能行!我是个党员,应当过组织生活,如果确实有事不能参加,我自己可以向你请假,你不通知我可是你的不对呀。”我根本没想到问题会这样严重。在我看来一个首长少开次把小组会又算得了什么?而周副主席却为此用平常少见的严肃态度,认真地向我提出了批评。最后他又用很亲切的口吻对我说:“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党性问题,你明白吗?以后开会可一定要通知我呵。”接受了这次教训,每次开会我都告诉他,而他只要有时间,每次都参加,并且很认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到了陕北以后,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擦桌子,他从外边进来,一边摊开文件准备办公一边对我说:“小组长,这个月党费我还没交吧!”
    “已经交了,我代首长交了五分钱。”
    “你交是你的,党费怎么可以让别人代交呢?”
    “首长集中精力忙国家大事,我们代交还不是一样吗?”我满有道理地争辩说。
    “国家大事重要,交党费也重要,因为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说完话他用一种询问的目光注视着我,似乎在问:“你懂吗?”
    我干了半年多的小组长,当然谈不上对别人有什么帮助,但我自己却在这个职位上领受到了许多教育,尤其在党性锻炼上,党的高级负责同志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23页~第3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7-23 22:19:13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0-6-16 17:09
真理的启示
“也好,去看看”    1922年,我在安源矿挑脚,挨了工头一次毒打,就很幼稚地决心要学点本事护 ...


侯一民《刘少奇与安源矿工》 160cm×322cm 1960年 布面油画 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7-23 22:5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过往而来 于 2020-7-23 23:01 编辑

袁品高是安源洋炉炼焦厂工人,学了一身过硬本领,在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谈判中充当保镖,寸步不离刘少奇,较好地完成了保卫任务,从此与领袖建立了深厚感情。

1964年4月,应国家主席刘少奇邀请,袁品高由萍乡市总工会主席赵凯陪同,前往北京参加“五一”观礼。4月30日和5月10日,他两次见到了刘少奇主席。


刘少奇与袁品高合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8:44:53 | 只看该作者
过往而来 发表于 2020-7-23 22:58
袁品高是安源洋炉炼焦厂工人,学了一身过硬本领,在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谈判中充当保镖,寸步不离刘少奇,较好 ...

        谢谢你的润色。此人(袁品高)的角色如总统大侠杜心武——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保镖。如果无此人的保护,刘少奇能否安全离开安源存在疑问,历史也许会由此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00:4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9-9 00:52 编辑

在“八大”二次会议期间①

5月5日
    “八大”二次会议,今天正式开幕了。
    我到怀仁堂的时候,见会场内和休息室已经到了很多人,都好象等待着一件大喜事似的,带着欣慰而严肃的表情。富有民族色彩的怀仁堂今天和平常一样,没有张贴标语和口号,没有任何点缀,但我觉得今天的怀仁堂和平常不一样,在这里好象有一种看不见、但觉察得到的伟大的力量把全国人民引到更美好的境地。我以这样一种心情期待着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毛主席、周总理、朱副主席等和其他一些中央的领导同志在主席团席就座后,少奇同志以一种稳健的步伐登上了讲台,他拿出讲稿,带上了眼镜,谦虚地向台下环视过后,开始了他的报告:
    “同志们!”这是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声音,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讲话,而是整个党中央在讲话。听到一次这样的声音就使中国革命事业向前跃进一步。当少奇同志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这个总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创议的,它将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灯塔。
    少奇同志喝了一口茶,以一种清晰的爽朗的声音说:
    “根据几年来人民斗争的实际经验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发展,党中央认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马列主义理论上的重大创造和发展,这是多么动人心魄的豪语,对中国建设将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作为省的一个党政负责人,必须铭记这些教言,组织干部和群众贯彻实现。
    少奇同志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可是我的脉膊却跳动得更剧烈了:江西如何建设?建设成甚么样子?是萦迥②在我的脑海里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了。

5月16日
    听了少奇同志的报告,反复考虑、钻研,越考虑越钻研,劲头越大,有些话涌到喉头不能不说了。今日上午,我在党代表大会上发言,表明了江西党组织的决心和理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江西建设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为农业服务的、为大工业服务的工业体系,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基地。”这个问题过去不但没有提,连想也不敢想。现在在总路线的鼓舞下,不但敢提,并决心实现。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有客观条件作根据。江西地下资源极为丰富,足以把江西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基地。我在会上说:“煤的藏量很多,煤质也好,只萍乡、丰城、乐平几个煤区藏量就有十八亿吨,但与江西全部煤藏区来比较,还不到十分之一。实际上,江西八十二个县,就有六十多个县出煤。从萍乡、上饶到景德镇一线,东西五百多公里,南北百多公里,到处都可以挖煤。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煤带。
    “新余铁矿储量最少十亿吨,永新铁矿比新余大得多,最近飞机探矿,又在永丰滕田发现一个更大的铁矿,方圆有四十平方公里。
    “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更加丰富。钨③矿现在只开采三十几处,就举世闻名,但实际上发现的钨矿有三百多处;其他的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矿藏,不仅产量丰富,而且几乎是样样俱全。非金属的玻璃沙④、瓷土⑤、云母⑥、石棉⑦等更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任务和要求,我永不能忘记:我讲这些话时,全体代表们那种兴奋的心情,热烈的鼓掌,党的领袖们那种喜悦的目光。这对我来说都是鼓励、支持和鞭策。

5月24日
    把江西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基地的话是讲出去了,这话是对党的宣誓,是江西人民的重大愿望,必须付诸于实现。在江西全党和全省人民奋勇努力下,必须得到中央领导、帮助和支持。时间是最宝贵的,工作能抓紧时间,提前一天,对建设都将有无限的价值。今天是“八大”二次会议闭幕后的第一天,打算和冶金部谈一谈江西的冶金工业建设问题。钢铁是工业的基础,有钢铁就有基地,没有钢铁就没有基地。和冶金部电话联系后,王鹤寿、吕东两位同志亲自到我们这里来。他们对江西的建设是多么关怀呀!他们6时来到前门饭店,没有休息就开始谈起来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的心情,但还不知道他们是否同意江西的规划。王鹤寿同志非常爽朗,刚坐下来就以一种恳切的语气对我说:
    “听了你的发言,知道江西的劲头很大,我们支持把江西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基地。”
    “我还耽心我们的规划是不是很完善呢!”
    “气可鼓,不可泄,江西有条件嘛,铁的藏量比钢铁基地鞍山还多得多嘛!”
    “一个新余铁矿就藏铁十亿吨,比鞍山也多得多。据说还不止十亿吨,可能还多。”我答。
    王鹤寿同志接着说:“我们支持江西大搞特搞钢铁生产,‘二五’计划⑧年产钢达三百万吨,相当全国1957年产量的五分之三,但还可以多搞些,能不能再加一把劲搞到四百万吨?”我本来耽心通不过我们的计划,可是他的雄心比我们还大,这样,我就完全放心了,我表示可以达到四百万吨。
    吕东同志说:“要坚持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方针,发动群众普遍建设小高炉,全省建起几百个;再建立几个大型的作为骨干。年产一百五十万吨的新余钢铁厂、年产一百万吨的永新钢铁厂,要争取尽早施工建设。”
    经过研究,技术、设备和资金等都获得了满意的解决。我现在更深地感觉到总路线将给全国和江西带来多大的幸福和繁荣呀!
    铁路建设问题,在17日已邀请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长曾山同志、中央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同志、铁道兵团副司令员郭洪涛同志等商谈了。初步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四条铁路。武昌——沙河——南昌线和南京——景德镇——贵溪线已列入计划,新余——吉安——赣州线和向塘——临川——瑞金线争取列入计划。前两线决定今年动工,1959年通车;后两线争取1959年动工,1962年通车。这个方案,最后通过国家平衡就可定下来。建设这四条铁路是肯定了,问题只是时间,我们力争提前时间。
    第一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化工部、石油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纺织部、建工部等部门的领导同志都谈过了,并且都得到了他们的指示、帮助和支持。
我想到这些事,觉得好象年轻了许多年。

5月25日
    这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报纸向全国人民正式公布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就在这一天,毛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修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修补书记,以及全体中央委员和修补委员,参加了十三陵水库工程的义务劳动。
    我在下午1点20分钟来到中南海怀仁堂等待出发。和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一道参加劳动,感到分外的愉快。怀仁堂门前集中了许多头戴草帽、身穿布衣、脚穿布鞋的人,在热烈地谈论着劳动:
    “干出力的活,我不外行。”
    “我也不比你差。”
    他们对体力劳动充满热爱,俨然一支劳动大军。真是劳动人民来到了怀仁堂。他们原来是党的中央委员们。毛主席和少奇、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也在人群里。五辆公共汽车停在怀仁堂门前,1时40分我们分别登上汽车向十三陵水库工地进发。
    到了工地,水库建设者们看到了毛主席,就沸腾起来了,“毛主席来了”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工地。“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十三陵的上空。毛主席走到哪里,人群就拥到哪里。那种欢腾的盛况,群众对党的领袖的热爱,真是非言语所能形容的。我今天浑身是劲,挑土,铲土都好象不费力似的,汗出了很多,衬衣象洗过的一样,但一点也不觉得疲劳。我想:总路线将建成社会主义大厦,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为大厦奠了基,我们也算添了一担土。这对全国人民是莫大的鼓舞,并将产生无穷的力量。
    我觉得这是难忘的一天。

5月26日
    就要离京返赣了,有些事情要和周总理谈谈,需要得到他的指示,作起来才放心,才大胆,才有力量。主要想听到他对江西“二五”工业建设规划,把江西建设为一个强大工业基地的问题的指示。
    10时53分我到了周总理的办公室,距约定的时间11时还差7分钟。
    周总理住一幢普通的北京式平房,红色的梁柱已经退色了,看起来朴素而雅致。他的办公室也很俭朴,四周摆几套紫红色的布沙发,当中摆一长方形的会议桌,西端有一写字台,这就是周总理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
    “周总理还没有起床,昨夜工作到深夜三点多钟。”他的秘书告诉我。我接着关心地问:
    “总理还经常夜里工作么?”
    “现在好了一些,但还经常工作到深夜三、四点钟。”
    我想周总理够辛苦的了,但愿不要影响他的休息。可是准11时,他来到了办公室,热情地和我握手。他略微整理一下写字台上的文件,就坐下谈起来了。他很关心江西人民的疾苦,首先问江西水灾的情况,然后谈到江西的工业建设问题,他说:“江西省委‘二五’工业建设规划,我看过了。我完全同意。江西是个好地方,是老根据地,地下资源丰富。”
    我接着试探地问:“我们提出:把江西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基地,这样提从全国来说是不是恰当?”
    他肯定地说:“应该有这种雄心,江西有足够的客观条件嘛!加上中央各部对江西关心和支持,就一定会使江西的工业大大发展起来。”
    “江西真是个一穷二白的省份。”
    “主席不是说过么,‘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⑨你们江西不是正要大干,特干了吗?”
    温暖的风从窗口吹到我的脸上,周总理的言语间流露出对江西人民的极大的关怀,对江西党的组织的极大的鼓励,我觉得特别欣慰。
    谈到江西干部上山的问题,他说:“江西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中央的政策。”这对江西的党组织和干部是多么大的鼓励呀。我写一篇关于赣东北的革命斗争的文章,曾寄给他审查,他说,我看了,没有意见。他对江西各方面工作作了许多具体指示,一直谈到下午两点钟,才一同进了午餐。当我告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我深信他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江西工作所作的指示,将变成江西人民的具体行动,将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我对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充满无限的信心。
༺༻༺༻༺༻༺༻༺༻༺༻༺༻༺༻༺༻༺༻༺༻༺༻༺༻༺༻༺༻༺༻
    注释:
    ①本文选自《新观察》1958年第十三期。
    ②萦迥——环绕。萦,念“yíng”。
    ③钨——稀有金属之一,性能耐高温。
    ④玻璃沙——制玻璃和瓷器的原料。
    ⑤瓷土——俗名白土,制造瓷器的原料。
    ⑥云母——一种矿物名,耐火性很强,是良好的绝缘体。
    ⑦石棉——纤维状矿物质,耐火性很强,是防火器材的良好原料。
    ⑧“二五”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思。
    ⑨“穷则思变……最新最美的画图”——这句话是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说的。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35页~第4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01:0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10-5 01:04 编辑

毛主席说行

水晶宫里的秘密
    夜深了,整个北京城显得格外恬静。而北京新车站却是一片欢腾。千百盏明亮的电灯,清晰地勾勒出车站大楼雄伟的轮廓。那遥遥相对的两座富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大钟楼,那墨底玉针的巨大的夜光自鸣钟,那矗立在两端精巧别致的琉璃塔楼……大厅上下,灯火辉煌,桔红、乳白色的灯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射向广场……新车站是如此玲珑剔透①,耀眼夺目,宛如一座迷人的水晶宫。
    呜——呜!一阵长笛,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接着,潮水般的人流,从大厅里倾泻出来。人们忘记了旅途的劳顿,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新车站,不时地回头望望美丽的水晶宫,不忍立即离去。
    然而,在这座建筑物中,最使人流连的却是,在大厅中央飞快地转动着的四条长龙——四台双人自动扶梯。你看,一层层棕黑油亮的梯级,就象滚动着的波涛一样,一浪推一浪地从地面一直翻滚到二层楼上。它用不着人工操纵,只要旅客一脚踏上阶梯,扶梯便会自动地把你送到楼上,一直到把最后一批乘客送完以后,它就自动停止下来。而每条神秘的长龙,每小时可运送七千位旅客。如果四台自动扶梯同时运转,就可以满足每小时二万多旅客上楼的需要了。它们给扶老携幼、携带行李的旅客,带来多么大的方便啊!
    亲爱的同志们,当你满意地乘上自动扶梯的时候,你可想到在它们的下面,有着怎样庞大的结构和复杂而精密的设备吗?你能想象到我们中国的电梯工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把自动扶梯制造成功的吗?

找到了“对象”
    在北京国庆工程办公室里,马科长正在埋头翻阅着一迭工程任务单,他眉头紧蹙,目光又投到那张熟悉的纸面上:离国庆一天近一天了,北京新车站的自动扶梯的承包单位还没有着落。
    这时,上海电梯厂技师王如章走了进来,他是来接洽制造升降电梯的,当他一眼瞥见任务单上的自动扶梯项目时,不由得惊喜地叫了起来:“啊!我们要造自动扶梯!”
    “怎么,你们厂里能造吗?”
    “可以试试呀,我们厂长朱文卿同志过去早就说过要试制自动扶梯,就是苦于没有‘对象’呢?”    “喔!那好极了……”

智慧和力量的考验
    上海电梯厂厂长朱文卿,接到王技师关于承包自动扶梯的信以后,好几天心情激动得不能平静下来,他再三考虑之后,决定亲自赶到北京去签订合同。这个钳工出身的厂长,一向是个猛冲猛打,说干就干的人,然而,上海机械局、计委的一些同志和厂里的工程师,却觉得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他们对朱文卿说:“你这种热情很好,不过国庆任务不比往常,有把握就接,没有把握还乱拉,可就误了大事。”“你们厂的技术设备很差,这种现代化的自动扶梯能造得出来吗?”
    可不是吗?
    过去美国沃梯斯工厂在上海中百公司设置的一台单人小型自动扶梯,设计、制造的时间不算,运到上海后,光是安装,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哩!而我们这个小厂,承包自动扶梯,设计、制造、试车、安装总共只给六个月的时间呀!这些困难,朱厂长心里都很清楚。可是,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只想到:国庆工程中需要自动扶梯,我们电梯工人就不能袖手旁观,我们不去干,势必只能向国外去订货,这是对我们中国工人阶级智慧和力量的考验。我们一定要经得住这个考验。不会,我们可以学;有困难,我们可以克服;更何况上海我们还有这么多兄弟厂支援呢!我们一定要为祖国首都的大门——北京车站,制造出世界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一定要造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我们一定要造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王技师放下手里的信,心里充满了激情。厂长亲切的鼓励不仅给了他力量,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信心。突然,他想起了一年以前,到工人文化宫去参观最新工业技术展览会的事,就在文化宫大门两侧,设置着两只光电管自动控制计数的小箱子。检票员告诉他:只要参观者一脚跨进门坎,左边小箱孔里射出的光线受到人影的阻挡,右边的小箱就会立刻发出电流,触动计算枢扭就可以代人记下新的数字。这样,每到晚上,检票员只要打开箱子,就可以不费力地得到一天中参观人数的精确数字。它将代替多少烦复的人工劳动啊!
    那时候,这个小小的光电控制器,曾经深深地吸引着这个电气工人出身的老技师。现在,当他要为祖国制造第一流自动扶梯的时候,他不由得又想起了那支诱人的光电管来:“既然人们能利用光电管来自动控制数字,那么我们的自动扶梯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它来代替人工操纵呢?我们应该让它来赶过“沃梯斯!”
    在新华书店里,王技师用心地翻阅着各种有关无线电设计的书籍,在一本苏联杂志里,他终于找到了利用光电管自动控制的资料。根据这份资料他立刻设计了一张光电控制扶梯开关的图样,寄到了上海。
    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们,正在为厂里能承担制造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而兴高采烈,突然又听厂长说要自制光电管自动控制器,更加感到新奇和高兴。特别是那些一向热衷于技术革新的小伙子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还没等工程师和技术员对图样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拆掉了一架收音机,照着图样,三三两两地在下面试制开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厂里却有少数人对于面前所发生的一切感到了惶惑和忧虑。他们说:“自动扶梯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制造,将来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定很多,现在还要加上个光电管自动控制器,问题就更复杂了,万一搞不好,怎么办?”
    但是,工人阶级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于自己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自信,支持着朱厂长和大多数工人,他们不赞成那些在新事物面前畏首畏尾、疑虑重重的态度,反对那种不首先考虑如何去创造,而只是想到如何去逃避困难,弥补失败的胆小鬼。
    他们说: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车站就是首都的大门!我们每人只有一双眼,也许看不到多远,但你可知道在几个月以后,将有千千万万双眼睛瞻望着这座世界上第一流的车站,欣赏着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自动扶梯。面对着这样一个光荣而严肃的任务,我们难道不应该以“为了还要更好”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吗?既然建筑工人有信心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车站,我们电梯工人就有决心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自动扶梯!
真是蚂蚁啃骨头呵!
    六月,上海已经进入炎热的季节。杨树浦平凉路上这家小小的上海电梯厂,每天都象过节似的热闹。你看,从厂门到车间,到处贴满了保证书、决心书、挑战书;上面写满了工人同志的豪言壮语:“为国庆献礼本车间保证日创三项新纪录!”“赢得时间就是胜利,本车间决心取消周三休假制!”……冷作车间的红旗突击队一马当先,以一个人做两个半人的活向全国青年积极分子潘久发东风突击队提出挑战,接着,“跃进”“曙光”等六个突击队也都跟踪奔腾起来……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光荣感激励着每个人的心。分不清是工人还是技术员;是工程师还是科室工作者;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是上班还是假日,人们都在为祖国第一台自动扶梯的诞生而战斗着。
    但,那时候困难有多么大呵:在制造扶梯的梯级曲形轨道时,首先就碰到了设备不足的困难,这个弧形直径达四公尺八的巨大部件,一定要有落地大型车床才能进行加工,可是,到哪去找这样的大车床呢?大厂子可能有,但人家自己的生产任务也紧张哪!怎么办呢?工人们决定自己动手制造土设备,反正不管条件多么差,任务一定要完成!
    在这以后,一连十多天,钱生富技师、张祖昌师傅、屠祖荫工段长等都为加工曲形轨道绞尽了脑汁,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终于找到了窍门,他们把一根四米长的工字铁,固定在一台改装过的小车床旁边,把铣刀安装在工字铁的尖端,然后利用马达带动。只要马达一开动,装着铣刀的工字铁,就象一支大圆规那样,在车床上沿着曲形轨道的弧形道背道槽紧张地劳动起来……但是,当加工轨道的设备问题刚解决,新的困难又产生了:这样大的部件,没有宽大的厂房怎能进行操作呢?可是眼前全厂十来间小屋,一间也容纳不下这个大家伙呀!怎么办呢?……他们又到工厂后找到了一块空地,用雨布竹杆搭上一个大棚子,就算是大部件加工车间。接着,土设备,技术革新就在全厂遍地开花了。在冲压梯级钢板时,厂里没有强压力大型冲床,他们就在原来的小冲床上分次冲压;在衔接金属结构架时,没有起重设备,他们就用竹杆吊上手拉葫芦来代替行车;人力不够了,他们日夜地加班干,技术条件不够,他们就创造性地巧干,他们就这样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了原来小厂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那些日子里,谁走进上海电梯厂,谁都会被这些忘我的创造精神所感动,人们都打从心底里赞叹着:“真是蚂蚁啃骨头,厂小志气高呵!”

全上海在支持你!
    为祖国制造第一台自动扶梯的光荣任务,不仅激励着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们。上海机床厂、上海锅炉厂、大隆机器厂、精叶机器厂、机床钢模厂等二十来个兄弟工厂,也和上海电梯厂一样地为上海能制造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而感到光荣和骄傲。在上海市党委、计委和机械局的领导支持下,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大力地支持着年轻勇敢的上海电梯厂。成批成批的大部件和精密零件由他们承担下来了,为了给自动扶梯冲压梯级胶木板,开轮盘模子,上海机床钢模厂的工人们放下了自己厂里的生产任务,在党支部书记的亲自领导下,日夜不停地加班劳动着;上海机床厂为了及时地为自动扶梯突击磨光八千片曳引链条片,不仅腾出了正在为本厂生产的九台磨床,而且还破例地把已经装箱备运的六台新机床开动起来为自动扶梯加工零件;在加工传动机上的大铜牙齿等部件时,一时材料不及运到,曹义昌铸铜厂领导上就主动地把自己厂的原材料垫上……那时,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不论到哪个厂去加工零件,人们总是那么热情地招待和鼓励他们:好好干吧,我们厂的工人们支持你,全上海的工人都在支持你!这种伟大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不断地鼓舞着上海电梯厂的工人们,使他们在新任务面前越发坚强,越发勇敢了。

只有一个建国十周年
    时间迎着伟大的节日飞驰前进,已经是七月中旬了。按照生产计划,应该是在上海试装的日子了,可是,现在试装却不能进行,——扶梯的部件加工只完成了二分之一!人们不由得着急起来了。离国庆只有两个多月了,在这短短的几十天中,要加工完所有的部件;进行一次试装,然后再把这三百多吨的部件运到北京正式安装,朱厂长和王技师仔细计算后,仍然感到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呢?要么就把任务推迟到国庆以后完成;要么取消耗时一个来月的试装过程,使任务能按期完成。困难再一次地考验着每个人的勇敢、智慧和对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在厂务会议上人们展开了一场要不要试安装的热烈辩论,那些一开始就对制造自动扶梯抱着惶惑疑虑的人,这时又重新弹起他们慢慢来的老调;他们认为承担这次任务本来就是冒险,取消试装就更危险,万一运到北京,安装不起来,或是运转不了怎么办?他们主张先在国庆节前完成两台任务,留下一半到国庆节以后完成;个别人干脆建议全部工程推到国庆以后完成。
    但,朱厂长和王技师等坚决反对这种“慢慢来”的做法。我们现在正在完成的是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任务啊!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工作往后一推,可是伟大的十月一日却不能推到十月二日来过的。我们必须分秒必争,赢得时间就是胜利。在这个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朱厂长和大多数的工人大胆决定取消试安装过程,一方面立刻派人到北京去进行安装。他们决定以边生产,边运输,边安装,边发现问题,边就地研究解决的“五边工作法”来解决当前工作中的困难。
    七月二十一日,王技师率领第一批人马,随着第一批金属结构来到了北京,投入了紧张的安装工程。

毛主席说行!
    九月十四日,披上了节日盛装的首都,显得分外美丽,富丽堂皇的北京车站明天就要举行落成典礼了,在那碧翠、玛瑙般大理石相间的中央大厅里,灯火辉煌,纤尘不染,紧张地安装着自动扶梯的工人们,正在那里和时间进行争夺战。为了赶上明天新车站落成典礼,不少人已经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了,现在正在结束最后一道工程而迎接着第三个黎明。夜,显得那么宁静,又是那么欢腾。
    叮叮当当……突然车站顶上的自鸣钟唱起来了,那悦耳动听的音响,正确地告诉人们,现在已是凌晨一时半了。忽然几辆乌黑的小汽车在车站门口缓缓地停了下来,从车里走出一个魁梧的巨人来,他稳步地走上了二楼,在人们的陪同下参观了车站以后,就来到了自动扶梯旁,他站在绿色大理石栏杆边,微笑地注视着正在紧张地进行安装的工人们。这时忽然有人抬起头来向巨人看了一眼;他不由得一楞:“啊!毛主席!”“毛主席来看我们的自动扶梯啦!”兴奋激动的喊声,叩响了每一个安装工人的心,一下子人们都站起来了。这时,毛主席一边仔细地观察自动扶梯,一边慈祥地向大家点头微笑,慢慢地他走到一个老工人身边问道:
“今年多大年纪了?”
    “五十三!”
    “噢!这么大年纪夜里还不休息,你们辛苦啦!”
    毛主席多么地关心我们啊!他那亲切的语言象春风一样,温暖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突然,“刷”的一下,自动扶梯运转了。毛主席望着滚动着的自动扶梯,满意地笑了:“站上两个人试试好吗?”这时朱厂长和一位工人并肩踏上波涛翻滚的梯级,冉冉地②向二楼上升。
    这是多么庄严的时刻啊!我们祖国新生的第一台现代化自动扶梯正在接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检阅!
    在欢乐的掌声中,铁道部武竞天副部长指着站在扶梯上的朱文卿向毛主席介绍:“这就是制造我国第一台自动扶梯的上海电梯厂的朱厂长!”主席亲切地慈祥地向朱厂长和工人们点首示意,说:“行!行!很好!”接着,毛主席也鼓起掌来。顿时,春雷般的掌声在大厅里迴旋激荡。
    二十分钟以后,毛主席才满意地离开车站。这时,人们的心仍然沉浸在幸福的感情中。“毛主席说行!”“毛主席说很好!”“毛主席说……”顿时,在大厅里,工房里,宿舍里,人们热情地奔走相告:“啊!毛主席说行啊!”……
    黎明的曙光悄悄地射进了大厅,一个新的早晨又来到了。立刻,一封封报喜的电报,从年轻勇敢的朱厂长手里飞了出去;它飞过泰山,越过长江,一直飞到了上海:同志们,我们党的总路线再一次的胜利了,在短短的几个月中间,祖国第一台现代化的自动扶梯,终于诞生了。今天它满载了我们亲爱的领袖毛主席的赞扬和全国人民的骄傲,已经自豪地在伟大的首都顺利地运转了!
༺༻༺༻༺༻༺༻༺༻༺༻༺༻༺༻༺༻༺༻༺༻༺༻༺༻༺༻༺༻༺༻
    注释
    ①剔透——很精巧的样子。
    ②冉冉地——慢慢地。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45页~第5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3:17:22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理想实现了①
(人民日报社论)

    武汉长江大桥今天②正式通车了,我国人民许多世纪以来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跃进中的又一伟大的成就。它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座大桥是我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苏两国伟大友谊的结晶。苏联的专家们在这座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曾经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今天,当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的第一天,我们向一切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一切以自己的劳动支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人们表示敬意!向费尽心血帮助建设大桥的苏联专家致深切的敬意!
    长江自古称为“天堑”③。江宽水深,风起浪作④。“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⑤“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⑥这就是古代诗人们对于长江波涛的描绘。可是,今天就是在这滔滔的长江面上,飞驰着一列列的火车,自然界的险阻向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屈服了。武昌、汉口隔岸相望,过去只能依靠木船和轮渡⑦来运送南来北往的物资和行人。木船和轮渡的载重能力有限,倒载⑧货物更费时间。加上这一带地区每年最大的风力达到七级至九级,一年中的阴云天气竟有二、三百天,遇到狂风肆威和浓雾蔽日的时候,木船、轮渡停航,南北交通往往被迫中断。解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江南北,特别是武汉渡口的运输任务与日俱增。1956年从这里的铁路轮渡往返载运的货物就有六百多万吨,比1953年增加了二百多万吨。将来武汉钢铁联合企业建成的时候,运输量还会大量增加。如果没有一座近代化的大桥来沟通大江南北,显然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全长一千二百十六公里的京汉铁路和全长一千一百零三公里的粤汉铁路连成一气,使原有的湘桂铁路、浙赣铁路,新建成的鹰厦铁路、来睦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黔桂铁路、川黔铁路等南方铁路干线同北方铁路干线连结起来,使大江南北的运输从此畅通无阻。这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物资交流,对于武汉地区工业基地的建设,显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中国人民希望在长江上架设桥梁,由来已久。从1913年开始,到解放前为止,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曾进行过四次武汉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可是,当时的反动统治者不想也不可能进行这样巨大复杂的建设。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哪有桥梁的一线影子呢?民谣说:“黄河水,治不好;长江桥,修不了。”旧社会里,人民对于修建长江大桥,已经不敢再有任何希望了。解放以后,包括武汉长江大桥正桥⑨和引桥⑩,汉水铁桥⑪,江汉桥⑫,十座市区跨线桥⑬和十七点四公里联络线路⑭的全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只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莫非长江对新中国特别宽厚,它忽然变成一条不是难以架桥的河流了?当然不是的。长江还是长江,水深,流急,地质情况复杂,河床的沙层极不稳定,架桥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也并无天兵神将,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高级的和中级的工程技术人员,几乎过半是解放前中国桥梁公司的人员,他们有志于长江大桥久矣,到白了少年头,才得一显身手。那么,究竟是什么缘故,解放前叫嚷了几十年的武汉长江大桥终成泡影,解放后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呢?唯一的原因,就在我们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具有历史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使我们有力量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当家做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无不逐一付诸实现,这是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阶级社会根本做不到的。在旧社会里,尽管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热心奔走,打起“长虹臥波”⑮的动人广告,以建成后每年可以有多少收入为引饵⑯招徕⑰乐于投资的主顾,但是无论是当时的反动政府,也无论是家财万贯⑱的金融巨头,他们连国家的兴亡、人民的死活都无动于衷,怎肯主持这费钱、费时、费事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工程呢?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民的理想;也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组织各个有关部门的协作,发动千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迅速完成这样规模巨大的工程。拿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所需要的协作配合来说,从勘测设计、制造钢梁到正式施工,件件都是规模巨大的组织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唯一的办法是诱以重利。这种资本主义的办法耗费资金不说,时间白白地过去了,事情也办不成。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情况:四海之内,要人有人,要东西有东西,仅接受加工订货一项,全国就有四十多个工厂出过大力,工程进度从没有因为各部门配合不好而受到影响。试想,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威力,那有这样迅速的建桥速度!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还说明了我国的工业发展了,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有史以来,中国没有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过一座近代化的大型桥梁。拿钢梁来说,滦口黄河桥⑲是德国孟阿恩公司造的,闸口钱塘江桥⑳是英国的道门朗公司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却是我国自己的工厂造的。如果没有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没有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用自己的钢梁来架设桥梁,是不可能的。在长江上架设桥梁,是世界工程上的难题。当我们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讥笑我们是“冒险”。他们不了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面前,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需要时日,但是决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们在长江上建成了大桥,证明我们建筑桥梁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并且在某些方面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及。例如我们用管柱钻孔法㉑修筑深水基础,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的。某些右派分子说“共产党不能领导科学技术”,在这样强大的事实面前,他们除了承认自己的谬论彻底破产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我们还要特别提到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给予我们的伟大援助。没有苏联政府的全面帮助,没有二十几位苏联专家不辞辛劳地亲赴现场指导,特别是没有苏联专家提出的管柱钻孔法,大桥是不可能这样快、这样好、这样省地建设成功的。苏联的援助使我们大大提前完成了原定的计划,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使我们学会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新的建桥技术。横跨江面的伟大工程,永远是中苏两国劳动者共同的骄傲,永远是八亿人民友好合作的纪念碑。大桥在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前夕通车,更是对于我国人民的国际主义教育中最生动的一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学习苏联,必须不断地巩固和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
༺༻༺༻༺༻༺༻༺༻༺༻༺༻༺༻༺༻༺༻༺༻༺༻༺༻༺༻༺༻༺༻
    注释
    ①《伟大的理想实现了》——1957年10月15日的《人民日报》社论。
    ②今天——指1957年10月15日。
    ③天堑——天险。堑,音“qiàn”,原意是壕沟。
    ④浪作——波浪涌起。
    ⑤“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白浪象山那样高,怎么能够渡江?狂风猛刮,愁坏了高帆下的人。这是李白《横江词》里的句子。峭即高。
    ⑥“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山上的乱石高耸入云,惊人的波浪象要把江岸打裂,滚滚的浪花,就象无数堆白雪。这是宋朝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里的句子。
    ⑦轮渡——横渡江面的小轮船。
    ⑧倒载——倒,卸下;载,装上。
    ⑨正桥——桥梁横跨在江面上的部分。
    ⑩引桥——桥梁接在正桥两端的逐渐由高到低的部分。长江大桥的正桥很高,而铁路线路上下的坡度不能太大,因此就要在长江两岸修筑很长的引桥,以逐渐降低线路的坡度。
    ⑪汉水铁桥——横跨汉水的铁路桥。
    ⑫江汉桥——横跨汉水的公路桥。
    ⑬跨线桥——跨过街道和铁路线的桥。
    ⑭联络线路——(从京汉铁路汉口车站到粤汉铁路武昌车站的)铁路联络线和(长江两岸的)公路联络线。
    ⑮长虹臥波——桥架在水上。长虹,指桥,因为桥多为弧形。
    ⑯引饵——引鱼上钩的食物。这里指引诱人的东西。
    ⑰招徕——招引,招致。
    ⑱万贯——意思是钱财极多。从前把铜钱穿在绳子上,一千个铜线叫一贯。
    ⑲滦口黄河桥——在山东省济南市北面滦口的铁桥。
    ⑳闸口钱塘江桥——在浙江省杭州市南面闸口的铁桥。浙赣铁路从这座铁桥经过。
    ㉑管柱钻孔法——先把钢筋混凝土做的大型管柱笔直地沉到江底,然后用钻机在管柱内钻江底下的岩层,达到一定深度,再在孔中扎上钢筋,灌浇混凝土,使管柱和岩盘紧密连接起来。每个桥墩要下沉三十多根管柱,也就要钻三十多个孔。这样,坚固的岩盘就成为结实的承台基础。采用管柱钻孔法,人不必到水下工作,施工也不受水位升降的影响。这是现代桥梁工程学上一个重要的发明和创造。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第57页~第6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2-22 13:23 , Processed in 0.2480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