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13 14:51:44

“小愚公”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一代新人茁壮成长。有一伙放牛娃,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沿山腰修成了一条一公里多长的小水渠(qú),可以引水灌溉三十多亩大旱地,社员们赞誉他们是“小愚公”
“小愚公”们修水渠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小保在山坡上放牛,看到社员们为了抗旱保苗,汗流浃(jiá)背地从河滩(tān)往山坡挑水浇地,不由地想起山坡后经常饮牛的那股山泉水。他想:要是顺山腰开一道小渠,把水引到梯田最高处,该有多好呀!想到这里,他立刻跑去找他那些放牛的小伙伴们商量。大家一听,都拍手赞成。于是,他们跑到山泉旁,这头看看,那头瞧瞧,用鞭杆当标尺,一段段测量,用土块作标记,定好了渠位。
第二天一早,小保和他的小伙伴们扛着镢头、铁锨,赶着牛,来到坡后,留一个人负责放牛,其余的都去挖渠。他们边挖边试水,渠道节节向前伸。当修到一块陡峭的石崖时,小保身贴石壁,用镢头一点一点往下啃,啃出一道壕(háo)沟。有一次,小保一脚没踏稳,从两丈多高的崖上滚下沟底,摔得昏了过去,头、手、脚也碰伤了,他思想上产生了畏难情绪,他的几个小伙伴也有些动摇了。晚上,小保他们聚集在饲养棚的小油灯下,再次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们说:为革命连牺牲生命都不怕,这点伤算啥!这点困难吓不倒咱!干下去!第二天,他们又满怀信心地走上工地,干得更起劲了。
闯过了这道难关,又碰上了三块比牛还大的石头。小保他们想:老愚公敢把两座大山搬,咱们还能被这三块石头拦住?!小保发现第一块石头下面是硬上,他就用水泡泡再挖,挖一气再泡泡,……终于挖通了,让渠水从石头底下穿了过去;第二块石头是一层一层的板岩(yán),他们就用镢头顺着茬(chá)口一点一点往下刨,不几天就刨出了一个石槽;第三块石头又大又硬,更难挖了。“小愚公”们一起动手,集中“火力”来对付,镐刨锤砸,一块一块往下打。他们不怕腰累痠臂累痛,不怕手震裂,每天“挖山不止”,硬是把那块大石头给搬掉了。
在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鼓舞下,小保他们在山坡上艰苦奋战两个多月,挖了一百五十多方土石,垒了十多处渠堰,终于把小渠道修成了。贫下中农称赞小保他们人小志气大,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整修和加固了渠道,还在渠首修建了一个小水库。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5页~第47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13 14:54:15

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一五一八年生在湖北省蕲(qí)春县。
李时珍的父亲是个医生。他从小就常常跟着父亲为穷苦人治病和上山采药,因此在他少年时代,就接触到不少病例和药物,成为他研究医药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
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正式行医①了。有一年,他的家乡遭到水灾。大水淹没了田地、房屋,很多穷苦的乡亲流离失所②,水退以后,疾病流行。李时珍帮助他父亲抢救了不少病人。这使他更深刻地感到医生是乡亲们所需要的,决心立志在医药工作方面做出贡献。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许多旧的药物书中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书上没有记载(zǎi);有些药物只写了名字,没有写出这些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一些药物还写错了药性、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编一本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医疗实践中加以留心考察,更重要的是他亲自上山采药。他不怕山高,不怕路远,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有时他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一些干粮,天黑了就在野外过夜。看到一种新的植物,他就十分高兴,仔细地研究它的根、茎(jīng)、叶、花、果,确定它可以归到哪一类。他还带一些标本下山,研究它在药物应用上的效果。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老农、土医、渔民和猎(liè)人,虚心地向他们请教。他们热心地告诉他许多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还帮助他采集很多药材。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李时珍的知识。
李时珍经过这样长期的虚心学习,刻苦研究,特别是他亲自上山采药,反复实践,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出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gāng)目》。
李时珍在医药方面的成就,是他长期从事多方面医药实践活动的结果。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③。”李时珍的科学成就,说明了知识来源(yuán)于实践的伟大真理。
༺༻༺༻༺༻༺༻༺༻༺༻༺༻༺༻༺༻༺༻༺༻༺༻༺༻༺༻༺༻༺༻
注释
①行医——做医疗工作。
②流离失所——离开家乡,失掉安身的地方,到处流浪。
③《本草纲目》——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和功用的书。全书五十二卷,分十六个部分,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是世界历史上关于药物学方面的著名著作。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2页~第5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18 14:37:17

陈胜吴广起义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发生了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的首领是陈胜和吴广。
那时候,统治者是秦(qín)朝的皇帝。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大半都被官府霸占了。男子被征去当兵,妇女被迫去转运粮食。为了镇压农民的反抗,皇帝还订了许多残酷的刑(xíng)罚(fá),动不动就砍断腿,削掉鼻子,挖去眼睛。这样残暴的统治,农民忍无可忍,终于发生了农民大起义。
这一年秋天,安徽(huī)大泽乡来了九百个农民,陈胜和吴广也在里面。他们是皇帝征来的新兵,要开到遥远的长城边去。已经走了好些日子,刚到大泽乡,就遇上连日大雨。道路冲毁,只好在大泽乡耽(dān)搁(gē)下来。按照皇帝的法律,新兵过期不到,立即处死。九百个农民眼看都活不成了。陈胜和吴广就商量:去吧,是送死;逃走吧, 逮住了也是死。反正是死,不如造反。要造反,咱们手里有了武器,不见得一定会死。他们就杀死了押(yā)送的军官,领导九百农民,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推举陈胜和吴广做首领。没有武器,就砍下树木做武器;没有旗帜(zhì),就用竹竿扎上布片做旗帜。各地的农民,纷纷赶来参加起义军。农民群众起来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武器有武器,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打败了皇帝的军队,攻下了许多县城,一直打到了离秦朝都城咸(xián)阳不过几十里的地方。
后来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陈胜和吴广惨遭杀害。但是秦朝皇帝的统治,不久就被起义军推翻了。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5页~第56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18 15:09:20

二七烈士纪念碑
汉口江岸“二七烈士纪念馆”前面,矗(chù)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纪念碑。碑的正面,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镏(liú)金大字,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碑座两侧,有反映“二七”大罢工斗争的浮雕,描绘了工人阶级前赴(fú)后继地同敌人英勇战斗的感人情景。
每当我们瞻(zhān)仰“二七烈士纪念碑”的时候,一种仰慕(mù)烈士、学习烈士的心情,就自然地涌上心头。
一九二三年的“二七”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的一场红色风暴。这场风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强大力量。
“二七”大罢工之前,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一九二一年秋,毛主席亲手点燃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烈火,映红了整个中国的天空,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浪潮。
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总工会,洋鬼子的走狗吴佩孚(fú)硬不让成立,总工会决定从四日起举行京汉路大罢工,同时决定把总工会迁移到汉口江岸分会会址。工潮闹起来了,江岸一万多工人涌上大街游行,声势浩大,气吞山河。敌人害怕极了。二月七日,洋鬼子和吴佩孚指令盘踞在湖北的走狗萧(xiāo)耀南,派出反动军警包围江岸会所,开枪屠杀工人。铁路工人,一个个是刚强铁汉,在反动派的血腥(xīng)屠杀面前,无所畏惧,举起拳头,抡起木棍、铁棒,向敌人猛冲,从敌人手中夺取枪支,跟敌人拼杀,坚持了几十分钟的激烈搏斗。在这次搏斗中,三十多位革俞工人壮烈牺牲了。
敌人到处搜捕革命工人。二月七日晚上,共产党员、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同志被捕了。敌人把林祥谦同志绑(bǎng)在江岸车站电杆上,逼迫他下令复工,他严词拒绝。敌人喝令刽(guì)子手①用大刀砍他,连砍了七刀,凶恶地问:“上工不上? ”林祥谦同志血流遍体,仍然厉声回答:“头可断, 血可流,工不能上!”并且痛斥:“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 竟断送在你们这帮帝国主义走狗手里!”林祥谦同志横眉怒对血淋淋的屠刀,岿然不动,宁死不屈,把敌人看成一群臭虫,表现了无比高贵的革命气节。他被敌人杀害了,可是,他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革命人民是杀不绝的,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二七” 罢工遭到反动势力的野蛮镇压,但是一场接一场更加猛烈的革命风暴掀起来了!工人阶级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进行了不屈不挠(náo)的斗争,终于推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yíng)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为争取革命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二七烈士纪念碑”,是对“二七”烈士的深切悼念,是对他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的高度赞颂,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每当我们站在“二七烈士纪念碑”前,仰望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就心情激荡,耳边响起一个伟大、洪亮的声音: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
注释
①刽子手——旧社会执行死刑的人叫刽子手。这里指屠杀革命战士的凶手。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2页~第6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20 14:01:58

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过去困苦的岁月里,艰苦奋斗,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下面讲几个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打!”有一次,方志敏同志从上海到南昌去,乘的是一艘帝国主义国家的轮船。在船上,他看到三个穷苦的中国人,因为买不起船票,被洋奴才①折磨得死去活来。
洋奴才用藤(téng)条和竹片抽打他们,还用绳子把他们吊(diào)起来,挂在船外,浪花象急雨一样打在他们身上。那些无耻的洋奴才,却在旁边跳着笑着,连声说:“好玩!好玩!”
“打!”方志敏同志忍不住了,冲着洋奴才喊起来。
“谁喊打?”洋奴才睁圆了凶恶的眼睛问。
“打!”几十个乘客一齐喊起来。洋奴才一看势头不对,就赶快溜走了。

“你们想错了!”一九三五年一月, 方志敏同志在作战中不幸被俘了。国民党的士兵从他的衣领摸到袜底,希望能搜出银元来。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找到。
一个士兵拿起手榴弹,威吓说:
“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炸死你!”
“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想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方志敏同志严肃地说。
“你骗谁?象你这样一个大官会没有钱?”拿手榴弹的兵不相信。另一个兵弓着背又把方志敏同志的衣角、裤腰仔细地捏了一遍,希望有新的发现。
“不要瞎忙吧!我们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方志敏同志蔑(miè)视②地说。
这两个兵大失所望③。
方志敏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口袋里常常没有一文钱。他穿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就是这样,当敌人进攻的时候,方志敏同志还把它包得好好的藏在山洞里呢!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同志被俘后,敌人把他关在监(jiān)狱(yù)里,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折磨他。硬的不行,就换软(ruǎn)的,拿金钱、地位引诱(yòu)他投降。
方志敏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们:“投降?你们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一伙凶恶的强盗(dào)!一伙无耻的卖国汉奸!一伙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lú),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同志知道自己早晚要遭敌人杀害,他多么想为祖国多做一些工作啊!他天天拿着笔,给同志们写信,写过去的工作经验,鼓励同志们继续战斗。他说:“我能丢弃一切,只有革命事业,却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还说:“我感到最痛苦的是失去了为党工作的机会。”
一九三五年七月,敌人杀害了他。那天,他拖着十几斤重的脚镣,昂着头,挺着胸膛,走上了刑场。
方志敏同志壮烈地牺牲了。他那忘我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注释
①洋奴才——指甘心给帝国主义当走狗,帮助帝国主义做坏事的人。
②蔑视——轻视,看不起。
③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7页~第7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20 14:38:01

小柱头智送情报
事情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夏天。小柱头那年才十二岁,是儿童团员。
小柱头长得和他的名字一样扎实:矮(ǎi)墩(dūn)墩,胖乎乎,黑黝黝。脸上那对圆睁睁的大眼睛,透出又机灵又大胆的神色。这天早上,他从村旁放哨回来,刚进家门,就听见屋里有人说话。从门缝往里一瞧,哟(yō),是陈区长和爸爸在商量事儿。陈区长手里拿着一封信,只听见他说:“……今天上午这信要是送不到,等于放走了敌人。无论如何得找个可靠的人送去。”爸爸沉思了一会,毅然地说:“区长, 把信交给我吧,我去送。”“不行!你是村干部,为了防备敌人搞突然袭击,你不能离开这里!”“那怎么办呢?”这时小柱头一步就窜到了屋里,大声说:“区长, 把任务交给我吧!”“交给你? ”陈区长一边抚摸着小柱头,一边思考着。“您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小柱头十分坚定地说。柱头的爸爸见区长还在考虑,忙说:“叫他去吧!他过去送过情报,他去比大人去有利。”陈区长一拍柱头的肩膀说:“好,就这样定啦。”小柱头见区长答应了,高兴得跳起来。
小柱头把信搓(cuō)成了一个小长条,缝在裤腰带里,骑上小毛驴(lǘ),上路了。 过了曹各庄刚入大道,只见由东面过来一队人马,小柱头一看是鬼子的“讨伐队”,心里不免一惊,但仍然很镇静,不慌不忙地把牲口拨到道边走。这时,一个鬼子军官看见了小柱头,把马横过来,往小毛驴前一挡,恶狠狠地说:“你的, 什么的干活?”小柱头镇定地回答:“上姥(lǎo)姥家去,姥姥病着哩……”那家伙一扬手,过来几个黄狗子,把小柱头浑身上下搜了个遍,什么也没得到。
旁边一个黄狗子,一眼看见了小柱头的裤腰带,冷不防地窜上来,把小柱头的裤腰带解开,抢了过去。原来那家伙鞋脱了帮,正愁找不到绳子绑鞋底。小柱头可急了,信,就在腰带里呀,这还了得!他一只手提着裤子,使劲跳过去,抓住缝信条的那头往回拉,边拉边叫:“还我腰带!还我腰带!没有腰带叫人家用什么系(jì)裤子?”可是那个黄狗子不肯松手。一个往这边拉,一个往那边拉。那腰带是用旧布头做的,只听“嘶(sī)啦”一声,断成了两截,小柱头闹了个“后蹲儿”。机灵的小柱头顺势躺在地上,捂(wǔ)住半截腰带,登腿伸脚,哇哇地“哭”起来。“还我腰带!还我腰带!”边“哭”边眯起眼睛偷偷观察着敌人的动静。鬼子军官见这光景,觉得没啥捞(lāo)头,便把手一挥:“统统的开路!”那个黄狗子也觉得这截旧腰带不顶用,往地下一扔,拖着鞋跟“讨伐队”一起滚蛋了。
小柱头捡起断了的腰带,打上个结,系在裤腰上,牵起小毛驴赶自己的路。这一关闯过去了,小柱头心里那个高兴劲就别提啦。只见他骑在驴背上,高兴地哼起了自己编的歌儿。
走了一段路,迎面又碰上了一支汉奸队伍。硬逼着柱头用小毛驴给驮(tuó)粮食。小柱头赶着毛驴往前走,惦记着腰带里的信,心里真是又急又恨。怎么办呢?忽然,他灵机一动,从地上捡起一块带尖儿的石头,乘敌人不注意,朝驴背上的米袋狠戳(chuō)了两下子。跟着,小柱头勒着驴缰绳,把脚步渐渐放慢下来。
黄狗子见小柱头赶毛驴的步子慢了,就催他快走。小柱头指指米袋说:“老总, 你们搬米袋怎么不小心啊,把布袋都剐(guá)破了。看,两个窟(kū)窿(lóng)净往下漏米。走得越快,米就漏得越多呀!”两个黄狗子一看,也想不出米袋上怎么剐了两个大窟窿,紧皱了皱眉头,不敢再催促快走了。
这么慢腾腾地走了一阵,渐渐被前面的队伍落下一截子路。小柱头眼珠子一转,凑过去对两个黄狗子说:“老总,这样走下去,米漏光了,叫皇军吃什么呀?”黄狗子一想,也是呀,米漏光了,回去开不了饭,可不好交差(chāi)。小柱头看黄狗子没了主意,又说:“再说,赶不上队伍,万一碰上八路军,可就没命啦!”黄狗子一听说有八路军,吓得浑身打哆(duō)嗦(suo)。黄狗子试探地问:“你说怎么办呢?”“前面就是村子,不如到村子里找两条布袋换换。换了新布袋,打着毛驴紧跑一阵,不就赶上队伍啦!”
说着,他们到了一个村子。两个黄狗子果真叫小柱头在街头等着,自己闯门破户去找布袋。黄狗子一走,小柱头使劲把米袋往地下一掀,打着毛驴就跑。串了几条街,绕了几个大圈子,跑到了村外。又拐了几个弯,闪进高粱地里,不见影子了。
就这样,小柱头把信按时送到了目的地。
武工队接到情报后,立刻派出队伍开往预定地点,在敌人返回的路上,进行伏击。给了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全部被歼灭了。武工队又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小柱头机智勇敢送情报,为人民立了一功。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5页~第7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27 14:46:57

军民鱼水情①(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bāng)》选段)
      〔郭建光顺手拿起扫帚打扫场院。劳动之后,面对江南景色,他心情激动,思念战友,渴望尽快重新奔赴战场。
郭建光(唱)〔西皮原板〕
      朝霞映在阳澄(chéng)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píng)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jǐn)绣江南鱼米乡。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岂容日寇逞(chěng)凶狂!
      战斗负伤离战场,
      养伤来在沙家浜。
      半月来思念战友(转(二六〕)与首长,
      〔流水〕
      也不知转移在何方。
      〔快板〕
      军民们准备反“扫荡”,
      何日里奋臂挥刀斩豺狼?!
      伤员们日夜盼望身健壮,
      为的是早早回前方!
      〔沙奶奶偕(xié)小凌上
小凌指导员!
沙奶奶指导员!
郭建光沙奶奶!
小 凌指导员,沙奶奶又给咱们洗衣裳了!
沙奶奶这姑娘,洗两件衣裳还不应该吗!
郭建光哈…哈…
沙奶奶(向郭建光)同志们都回来啦?
      〔小凌晾(liàng)衣裳。
郭建光回来啦。稻子全收完啦。把您的稻谷都给藏好了。
沙奶奶好!累坏了!
郭建光不累呀,沙奶奶!
沙奶奶快坐这歇会儿!指导员,你看,这是阿福给你们送来的年糕。
郭建光乡亲们待我们太好了!
      〔沙四龙提了两条鱼和螃(páng)蟹(xiē)、虾(xiā)米上。
沙四龙妈!我摸了两条鱼,还有螃蟹、虾米!
沙奶奶四龙,刚干完活就下湖去了?
沙四龙好给指导员下饭哪!
郭建光哈…哈…
沙奶奶好啊,拿来,我拾掇(duò)去。
郭建光我来吧。
沙四龙妈,您甭(béng)管了,我去拾掇。(进屋)
郭建光沙奶奶,您坐。
      〔叶思中从屋后上。
叶思中指导员,有几个同志申请归队。(递上申请书)
郭建光都这么性急!(看申请书)好,叶排长,我看,一部分同志伤已经好了,可以先走。
叶思中是。
沙奶奶走?上哪儿去?
郭建光我们找部队去呀!
沙奶奶找部队去?那哪儿成啊I
      (唱) 〔西皮摇板〕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乡亲们若有怠(dài)慢②处,
      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
叶思中沙奶奶……
      〔郭建光用手一拦。
郭建光沙奶奶叫咱们提意见。提意……沙奶奶,我给您提个意见哪!
沙奶奶给我提意见?(爽(shuǎng)朗地)好哇,提吧!
郭建光好吧!沙奶奶,您听着。
      (接唱)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
沙奶奶(认真地)说什么来着?
郭建光(接唱)
      七嘴八舌不停口……
沙奶奶哦,意见还不少哪!
郭建光(接唱)
      一个个伸出拇(mǔ)指把你夸!
      〔郭建光、叶思中、小凌同笑。
沙奶奶我可没做什么事呀!
郭建光沙奶奶。
      (亲切地,唱)〔西皮流水〕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精心调理真不差。
      缝补浆(jiàng)洗不停手,
      一日三餐有鱼虾。
      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
      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怎能上战场把敌杀!
沙奶奶(对叶思中等)哟!你瞧他说的!
      〔郭建光、叶思中、小凌同笑。
郭建光(接唱)
      待等同志们伤痊(quán)愈(yù)——
沙奶奶(接唱)
      伤痊愈,(亲热地)也不准离开我家。
      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
      一觉睡到日西斜,
      直养得腰圆膀又扎,
      一个个象座黑铁塔,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
      郭建光(接唱)
      驰骋(chéng)③江南把敌杀。
      消灭汉奸清匪霸,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
      家家都把红旗挂,
      再来探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
༺༻༺༻༺༻༺༻༺༻༺༻༺༻༺༻༺༻༺༻༺༻༺༻༺༻༺༻༺༻༺༻
注释
①选自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第二场。
②怠慢——待人态度冷淡,不热情。
③驰骋——骑着马奔跑。这里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1页~第86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27 15:08:09

农村常用词汇
㈠农具名杈(chā)、耙(pá)、扫(sào)帚、扬场锨,碌(liù)碡(zhóu)、簸(bò)箕(jī)、使牛鞭,筛(shāi)子、抬筐、麻袋、囤(dùn),胶轮、条筐和车袢犁、耙(bà)、耢(lào)、耧(lóu)和砘(dùn)子,绳索、粪篓和扁担,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备全。抓革命来促生产,愚公移山改自然。
㈡农业机械名双铧(huá)犁、喷雾(wù)器,磅(bàng)秤(chèng)、钢磨(mò)、粉碎机;柴油机、抽水机,轮铡(zhá)、水泵(bèng),拖拉机;弹花弓、轧(yà)花机,油磙(gǔn)、油榨(zhà)、扒米机。机械操作快又好,发展生产靠集体。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0页~第101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2-2 14:05:02

渡口老妈妈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rǎn)冉①升起,灿烂的阳光撒在广阔的酉(yǒu)港(gǎng)河上,泛起一点点耀眼的金花。这时,只见一条小船轻快地划(huá)破水面,来回载运着渡河的解放军战士和社员群众。划船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妈妈,战士们亲切地叫她蔡大娘。
蔡大娘的丈夫在旧社会给地主扛长活,被活活累死,她领着小女儿从湖北逃荒来到湖南。解放前夕的一天,蒋匪军突然闯进了她的家,翻箱倒柜(guì)抢东西,蔡大娘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被打昏在地。当她醒来时,房子被烧了,小女儿惨遭杀害。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人民解放军推翻了蒋家王朝,把她从苦海里救了出来,过上了幸福生活。蔡大娘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从心眼里热爱毛主席,从心眼里感到解放军亲。前些时候,当解放军某部驻到酉港河北岸后,蔡大娘便自动要求到渡口来为解放军摆渡。
这里的渡口,原来只是白天摆渡。一天夜里,几个战士要渡河执行任务,因找不到渡船,绕路多走了二十多里。蔡大娘知道后,心里很不安。她想:毛主席号召要“拥军爱民”,我一定要帮助解放军解决渡河的困难。蔡大娘便找队长商量,请生产队在渡口搭了间茅(máo)草棚,她把家搬了进去,随时准备为渡河的解放军服务。许多贫下中农见河边风大潮湿,怕她年纪大受不了,争着要换她,她怎么也不肯。她说,“为子弟兵服务,再苦再累,心里也香甜。”打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飞雪降霜, 只要解放军同志要渡河,蔡大娘就马上划起小船为战士们摆渡。
今年六月,酉港河涨(zhǎng)水,河面增宽了许多。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蔡大娘睡在床上,忽然隐约听到河北岸有人喊“蔡大娘”,便知道战士要渡河了。她披上雨衣,提起小马灯,一边答应,一边冒着风雨向小船走去。小船在河中剧烈地颠簸(bǒ)着,河水不断地扑进船舱,溅(jiàn)到大娘身上,她全然不顾。她心想,战士们深夜冒雨渡河,一定有紧急任务,无论如何,要把船快点划过去。船到北岸,果然是通讯班的战士们要过河去执行任务。战士们见大娘浑身湿透了,十分感动,都争着帮大娘划船。蔡大娘怕战士们不熟悉水性,耽误了渡河时间,仍然坚持为亲人划船,使战士们按时完成了任务。
蔡大娘热心为子弟兵服务的精神,受到当地军民的一致赞扬。人们把这个渡口称作“拥军渡”。
༺༻༺༻༺༻༺༻༺༻༺༻༺༻༺༻༺༻༺༻༺༻༺༻༺༻༺༻༺༻༺༻
注释
①冉冉——慢慢地。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7页~第89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2-2 14:16:31

友谊瓜
军号又吹响了。连队的食堂里热气腾腾,刚刚训练回来的战士们围坐在桌边吃饭,大家对今天晚上吃到的南瓜兴致很大。炊事班长见同志们吃得乐滋滋的,走过来说:“同志们!这‘友谊瓜’的味道不错吧?”
“咦!怎么叫‘友谊瓜’?”战士们奇怪地问。炊事班长一说,大家才知道这些南瓜是赵庄小学的同学上午送来的,炊事班的战士们给起了这么个有意义的名字。
原来,连队春天宿营在赵庄小学时,曾开垦(kěn)了河滩边上的荒地,种上了南瓜。可还没等瓜秧出土,连队接到新的任务,在一天深夜, 就静悄悄地离开了赵庄。第二天,解放军叔叔走了的消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全校,可把同学们急坏了,有的呆呆地看着解放军叔叔和他们一起裁的小树,有的捧着解放军叔叔赠送的毛主席著作出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一个红小兵大声说:“同学们! 解放军叔叔向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还给我们讲革命故事,现在解放军叔叔执行新任务去了,我们怎么办?”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①地说:“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红小兵沈(shěn)志坚激动地说:“我建议: 解放军叔叔不是种了许多南瓜吗?他们走了,让我们把南瓜管理好。将来结出瓜来,我们用小车推着送去。……”
“对呀!”同学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
从那天起,同学们每天都提早到校,拿来脸盆、水桶和锄头。他们又是浇水,又是锄地,忙个不停。有的同学简直象着了迷似的,每天非到瓜地去三四次不可。红小兵沈志坚,经常干到很晚,又是整理瓜藤,又是修枝护叶。同学们都关心地劝他歇一会儿,他激动地说:“解放军叔叔最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走《五·七指示》的道路,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儿童节那天,连队派了几个代表,到学校来看望红小兵。同学们正在上课,校革委会负责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讲述了自他们走后,同学们管理瓜地的情况。
“当当当”,下课了,不一会儿屋里和窗外就挤满了同学。同学们和解放军久别重逢,格外高兴。大家把解放军叔叔围了起来,又是拍手又是笑。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解放军叔叔,瓜地的南瓜长得非常好。
解放军叔叔勉励同学们要好好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走毛主席指示的“五·七”道路。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南瓜获得了大丰收。同学们小心翼(yì)翼②地把南瓜装满了几辆小车,欢天喜地送到连队来。这天,连队战士都训练去了,只有炊事班在宿营地。炊事班长看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同学,又看看那一辆辆小车上的南瓜,激动地说:“这是你们辛勤劳动出来的,劳动果实应该是你们的。”炊事班长话没说完,几十张嘴巴一起争着说起来:“地是你们开的呀!种子是你们播的呀!”“瓜是你们宣传毛泽东思想所结的果实,你们不收,那怎么行哪!”
正在这时,指导员回来了,看到这动人场面,和同志们一商量,决定收下瓜,并决定用买瓜的钱,买一些毛主席著作和革命故事书送给同学们。
炊事班长和同志们一边高兴地谈论,边吃着香甜的“友谊瓜”。
༺༻༺༻༺༻༺༻༺༻༺༻༺༻༺༻༺༻༺༻༺༻༺༻༺༻༺༻༺༻༺༻
注释
①异口同声——大家说的都一样。
②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0页~第9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鲁人社1973年5月第1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