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度不丈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版《红小兵》半月刊第61期至第70期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00:2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11-14 13:07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8-10-21 12:21
第10页至第11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黄山十一个小英雄
    一九六八年,上海的革命小将陆华、王庆伟等 ...

红小兵课外阅读:
知青故事连环画《牧马姑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C8FA291FA73BBA2419A
知青故事连环画《“农垦68”》(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1月第1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E42C263E42356F420DD

༺༻༺༻༺༻༺༻༺༻༺༻༺༻༺༻༺༻༺༻༺༻༺༻༺༻༺༻༺༻༺༻
  很遗憾,上述链接都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与知识青年相关联的报道。
༺༻༺༻༺༻༺༻༺༻༺༻༺༻༺༻༺༻༺༻༺༻༺༻༺༻༺༻༺༻༺༻
知识青年江安中试验成功水稻新栽培法
作者  《人民日报》通讯员

  江西省婺源县许村公社仙源林场下乡知识青年江安中,在党的领导下,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刻苦钻研农业科学,和贫下中农一起试验成功水稻宽窄行沟灌湿润栽培法,为农业学大寨作出了贡献。
  江安中早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些农业科学书籍,做一些试验活动。一九六八年下乡以后,他仍然坚持自学。他插队的仙源林场地处山区,山高水冷日照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山坞冷浸田,粮食产量一直比较低。小江是林场的会计。一次,检查生产的时候,一位老贫农顺手在田里拔了一蔸禾,问他:“ 你看,这禾已插下去一个多月,为什么老不返青?”小江一看,根部已经霉烂变黑。小江同大家一路检查,仔细观察,发现山坞田都有这种情况。
  在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江安中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通过观察,他发现水沟旁、田埂边的水稻,比水浸的长势好,穗大粒多。他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上来分析,初步得到了这样的认识:湿润的土壤环境,能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为了进一步找出准确的依据,一九七四年,江安中在二水之间的几条田埂和通过整沟培垄的地上,栽上禾苗。这样,禾苗就避免了茎部浸水,土壤也保持了长期湿润状态。结果,水稻长势健壮,植株高大,发棵茂盛,“珍珠矮”最大的穗长八寸以上,一穗达二百六十多粒。试验证明,湿润灌溉增产显著。那么,在大田里怎样实行湿润灌溉呢?他向贫下中农请教,参阅有关的科技资料,终于提出一个利用复式密植的宽行开沟、窄行湿润的宽窄行沟灌湿润法方案。
  一九七五年,江安中选择了一丘最差的冷浸深脚田,做栽培早稻的试验。结果,四分早稻试验田收获稻谷四百六斤,折合亩产一千一十五斤。
  宽窄行沟灌湿润栽培法的初次试验成功,更增强了江安中创新的信心。一九七六年,在小江的建议下,仙源林场顶着“四人帮”刮起的黑风,成立了由干部、老贫农、知识青年组成的“三结合”科研小组。他们在二十五亩稻田里试种,又获得丰收,平均亩产一千三百五十一斤,比同年普通栽培的增产六百一十六斤。县委发现以后,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帮助总结经验,并在全县推广。去年当地早稻虽遇久雨低温,但全县八个农业科研单位采用江安中新栽培法的稻田,产量仍比普通栽培的增长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三。
  新栽培法初步试验成功了,江西省农业科技杂志和《湖南科技报》对此作了专门介绍。但江安中并不满足,在党支部的关怀下,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科研课题,决心继续探讨、解决新栽培法中存在的问题,使它日臻完善。

——摘自1978年1月13日一期(第10780号)《人民日报》第四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2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7-5 16:1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8-10-21 12:21
第10页至第11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黄山十一个小英雄
    一九六八年,上海的革命小将陆华、王庆伟等 ...

     红小兵课外阅读
      知青故事连环画《阿菊》(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年2月第1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011901099908021&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7591011901099908021&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D38985A103BAB5C63E363D66949D004F& miui bottom bar=comment༺༻༺༻༺༻༺༻༺༻༺༻༺༻༺༻༺༻༺༻༺༻༺༻༺༻༺༻༺༻༺༻
  很遗憾,以上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则模范人物欧阳海事迹报道。
༺༻༺༻༺༻༺༻༺༻༺༻༺༻༺༻༺༻༺༻༺༻༺༻༺༻༺༻༺༻༺༻
小说《欧阳海之歌》问世始末

  描写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成长历程的长篇纪实小说《欧阳海之歌》,是我国当代作家金敬迈的成名作、代表作。该小说自1965年问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总发行量已达3000万册,创下了我国当代文学出版之最。同时,它还被改编为同名评书、话剧,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该小说当年深受欢迎、风靡神州,在国内引起的巨大反响可以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作家也因此声名鹊起,并经历了他人生的大起大落。
  那么,这部盛极一时、畅销全国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金敬迈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呢?

28天写出一部小说
  1930年8月17日,金敬迈出生在江苏南京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他跟着父母踏上逃难之路,流落在湘、鄂等地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难民生活。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年仅10岁的金敬迈白天卖烧饼油条,夜晚就在街头昏暗的灯光下为人擦皮鞋,艰辛备尝。
  12岁那年,金敬迈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初中,后来又顺利进入省立第一高中读书。1949年初夏,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奔向江汉解放区,报名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分配到文工团当演员。随部队南下后,他历任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员、创作员,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 195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改变了金敬迈的后半生。1963年11月18日上午,年仅23岁的战士欧阳海,在随广州军区某部进行野营训练,行至位于湖南衡山境内的京广铁路线时,一辆载着500多名旅客北上的282次列车突然迎面急驶而来,列车的鸣笛声,使得一匹驮着炮筒的军马骤然受惊,窜上了铁道,横卧于双轨上,眼看一场列车脱轨、车翻人亡的惨剧就要发生。就在火车与惊马即将相撞的刹那间,作为班长的欧阳海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疾步冲上去,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了铁轨。列车和旅客转危为安,而他却被火车卷倒,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而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时,正在构思创作剧本《一个战士》的金敬迈,忽然听说了欧阳海的这件事情。他正为该剧本故事没有一个好的高潮而犯难,欧阳海的英雄壮举让他心头一亮。适逢广州军区组织慰问团前往欧阳海家乡慰问,金敬迈作为慰问团成员,奉命前往搜集有关欧阳海青少年时代的素材。而后他又来到欧阳海所在部队进行采访,听欧阳海所在连队负责人说,这个小班长很调皮,不好管;但欧阳海所在班的战士们一提起他都说他是个好班长,聪明能干、关心战士、爱帮助人。原来,欧阳海因生性耿直,爱提意见,和连指导员关系紧张。经过认真细致、深入全面的采访,一个有个性、有血肉、爱憎分明的烈士的高大形象逐渐浮现在金敬迈心头。欧阳海生前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所在部队树为标兵。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如流星般划破夜空,照亮宇宙,以其舍身推战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崇高行为,践行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于是,金敬迈把欧阳海的感人事迹写成报道,发表在《解放军报》上,旋即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1964年,广州军区党委追授欧阳海“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朱德、董必武、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高度赞扬他的英雄行为。
  撰写报道时,金敬迈便萌生了把欧阳海的生平事迹移植到剧本《一个战士》中的想法。回到军区后,他将此想法跟话剧团负责人一说,立即得到支持。但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火车太大,上不了舞台,很难还原欧阳海牺牲时的那一幕。
  于是,金敬迈又想写一部关于欧阳海成长历程的小说。但因为他从未写过小说,话剧团负责人不赞成,认为他这是好高骛远。不久,由于军区领导支持,话剧团便同意了金敬迈写小说的请求。可当话剧团领导来跟他谈话的时候,他却赌气说:“不不不,我走都走不好怎么敢飞?我绝对不写!”话剧团领导发火了:“你严肃点好不好?这是政治任务!”他这才同意试试。
  当金敬迈被问及“你要多长时间?”时,他说:“我从来没写过小说,怎么也得给我一年半载的吧。”话剧团领导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一个月怎样?”岂料他又赌上气了:“一个月?哪用得了这么长时间?两天就写出来了!”
  金敬迈暗中发誓,我就是不吃不睡也要在一个月内写出来。为此,当时每月工资100多元的他,还特意花十多块钱买了一支派克钢笔。
  那时,金敬迈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一间房。广州的夏天又闷又热,他白天趴在桌子上进行创作时,就只穿着一条短裤,点根蚊香,有时妻子在旁边为他扇扇子;到了夜晚,他便将台灯用报纸罩好,因为孩子们第二天要上学,妻子还要上班。他每天硬性规定自己不写出1万字不睡觉。
  万事开头难。当他坐在桌前动手把构思变为文字时,才知道自己把麻烦惹大了。最初三天,他竟连一个字也没写成。男子汉答应的事可不能言而无信,因此他急得满头大汗。在焦急、痛苦之中,他忽然想起欧阳海烈士的苦难身世,遂灵光一闪,欧阳海的童年苦难生活不是和自己一样吗?作家心中泛起一阵阵热潮,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一串串文词汹涌而至——他很快进入了如痴如狂的创作境界,日以继夜地奋笔疾书。困的实在不行了,他就眯一会儿,醒来后马上扑到书桌前继续写作;饿了,他抓到能吃的东西就往嘴里塞。就这样,到了第28天,一部10章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初稿便奇迹般地诞生了。而那支钢笔也写秃了。
  金敬迈怀着急切的心态赶快把这部小说稿报上去,结果话剧团不感兴趣。这时团里要赶排话剧,他奉命参加剧组,小说稿便被搁置。

鲁易慧眼力推佳作
  1964年秋,适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主编鲁易来广州组稿。就在他无功而返,准备返回北京的前一天,突然听说金敬迈写了一部小说,便马上约他见面。金把《欧阳海之歌》小说稿找出来,蹬上自行车就来到鲁易所住的宾馆。
  一见面,鲁易就让金敬迈先把稿子交他看看。作家有些为难地说:“连我自己都看不明白。因为我这人写字很不规矩,一页稿纸头一两行还能认认真真地写,到后面就越写越潦草了,有些连我自己都看不懂,得根据前后的意思来猜。”
  鲁易说:“没关系,反正我明天才走,我在延安时就当编辑,什么怪字都见过,只要是中国字,难不倒我。”金敬迈只好把稿子留下。第二天一早,他被鲁易叫去了,见面后鲁易说:“你写的不是中国字,前三个字我认识,第四、五、六个可以猜一猜,到了第七、八、九个字,猜都没法猜!”
  金敬迈诚恳地说:“是啊,我写的字不规范,又赶时间,20多天写完的。”
  鲁易大吃一惊:“什么?你多少天写出来的?”金敬迈说:“28天。”“你28天就能鬼画符般画出来,说明你写得很顺啊。这样,你选几段读来听听,我晚上的火车,还有时间。你把第一章选一段,第五章选一段,第十章选一段。”
  金敬迈刚开始读得嗑嗑巴巴,因为很多字他也认不得了。不久,他拿出话剧演员的看家本领,越读越来劲,抑扬顿挫,拿腔拿调,遇到不认得的字就临时编一个出来。
  当金敬迈很快从第一章跳到第五章时,鲁易打断他的朗读,说:“别别别,怎么‘火辣辣的太阳’了?刚才不是还大雪纷飞吗?”金敬迈说:“现在跳到第五章了。”“不不不,倒回去,接着往下读,一段都不要落。”
  当金敬迈很投入地把第一章读完时,自己已被感动得泣不成声了。而鲁易则用手捂着脸,泪水直往下流,他说:“你这样读太辛苦了,打个电话给军区文化部,把票退了,今晚我不走了,我们慢慢来。我不虚此行,我还没听过这么成熟的初稿。”
  随后,金敬迈整整读了3天,才把小说稿读完。鲁易说:“这肯定是个很不错的作品,但小同志,你听我的,要好好改一下,把指导员的形象柔和一下,改好一点,这不影响你作品原来的立意嘛。”作者遂按照鲁易的要求,对该小说作了修改、润色。
  因为这部小说原稿的字迹太潦草,金敬迈便找人帮着抄写,每抄1万字给2元钱。他妻子也主动担当了誊写员的角色,熬了十多个通宵抄了一部分,最后付给别人的抄写费是43元,省下了17块钱。
  鲁易在北京收到金敬迈寄去的《欧阳海之歌》誊写稿后,把它印成征求意见本,分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各位编辑及上级领导审阅。看后大家都认为这部文稿写得好,但对第九章有争议,其中多数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写得有气势,突破了军事文学创作的禁区,也反映了生活的真实。然而,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某负责人却说:“这一章要改。指导员是我军的党代表,难道一位党代表的思想觉悟还不如一名战士?这可是政治问题。”
  第九章主要是写欧阳海与连指导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故事梗概是:指导员误认为欧阳海做好人好事,诸如救火、修桥等等,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个人英雄主义在作怪,因而多方刁难、责怪。在他们两人中间便展开了一场是与非,原则与非原则的斗争。
  于是,金敬迈被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请到北京来改稿。脾气倔强的他,面对那位首长的高压,据理力争道:“我之所以要写欧阳海救火车牺牲之前那场斗争,是因为我在调查中,发现生活就是如此,这是美与丑的斗争;只有把这场斗争写好了,欧阳海的英雄形象才能凸现出来!”
  “这一章若不改写,书不能出!”那位首长扔下这句话,拎起皮包就走了。
  在鲁易等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作为军人的金敬迈,最终不得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作品中的指导员被修改为代理副指导员,而且是一位下放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连队体验生活的。这就不会影响党代表的形象了。
  长篇纪实小说《欧阳海之歌》很快通过终审,于1965年7月先在上海《收获》杂志上发表,10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畅销全国引起轰动
  《欧阳海之歌》面世后,立刻引起了轰动,人们因受到欧阳海英雄壮举的极大感动而争相购买、阅读这部小说,全国不少报刊予以连载或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了,以致在短短的两年间,该小说的印数即达2000万册,大有“洛阳纸贵”之势。由此,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欧阳海”的热潮。
  在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中,彭德怀元帅对《欧阳海之歌》推崇备至。他在西南大三线工作时,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这部小说,每日无论再忙,他都要挤出时间仔细阅读。这天在矿区视察时,午饭后大家都去休息了,唯独他坐在屋外的树荫下聚精会神地看着小说。矿区担任保卫工作的两位年轻人好奇地问道:“首长,怎么中午也不休息?”彭德怀说:“这本书好看,我就没有瞌睡了。”“首长,你工作这么忙,还有时间看小说?”“你们知道吗,这欧阳海是我们部队里的英雄,这部小说就是根据他的一生经历写成的,太感人了。”彭德怀反复把这部444页的作品读了3遍,经常被感动的热泪横流,其中148页上有他划的红线,76页上有他作的眉批,眉批累计有1819字。在该小说第201页上,他如此写道:“我看到这里哭了,不知为什么。”在看第二遍时,他再次写道:“我看到这里又哭了,不知为什么。”1966年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这部封皮已经磨烂的小说交给自己的炊事员,一再叮嘱说:“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定要认真读一读,争取做一名欧阳海那样的革命战士。”
  1966年2月下旬的一天,金敬迈在广州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和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的亲切接见。在谈话中,陈毅对《欧阳海之歌》给予高度评价:“描写社会主义时代人物的长篇小说中,写得像《欧阳海之歌》这样好的,还是第一部。和平时期部队题材不好写,可以说这是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我们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陶铸也对这部小说给予充分肯定,又问金敬迈这本书在社会上有些什么反响。他汇报说,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通过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向他传达了江青关于修改《欧阳海之歌》的指示:一是不要把欧阳海写成职业乞丐;二是欧阳海的哥哥不要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三是对“最后四秒钟”(指欧阳海在跃上铁路英勇牺牲前刹那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很不好,一定要改掉。
  陶铸笑着望望大家:“‘最后四秒钟’的描写很好嘛,我看很精彩嘛,为什么要改呀?”因而金敬迈就未予理会。
  随着《欧阳海之歌》畅销全国,金敬迈也名扬天下。1965年—1967年间,在全国很多城市出现过对该小说及其作者的狂热追捧。北京曾出现过人们在新华书店排队购买该小说的热烈场面。金敬迈有时出现在街头,一下子就被人们包围了,常常是几个小时脱不了身。他的双手,经常被狂热的读者给握肿了。有人因此羡慕不已,说:“老金能有此一搏,也不枉到人间来走一遭。” 

卷入政治命途多舛
  “文革”初期,正当《欧阳海之歌》红得发紫时,街头上却出现了批判《欧阳海之歌》的大字报,造反派开始在他们的小报上刊登了对该书、对作者侮辱性的评论文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门前不断有红卫兵造反。罪名是此书美化了刘少奇,根据就是此书引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两段话。
  当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库房里还有重印的几十万册《欧阳海之歌》待发行。该出版社遂经请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后,由金敬迈将引用的两条刘少奇语录删去,并对这段进行改写后,印出来再逐本粘贴到小说中去,将有刘少奇语录之处覆盖了。
  1967年4月上旬的一天,金敬迈接到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电话,命他立即去北京。他连换洗衣服也没带就急匆匆地赴京,住进了京西宾馆。他给总政文化部有关人士打电话,对方兴奋地告诉他说:“江青同志要接见你,谈《欧阳海之歌》一书的修改。”
  闻听此言,金敬迈既兴奋又害怕。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在京西宾馆受到江青接见。一见面,江青就劈头盖脑地训斥了他好长时间,骂他拒不接受她的修改意见,骂他架子大了等等。金敬迈没有申辩,更不敢顶嘴,只能唯唯诺诺应承着。
  过后,金敬迈被迫按江青的意思对《欧阳海之歌》作了修改。这样一来,江青认为他这位当代最红的作家,是个恭顺听话的人,遂安排他一步步走上政坛,后来被宣布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文艺组副组长(组长是戚本禹),负责全国文化口的工作,实际上相当于国家文化部部长。
  金敬迈在此领导岗位上只干了4个多月,计123天,便被捕入狱了。原来,6月的一天,他接到上海市电影口负责人打来的一个电话,对方汇报说,电影家协会有个资料馆,里面有20世纪30年代江青拍演电影的一些剧照。因电影资料馆当时被造反派占了,故对方担心万一这些剧照被造反派翻出来影响不好。金不知如何处理此事,便去请示戚本禹,戚回答说:“先运到北京看看吧。”
  此事被江青知道后,她怒气冲冲地质问金敬迈:“谁叫你运来的?你们让它扩散嘛,扩散嘛!”金如实回答说:“我请示过戚本禹”。但滑如泥鳅的戚矢口否认,把此事推得一干二净。金因此彻底得罪了江青。
  同年初秋的一天,我国空军刚从苏联购置的一架飞机要试飞广州。金敬迈听说后,便通过空军政委余立金的秘书帮忙,搭乘该飞机回到广州家中去取几件换洗的衣服。但不久,他就在广州被捕,罪名是“整中央领导同志黑材料”。审讯中,他又被强加上“趁主席南巡时阴谋进行绑架”的罪名,说他回广州是阴谋组织敢死队,企图等毛泽东主席到来时实施绑架,以策应北京方面发动政变。当时,毛主席正在我国中南一带视察。
  金敬迈后被押赴北京,关入秦城监狱。岂料1971年,《欧阳海之歌》又出了问题。原来,他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初,出于某种原因,在书中引用了毛泽东、刘少奇、林彪三位中央领导人的话。随着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深入揭批“林彪反党集团”的高潮。于是,《欧阳海之歌》又面临着修改的问题。
  1974年,金敬迈获释出狱后,被发配到河南许昌一个农场劳改了一年半,才得以回家。直至1978年,他的冤案才获平反。他抱病再一次修改《欧阳海之歌》,然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又出了一版。
——摘自《党史博采》2021年4月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00:25:47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8-10-19 10:32
封二(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学革命戏 做革命人
    革命样板戏,我们红小兵最爱唱!样板戏里的革命英雄 ...

      红小兵课外阅读
      连环画《沙家浜》(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LU.html?ref=browser news&s=mb&cp=cn-netease-youliao-browser&docid=netease II001R9AU8NIWLU&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6%97%85%E8%A1%8C&traceId=79F6E040FA6B1840785282334471548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6:30:29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8-10-15 11:04
第8页至第9页
护夜小哨兵作者:华红兵
    一天秋天的夜里,月亮和星星都钻到云后面去了,田野里显得特别 ...

      红小兵课外阅读
      连环画《捉“耗子精”》: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E6%97%85%E8%A1%8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15:2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19-11-10 15:2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8-10-10 14:51
第2页至第3页刘学保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傍晚,在林场支左的解放军战士刘学保,忽然发现一个黑影 ...

     拓展阅读

刘学保“英雄事迹”是件蓄意谋杀案

    45年前成为英雄的刘学保曾经被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同时,他的事迹被做成连环画全国发行,用来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英雄主义和阶级斗争教育。然而,1985年,刘学保被兰州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他的“英雄事迹”,是他精心策划的谋杀案。

血案是这样发生的

    1967年12月17日夜9时许,甘肃省永登县连城乡池木哈村边的大通河两孔水泥大桥上发生爆炸。大桥留守处人员闻声赶赴现场,左手鲜血淋淋的连城林场“支左”解放军某部副班长刘学保要来人不要管他,快去抓炸桥的“反革命分子”,检查桥上是否还有炸 药。留守处人员随即在桥东公路上发现了头部血肉模糊的林场工人李世白。工作人员赶紧将两人送往医院。刘学保住院后,顺利做了切腕手术,李世白则因头部伤势过重,于次日凌晨3时许死亡。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年案发后,永登县公安局经过勘查,没有发现任何李世白要炸桥的线索。基于这种现实,当地公安局将自己的侦查结果上报了兰州市和甘肃省公安处军管会,要求将李世白炸桥案“挂起来”,不要简单地作出结论。
    但是,在那个年代里,理性的思考最终无法占据上风。刘学保所在的部队领导根据他的自述,主观地认定李世白这个曾经在国民党宪兵队任职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就是要炸毁池木哈大桥。至于刘学保个人,则因此成了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雄。

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1968年4月24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题目叫做《心中唯有红太阳,一切献给毛主席——记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雄战士刘学保》。同日,该报刊发了评论员文章《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文章写道:“刘学保同志是八一一O部队某部三连副班长,他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怀着对阶 级敌人的刻骨仇恨,只身同反革命分子英勇搏斗,冒着炸 药爆炸的危险抢救大桥,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谱写出又一曲毛泽东思想新时代的壮丽凯歌……”
    新华社随即将文章转发给各大媒体。《人民日报》次日也在头版转载了这篇通讯稿。至此,刘学保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68年1月10日,刘学保被兰州军区授予英雄称号。此后,又荣立一等功,被提拔为副教导员。再后来,他担任了兰州军区党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8年后真相大白

    至于李世白,这个“曾经当过国民党宪兵部队副连长”的“历史反革命分子”,死后不得翻身20余年,他的家庭也饱受牵连。作为“反革命家属”,李世白的妻子被红 卫兵遣送至甘肃定西的农村;长子因为被诬陷要放火焚烧刘学保事迹展览馆而投入监狱;长女也因此饱受迫害。
    直到1978年,“李世白炸桥案”的发生地——连成林场的职工们纷纷给当地县委“人民来信”写信。在信里,大家对该案存在的诸多疑点提出了质疑。1982年9月,永登县委、兰州市委安排专人复查此案。1983年7月,军方和地方政府开始联手调查此案。同年11月9日,兰州市公安局得出结论:所谓“李世白爆炸案”纯属子虚乌有,刘学保为了骗取荣誉和个人前途,精心策划了这起案件。
    调查结果证实,李世白是被刘学保为制造假案而骗去现场残忍地杀害的。让人感慨的是,当时李世白被刘学保以石头砸而致颅顶头皮裂开,尚未断气。但在与刘学保一起被送往医院途中,这个所谓的“反革命分子、炸桥罪犯”并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在路上,还不断受到“革命群众”的枪托捅捣,最终含冤去世。
    1984年4月,兰州市公安局将“英雄”刘学保依法逮捕。1985年,永登县委召开平反昭雪大会,为被害身亡、沉冤18年的李世白恢复名誉。

——摘自2012年11月26日一期《快乐老人报》第16版“秘闻”栏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0-1-6 22:56:07 | 只看该作者
珍宝岛事件是一个很有说头的话题。我想慢慢说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20-1-8 10:51:01 | 只看该作者
我反复操作了三次我的邮箱死活就是收不到验证邮件,也不知道是不是“网络管控”的原因。“网络管控”达到不讲理的程度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0-1-8 19:16:31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8-9-21 10:24
第1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 ...


“珍宝岛事件”后提出“全民皆兵”,红小兵战士包括其中。摄于19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20-1-8 19:30:55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是“珍宝岛事件”三次较大的边境武装冲突,也可以叫做小规模的边境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0-1-8 19:40:01 | 只看该作者
当时苏方领导人也感觉到了情况的紧急,苏联首脑柯西金启用中苏热线电话,要求与周总理通话,外交部苏欧司答复说:你们苏联党已变成修正主义了,中苏两党已断绝关系了,但是你要和周总理谈,我将报告总理和我国政府。无奈之下,苏方改由外交渠道与中方接触。1969年3月21日晚24时,苏联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紧急拜会外交部苏欧司负责人,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受苏共中央政治局委托,在几小时前用电话同周恩来总理联系,但中方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拒绝为他联系,苏方希望尽快与中方领导人取得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23 07:20 , Processed in 0.1731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