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楼主: 无度不丈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京人社1977年5月版中学《语文》第二册下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5-31 10:2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18-6-7 10:35 编辑

一九  活板①
作者:[宋]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②,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④后典籍,皆为板本⑤。
    庆历中⑥,有布衣毕昇⑦,又为⑧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⑨,每字为一印⑩,火烧令⑪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⑫纸灰之类冒⑬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⑭置铁板上,乃密布⑮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⑯;药⑰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⑱。若止⑲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⑳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㉑。更互㉒用之,瞬息㉓可就㉔。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㉕,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㉖。有奇字㉗素㉘无备者,旋㉙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㉚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㉛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㉜,用讫㉝再火㉞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㉟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㊱所得,至今保藏。
------------------------------------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一〇三一~一〇九五),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梦溪笔谈》的内容波及多方面的知识和发明创造,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活板,就是活字版。板,同“版”。在印刷术上,从雕刻整块的木板发展到使用可以装拆的活字版,是很大的进步。活字版最初使用瓦字,以后改用木字、铜字,现在一律用铅字。
②尚未盛为之——还没有大规模地使用。之,指“板印书籍”。我国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发明刻板印刷术,但那时板印书籍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
③冯瀛〔yíng〕王——冯道,五代人。
④已——同“以”。
⑤板本——刻板印刷的本子。
⑥庆历中——庆历年间(一〇四一~一〇四八)。庆历,宋仁宗年号。
⑦布衣毕昇——平民毕昇。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多年,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项卓越贡献。
⑧为——做。
⑨钱唇——铜钱的边。
⑩印——这里指泥活字。
⑪令——使。
⑫和〔huò〕
⑬冒——盖。
⑭范——框子。
⑮布——摆、排。
⑯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熔。
⑰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⑱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版上的)字象磨刀石那样平。
⑲止——仅,只。
⑳已自——已经另外。
㉑具——准备好。
㉒更〔gēng〕互——交替、轮流。
㉓瞬〔shùn〕息——极短的时间。瞬,眨眼。息,一呼吸。
㉔就——完成。
㉕以纸贴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贴在上面(作为标记)。
㉖每韵为一贴,木格贮〔zhù〕之——把字按韵分类,分别在木格里存放。
㉗奇字——不常见的字(生僻字)。
㉘素——平时。
㉙旋——随即、很快地。
㉚文理——这里指木纹。文同“纹”。
㉛兼——并且。
㉜燔〔fán〕土——就是上文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
㉝用讫〔qì〕——用完,指印完。
㉞火——烤。作动词用。
㉟殊不——一点儿不。
㊱予群从——我的弟侄辈。从,堂房亲属。
------------------------------------
白话译文
    唐代时人们还未大规模推广雕版印刷术。自冯瀛王开始印刷五经,后又印刷典籍,都是刻板印刷的本子。
    宋庆历年间,有一位名叫毕昇的平民再次制作活版。其方法是:在胶泥上刻字,刻画字模部分薄得如铜钱的边缘,每个泥活字仅刻一字,刻好后用火烧,使其变得坚硬。印刷时先准备一块铁板,上面用松脂、蜡和纸灰等覆盖。印刷时,用一幅铁框放置在铁板上面,整齐、紧密地在铁板上、铁框内摆放字模;待铁框内排满字模后成为完整一板,再拿到火上烤;松脂、蜡等药剂稍稍熔化,则用一平板摁其表面,使所有排在铁板上的字象磨刀石那样平。如果仅印两三本书籍,此法优势并不明显;如果印刷数十本甚至成百上千本书籍,速度极快。作业时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边用一块印刷,一边用另一块排列字模,印刷用的铁板刚使用一遍,另一块铁板上已排好了字模,可立即印刷,两者交替使用,瞬间可完成。每个字都有好几个字模,如“之”、“也”等常用字则要刻二十多个字模,以备这些字重复出现时使用。字模不用时,可把字按韵分类,用纸条贴在上面作为标记,存放在木格中。如需要生僻字而事先未准备,可以立即刻出,然后用火烘烤,很快就成型。如果刻字模的材质非木料,纹理疏密不匀,一旦浸水表面则凹凸不平,而且与药剂黏在一起,无法取下;如采用毕昇的方法,印完再用火烘烤,用手轻剥,一点儿污垢都没有。
    毕昇去世后,我的弟侄辈获取了他的字模,至今仍保存着。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115页~第117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0:17:45 | 只看该作者
七  华主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①


   凯歌声中,我们来到了山西省吕梁山②区的交城、古交一带。
   从一九三八年夏到一九四七年秋,华国锋同志一直转战在这里。华主席的功绩,镌刻③在高耸入云的吕梁山上,铭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窝里。现在,让我们回顾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追忆华主席当年革命实践的一些片断吧!
   华国锋同志勤奋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努力实践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机智灵活,带领游击队和民兵,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闻名当地的同日寇七天七夜巧周旋的战斗,就是一个生动战例。一九四一年秋天,日寇集结交城、文水、汾阳各据点共五百多人的队伍,分两路向中西川和葫芦川进行“大扫荡”。华国锋同志亲自带领二百多名民兵迎击敌人。他对大家说,“要记住:有利就打,无利就退!”他摆开兵力,沿中西川、葫芦川两面的高山一一布下埋伏。日寇刚刚踏进中西川的石沙庄,山上的民兵就拉响地雷,把四十多个敌人送上了天。吃了亏的敌人嗷嗷④叫着向民兵猛扑过来。华国锋同志说声“撤”,转瞬间民兵就无影无踪了。敌人找不到攻击的目标,只好又往前走。哪知华国锋同志已经在前面的王凌坪为他们准备好了葬身之地。敌人进入王凌坪,见天色已黑,两边山势十分险峻,不由得胆颤心惊。就在这时,华国锋同志喊一声“打”,铁雷、石雷一齐开花,子弹、手榴弹雨点般地落入敌阵,直打得日寇死伤枕藉⑤。敌人气急败坏,立即把葫芦川的部队也调过来,妄图进行报复。就在敌人发疯的时候,华国锋同志却带领民兵,满怀胜利的喜悦,到山上休整去了。入夜,困乏已极的日寇在前庄刚刚睡下,庄子前后左右突然响起了枪声。敌人顿时大喊大叫,乱作一团。冲出村来,见不到一个人影;刚刚回去,背后又枪声大作。一连七天七夜,华国锋同志就这样带领民兵,神出鬼没地和敌人周旋着,整得敌人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最后只得扔下二百多具尸体,灰溜溜地又龟缩进据点里去。
   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回浴血奋战,华国锋同志在枪林弹雨中锻炼成为勇敢而明智的指挥员。一九四六年夏,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我驻守在交城的正规部队暂时调走了,蒋阎匪军饿狼似地向我解放区扑来。当时已经担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的华国锋同志,率领县大队驻在东社,迎击敌人。一天拂晓,二百多敌人分作南北两路,悄悄地来包围我驻在黄泥村的民兵。北路敌人刚刚接近黄泥,就遭到了我有力的截击。原来,敌人还没出发,善于掌握敌情的华国锋同志就得到了可靠的情报。他立即调动人马,布下了天罗地网。南路敌人见北路进攻受阻,仗着人多势众,渡过文峪河,真扑黄泥,企图对我形成包围局面。这些蠢猪们哪里知道,我们的华国锋同志早就率领县大队在文峪河旁等着他们了。敌军立足未稳,华国锋同志率领战士发起了攻击。敌人情知中计,慌忙掉转头来应战,不料又挨了黄泥民兵的兜屁股枪。文峪河边,硝烟弥漫,弹雨横飞,华国锋同志指挥战士越打越猛。敌人在包围圈里东奔西突,插翅难逃,被我全部歼灭。北路之敌也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在古交的武家庄,至今还流传着华国锋同志巧计退敌后的故事。那是一九四六年冬季的一天,华国锋同志正指挥民兵在武家庄转移二区的十几万斤公粮,突然接到情报:蒋阎匪军出动了两个连的兵力,到武家庄抢粮来了。当时,村里能参战的只有二十多个民兵,大批公粮还没转移走。怎么办?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华政委。久经战阵的华国锋同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紧皱的双眉豁然松开了。他首先让村里的群众全部转移到后山上,又指挥民兵在村口要道布下地雷,然后果断地一挥手:“跟我来!”在多年的战火硝烟中,战士们对华政委建立了高度的信赖。困难时刻,只要华政委一来,就有了办法;危急关头,只要华政委在场,就浑身是力量。此刻,大家望着他那镇定自若的神色,闪射着智慧的炯炯⑥目光,知道华政委一定设下了破敌之计,一个个充满了胜利信心。不一会儿,敌人张牙舞爪地扑过来了。当敌人接近时,发现村边的山梁上,电话线纵横交错,几名武装整齐的解放军战士在守卫着。被打怕了的敌军,以为遇到了我解放军大部队,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生怕被装进“口袋”,掉转头来就要退走。突然,山上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敌人更以为中了埋伏,一个个只恨少生了两条腿,没命地逃跑,枪支弹药扔得满地都是。在华国锋同志的指挥下,这次战斗就这样化险为夷地胜利结束了。
   许多跟随华国锋同志经受过枪林弹雨考验的老战士,每当讲起那生死相依的战斗岁月,都说华国锋同志是战士的贴心人,心里充满了敬爱。
   老战士们都记得华国锋同志在战斗间隙中教他们学习文化、学习革命道理的动人情景。那是一个隆冬⑦的深夜,吕梁山上红通通的篝火旁,战士们围着华国锋同志,畅谈着革命的理想。华国锋同志温厚地笑着问大家:“咱们出来干啥来啦?”“干革命!”“干革命是为了什么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听了这些回答,华国锋同志亲切地启发道:“大家说的都对,可是,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得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才能读毛主席的书,懂更多的革命道理。”说着,他拿出用桦树皮订成的本子,用木炭在上面写下“艰苦奋斗”四个大字,一笔一画地教大家写起来。末了,他把这个本子和半支铅笔交给只爱打仗、不大注意学习的王继业说:“你先把这几个字认下来,三天以后我可要检查哩!”这亲切的话语温暖着战士们的心。从此,大家掀起了学文化的热潮。不长时间,战士们就甩掉了文盲帽子。王继业也成了学习积极分子,后来能读报纸,能写文件了。
   华国锋同志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时时关心着战士们的安危冷暖。行军路上,他帮战士扛枪、背背包;宿营以后,他为战士站岗放哨挑脚泡;战士送信、侦察,他总是再三嘱咐要提高警惕,严防敌人;战士生病受伤,他上山采药,一勺一勺地喂,护理得精心周到。在生死关头,华国锋同志总是先人后己。有一回,他带领四十名民兵外出执行任务。刚走到坡底村的山坡上,突然和一百多名敌人遭遇了。敌众我寡,不宜久战。华国锋同志一边射击,一边果断地命令:“王林林和我留下,其他人快撤!”民兵们安全撤走了。敌人见阵地上只剩下了两个人,大喊着“捉活的”,包抄上来。在这生死关头,华国锋同志气贯长虹,巍然如山!他把仅有的几粒子弹射向越来越近的敌人,对王林林说:“留给我一颗手榴弹,你快撤!”王林林怎么也不愿离开华国锋同志,他把仅有的两颗手榴弹解下来,一颗递给华国锋同志,一颗奋力地甩向敌人。敌人刚被炸得慌了神,华国锋同志的手榴弹又在敌人头上开花了。这当儿,华国锋同志和王林林,凭借熟悉的地形,安全地撤出了战斗。
   当我们在吕梁山区采写这篇通讯的时候,有多少干部战士正在走村串户,访问这里的老党员、老民兵、老游击队员,畅谈华主席在战火纷飞年代为革命立下的功绩。军民一起学习华主席的光辉革命实践,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华国锋同志是经过武装斗争烈火和长期路线斗争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当之无愧的英明领袖和统帅!
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英明统帅华主席,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
注释
①节选自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日《解放军报》。有改动。作者是山西省军区报道组,空军某部报道组、铁道兵某部报道组,《解放军报》记者。
②吕梁山——山名。在山西省西部,黄河和汾河之间。
③镌〔juān〕刻——(深深地)刻。
④嗷嗷〔áoáo〕
⑤死伤枕藉——死的和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地上。
⑥炯炯〔jiǒngjiǒng〕——形容目光明亮而有神。
⑦隆冬——严冬。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31页~第37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0:33:51 | 只看该作者
一〇  接过前辈的扁担①
作者:赵建山


   秋天来了。虎头山下,结结实实的高粱穗,毛绒绒的长谷穗,棒槌大的玉茭②穗,在微风中摇曳③着,唽唽嗦嗦,吱吱嘎嘎④,仿佛在催着人们:“快收吧!快收吧!”
   慢不了!你看,那位扎两只羊角辫的姑娘,喜得满脸绯⑤红,把两只装满金色玉茭的大筐,从田里提到田埂上,把扁担穿进绳套,汗也没顾上擦一把,便朝身后的姑娘们一招手:“同志们,走哇!”
   话音刚落,只见三十二条小扁担颤起来了,三十二条搭肩的毛巾飘起来了。一支豪迈的歌儿随之扬起:
一条扁担五尺长,
革命的担儿担肩上,
担走穷、白两座山,
担来丰收万担粮……
   这是大寨的第二茬⑥“铁姑娘”。三十二个人,大多是回乡的知识青年。领头的那位扎羊角辫的姑娘,是她们的队长贾存锁。十年前,当毛主席刚刚发出“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的时候,存锁还是十几岁的孩子,见了人,没等说话先红了脸,一眨眼,却成了能文能武的铁姑娘队队长,还担任着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民兵连副指导员。存锁和她年轻的伙伴们一样,喜爱这支扁担的歌,喜爱她们肩上的扁担。你看,一块块稳产高产的“海绵田”,一道道自流灌溉的盘山渠,满坡满沟金灿灿的粮食,连那一天天临近的全面机械化的美景,不都是贫下中农一担一担地担来的吗?
   扁担,是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他们把“扁担精神”一代代地传下来。大寨的年轻人,人人要过“扁担关”。五尺扁担,记载着存锁和她的战友们成长的过程哩。
一年的秋天,大寨又获得了一个大丰收。存锁和铁姑娘们一起在老坟沟收谷子。一边割,一边唱,一大片谷子很快收完了。
   第二天一早,存锁上地,老远就见陈永贵同志正低着头在已经割罢的谷地里转悠。
   “小存,昨天谷子收得怎样?”陈永贵招呼道。
   “大伙儿干得可欢啦!”存锁喜洋洋地说。
   “嗯,你把这捆谷草打开看一下。”
   存锁打开一看,没想到里边还夹着几个小谷穗!接着,陈永贵同志让存锁把姑娘们都叫来,把所有捆好的谷草都打开,从里边又捡出两小蓝谷穗。
   陈永贵同志指着这两蓝谷穗,沉痛地对姑娘们说:“临解放那年,咱村李有录的母亲,在讨饭回来的路上拾了半穗玉茭,就被狠心的地主吊在大柳树上毒打了半宿⑦,第二天就咽气了。在旧社会,半穗玉茭就是咱穷人一条命!如今,我们翻身了,丰收了,生活富裕了,可世界上还有多少象李有录母亲那样的穷苦人啊!这两蓝谷子能救多少命啊!”
   陈永贵说到这儿,姑娘们一个个低下了头,流下了眼泪。
   “回去后你们好好想想,到底丢了什么?”陈永贵同志语重心长地说。
   收工了。存锁担着两小蓝谷穗往回走。陈永贵同志的话一阵阵在耳畔响着,她直觉得浑身发热,蓝子里黄澄澄⑧的谷穗在眼前晃来晃去,仿佛在不断地变幻着:一会儿,变成了地主吊打李有录母亲的那棵大柳树,它摇晃着枯黄的叶子,向人们诉说着旧社会大寨贫下中农的苦难;一会儿,大柳树的树冠变成了狼窝掌上冰雪覆盖的秃山。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贫下中农吃着冰碴饭,抡起大铁锤,先后三战狼窝掌;一眨眼,谷蓝又变成了满载粮食的大车。那是一九六三年,大寨遭到毁灭性的洪灾之后,国家送来救济粮,贫下中农迎在路口,含着泪水,高呼:“毛主席万岁!”可是谁也不去卸车。陈永贵同志领着汽车司机、马车驭手⑨吃罢饭,激动地握着他们的手说:“请你们把衣服和粮食拉回去吧!让国家送给遭灾更严重的队,派到更需要的地方。我们这点灾,能克服!”接着,全村男女老少一齐上阵,“日战坡,夜治窝”,踏着没膝深的淤泥,把冲倒的玉茭一棵一棵地扶起来,把冲垮的地堰⑩垒起来。到年底,人们赶着大车,又向国家交售了二十四万斤余粮。这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贫下中农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意,闪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芒啊……可是,谷穗就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过,为什么就看不见呢?这到底是丢了什么?是丢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丢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啊!这样怎能接好革命班呢?
   百八十斤重的担子,存锁没少挑,可从来没感到象今天这样沉重。是啊,我们青年人的肩上,担着老一辈的期望和嘱托、革命事业的未来。我们只有接过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永不忘本,永不变色,才能担起继续革命的重任哪……
   她走着,想着,不知不觉进了村。人们见存锁没往场院走,忙问:“存锁,你往哪挑?”存锁激动地说:“放到阶级教育展览馆去!”
   两蓝谷穗放进了大寨阶级教育展览馆,也装进了存锁的心里。从此以后,姑娘们“上地带包,见粮弯腰”,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而存锁下地还要多带一样东西,不是书,就是报,一有空儿就看。她决心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磨炼自己的革命意志。
   春播时节,顶数挎粪这活儿又脏又累,存锁就把这活儿留给自己。夏天,正热得厉害的时候,存锁脚气感染,连腿都肿了,还坚持下地锄玉茭,没误过一天。从窑里出砖时,她明知窑里热得象个大蒸笼,却硬抢着站在最里面。热灰呛得她睁不开眼,脸上的灰土顺着汗一道一道地朝下流。排在出口的姑娘们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存锁,换换班吧!”可她就是不挪窝儿,一边往人家手里塞砖头,一边说:“嘿!这才叫‘熔炉’哩!要防福中变,先在苦中炼!再坚持一会儿!”
   一天,存锁和姑娘们在狼窝掌割高粱。太阳快落山时,她们来到一块地势低洼的地段,地里还积存着雨水,到处粘糊糊的。这时,和她们一块干活的赵周义老汉见姑娘们鞋袜都是干爽爽的,便说:“存锁,招呼姑娘们去后边捆吧,眼前这点我一个人收拾收拾就行了!”存锁一抬头,见老汉正朝泥沙田里走去,心里一热:大伯怕我们弄湿鞋袜,他自己却什么都不怕!老贫农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自己学习啊!她连忙赶上去,说:“大伯,你去后边捆吧!我们年轻人没吃过苦,眼下就让我们多体会体会吧!姑娘们,来呀!”说着,她挥起镰刀,最先进了泥浆地。
   存锁一天天成长起来了。职务高了,“担子”更重了,但她仍然肩不离扁担,身不离劳动。一九七一年,存锁除去外出开会,还出工三百一十五天,是全大队妇女中出工最多的一个。她说:“接扁担精神,我是才开头。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前头有千斤、万斤的重担等着我们青年去挑,如果离了扁担精神,就什么担子也挑不好。”存锁就是这样在斗争实践中真正懂得了革命担子的分量,她和“铁姑娘”们接过前辈的扁担,前进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听!这是她们豪迈的歌声:
防修扁担不离肩,
扁担精神代代传。
挑走贫穷和落后,
挑得心红意志坚。
胸怀朝阳干革命,
继续革命永向前……
-------------------------------------
注释
①选自《解放军文艺》一九七四年第二期。有改动。
②玉茭——玉米。
③摇曳〔yè〕——摇摆动荡。
④嗄〔gā〕
⑤绯〔fēi〕红——红色。
⑥茬〔chá〕
⑦宿〔xiǔ〕
⑧黄澄澄〔dēngdēng〕——形容金黄色。
⑨驭〔yù〕手——赶车的人
⑩堰〔yàn〕——挡水的土坎或堤坝。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52页~第5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0:31: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一  雷锋式的英雄战士王彦修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解放军某部直属炮兵连战士王彦修同志生前曾在日记本上,端庄②地写下了雷锋这一闪闪发光的语言。它点燃了王彦修的思想火花,召唤着王彦修为人民的利益而忘我战斗。
    今天,在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十四周年的庄严日子里,在亿万人民贯彻落实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的热潮中,唐山人民怎能忘记,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以雷锋为榜样,奋勇投身到抗震救灾斗争中的英雄事迹;怎能忘记,雷锋式的英雄战士王彦修,为抢救遇难群众而英勇献身的壮烈情景啊……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王彦修从上级机关组织的集训队学习结束返回连队,途经唐山车站候车。就在这时候,强烈地震发生了。
    刹那间,地光闪闪,地声隆隆。候车室象大海风浪中的一叶小舟,剧烈地晃动起来。
    “地震啦!”坐在候车室门前台阶上的王彦修向室内的旅客焦急地呼唤着,话音没落,一股巨大的震波把他摔倒在地。
    轰隆隆,一阵巨响,候车室全部倒塌下来。
    “赶快抢救候车室里的阶级兄弟!”王彦修旋即从地上爬起来,向尘烟滚滚的候车室冲去!
    候车室震垮了。砖垛、水泥板横七竖八地堆压在一起。原来两层楼高的大房架,顷刻间成了两米多高的废墟。在候车室大门右侧的不远处,压着一个中年妇女。她腰部以下被埋在砖垛和碎石中,一条腿卡在砸断了的木椅下,全身动弹不得。王彦修见了,忙收住脚步,弯下腰,两只手飞快地扒起来。亲人面临的生命威胁,象团烈火燎炙着他的心。他使劲地扒着,扒着。很快,堆压在妇女身上的砖块碎石被扒掉了,砖垛被挪开了,卡压在木椅下的腿被抽出来了。王彦修双手轻轻地托起这位负了重伤的妇女,向车站广场走去。这位被救的女同志睁开眼睛,借着黎明前的曙光,看着满脸尘土,满身汗水的王彦修,看着他军帽上那颗闪闪的红星:“亲人解放军……”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为了抢救阶级兄弟,王彦修拼命地战斗。他的一双手象两把钢钳,插进埋压着阶级兄弟的砖石堆里。扒呀,扒呀,七棱八角的碎砖烂石把他的胳膊划伤了,鲜血淋漓,他不顾;余震不断发生,断墙支架的水泥板随时会再塌,他还是不顾。“让阶级兄弟尽快脱险!”王彦修只有这个念头。
    旅客们记不清王彦修救出了多少个受难的兄弟姐妹,只看到他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冲向险区。
    当王彦修又一次冲向候车室的时候,传来了小男孩庞永胜的呼救声。王彦修闻声赶来。只见小永胜被埋压的地方,残墙断壁上横架着几块水泥预制板;下边,一块塌落的长长的水泥板横躺着,小永胜被挤压在水泥板和砖垛瓦砾之间,外面露出一条腿和小手。洞口最上面的几块水泥板,摇摇欲坠③,真象虎口里伸出来的一只只巨牙。大地不时地颤抖,碎砖瓦块有时从上面抖落下来,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时间就是生命!”王彦修毫不迟疑,一猫腰钻进去,就劈哩啪啦地把砖块往外扔。突然,上面掉下来的一块断砖砸在王彦修的后脑勺上,他一下跌坐在乱砖堆上,鲜血渗透了军帽,流到了脖梗。
    “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雷锋的无产阶级斗志鼓舞着王彦修继续战斗。
    砖瓦被扒开了,孩子就要得救了。这时候,车站派出所的女民警董芬赶来帮忙。忽听得王彦修猛喊一声:“这儿危险!”随即将董芬一把推出洞外。片刻,一次较强的余震发生了。哗啦一声,王彦修头顶上的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我们的英雄战士倒下了!
    周围的群众一阵风地围了过来,“快扒小孩,快!……”王彦修在自己的双腿被水泥板砸断后,想到的是小永胜的安危。他急切地召唤着周围的群众。
    小孩得救了,董芬脱险了,可是王彦修同志昏迷过去了。
    在场的群众全力以赴抢救这位英雄的战士。一位共产党员设法找来了半瓶桔子汁,一滴一滴地从王彦修干裂的嘴唇间滴进去。生命垂危的王彦修同志,一苏醒过来,首先惦念的是整个灾区的抢救工作。他使尽力气断断续续地问:
    “向上……联系……得……怎样……”
    负责现场抢救工作的同志,亲切地告诉王彦修:“已经和上级联系上了。毛主席、党中央很快会派人来的!”王彦修听了,两眼顿时滚出热泪,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④的笑容。
    第一辆救护车飞速驰进了广场。人们立即把它围住了,指着王彦修,争着说:
    “这位解放军同志是为抢救群众负伤的!”
    “先把他抬上车!”
    不少负伤的群众,也大声喊着:“先救他,先救他!”
    医生立即进行抢救。
    可是,由于王彦修的伤势太重,流血过多,他的脉膊已经停止了跳动。
    躺在王彦修旁边被抢救脱险的负伤的群众,朝着这位英雄 的战士,泣不成声地说:“你为俺们流尽了血啊……”
    一位解放军干部从英雄的上衣袋里,掏出了一张“军人通行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
    “王彦修”。
    人们崇敬地望着英雄,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我们亲眼看到了又一个雷锋!
    今天,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学习雷锋伟大群众运动的斗争中,人们看着王彦修同志的日记,回想王彦修同志的壮举,是多么怀念这位雷锋式的英雄战士啊!
    就是这位英雄战士,从刚刚系上红领巾的时候,就立下了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的志向,无论是在学校、在生产队、在治河工地,他都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群众赞扬他学雷锋、象雷锋,做的好事数不清。
    就是这位英雄战士,在参军之前,曾经战胜烈火,从烟焰冲腾的谷场窝棚里抢救出一位看场的少年。
    就是这位英雄战士,在参军以后,当执行生产任务,面临高温高压装置突然发生故障的严重时刻,奋不顾身,争先抢险,迅速排除了障碍,保障了战友和厂房的安全。
    就是这位英雄战士,无私无畏,奋不顾身,先后六次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
    是的,人们追忆着这位英雄战士在毛主席光辉题词照耀下,一步步地攀登思想革命化高峰的历程,又怎能不激情澎湃!
    此刻,当我们重温“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光辉题词,凝视这位英雄战士的遗像的时候,仿佛已经望见,一个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的新高潮,正在祖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
注释
①选自一九七七年三月七日《人民日报》,作者是《人民日报》通讯员。原标题是《壮丽青春献人民——记雷锋式的战士王彦修》。
②端庄——(姿态、神情)端正庄重。
③摇摇欲坠〔zhuì〕——形容十分危险,就要掉下来。
④欣慰——感到高兴和安慰。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60页~第66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6:45:24 | 只看该作者
一三  小评论二则
吃吃喝喝决不是小事①
作者:刘玉艮

    前一个时期,我们队里有个贫农出身的青年,被一个阶级敌人拉去吃吃喝喝。阶级敌人还用二十斤小麦向这个青年换了十九斤三两大麦。大家教育这个青年要向阶级敌人划清界限,他毫不在乎地说:“吃吃喝喝是生活小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政治上划清界限就行了。”
    吃吃喝喝真是生活小事吗?决不是。筷子头上有阶级斗争。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敌人向我们进攻,不但有钢弹的硬打,而且更多的是糖弹的软攻。他们往往从我们生活中首先打开缺口,俘虏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从而妄图达到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和敌人一起吃吃喝喝,这说明已和敌人坐在一条板凳上了,久而久之,就会和敌人合穿一条裤子,为敌人说话、做事,被拉下水。所以,经济上和敌人拉拉扯扯,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同流合污②。那种“只要政治上划清界限就行了”的论调,完全是自欺欺人③之谈,到头来就会“划”到敌人那边去。
    说吃吃喝喝是小事的人,没有好好想一想:在旧社会,阶级敌人鱼肉吃不了,宁可坏掉,也没有给我们一口,我们有些贫下中农活活饿死了他们也没有看一眼,现在忽然亲热起来,拉我们吃喝,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吗?过去,阶级敌人算剥削帐精得很,算盘一响,多少人倾家荡产④、家破人亡!现在,突然“大方”起来,做明吃亏的交易,这难道不是夜猫子进屋来者不善吗?过去我们贫下中农没有权,阶级敌人把我们踩在脚下,今天我们掌了大权,敌人拉我们吃喝,目的就是想在吃喝中把权篡过去。
    毛主席教导我们:“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敌人拉我们吃吃喝喝是一种糖弹,资产阶级捧场是一种糖弹,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糖弹会进攻腐蚀我们。我们要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阶级斗争熄灭论”,随时揭穿敌人的阴谋,打退糖弹的进攻。我们要经常对一些政治上的糊涂人做教育工作,使他们猛省⑤过来。我们还要时时对自己敲警钟,提防⑥被敌人糖弹打中。
༺༻༺༻༺༻༺༻༺༻༺༻༺༻༺༻༺༻༺༻༺༻༺༻༺༻༺༻༺༻༺༻
比什么?⑦
作者:尤莹

    新街口邮局投递班的职工,到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密云山区石城邮电所,同这个所的邮递员同志一起出了一趟班,步行山路八十里,亲身体验到山区邮递员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亲眼看到山区邮递员同志全心全意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的动人事迹。回来后,他们及时组织了座谈,和山区邮递员同志比工作条件,比路线觉悟,比革命干劲,找出了差距,提高了觉悟。他们这一次班组活动搞得很好。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什么?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世界观,有不同的比法。
    有的人比吃,比穿,比工资,比工作轻重。这些,是剥削阶级的比法,是剥削阶级宣扬的那一套。孔丘不是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吗?林彪不也是用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拉拢他的死党吗?在林彪、孔丘的脑子里,想的就是发大财,做大官,吃、喝、玩、乐。我们的同志如果这样比,就错了,就会上林彪、孔丘的当。这样比,就会忘掉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越比意志越消沉,越比继续革命的觉悟越低,越比革命干劲越小,最后,就会滑到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泥坑中去。
    我们无产阶级比的是路线觉悟,比的是对人民的贡献,比的是革命干劲。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就是无产阶级的比法。这样比,就会越比革命意志越坚强,越比继续革命的觉悟越高,越比革命干劲越足。我们千千万万革命同志就是这样比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别的,有差别就要“比”。我们同志的思想政治路线觉悟有高有低, 革命干劲有大有小,这就要比。思想政治路线觉悟低的要和觉悟高的比,革命干劲小的要和干劲足的比。这样一比,就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推动事物的发展,鼓舞自己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
注释
①选自《红旗》杂志一九七〇年第二期。略有改动。艮,读gèn。
②同流合污——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③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④倾〔qīng〕家荡产——丧失掉全部家产。倾,倒出。荡,弄光。
⑤猛省〔xǐng〕——突然觉悟过来。猛,迅速。省,觉悟、醒悟。
⑥提〔dī〕防——当心、防备。
⑦选自一九七五年二月十八日《北京日报》。略有改动。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77页~第81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6:47:42 | 只看该作者
一四  “防被欺”①
作者:肖江


    《西游记》上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②。说的是一个六耳猕③猴,化作孙行者,腰系虎皮裙,拿着一根金箍棒,占据水帘洞,打昏唐僧,抢走青毡包袱,待真行者和他交手时,他却诡称自己是真的孙悟空,两猴一直闹到天宫地府,搞得一时真假难分,皂白④莫辨。
    无独有偶⑤。《水浒》中也有一个真假李逵的故事⑥。说的是山贼李鬼,假冒黑旋风李逵,在山林里剪径⑦。李逵见他用墨把脸涂得黑黑的,手里也舞着两把板斧,就喝道:“你这厮⑧是什么人?敢在这里剪径!”这个李鬼大言不惭地说:“若问我的名字,吓碎你的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
    这就启示我们:要谨防假冒。
    别以为这仅仅是小说。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中这样的事也不少。解放前,北京有个王麻子剪子店,因为有了一点名气,以后就冒出了好几家这样的店号。各家都要表白自己是嫡传⑨,有人就在“王麻子剪刀店”前面加了一个“真”字商标,以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另一家见了,说我比你还“真”,一口气在招牌上面连加了两个“真”字,还嫌不足,又添了一个“老”字,变成了“真真老王麻子剪刀店”。实际上,“真”也好,“老”也好,都是骗子装正经。象这样的事,就不是无独有偶,而是有三、有四以至有更多。在上海不是有“真正老正兴”、“真正老大房”,在杭州不是有“真正张小泉”以至“真真真……”吗?
    这一套市侩⑩的手法,政治骗子运用得更为娴熟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有一种反动思潮象瘟疫一样在德国流行,阻碍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破坏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开展。当时,代表这种反动思潮的反动流派不仅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并且还在“社会主义”四个字前面加上“真正的”三个字,这就是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可是,它“真正的”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按:指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它“真正的”代表的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是“直接代表了一种反动的利益,即德国小市民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彻底揭露和狠狠打击了这种以假冒真的政治骗子。
    这也不只是过去的事。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那些假马克思主义者更要拉大旗作虎皮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之流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不也是这样的吗?他们搞共产主义是假,复辟资本主义是真。苏修走狗王明,明明是百分之百的叛徒、汉奸,但却偏偏要打扮成“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林彪一类骗子分明要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把中国重新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但却喊破喉咙嚎叫要搞什么“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搞 的这一套骗人的伎俩,戳穿了,只不过是在拼命跳假面舞,蛊惑⑬人心,以期混水摸鱼。这正如列宁所描绘的那样:“在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情况:那个叫喊得最凶的和发誓发得最厉害的人,正是希望把最坏的货物推销出去的人”。
    然而,鱼目岂能混珠!假的就是假的。六耳猕猴虽然一再变幻,但最后还是妖形毕露。猴王没有做成,却在孙悟空棒下丧身。李鬼的买路钱没有拿到,结果只能在李逵的朴刀⑭下乞求饶命。德国当年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斗争,被批驳得体无完肤。当今,那些假马克思主义骗子,不管他们如何叠床架屋⑮,滥用副词,拼命打着“真正的”招牌,但是,欲盖弥彰⑯,只能更加暴露出他们一副欺世盗名⑰的嘴脸,到头来只能从他们所唱的高调中落下来,落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
    这说明:人民是不可欺的,人民是不可骗的。
    但是,这里也反映了我们应当牢记的阶级斗争的规律,这就是列宁所指出的:“这种‘资产阶级工人政党’,在马克思主义受到工人欢迎的一切地方,都会拿马克思的名字来赌咒发誓”。鲁迅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在同国内外阶级敌人的斗争中,同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斗争中,得到的一条深刻经验,就是:“防被欺”。鲁迅说:“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⑱我们要学习鲁迅,“善于辨别那些伪装拥护革命而实际反对革命的分子,把他们从我们的各个战线上清洗出去,这样来保卫我们已经取得的和将要取得的伟大的胜利”。
------------------------------------
注释
①选自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二日《文汇报》。略有改动。“防被欺”,鲁迅语,见《鲁迅全集》第三卷《小杂感》。
②真假孙悟空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五十七回和第五十八回。
③猕〔mí〕
④皂白——黑白,比喻是非。皂,黑色。
⑤无独有偶——某类人或事,虽极少见,却恰巧有与它相类似者出现。多用于贬义。
⑥真假李逵的故事——见《水浒》第四十三回。
⑦剪径——指拦路抢劫。
⑧厮〔sī〕——这里是对人的轻蔑的称呼。
⑨嫡〔dí〕传——直接的传授。嫡,指最亲近的血统关系。
⑩市侩〔kuài〕——旧社会中以拉拢买卖、从中进行剥削为职业的人。这里是指惯于唯利是图、投机取巧的人。
⑪娴〔xián〕熟——熟练。
⑫拉大旗作虎皮——见《鲁迅全集》第六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震得可怕的横暴者。”
⑬蛊〔gǔhuò〕惑——使人迷惑。
⑭朴〔pō〕刀——旧式武器,一种窄长有短把的刀。
⑮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⑯欲盖弥〔mí〕彰——想掩盖,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⑰欺世盗名——欺骗蒙蔽世人并以此获得名声。
⑱“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引自《小杂感》,意思是:必须提防自称正人君子的骗子,这种人自称正人君子,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正是盗贼。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83页~第87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6:50:13 | 只看该作者
一六  桥①
作者:李迪、郑健


    在亚热带的丛林拉练硬是磨人筋骨。刚才还是大太阳揭头皮,转眼工夫,一阵过山雨,劈头盖脸,浇得人浑身透湿。雨冲洗过的泥路,一步三滑。走在前头的四连战士们,扭着“秧歌”翻下金叶山,朝勐②洒寨走去。
    走在队伍后面的连长周大桩,正粗门阔嗓地鼓动着士气,忽见队伍站下了,忙吼道:“怎么回事?”
    指导员肖细竹跑过来:“老周,一条河拦了路。”
    “过桥呀,不是有桥吗?”周大桩记得行军图上标有一道竹便桥。
    “刚才那阵暴雨,把桥送给龙王爷啦!”
    周大桩愣了愣,命令部队原地休息;然后,和肖细竹来到河边。这河有十来步宽,象道沟,可水却深过胸口,泥浆似的河水上下翻卷着败叶枯枝。肖细竹站在河边,正思考着什么,周大桩猛地一拍他肩头:“甭用心思啦,正好练练大伙的水性!”
    战士们一听,呼啦啦围上来:“对!练了铁脚板,再练水上飞!”
    浪花飞溅,一连人马很快闯过了河。
    周大桩穿行在拧着湿衣裤的战士们中间,大嘴乐得瓢似的:“上山是虎,下水成龙啊!大家再加把劲,前面就到勐洒啦!”他来到肖细竹跟前,见他仍凝视着河水,又是一猛掌:“嘿!人都过来了,还发哪家子愁?快走吧!”
    肖细竹一指山间小路:“老周啊,山里的撒尼族③群众下坝,坝子④的傣族社员上山,这里是必经之路。桥冲走了,路不就断了吗?”
    周大桩一摸脑壳:“哟,可不是……”
    这时,文书小刘一蹦一跳地跑过来:“连长、指导员,几个班的同志们都议论开啦,要学雷锋,为人民做好事!”
    肖细竹笑了:“架桥,对吗?”
    小刘一双眼笑成了豌豆芽儿:“对!帮老百姓把桥架好了再走!”
    肖细竹点点头:“好啊!打倒‘四人帮’,光荣的革命传统大发扬。老周啊,我看,干起来吧!”
    周大桩一拍巴掌:“好!一路行军一路学雷锋,战士们想到我前头了。干!”
    全连动手,一座崭新的竹桥出现在浪花飞溅的河上。
    肖细竹正和一伙战士们清理着架桥剩下的竹子、树桩,小刘泥脚踩在一截湿漉漉的竹子上,扑哧一个趔趄⑤,摔倒了。
    “新砍的竹子上有一层青苔,真滑呀!”小刘爬起来,把脚下那截竹子踢了个满地滚。
    肖细竹的眼睛紧追着那截竹子,连转几转。
    连长说:“要在桥头立个牌子。”
    肖细竹点点头:“对,很有必要!”
    “好,我去写!”文书小刘转身向河边跑去。
    当肖细竹赶到河边时,小刘正在桥头插牌子。牌子上写着:爱民桥,驻军某部×年×月×日立。
    小刘问:“写得怎么样?”
    肖细竹答:“不怎么样。”
    “啊?……”
    “小刘啊,雷锋同志在去看病的路上,帮助建筑工地运砖;因公外出,主动为丢了车票的大嫂买票。他走到哪儿,好事做到哪儿,啥时留过名?”
    “是这理。”周大桩皱紧眉头说:“小刘快把牌子拔掉!”
    “不,牌子还是要立!……”
    一个崭新的牌子立在了桥头。雨后艳阳,河水粼粼⑥,波光映得竹桥闪亮。再看那桥头的牌子上,两行大字分外夺目:
新架竹桥,
当心滑跤。
    战士们收拾停当,又踏上了新的征途。他们那自豪的歌声,飞扬在山谷间:“学习雷锋好榜样……”
------------------------------------
注释
①选自一九七七年四月四日《解放军报》。略有改动。
②勐〔měng〕
③撒尼族——和下文的傣〔dǎi〕族,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
④坝子——我国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叫坝子。
⑤趔趄〔lièqie〕——脚步歪斜,站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⑥粼粼〔línlín〕——这里形容流水清澈明净。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96页~第99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11:31:01 | 只看该作者
一八  中国石拱桥①
作者:茅以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象天上的虹。我国的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②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分布很广,全国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芦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③河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〇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人民政府进行了彻底的整修,使这座古桥恢复了青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唐朝的张嘉贞④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原来这座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大拱下面的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象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也使得桥身更美了。(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象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持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庄严壮丽,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⑤美观。唐朝的张鷟⑥说它“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⑦”。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高度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这都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其中有一位杰出的工匠,名叫李春,见于桥上碑文。
    永定河⑧上的芦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年到一一九二年间。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大小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桩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千态万状,维妙维肖⑨。
    早在十三世纪,芦沟桥就闻名于全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⑩来过中国,在他的一部游记里,他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所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脍炙人口⑪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芦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芦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在那里,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往往离桥不远就有山,从就地取材说,用石造桥是非常自然的。其次,我国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再其次,我国石桥的建筑技术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方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那座桥有的石梁整块重达二百吨,至今还不完全知道是怎样安装上去的。再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上述的桥就是例子。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杰出的石拱桥。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型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一九六一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在石拱桥的传统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为世界所无,最适合农村之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一孔,长达一百五十米。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
注释
①选自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人民日报》。作者茅以昇,现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届人大常委。文化大革命中,本文曾由作者稍加修改。拱,读gǒng。
②《水经注》——古代地理著作。是南北朝时北魏郦〔lì〕道元给《水经》(记述我国江河分布情形的书)作的注释。
③洨〔xiáo〕
④张嘉贞——唐代开元年间的一个宰相。
⑤古朴——朴素而有古代风格。
⑥张鷟〔zhuó〕——唐代文学家。
⑦涧〔jiàn〕——两山之间的水流。
⑧永定河——在河北省西北部,流经北京市郊区。
⑨维妙维肖〔xiào〕——形容模仿或描绘得非常精妙逼真。维,语气助词。肖,想象。
⑩马可·波罗(一二五四——一三二四)——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十三世纪末来中国,在元朝任职十七年。他是最早向欧洲介绍中国和中亚情况的旅行家。他在东方的见闻,记录在《马可·波罗行记》里。
⑪脍〔kuài〕炙〔zhì〕人口——比喻人人赞美。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109页~第113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7:34:31 | 只看该作者
二〇  愚公移山①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②,方③七百里,高万仞④。本在冀州⑤之南,河阳⑥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⑦九十,面山而居⑧。惩⑨山北之塞⑩,出入之迂⑪也,聚室而谋⑫曰:“吾与汝⑬毕力平险⑭,指通豫南⑮,达于汉阴⑯,可乎?”杂然相许⑰。其妻献疑⑱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⑲,如太行、王屋何⑳?且焉置土石㉑?”杂曰:“投诸渤海之尾㉒,隐土㉓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㉔,叩石垦壤㉕,箕畚㉖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㉗氏之孀妻㉘,有遗男㉙,始龀㉚,跳往助之。寒暑易节㉛,始一反焉㉜。
    河曲智叟㉝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㉞。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㉟,其如土石何㊱?”北山愚公长息㊲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㊳,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㊴,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㊵也,而山不加增,何苦㊶而不平?”河曲智叟亡㊷以应。
    操蛇之神㊸闻之,惧其不已㊹也,告之于帝㊺。帝感其诚㊻,令夸娥氏二子㊼负㊽二山,一厝朔东㊾,一厝雍㊿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51]焉。
------------------------------------
注释
①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著。原书早已失散。现在流传的《列子》,可能是晋人作品。书中有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②太行〔háng〕、王屋二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王屋山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
③方——方圆大小,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④万仞〔rèn〕——形容极高。仞,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⑤冀州——古地区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⑥河阳——古地名,现在河南省孟县,这里泛指黄河北岸。
⑦且——将近。
⑧面山而居——面对着(这两座)山住着,即住在山北。面,向着。
⑨惩〔chéng〕——苦于。
⑩塞〔sè〕——阻塞。
⑪迂〔yū〕——曲折、绕远。
⑫聚室而谋——召集全家的人来商量。室,指全家。
⑬汝——你。这里是复数“你们”的意思。
⑭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⑮指通豫南——通向豫州的南部。指,指向。豫,豫州,古地名,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南的地方。
⑯汉阴——汉水南边。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⑰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地、没有次序地。许,赞同。
⑱献疑——提出疑问。
⑲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削低魁父这座小山。曾,相当于“还”。放在否定词语之前,加强语气。损,削减、削低。魁父,小山名。丘,土堆。
⑳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能把……怎么样”的意思。
㉑且焉置土石——而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且,而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㉒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诸,“之”、“于”两字的合音词,相当“之于”的意思。
㉓隐土——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㉔荷担者三夫——(能)挑担子的三个人。荷,负荷。
㉕叩石垦壤——凿石头,挖土块。叩,打、凿。垦,开垦、挖土。
㉖箕畚〔běn〕——盛泥土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着土石)的意思。
㉗京城——复姓。
㉘孀〔shuāng〕妻——寡妇。
㉙遗男——遗腹子(父亲死后才出生的男孩)。
㉚始龀〔chèn〕——才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㉛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㉜始一反焉——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焉,语气助词。
㉝叟〔sǒu〕——老头。
㉞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甚矣,太过分了。惠,同“慧”,聪明。
㉟毛——这里指草木。
㊱其如土石何——还能把那些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㊲长息——长叹。
㊳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的顽固,简直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彻,通。
㊴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
㊵穷匮〔kuì〕——穷尽,完结。匮,缺乏。
㊶苦——愁。
㊷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这里同“无”。
㊸操蛇之神——传说中的山神。相传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拿。
㊹惧其不已——怕他不停止地干下去。惧,害怕。已,停止。
㊺帝——传说中的天帝。
㊻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㊼夸娥氏二子——传说中的两个力气很大的神。
㊽负——背。
㊾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座放在朔东。厝,同“措”,放置。朔东,朔方东部。朔方,古地区名,现在山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一带。
㊿雍——雍州,古地区名,现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
[51]陇断——山岗高地的阻隔。陇,这里通“垄”。
------------------------------------
    白话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周长七百里,极高。原本在冀州南面、河阳北面。
    愚公已90多岁,面对这两座山居住着。因大山阻隔,日常出行经常迂回,非常不便,于是召集全家人,对他们说:“我与你们竭尽全力铲除两座大山,今后出行可直通豫州以南、汉水南岸,怎么样?”众人纷纷赞同。他的妻子质疑说:“以你的力量,还不能削低魁父这座小山,怎能奈何得了太行、王屋两座山?况且由此产生的大量土石放置在何处?”众人说:“可扔在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从家人中挑选了3位能挑担子的人,带着他们凿石挖土,用箕畚装着土石运往渤海边。他的邻居京城氏的遗孀,有个遗腹子,才七八岁,也来帮助愚公。而且这位男孩每天坚持在工地劳作,一年仅回家一次。
    住在河曲的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明智了。以你晚年的能力,还无法清除山上的一草一木,又怎奈何得了土石?”愚公长叹一声说:“你头脑冥顽不化,还不如妇孺。即使我死了,我的儿子还活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了孙子。子子孙孙,生命不息,而山不会增高,何愁铲除不了呢?”智叟无言以对。
    操蛇的山神听说愚公试图移除太行山和王屋山,担心其持之以恒,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也被愚公的这番恒心感动,于是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起两座山,分别放置在朔东和雍南。从此以后,冀州、汉水南面交通畅行,再无任何阻碍。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119页~第122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12:10:50 | 只看该作者
二一  陈玉成①


    陈玉成,广西藤县人。天王起兵金田②,玉成有诸父曰承镕者③,从天王起兵,玉成乃就④承镕军中。诸王皆器⑤之。
    太平天国四年⑥,玉成请率五百人助攻武汉。五月,抵武昌,玉成率十余骑⑦侦武汉形势,其马受弹击者再⑧,从容巡视,安然回营。谓石祥祯⑨曰:“城中粮尽,守者皆饥疲无人色。援军璧⑩城外者,复目动而神离⑪,腰缠累累⑫,为逃计矣⑬。必克⑭之。”祥祯曰:“此事即以属汝何如⑮?”玉成笑曰:“试为之。”遂率所部入梁子湖⑯,绕至武昌东,分三百人为疑兵攻城,自率二百人于隐僻处缒城而上⑰,大呼曰:“天兵登矣!”清军数千人,闻之大惶惧,斩关夺门而奔⑱。遂克武昌。以战功擢殿右十八指挥⑲。其后,加封号曰成天豫⑳,晋㉑封英王。
    太平天国八年,玉成率众循㉒江北而东,将援天京㉓。时清将胜保率马步军自水口㉔来,与玉成军遇于乌衣㉕。玉成募㉖刀牌手㉗入敌阵,削其马足。马纵横卧道上,后者不能进,清军大败,胜保仅以身免㉘。已而㉙又败清军于浦口㉚。清军沿江百余垒㉛望风齐溃,遂克江浦、天长㉜,进攻六合㉝。先是玉成入安徽,长江重城望风归附㉞。六合居天京北岸,清军拒守者六年。至是,玉成誓破之,昼夜攻城,遂克六合。复与清将李续宾会战于三河㉟,玉成鼓勇攻之,清军溃败不可止,续宾自缢㊱死。
    太平天国十年,清军围安庆㊲。玉成率众略㊳江南北各地,欲牵制清军,以解安庆之围。十一年秋,安庆陷,玉成趋庐州㊴。
    太平天国十二年,清将多隆阿围庐州。玉成率三千人袭清军,不利,庐州陷。初,苗沛霖驻寿州㊵,曾受太平天国封号,已而又阴与胜保结。至是,乃诱玉成如寿州㊶,至则囚㊷之,献胜保营,胜保高坐愕眙㊸曰:“何不跪也?”玉成曰:“吾英王,奚跪汝为㊹?尔本我败将,乃敢向我作态㊺!”胜保曰:“然则何致受擒㊻?”玉成曰:“我自不识人,岂尔之力!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尔犹记乌衣之役乎?尔步骑二万与我遇,有一存活者乎?”胜保默然。予酒食 ,劝之降。玉成曰:“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㊼也!”乃槛送㊽玉成赴清京,及延津㊾,遇害。年二十六。
------------------------------------
注释
①本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从有关资料辑录的。陈玉成(一八三七~一八六二),农民革命英雄。他十四岁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在革命战争中迅速成长,十八岁在武昌首立战功,二十一岁成为太平天国的优秀将领。在太平天国后期,他不畏艰险,率领太平军转战长江一带,几次扭转了危局,战果显著。陈玉成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赤胆忠心,万苦不辞,最后因叛徒出卖英勇牺牲。他为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②天王起兵金田——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于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这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天王是洪秀全的称号。
③玉成有诸父曰承镕者——玉成有一个叔父叫承镕的。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
④就——跟随、随同。

⑥太平天国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下文的“太平天国八年”、“太平天国十年”、“十一年”、“太平天国十二年”分别指公元一八五八年、公元一八六〇年、公元一八六一年、公元一八六二年。
⑦骑〔jì〕——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⑧其马受弹击者再——他的马两次被枪弹打中。再,两次。
⑨石祥祯——当时太平天国围攻武昌的将领之一。
⑩壁——营垒,这里是驻扎的意思。
⑪复目动而神离——又察看动向,心神不定。
⑫腰缠累累——腰间缠着许多抢掠来的钱财。
⑬为逃计矣——作逃跑的打算了。
⑭克——战胜而取得据点。
⑮此事即以属〔zhǔ〕汝〔rǔ〕何如——就把攻城这件事交给你怎么样?以,把。属,同“嘱”,托付。汝,你。何如,怎么样。
⑯梁子湖——在武昌东南。
⑰缒〔zhuì〕城而上——意思是抓住绳子爬上城墙。
⑱斩关夺门而奔——砍断门栓,争着从城门逃跑。关,原义是门栓。
⑲以战功擢〔zhuó〕殿右十八指挥——因为作战有功提拔为殿右十八指挥。擢,提拔。殿右十八指挥是太平天国的高级官职。
⑳豫——和下文的“王”都是太平天国爵位名称。
㉑晋——提升。
㉒循——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
㉓天京——太平天国首都,即今南京市。当时清军在长江南北扎营,企图围困天京。
㉔水口——镇名,在今安徽省来安县。
㉕乌衣——镇名,在今安徽省滁县。乌衣之战是打破敌江北大营的重要战役。
㉖募〔mù〕——征集。
㉗刀牌手——以盾牌护身,用刀削马足,破敌骑兵的战士。
㉘胜保仅以身免——意思是胜保只逃出条活命。
㉙已而——不久。
㉚浦口——镇名,在南京市西北。浦口战役的胜利,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包围,扭转了天京当时的不利形势。
㉛垒——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这里指驻军。
㉜江浦、天长——江浦,今江苏省江浦县。天长,今安徽省天长县。
㉝进攻六合——进而攻打六合。六合,今江苏省六合县。
㉞归附——归顺、投降。
㉟三河——镇名,在今安徽省肥西县南。当时是经济、军事要地。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湘军。
㊱自缢〔yì〕——上吊自杀。
㊲安庆——在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当时天京的重要屏障。
㊳略——攻打。
㊴趋庐州——奔赴庐州。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
㊵苗沛霖驻寿州——苗沛霖,地主土匪武装的头子,曾投靠清政府,后伪装反清,接受太平天国封号,又暗中与胜保勾结,投降清朝,最后被清军所杀。他是个阴险毒辣的反革命两面派。寿州,今安徽省寿县。
㊶乃诱玉成如寿州——苗沛霖送信给陈玉成,口蜜腹剑,说寿州兵多粮足,他可派兵攻打汴〔biàn〕京(今河南开封),诱惑陈玉成到寿州。如,往。
㊷囚——拘禁。
㊸愕眙〔chì〕——吃惊地看着。眙,瞪着眼。
㊹奚〔xī〕跪汝为——为什么要向你下跪呢?奚,为什么,疑问代词。为,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㊺乃敢向我作态——竟敢向我装腔作势。
㊻然则何致受擒〔qín〕——那么你为什么落到被俘的境地呢?
㊼饶舌——多嘴、说废话。
㊽槛〔jiàn〕送——关在囚车里送走。槛,囚车。
㊾延津——现在河南省延津县。
------------------------------------
    白话译文
    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天王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时,陈玉成有个叔父叫承镕,也参加了起义,陈玉成随同叔父加入了起义军,并得到太平天国诸王的器重。
    太平天国四年(公元1854年),陈玉成请求率领五百人马协助攻打武汉,得到应允。这一年5月,陈玉成率军抵达武昌。他先是率领十余人侦察武汉的形势,期间他的马两次被枪弹击中,但陈玉成临危不惧,仍旧从容巡视,并且安然无恙地返回军营。回来后他对太平军围攻武昌的一位将领石祥祯说:“武昌城中清军粮食已耗尽,守城的士兵都因饥饿、疲惫而无精打采、士气低落。驻扎在城外的援军士兵也都察看动向,心神不定,许多人腰间缠着许多抢掠来的钱财,疑似有临阵逃脱的念头,如果此时进攻,则稳操胜券。”石祥祯说:“攻打武汉的任务就交给你,怎么样?”陈玉成笑着说:“试试看。”陈玉成随即率军奔赴梁子湖,绕到武昌东面,先派三百士兵正面攻打武昌城,以分散清军主力的注意,自己率二百士兵隐藏在城墙外围不引人注目处,与众兵抓住绳子攀爬上城墙,并大声喊:“天兵来了!”数千清军听到后十分恐惧,军心涣散,纷纷砍断门栓,争先恐后破门逃跑。陈玉成很快夺取了武昌。因战功卓著,陈玉成被封为殿右十八指挥。不久又加封成天豫,升为英王。
    太平天国八年(公元1858年),陈玉成率军沿长江北岸向东行进,计划解天京之围。此时清军将领胜保率骑兵和步兵自水口启程,行至乌衣时遭遇陈玉成军,两军激战。陈玉成召集刀牌手攻入敌人阵地,刀砍敌人马足,致使清军骑兵马匹纷纷倒下,横七竖八地卧在地上,无法前进,最后清军一败涂地,胜保死里逃生。不久陈玉成又在浦口击败清军。长江沿岸的清军节节败退,许多重镇落入太平军手中。六合位于长江北岸,与天京隔江想望,清军在此地已驻守了6年之久。陈玉成率军行至六合,发誓一定要占领,日夜不停攻打,很快占领了六合。后来又再次与清军将领李续宾在三河激战,陈玉成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敌人溃不成军,李续宾上吊自杀。
    太平天国十年(公元1860年),清军包围安庆。陈玉成率军攻克长江沿岸多地,以此牵制清军,缓解安庆危局。太平天国十一年(公元1861年)秋季,安庆沦陷,陈玉成奔赴庐州。
    太平天国十二年(公元1862年),清军将领多隆阿包围庐州。陈玉成率领三千人马反击清军未果,庐州沦陷。寿州的太平军首领苗沛霖曾投靠清政府,后佯装反清,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册封,不久又暗中与胜保勾结。此时他致信陈玉成,慌称寿州兵多粮足,他可派兵攻打汴京,诱骗陈玉成到寿州。陈玉成一到寿州,就被苗囚禁并押解到胜保营地。胜保神气活现,高高在上,见到被掳的陈玉成,惊讶地问:“为什么不跪下?”陈玉成说:“我身为英王,为什么向你下脆?你本是我手下败将,竟敢向我装腔作势!”胜保说:“那你为什么沦为阶下囚呢?”陈玉成说:“这是我失误所致,而非你的能力所及!今天我死了,苗贼明天必死!你还记得乌衣之战吗?你率领二万步兵和骑兵与我激战,你方有一个存活的吗?”胜保无言以对。但胜保仍不甘心,以丰盛的宴席,伴以甜言蜜语,企图诱使陈玉成投降。陈玉成说:“大丈夫死就死罢,何必啰嗦!”胜保劝降不成,将陈玉成关入囚车,准备押送到北京,但到了延津就将其杀害。陈玉成就义时仅26岁。

——北京市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下册)第124页~第12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2-23 04:21 , Processed in 0.487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