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3310|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人社1973年5月第1版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2:4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毛主席在水库工地上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是星期日。在这一天,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到北京北郊(jiāo)十三陵(líng)水库工地,参加劳动。
  这天下午,天气很热,没有一丝风。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戴着草帽,坐着汽车,向十三陵水库工地进发。
  三点二十分,汽车到了工地指挥所。毛主席参加劳动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工地。工地上的广大革命群众欢腾起来了。毛主席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
  毛主席迈着雄健的步伐(fá)登(dēng)上水库大坝东面的高处,俯(fǔ)瞰(kàn)①水库全景,了解工程进展的情况。毛主席关切地询(xún)问:能不能在洪水到来以前修成?聚(jù)集在毛主席周围的群众坚定有力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毛主席看到群众这种高昂(áng)的革命精神,微笑着点点头。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同一个普(pǔ)通劳动者一样,握着铁锨,把土一锨一锨地铲(chǎn)起来,装进柳(liǔ)条筐里。
  参加水库建设的同志们都沉浸(jìn)在幸福和欢乐中。有位老贫农含着幸福的热泪说:“毛主席那样忙,还来同我们一起修水库,我们一定要加倍(bèi)努力,提前完成水库工程,好多打粮食,建设社会主义。”
  六点四十分,毛主席离开了工地。工地上的劳动大军依然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
    注释
  ①俯瞰——从高处向下看。俯,向下,低头;瞰,望。

——山东省小学课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页~第3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12:44:56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2-11-20 14:01
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实现 ...

    拓展阅读
方志敏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
作者:戴和圣

  方志敏的诗歌集中创作于他走上革命道路期间(1922~1923年),以及1935年牺牲前夕,从中可见他在革命艰难时期的深邃思考和崇高信仰,诗中处处闪耀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品格。

(一)
  方志敏出身贫寒,自幼经历艰辛坎坷、尝尽人间疾苦,这使得他对劳动大众的苦难感同身受,自觉将“小我”融入追求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刻苦求学、投身革命,坚定了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期间,他牵头开展阅读进步报刊的读书活动,参与领导反对“华盛顿会议”的爱国运动,发起成立揭露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非基督教大同盟”小组,引起北洋军阀的敌视。1922年夏,他愤而退学回到家乡弋阳县法雨寺养病。肺病、呕血的恶疾和贫穷的现实,使他愈发感到压抑,作《呕血》以吐心中块垒:“我这般轻轻年纪,就应该呕血吗?”质问暗黑的世界;“我为家庭虑;我为求学虑;我又为无产而可怜的兄弟们虑。万虑丛集在这个小小的心儿里,哪能不把鲜红的血挤出来呢?”青年革命者爱国爱民的心,殚精竭虑到滴血;“无产的人都应该呕血的……何止我这个羸弱的青年;无产的人不呕血,难道那面团团的还会呕血吗?”矢志探寻现实问题的答案,力图为人民、为中国谋求改变。“读书不成,只为家贫,千万人贫而失学,何只我方志敏一人”,他只身漂泊上海,毅然踏上爱国救国的革命征途。
  他深切同情劳动者,《哭声》以灵魂体验悲鸣痛呼,“他们呜咽的、悲哀的而且时时震颤的声音,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用心倾听民间疾苦,“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取去了,剩的些微,哪够供妻养子”;为最底层人民悲壮呐喊,“我们牛马一般的在煤烟风尘中做做输运,奔走,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疾病一来,只好由死神摆布去了”;感慨劳动大众的无奈与不甘,“狂暴的恶少,视我们为娱乐机械,又来狎弄我们了”;揪心未来力量的质朴发问,“我们刚七八岁,就给放牛作工去吗”;民生悲悯是吹向革命青年的战斗号角,“青年人,可爱的青年人,你不援救我们还希望谁”;勇毅回应人民的哭诉,“我应该援救你们,我同着你们去”,激励有志青年勇立潮头,担负救国救民重任。

(二)
  方志敏历经辛亥革命、五四学潮、国民革命、抗日反蒋浪潮,始终站在大动荡、大变革、大危难的风口浪尖,以心怀“大我”的爱国爱民情怀不断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他极端厌恶和仇恨黑暗的现实,《血肉》用寓意的笔法倾吐心中愤懑:“伟大壮丽的房屋,用什么建筑成功的呢?血呵肉呵!铺了白布的餐桌上,摆着的大盘子小碟子里,是些什么呢?血呵肉呵!”揭示出统治阶级享用的一切皆由劳动人民用血肉创造的黑暗现实,谴责社会的不公。
  他苦苦思索救国救民之道,感愤于旧社会的罪恶创作了《快乐之神》,“快乐之神,你在哪里?我寻你好久了呵”,通过跨时空对话,深刻反思残酷的现实,激发革命者的斗志,呼唤理想社会的到来。他自嘲22岁的年纪却像32岁,“脸儿黄瘦了——额上还鼓起两条很粗的青筋;皮肤起了些皱纹;黑发丛里,长出了好几根白发”。雪上加霜的还有吐血的顽疾,他不禁发出感叹,“快乐之神,我的生命,是走到最危险的境地了!我所以如此,就是你不和我同在”,这是青年革命者的自画像,体现了他刚毅的品格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他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可怜的青年,我何尝不愿亲就你呢?只是在你周围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凶狠狠的恶魔……我怕闯入你的悲惨的世界呀”,却从未放弃思考,誓要改变这人吃人的社会。

(三)
  爱国救国是方志敏的人生原点,指引着他深刻思考现实问题、竭力求索革命前途、毕生扎根革命实践,积极成就“大我”与“小我”。
  他用《我的心》真情告白:“挖出我的心来看吧!我相信有鲜血淋漓,从彼的许多伤痕中流出!”虽历身心磨难,但对党的赤诚、对人民的炽爱始终如一;“生我的父母呵,同时代的人们呵,不敢爱又不能离的妻呵!请怜悯我!请宽恕我!不要再用那锐利的刀儿,去划着刺着,我只有这一个心呵!”心系亲人、也忧世人,祈盼人民安好,这是痛彻心扉的忧,更是刻骨铭心的爱。《同情心》抨击人吃人的黑暗社会,“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铁一般的硬的,烂果一般的坏的,它,怎样也摸不着了”,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腐朽糜烂;“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来喂自己的狗和马;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的一件单衣剥下,抛在地上践踏;他人的生命当膳饗,他人的血肉当羹汤,啮着喝着,还觉得平平坦坦”,谴责黑暗势力的残酷无情,同情贫苦大众的尊严尽失;“爱的上帝呀,你既造了人,如何不给个它”,寻求改变没有“同情心”的社会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1934年12月,谭家桥战役失利,他率领部队转移,途经皖南柯村时写下“握紧攙枪,任它风浪”,教育红军干部要坚持斗争。次年1月,部队行至浙赣交界,正值大雪,他有感于雪压翠竹,即景吟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抒发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大我”的思想境界使他从来无畏于“小我”的艰难困苦,“我加入了共产党,从此我的一切乃至生命都交给党去了”。在狱中,他忧心国家存亡,向死而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充溢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云舜日中”的理想抱负,伴随“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怒吼,化为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
  郭沫若诗赞方志敏曰:“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典范,方志敏的诗歌充分彰显了“小我”的品质与“大我”的境界,是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重要源泉。

——2023年1月2日一期(第1885期)《学习时报》刊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4:16:31 | 只看该作者
友谊瓜

  军号又吹响了。连队的食堂里热气腾腾,刚刚训练回来的战士们围坐在桌边吃饭,大家对今天晚上吃到的南瓜兴致很大。炊事班长见同志们吃得乐滋滋的,走过来说:“同志们!这‘友谊瓜’的味道不错吧?”
  “咦!怎么叫‘友谊瓜’?”战士们奇怪地问。炊事班长一说,大家才知道这些南瓜是赵庄小学的同学上午送来的,炊事班的战士们给起了这么个有意义的名字。
  原来,连队春天宿营在赵庄小学时,曾开垦(kěn)了河滩边上的荒地,种上了南瓜。可还没等瓜秧出土,连队接到新的任务,在一天深夜, 就静悄悄地离开了赵庄。第二天,解放军叔叔走了的消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全校,可把同学们急坏了,有的呆呆地看着解放军叔叔和他们一起裁的小树,有的捧着解放军叔叔赠送的毛主席著作出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一个红小兵大声说:“同学们! 解放军叔叔向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还给我们讲革命故事,现在解放军叔叔执行新任务去了,我们怎么办?”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①地说:“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红小兵沈(shěn)志坚激动地说:“我建议: 解放军叔叔不是种了许多南瓜吗?他们走了,让我们把南瓜管理好。将来结出瓜来,我们用小车推着送去。……”
  “对呀!”同学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
  从那天起,同学们每天都提早到校,拿来脸盆、水桶和锄头。他们又是浇水,又是锄地,忙个不停。有的同学简直象着了迷似的,每天非到瓜地去三四次不可。红小兵沈志坚,经常干到很晚,又是整理瓜藤,又是修枝护叶。同学们都关心地劝他歇一会儿,他激动地说:“解放军叔叔最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走《五·七指示》的道路,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儿童节那天,连队派了几个代表,到学校来看望红小兵。同学们正在上课,校革委会负责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讲述了自他们走后,同学们管理瓜地的情况。
  “当当当”,下课了,不一会儿屋里和窗外就挤满了同学。同学们和解放军久别重逢,格外高兴。大家把解放军叔叔围了起来,又是拍手又是笑。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解放军叔叔,瓜地的南瓜长得非常好。
  解放军叔叔勉励同学们要好好听毛主席的话,坚决走毛主席指示的“五·七”道路。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南瓜获得了大丰收。同学们小心翼(yì)翼②地把南瓜装满了几辆小车,欢天喜地送到连队来。这天,连队战士都训练去了,只有炊事班在宿营地。炊事班长看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同学,又看看那一辆辆小车上的南瓜,激动地说:“这是你们辛勤劳动出来的,劳动果实应该是你们的。”炊事班长话没说完,几十张嘴巴一起争着说起来:“地是你们开的呀!种子是你们播的呀!”“瓜是你们宣传毛泽东思想所结的果实,你们不收,那怎么行哪!”
  正在这时,指导员回来了,看到这动人场面,和同志们一商量,决定收下瓜,并决定用买瓜的钱,买一些毛主席著作和革命故事书送给同学们。
  炊事班长和同志们一边高兴地谈论,边吃着香甜的“友谊瓜”。
༺༻༺༻༺༻༺༻༺༻༺༻༺༻༺༻༺༻༺༻༺༻༺༻༺༻༺༻༺༻༺༻
  注释
  ①异口同声——大家说的都一样。
  ②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0页~第92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4:05:02 | 只看该作者
渡口老妈妈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rǎn)冉①升起,灿烂的阳光撒在广阔的酉(yǒu)港(gǎng)河上,泛起一点点耀眼的金花。这时,只见一条小船轻快地划(huá)破水面,来回载运着渡河的解放军战士和社员群众。划船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妈妈,战士们亲切地叫她蔡大娘。
  蔡大娘的丈夫在旧社会给地主扛长活,被活活累死,她领着小女儿从湖北逃荒来到湖南。解放前夕的一天,蒋匪军突然闯进了她的家,翻箱倒柜(guì)抢东西,蔡大娘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被打昏在地。当她醒来时,房子被烧了,小女儿惨遭杀害。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人民解放军推翻了蒋家王朝,把她从苦海里救了出来,过上了幸福生活。蔡大娘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从心眼里热爱毛主席,从心眼里感到解放军亲。前些时候,当解放军某部驻到酉港河北岸后,蔡大娘便自动要求到渡口来为解放军摆渡。
  这里的渡口,原来只是白天摆渡。一天夜里,几个战士要渡河执行任务,因找不到渡船,绕路多走了二十多里。蔡大娘知道后,心里很不安。她想:毛主席号召要“拥军爱民”,我一定要帮助解放军解决渡河的困难。蔡大娘便找队长商量,请生产队在渡口搭了间茅(máo)草棚,她把家搬了进去,随时准备为渡河的解放军服务。许多贫下中农见河边风大潮湿,怕她年纪大受不了,争着要换她,她怎么也不肯。她说,“为子弟兵服务,再苦再累,心里也香甜。”打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飞雪降霜, 只要解放军同志要渡河,蔡大娘就马上划起小船为战士们摆渡。
  今年六月,酉港河涨(zhǎng)水,河面增宽了许多。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蔡大娘睡在床上,忽然隐约听到河北岸有人喊“蔡大娘”,便知道战士要渡河了。她披上雨衣,提起小马灯,一边答应,一边冒着风雨向小船走去。小船在河中剧烈地颠簸(bǒ)着,河水不断地扑进船舱,溅(jiàn)到大娘身上,她全然不顾。她心想,战士们深夜冒雨渡河,一定有紧急任务,无论如何,要把船快点划过去。船到北岸,果然是通讯班的战士们要过河去执行任务。战士们见大娘浑身湿透了,十分感动,都争着帮大娘划船。蔡大娘怕战士们不熟悉水性,耽误了渡河时间,仍然坚持为亲人划船,使战士们按时完成了任务。
  蔡大娘热心为子弟兵服务的精神,受到当地军民的一致赞扬。人们把这个渡口称作“拥军渡”。
༺༻༺༻༺༻༺༻༺༻༺༻༺༻༺༻༺༻༺༻༺༻༺༻༺༻༺༻༺༻༺༻
  注释
  ①冉冉——慢慢地。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7页~第89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5:08:09 | 只看该作者
农村常用词汇

㈠农具名
杈(chā)、耙(pá)、扫(sào)帚、扬场锨,
碌(liù)碡(zhóu)、簸(bò)箕(jī)、使牛鞭,
筛(shāi)子、抬筐、麻袋、囤(dùn),
胶轮、条筐和车袢
犁、耙(bà)、耢(lào)、耧(lóu)和砘(dùn)子,
绳索、粪篓和扁担,
锄、镰、锨、镢样样有,
各种农具要备全。
抓革命来促生产,
愚公移山改自然。

㈡农业机械名
双铧(huá)犁、喷雾(wù)器,
磅(bàng)秤(chèng)、钢磨(mò)、粉碎机;
柴油机、抽水机,
轮铡(zhá)、水泵(bèng),拖拉机;
弹花弓、轧(yà)花机,
油磙(gǔn)、油榨(zhà)、扒米机。
机械操作快又好,
发展生产靠集体。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0页~第10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4:46:57 | 只看该作者
军民鱼水情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bāng)》选段)

      〔郭建光顺手拿起扫帚打扫场院。劳动之后,面对江南景色,他心情激动,思念战友,渴望尽快重新奔赴战场。
郭建光  (唱)〔西皮原板〕
      朝霞映在阳澄(chéng)湖上,
      芦花放  稻谷香  岸柳成行。
      全凭(píng)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jǐn)绣江南鱼米乡。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岂容日寇逞(chěng)凶狂!
      战斗负伤离战场,
      养伤来在沙家浜。
      半月来思念战友(转(二六〕)与首长,
      〔流水〕
      也不知转移在何方。
      〔快板〕
      军民们准备反“扫荡”,
      何日里奋臂挥刀斩豺狼?!
      伤员们日夜盼望身健壮,
      为的是早早回前方!
      〔沙奶奶偕(xié)小凌上
小  凌  指导员!
沙奶奶  指导员!
郭建光  沙奶奶!
小 凌  指导员,沙奶奶又给咱们洗衣裳了!
沙奶奶  这姑娘,洗两件衣裳还不应该吗!
郭建光  哈…哈…
沙奶奶  (向郭建光)同志们都回来啦?
      〔小凌晾(liàng)衣裳。
郭建光  回来啦。稻子全收完啦。把您的稻谷都给藏好了。
沙奶奶  好!累坏了!
郭建光  不累呀,沙奶奶!
沙奶奶  快坐这歇会儿!指导员,你看,这是阿福给你们送来的年糕。
郭建光  乡亲们待我们太好了!
      〔沙四龙提了两条鱼和螃(páng)蟹(xiē)、虾(xiā)米上。
沙四龙  妈!我摸了两条鱼,还有螃蟹、虾米!
沙奶奶  四龙,刚干完活就下湖去了?
沙四龙  好给指导员下饭哪!
郭建光  哈…哈…
沙奶奶  好啊,拿来,我拾掇(duò)去。
郭建光  我来吧。
沙四龙  妈,您甭(béng)管了,我去拾掇。(进屋)
郭建光  沙奶奶,您坐。
      〔叶思中从屋后上。
叶思中  指导员,有几个同志申请归队。(递上申请书)
郭建光  都这么性急!(看申请书)好,叶排长,我看,一部分同志伤已经好了,可以先走。
叶思中  是。
沙奶奶  走?上哪儿去?
郭建光  我们找部队去呀!
沙奶奶  找部队去?那哪儿成啊I
      (唱) 〔西皮摇板〕
      同志们杀敌挂了花,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乡亲们若有怠(dài)慢②处,
      说出来我就去批评他
叶思中  沙奶奶……
      〔郭建光用手一拦。
郭建光  沙奶奶叫咱们提意见。提意……沙奶奶,我给您提个意见哪!
沙奶奶  给我提意见?(爽(shuǎng)朗地)好哇,提吧!
郭建光  好吧!沙奶奶,您听着。
      (接唱)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
沙奶奶  (认真地)说什么来着?
郭建光  (接唱)
      七嘴八舌不停口……
沙奶奶  哦,意见还不少哪!
郭建光  (接唱)
      一个个伸出拇(mǔ)指把你夸!
      〔郭建光、叶思中、小凌同笑。
沙奶奶  我可没做什么事呀!
郭建光  沙奶奶。
      (亲切地,唱)〔西皮流水〕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精心调理真不差。
      缝补浆(jiàng)洗不停手,
      一日三餐有鱼虾。
      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
      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怎能上战场把敌杀!
沙奶奶  (对叶思中等哟!你瞧他说的!
      〔郭建光、叶思中、小凌同笑。
郭建光  (接唱)
      待等同志们伤痊(quán)愈(yù)——
沙奶奶  (接唱)
      伤痊愈,(亲热地)也不准离开我家。
      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
      一觉睡到日西斜,
      直养得腰圆膀又扎,
      一个个象座黑铁塔,
      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
      郭建光  (接唱)
      驰骋(chéng)③江南把敌杀。
      消灭汉奸清匪霸,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
      家家都把红旗挂,
      再来探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
༺༻༺༻༺༻༺༻༺༻༺༻༺༻༺༻༺༻༺༻༺༻༺༻༺༻༺༻༺༻༺༻
  注释
  ①选自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第二场。
  ②怠慢——待人态度冷淡,不热情。
  ③驰骋——骑着马奔跑。这里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1页~第86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0 14:38:01 | 只看该作者
小柱头智送情报

  事情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夏天。小柱头那年才十二岁,是儿童团员。
  小柱头长得和他的名字一样扎实:矮(ǎi)墩(dūn)墩,胖乎乎,黑黝黝。脸上那对圆睁睁的大眼睛,透出又机灵又大胆的神色。这天早上,他从村旁放哨回来,刚进家门,就听见屋里有人说话。从门缝往里一瞧,哟(yō),是陈区长和爸爸在商量事儿。陈区长手里拿着一封信,只听见他说:“……今天上午这信要是送不到,等于放走了敌人。无论如何得找个可靠的人送去。”爸爸沉思了一会,毅然地说:“区长, 把信交给我吧,我去送。”“不行!你是村干部,为了防备敌人搞突然袭击,你不能离开这里!”“那怎么办呢?”这时小柱头一步就窜到了屋里,大声说:“区长, 把任务交给我吧!”“交给你? ”陈区长一边抚摸着小柱头,一边思考着。“您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小柱头十分坚定地说。柱头的爸爸见区长还在考虑,忙说:“叫他去吧!他过去送过情报,他去比大人去有利。”陈区长一拍柱头的肩膀说:“好,就这样定啦。”小柱头见区长答应了,高兴得跳起来。
  小柱头把信搓(cuō)成了一个小长条,缝在裤腰带里,骑上小毛驴(lǘ),上路了。 过了曹各庄刚入大道,只见由东面过来一队人马,小柱头一看是鬼子的“讨伐队”,心里不免一惊,但仍然很镇静,不慌不忙地把牲口拨到道边走。这时,一个鬼子军官看见了小柱头,把马横过来,往小毛驴前一挡,恶狠狠地说:“你的, 什么的干活?”小柱头镇定地回答:“上姥(lǎo)姥家去,姥姥病着哩……”那家伙一扬手,过来几个黄狗子,把小柱头浑身上下搜了个遍,什么也没得到。
  旁边一个黄狗子,一眼看见了小柱头的裤腰带,冷不防地窜上来,把小柱头的裤腰带解开,抢了过去。原来那家伙鞋脱了帮,正愁找不到绳子绑鞋底。小柱头可急了,信,就在腰带里呀,这还了得!他一只手提着裤子,使劲跳过去,抓住缝信条的那头往回拉,边拉边叫:“还我腰带!还我腰带!没有腰带叫人家用什么系(jì)裤子?”可是那个黄狗子不肯松手。一个往这边拉,一个往那边拉。那腰带是用旧布头做的,只听“嘶(sī)啦”一声,断成了两截,小柱头闹了个“后蹲儿”。机灵的小柱头顺势躺在地上,捂(wǔ)住半截腰带,登腿伸脚,哇哇地“哭”起来。“还我腰带!还我腰带!”边“哭”边眯起眼睛偷偷观察着敌人的动静。鬼子军官见这光景,觉得没啥捞(lāo)头,便把手一挥:“统统的开路!”那个黄狗子也觉得这截旧腰带不顶用,往地下一扔,拖着鞋跟“讨伐队”一起滚蛋了。
  小柱头捡起断了的腰带,打上个结,系在裤腰上,牵起小毛驴赶自己的路。这一关闯过去了,小柱头心里那个高兴劲就别提啦。只见他骑在驴背上,高兴地哼起了自己编的歌儿。
  走了一段路,迎面又碰上了一支汉奸队伍。硬逼着柱头用小毛驴给驮(tuó)粮食。小柱头赶着毛驴往前走,惦记着腰带里的信,心里真是又急又恨。怎么办呢?忽然,他灵机一动,从地上捡起一块带尖儿的石头,乘敌人不注意,朝驴背上的米袋狠戳(chuō)了两下子。跟着,小柱头勒着驴缰绳,把脚步渐渐放慢下来。
  黄狗子见小柱头赶毛驴的步子慢了,就催他快走。小柱头指指米袋说:“老总, 你们搬米袋怎么不小心啊,把布袋都剐(guá)破了。看,两个窟(kū)窿(lóng)净往下漏米。走得越快,米就漏得越多呀!”两个黄狗子一看,也想不出米袋上怎么剐了两个大窟窿,紧皱了皱眉头,不敢再催促快走了。
  这么慢腾腾地走了一阵,渐渐被前面的队伍落下一截子路。小柱头眼珠子一转,凑过去对两个黄狗子说:“老总,这样走下去,米漏光了,叫皇军吃什么呀?”黄狗子一想,也是呀,米漏光了,回去开不了饭,可不好交差(chāi)。小柱头看黄狗子没了主意,又说:“再说,赶不上队伍,万一碰上八路军,可就没命啦!”黄狗子一听说有八路军,吓得浑身打哆(duō)嗦(suo)。黄狗子试探地问:“你说怎么办呢?”“前面就是村子,不如到村子里找两条布袋换换。换了新布袋,打着毛驴紧跑一阵,不就赶上队伍啦!”
  说着,他们到了一个村子。两个黄狗子果真叫小柱头在街头等着,自己闯门破户去找布袋。黄狗子一走,小柱头使劲把米袋往地下一掀,打着毛驴就跑。串了几条街,绕了几个大圈子,跑到了村外。又拐了几个弯,闪进高粱地里,不见影子了。
  就这样,小柱头把信按时送到了目的地。
  武工队接到情报后,立刻派出队伍开往预定地点,在敌人返回的路上,进行伏击。给了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全部被歼灭了。武工队又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小柱头机智勇敢送情报,为人民立了一功。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5页~第78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0 14:01:58 | 只看该作者
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过去困苦的岁月里,艰苦奋斗,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下面讲几个方志敏烈士的故事。

“打!”
  有一次,方志敏同志从上海到南昌去,乘的是一艘帝国主义国家的轮船。在船上,他看到三个穷苦的中国人,因为买不起船票,被洋奴才①折磨得死去活来。
  洋奴才用藤(téng)条和竹片抽打他们,还用绳子把他们吊(diào)起来,挂在船外,浪花象急雨一样打在他们身上。那些无耻的洋奴才,却在旁边跳着笑着,连声说:“好玩!好玩!”
  “打!”方志敏同志忍不住了,冲着洋奴才喊起来。
  “谁喊打?”洋奴才睁圆了凶恶的眼睛问。
  “打!”几十个乘客一齐喊起来。洋奴才一看势头不对,就赶快溜走了。

“你们想错了!”
  一九三五年一月, 方志敏同志在作战中不幸被俘了。国民党的士兵从他的衣领摸到袜底,希望能搜出银元来。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找到。
  一个士兵拿起手榴弹,威吓说:
  “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炸死你!”
  “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想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方志敏同志严肃地说。
  “你骗谁?象你这样一个大官会没有钱?”拿手榴弹的兵不相信。另一个兵弓着背又把方志敏同志的衣角、裤腰仔细地捏了一遍,希望有新的发现。
  “不要瞎忙吧!我们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方志敏同志蔑(miè)视②地说。
  这两个兵大失所望③。
  方志敏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口袋里常常没有一文钱。他穿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就是这样,当敌人进攻的时候,方志敏同志还把它包得好好的藏在山洞里呢!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同志被俘后,敌人把他关在监(jiān)狱(yù)里,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折磨他。硬的不行,就换软(ruǎn)的,拿金钱、地位引诱(yòu)他投降。
  方志敏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们:“投降?你们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一伙凶恶的强盗(dào)!一伙无耻的卖国汉奸!一伙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lú),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同志知道自己早晚要遭敌人杀害,他多么想为祖国多做一些工作啊!他天天拿着笔,给同志们写信,写过去的工作经验,鼓励同志们继续战斗。他说:“我能丢弃一切,只有革命事业,却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还说:“我感到最痛苦的是失去了为党工作的机会。”
  一九三五年七月,敌人杀害了他。那天,他拖着十几斤重的脚镣,昂着头,挺着胸膛,走上了刑场。
  方志敏同志壮烈地牺牲了。他那忘我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注释
  ①洋奴才——指甘心给帝国主义当走狗,帮助帝国主义做坏事的人。
  ②蔑视——轻视,看不起。
  ③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7页~第70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5:09:20 | 只看该作者
二七烈士纪念碑

  汉口江岸“二七烈士纪念馆”前面,矗(chù)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纪念碑。碑的正面,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镏(liú)金大字,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碑座两侧,有反映“二七”大罢工斗争的浮雕,描绘了工人阶级前赴(fú)后继地同敌人英勇战斗的感人情景。
  每当我们瞻(zhān)仰“二七烈士纪念碑”的时候,一种仰慕(mù)烈士、学习烈士的心情,就自然地涌上心头。
  一九二三年的“二七”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的一场红色风暴。这场风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强大力量。
  “二七”大罢工之前,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一九二一年秋,毛主席亲手点燃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烈火,映红了整个中国的天空,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浪潮。
  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总工会,洋鬼子的走狗吴佩孚(fú)硬不让成立,总工会决定从四日起举行京汉路大罢工,同时决定把总工会迁移到汉口江岸分会会址。工潮闹起来了,江岸一万多工人涌上大街游行,声势浩大,气吞山河。敌人害怕极了。二月七日,洋鬼子和吴佩孚指令盘踞在湖北的走狗萧(xiāo)耀南,派出反动军警包围江岸会所,开枪屠杀工人。铁路工人,一个个是刚强铁汉,在反动派的血腥(xīng)屠杀面前,无所畏惧,举起拳头,抡起木棍、铁棒,向敌人猛冲,从敌人手中夺取枪支,跟敌人拼杀,坚持了几十分钟的激烈搏斗。在这次搏斗中,三十多位革俞工人壮烈牺牲了。
  敌人到处搜捕革命工人。二月七日晚上,共产党员、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同志被捕了。敌人把林祥谦同志绑(bǎng)在江岸车站电杆上,逼迫他下令复工,他严词拒绝。敌人喝令刽(guì)子手①用大刀砍他,连砍了七刀,凶恶地问:“上工不上? ”林祥谦同志血流遍体,仍然厉声回答:“头可断, 血可流,工不能上!”并且痛斥:“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 竟断送在你们这帮帝国主义走狗手里!”林祥谦同志横眉怒对血淋淋的屠刀,岿然不动,宁死不屈,把敌人看成一群臭虫,表现了无比高贵的革命气节。他被敌人杀害了,可是,他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革命人民是杀不绝的,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二七” 罢工遭到反动势力的野蛮镇压,但是一场接一场更加猛烈的革命风暴掀起来了!工人阶级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进行了不屈不挠(náo)的斗争,终于推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yíng)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为争取革命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二七烈士纪念碑”,是对“二七”烈士的深切悼念,是对他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的高度赞颂,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每当我们站在“二七烈士纪念碑”前,仰望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就心情激荡,耳边响起一个伟大、洪亮的声音: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
  注释
  ①刽子手——旧社会执行死刑的人叫刽子手。这里指屠杀革命战士的凶手。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2页~第65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4:37:17 | 只看该作者
陈胜吴广起义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发生了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的首领是陈胜和吴广。
  那时候,统治者是秦(qín)朝的皇帝。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大半都被官府霸占了。男子被征去当兵,妇女被迫去转运粮食。为了镇压农民的反抗,皇帝还订了许多残酷的刑(xíng)罚(fá),动不动就砍断腿,削掉鼻子,挖去眼睛。这样残暴的统治,农民忍无可忍,终于发生了农民大起义。
  这一年秋天,安徽(huī)大泽乡来了九百个农民,陈胜和吴广也在里面。他们是皇帝征来的新兵,要开到遥远的长城边去。已经走了好些日子,刚到大泽乡,就遇上连日大雨。道路冲毁,只好在大泽乡耽(dān)搁(gē)下来。按照皇帝的法律,新兵过期不到,立即处死。九百个农民眼看都活不成了。陈胜和吴广就商量:去吧,是送死;逃走吧, 逮住了也是死。反正是死,不如造反。要造反,咱们手里有了武器,不见得一定会死。他们就杀死了押(yā)送的军官,领导九百农民,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推举陈胜和吴广做首领。没有武器,就砍下树木做武器;没有旗帜(zhì),就用竹竿扎上布片做旗帜。各地的农民,纷纷赶来参加起义军。农民群众起来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武器有武器,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打败了皇帝的军队,攻下了许多县城,一直打到了离秦朝都城咸(xián)阳不过几十里的地方。
  后来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陈胜和吴广惨遭杀害。但是秦朝皇帝的统治,不久就被起义军推翻了。

——山东省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5页~第56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第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5-8 21:49 , Processed in 0.2302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