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38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史记·李将军列传》谈谈李广为何总是难封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4:4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文来源:小隐历史论坛


      广,西汉陇西成纪人,出身于军事世家,他的祖上是战国时秦国的将领李信,因为追杀燕太子丹而成名。后来秦国想攻打楚国,秦始皇曾问过李信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说有二十万足够了,而老将王翦却说至少要六十万,秦始皇认为李信很勇敢,就给了他二十万兵马伐楚,结果打了几个小胜仗后却被项燕大败,后来还是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才平定了楚国。
      提起李广,我们想到最多的有两句话,一句是司马迁《史记》对李广的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句是王勃《滕王阁序》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易老,是指冯唐有才能,但文景二帝时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很难再做官了。李广难封,说的就是李广终生求封侯但却至死不得封的事情。
      关于李广为什么终身难以封侯,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大多是比较同情的立场,认为李广是生不逢时,受到了汉武帝压制。但是,汉袭秦制,实行的是军功奖励制度,对于军功候的取得标准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明确的规定:
      一,捕获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
      二,斩敌千级以上,但如果己方损失太大也不得封侯;
      三,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
      四,父亲在战斗中作出重大贡献而死,儿子可获封侯。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可以说,李广不封侯,更多的是因为军功不够。
      李广的事迹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有详细的记载,司马迁因为自身的悲惨遭遇,对一些悲情人物如项羽、李广、李陵等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描写的,因此,李将军列传对李广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至少不会贬低。我们可以看一下,李广一生都经过了哪些战斗,取得了什么战功。
      李广崭露头角是在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在这一战中作战勇敢,“(广)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旻陷折关及格猛兽,”汉文帝曾鼓励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汉文帝的称赞,常常让后人感慨不已,如陆游《赠刘改之》“李广不生楚汉间,封侯万户宜其难。”再如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岂足道哉!”都以为李广有封万户侯之才,只是生不逢时而已。但是,文帝是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汉建立那年出生的,基本上生活在太平盛世,没见过什么打仗的大场面,而李广在战场上的表现又很有视觉冲击力,仔细品味这段话的上下文就发现,文皇帝如此称赞刚刚露头还很年轻的李广,只是因为他箭法准,力气大,更像是长者对后生的鼓励:小伙子,好好干,以后封上万户侯肯定不在话下。
      后来,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之乱,李广在攻打昌邑城时表现地也很生猛,奋勇夺旗,勇冠三军。但是,在这次平乱战争中,他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李广私下接受了梁王的大将军印,所以,这次李广虽然仗打的不错,但却因此而没有得到封赏。  
      之后,李广开始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太守,这段时间里,李广与匈奴进行了不少小规模的战斗,一直以能打仗出名。在担任上郡太守期间,发生了一件很有名的“李广救中贵人”的故事。匈奴入侵上郡,汉武帝命一名中贵人也就是太监跟随李广出击,中贵人带着几个随从出去玩,被三个匈奴人射伤,跑到李广那里,于是李广就带领随从一百多人追击,杀了两人,生俘一人。没想到这个时候却遇上了匈奴大部队上千人,匈奴人也挺吃惊,认为李广是汉军派出来的诱饵,就赶快在山上摆起了阵势,“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李广的部下都很害怕,想要逃回大营,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李广解鞍却敌这一招,不逊于后世诸葛亮的空城计,充分显示了李广的谋略。
      从元光时期起,汉武帝决定大规模与匈奴决战,元光二年,汉军在马邑设伏诱击匈奴,李广为骁骑将军,以护军将军的身份参战,但因为泄密,匈奴有所警惕,马邑之战汉军无功而返。
      元光六年,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人各带一万兵马出征。其中,卫青是第一次任将出征。其实对李广这是一次证明自己的很好的机会,结果,公孙贺没有遇到敌人,白忙活一场;卫青杀入龙城,杀敌七百;公孙敖损兵七千;李广最惨,全军覆灭,自己被俘,后逃回。按律李广、公孙敖应该被处死,但两人花了一笔钱都赎为庶人了。这一战,李广还得到了一个名传千古的称呼“飞将军”,我们看一下这个名称是如何得来的。“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诈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兒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后来,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的时候,匈奴人就说,就是汉朝的那个“飞将军”啊。李广被俘,因为有伤,匈奴人将他放在一张绳网中间,用两匹马抬着回去领功。李广先是装死麻痹对方注意力,悄悄瞅准了一匹好马;看时机成熟便突然飞身从网中跃起,夺了马和弓箭飞速逃跑,看有人追便回身射死好几个。这身好功夫可能把匈奴人给镇住了,不由的感叹:不得了啊,这位汉朝将军会飞啊。所以,“飞将军”这个称号着实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李广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还发生了有名的“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也就是诗人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描写的故事。
      元朔六年,李广又跟随大将军卫青兵出定襄,这次战斗,卫青杀死匈奴三千余人,一月之后又杀匈奴一万多人。同时,在这次战斗中,霍去病也崭露头角,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匈奴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其他人也“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但造化弄人,李广这一次又是无功而返。
      元狩二年,李广与博望侯张骞出兵右北平,两人错过了碰头日期。途中李广被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包围,李广让儿子李敢先带着十几个人从匈奴军中杀个来回,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并命令摆阵防御。汉军与匈奴大战两天,伤亡惨重,李广部下四千多人大多战死,千钧一发之际,张骞赶来才解了围。回去后,张骞被贬为庶人,而李广自然也没有得到封赏。但是这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歼敌4万余人。秋天,又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使其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李广年纪已经不小了,汉军又一次出征,出征前汉武帝本没安排李广,但李广认为自己如果再不出征,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以后更没有机会封侯了,于是强烈要求随军出征。汉武帝没办法答应了他,但是又暗地里告诉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正面交锋。于是,卫青安排李广从东边迂回,李广虽不服气,也不得不遵命行事,但却因为迷路,错过了时机,让匈奴单于逃跑,李广因“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有人据此认为汉武帝排挤李广,但想一想,汉武帝是汉帝国的最高统帅,要对整个汉帝国负责,他怎么敢安排一个常败将军当先头部队去与匈奴正面交锋呢?况且汉武帝对李广实际是不薄的。马邑之战前,李广曾经担任过未央卫尉,这个职位如同今天的中南海警卫队长,汉武帝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李广来守护,可见对李广的信任。元光五年,李广和公孙敖损兵折将,两人都贬为庶人。两年后韩安国兵败,汉武帝重新启用李广,而同一时期,倒霉的公孙敖还在家里继续当庶人。元朔六年让他跟卫青一起出定襄,此时的公孙敖仍然是庶人。元狩二年那场失利,张骞被贬为庶人,李广一切照常,只是没得到赏赐而已。
      上述事迹在《史记》中都可查到,李广对匈奴确没有有什么战功,他指挥的几次战役,要么被俘,要么迷失道路,要么损兵折将乃至全军覆没,最好的也是功过抵消,军功对他来说真有点可望不可及。李广曾自己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 以司马迁对李广的崇敬,如果这其中有辉煌战绩的话,绝对会有精彩的描述,可是没有,可见这七十余战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没什么可以书写的。
      《史记.李将军列传》里有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匈奴作为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他们为什么如此害怕一个被己方俘虏过的将军?最大的可能是匈奴几年不进攻右北平,不是真的是“不敢”,而是顾不上右北平这边。李广镇守右北平的时间是元朔二年到元朔六年之间,元朔二年,卫青夺取河朔,汉朝成立朔方郡。河朔草原对汉匈双方的重要性不亚于三国时期陆续吞掉周瑜、关羽、吕蒙、刘备性命的荆州,接下来几年,双方都在河朔附近的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拉锯,李广镇守右北平期间,匈奴人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河朔周围,也就是今河套地区,而右北平在今天的辽宁境内,与河套地区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匈奴根本就不可能顾及右北平地区。
      李广既然很勇敢,为什么却总是打败仗呢?商鞅有句话说:“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有学问的人常被自己的学问所束缚。楚国名将养由基与潘党比射获胜,楚王却怒骂养由基:“将以谋胜,奈何以一箭侥幸?你自侍你的射术高强,他日必定因你的射术而死。”后来吴楚之战中,养由基果然死于箭下。李广因为太勇敢,所以也太倚仗自己的勇敢,他正是被自己的勇敢束缚了,他擅长冲锋陷阵,却无力统帅大军,也许是一名真正的勇士,却不是一名合格的将军。这点从几件事上可以体现出来:
      “李广救中贵人”一事,后人常常称赞李广的逃生之智,却不知身为一军之将,为了替一个太监出气,竟逞匹夫之勇,不跟别人打招呼,就离开大军数十里,这实在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倘若敌军突然来犯,军中无将,士兵们怎么办?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那句“大军不知广所之”,恐怕也带有谴责成份吧。
      元光六年李广被俘的那一战中,在史迁的《李将军列传》的记载里有一个细节,李广逃回时,碰到了自己的余部,也就是说,李广的部下并未全军覆没,李广所以被俘,估计又是逞匹夫之勇了。李广作为一名战士确实比公孙敖勇猛,但作为一个领导者,就有点太差了,资质平平的公孙敖虽损失了七千人,但必竟带着残部回来了。
      李广拘泥常法不会灵活变通,也是一个方面。行军打仗理应视敌方情况而变,切不可拘泥于常法。李广行军,往往都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扎营,但他的对手是匈奴,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水草之于匈奴,犹如水之于鱼,所以李广老是遭遇数倍于己的大军。
      李广对士兵太过宽松,导致部队纪律性差,也是打败仗的一个方面。李广治军“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 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当时程不识将军曾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程不识说的正是李广治军之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勇敢而纯朴的人一向比较受欢迎,不得志时也更值得同情,李广恰恰是这样一个人,李广整个家族,都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李广终生未被封侯,李广的儿子李敢因怨恨刺杀卫青未遂而被霍去病射杀,李广的孙子李陵又在与匈奴作战失败后投降,家人被族诛。李广身上的悲剧色彩暗合了中国文人的失意情结,所以,后世文人眼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李广,已经不是真实的李广了,而是一个符号化的李广了。
      李广本可以不死,但勇敢地选择了自杀,如同项羽一样,人们崇敬这样的英雄。而李广的孙子李陵,败于匈奴时,本可以不降,却降了,所以李陵在历史上的地位就比不上李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4:44:20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读过一本《飞将军李广》的历史小册子,很为这位悲剧的历史人物鸣不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5-17 00:00 , Processed in 0.1176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