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0后怀旧网

标题: 仅存一家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打印本页]

作者: 无用书生    时间: 2021-5-7 11:15
标题: 仅存一家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仅存一家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您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吗?曾经在这种商店买过东西的人,应该不会小于45岁吧!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5-8 12:14
70年代还有80初,当时的副食品都是定点供应的。我们家附近比较大的副食品商场就是铁路商店、爱民商场。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去买副食
那时候的副食品供应也就是鱼肉蛋、简单的几个品种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5-8 13:42
      这几张照片不像是现在拍摄的,其商品、货架及装饰显得粗糙、简陋,现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小卖部都比它好,是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吧?
作者: 无用书生    时间: 2021-5-10 12:02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1-5-8 13:42
这几张照片不像是现在拍摄的,其商品、货架及装饰显得粗糙、简陋,现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小卖部都比 ...

这是我5月6号亲自去拍的,就是这样,柜台还有人排队呢,买2,8酱。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5-21 19:03
无用书生 发表于 2021-5-10 12:02
这是我5月6号亲自去拍的,就是这样,柜台还有人排队呢,买2,8酱。

那可真不容易啦。现在要是在我们哈尔滨,街上还能找到几家遗留下来的挂国营牌子的商店。
里面的陈设、装修基本都维持上个世纪的水平。有的是刻意维持时代印记,不过更多的还是等待今后拆迁。
在道外区距离松花江江畔不远,有一些背街老楼因为冬季没有供暖都闲置了。简直连门都不用锁,到天暖和了才会有小商小贩或者民工临时租住。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5-21 23:19
"我们哈尔滨"?"日出印象",是哈尔滨人?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5-22 13:18
游客 113.9.90.x 发表于 2021-5-21 23:19
"我们哈尔滨"?"日出印象",是哈尔滨人?

是啊,不过来北京好些年了。哈尔滨以往是过年回去看看。这几年因为疫情一直没回去过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5-22 14:17


发两张哈尔滨国营老饭店的照片,网上找来的。前几年在道外路过,现在应该还有


国营更新饭店,在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居民楼楼下。这样的老楼,哈尔滨道外前两年还有好些。因为沾点老建筑物气息,所以一般的开发商轻易不能动工。最后只能等历史文化老街道项目改造、或者拆迁。


店内陈设很简陋,估计经营者也无意扩充、设备升级。现在好些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老店都是这样。因为也说不上今后会有什么发展,老板不打算投入、基本上赚一点算一点




售出的菜式也很简单,基本停留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因为经济实惠,也算无功无过。来这种老饭店吃饭的,大多是附近的老住户、再不就是打工者。偶尔会有好事的人过来尝尝、回忆一下过去。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5-22 19:48
前两年还时不时的去吃,记得一个烧饼1块2,一碗豆腐脑1块5,我基本就这样简单消费下,味道还不错。当然也有别的,大碗牛肉60,吃的人就很少了。想想,也有很久没去了,估计稍稍会涨些价,豆腐脑应该2块了吧。过两天再去看看。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5-23 16:46
游客 1.58.49.x 发表于 2021-5-22 19:48
前两年还时不时的去吃,记得一个烧饼1块2,一碗豆腐脑1块5,我基本就这样简单消费下,味道还不错。当然也有 ...

他们家就是酱牛肉贵一点,以前每回去吃饭服务员都推荐。不吃觉得不好意思,吃吧、又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以后再从那边走,就很少过去了。听朋友这么一说,确实是这回事儿。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5-24 11:35
日出印象 发表于 2021-5-22 14:17
发两张哈尔滨国营老饭店的照片,网上找来的。前几年在道外路过,现在应该还有

      这是苏联式建筑吗?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5-24 15:46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1-5-24 11:35
这是苏联式建筑吗?

都是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兴起,俄国人修建的欧式建筑。现在都叫做中华巴洛克风格,
因为外立面是欧式巴洛克,举架高、光线通透、富于装饰性。不过里面好些还是小隔断的住户。一栋楼里面往往住好些家、当年就拥挤不堪。现在有条件的一般都搬出了。外表这么古老、堂皇的房子,现在住的大都是些老人、外来务工的还有低收入的。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6-6 15:23
  拓展阅读
中国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记忆,故乡对每位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是最温暖的回忆。独在异乡的你是否在饱受现实折磨后想起儿时的单纯快乐生活?或者他乡的某个店,某个人,某个食物瞬间勾起你的旧记忆,带你回到那些难忘的时光里。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流行一个词语——怀旧。某个短视频平台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怀旧主播模仿80,90年代的生活;走到超市,也蓦然发现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童年的怀旧版辣条;甚至一些旅游景区专门推出怀旧版网红打卡地,让人们再次去体验过去的事物,仿佛穿越一般。
  中国人的骨子里对故乡有着深深的情感,这种独特的感受是挥之不去的。对于多数人来说,童年的记忆是最美好的,在出生年代所发生的事情会伴随着我们记忆很久。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的娱乐项目较少,饮食单一,但那些艰苦岁月在我们体味繁华之后却是最难忘的。
  如今,大家都去追求手工制作,这类手工制作饱含着人们心目当中最美的记忆。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也尽量变着花样改变饮食。北京的一个老胡同可以实现大多数北京人的梦想,这里有中国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网红店:赵府街副食店
  这家店至今历史悠久,位于北京市鼓楼大街东侧,店铺是在1956年开业的,赵府街副食店最开始建成时占地面积达到100多平方米,售货员也有20多位。曾为北京胡同里面的一千三百多户家庭提供日常所需的副食产品。而现在,店铺已经缩小到不到7米,门面与装修非常地老旧,甚至有些破败。既不显眼更没有什么特点,但是在这条胡同里却是最欢迎的最受欢迎的一个地方。
  如今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为何如此一个普通的店铺会吸引这么多人来参观打卡呢?其实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怀旧情怀。为这家店而来的有千里之外的游客。他们来到店里只为能够感受纯正老北京的气息,品味老北京的味道。

奉献半生的店主李瑞生
  店铺的主人名字叫做李瑞生,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1987年来到这家店做店员,此后人生的30年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家店铺,他的前半生都在这家店铺当中度过,他对于副食店的感情特别地浓厚,即便这家店铺的售货员不断地减少,当年的铁饭碗也早已不复存在,李瑞生还是愿意留在这里。这家店铺的兴衰都有李瑞生的陪伴,如同他的孩子一样,是他毕生的心血。
  店里所有的装饰、物品摆放、货架都没有改变样子,一切都和几十年前一样,一走进这家店铺,就会唤起几代人的回忆与挂念。2006年,他和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也成为这家副食店的代理人,所有盈利亏损都由李瑞生负责。
  商店里面的宣传画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有一些客人来到副食店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70年代,唤起了他记忆深处最熟悉的画面。店里的商品也令人们怀念,比如酱油、醋都需要自己拎着瓶子打,北京人最回忆的二八酱、甜面酱、用来做炸酱面的黄酱,以及酱菜都是老北京人最熟悉的饭桌味道。
  李瑞生认为,老北京人对于日常的饮食是特别挑剔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经营好这家店铺,只有真正了解北京人才能够掌握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早餐餐桌上一定有几样不一样的酱菜,根据食物的不同,会搭配不同的酱菜。
  长久下来,积攒了无数的老顾客,这几年随着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李瑞生还专门写了一份老北京的食谱,将老北京正宗炸酱面的做法贴在店里面最明显的地方,来来往往的游人会举着相机拍照片。

生意火爆却招工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体店生意越来越难,更不要说国营副食店了,大型超市、便利店也早已遍布居民区。也有人曾经采访过李瑞生,赵府街副食店能够存活这么久,最主要是靠什么?李瑞生认为:“大超市自然有大超市的特色,而副食店也有拿手的商品。”
  随着网络的发展,这家如世外桃源一样的副食店被慢慢地流传开来,许多人慕名而来。对于李瑞生来说,他一开始的确无法理解。但是赵府街副食店除了传统售卖方式,还有最重要的食品安全,绿色卫生,不缺斤少两,不掺杂任何防腐剂。店员也非常的良心。在当下社会的确很受欢迎。
  今年的李瑞生已经61岁了,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李瑞生依然每天守护着这家国营副食商店。李瑞生曾经说退休后和老伴去旅行,这个愿望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很简单,可是对于李瑞生来说却无比艰难。
  虽然副食店人气高,但收入也的确有限。这家店的工作就是给顾客打包酱汁、打酱油、打醋。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工作有一点枯燥和乏味,似乎没有技术含量,但并不是这样。
  来往的顾客拿着罐头瓶或者保鲜盒交给李瑞生,李瑞生非常娴熟地将勺子舀进缸里快速地放到玻璃瓶,整个动作非常娴熟、连贯、流畅,没有一滴酱汁会留在瓶子外面。从长远角度来看,勺子的高度、长度与店员手上的力量是相配合的,一个完美的弧线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体现。
  经营好这家副食店,更重要的是用心,如何合理地进货售卖,都需要精心学习。这家店卖的不是酱菜,而是回忆与情怀。
  李瑞生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这样才能够踏踏实实地退休,将北京人记忆当中的念想永远留下来。这是如此珍贵的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老北京人的回忆,祝愿李瑞生能早日徒弟继承老北京胡同文化。

——百度账号“左岸枫史”2021年6月6日发布

作者: 日出印象    时间: 2021-6-6 17:41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1-6-6 15:23
拓展阅读
中国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记忆,故乡对每位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是最温暖的回 ...

招工困难~~街坊生意,也只能由北京土著来传承这份情怀。
由此难度可想而知
作者: bcping    时间: 2023-7-10 08:26
原来是现代版的副食店呀!很像!就是装修过于时尚了些!
作者: derektian    时间: 2024-1-13 11:41
童年的感觉,小时候能在这里面买点啥,那可nb惨了。




欢迎光临 6、7、80后怀旧网 (http://607080hj.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