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0后怀旧网

标题: 小学课本插图4 [打印本页]

作者: 无用书生    时间: 2013-6-27 15:17
标题: 小学课本插图4
小学课本插图4




作者: 羽仙    时间: 2013-7-19 12:10
1
作者: 老小    时间: 2013-8-10 17:09
看看,谢谢楼主。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00
骆驼和羊

    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一边争论一边走,到了一个花园旁边。花园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举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一边争论一边走,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花园去吃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只看到人家的短处,看不到人家的长处,也是不对的。”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24页~第2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06
精彩的马戏


    昨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
    先说猴子爬竿吧。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爬到高竿的顶上,在上面倒竖蜻蜓。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它那顽皮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
    熊踩木球也很好玩。笨重的黑熊,爬到大木球上,直立着身子,小心地移动着双脚,让大木球滚到跷跷板上。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了。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呀!人们发出一阵哄笑。
    山羊走钢丝表演得也很出色。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象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山羊还表演了一个绝技。钢丝上插着一块金属圆板,只有碗口那么大。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象一座拱桥。全场观众都为它喝彩。
    还有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都挺有趣。
    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28页~第3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11
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小蝌蚪迎上去问:“我们的妈妈在那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的。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呱呱地唱着歌。小蝌蚪游过去叫:“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是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青蛙妈妈高兴地说:“你们跟我一起去捉害虫吧!。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53页~第5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17
骄傲的孔雀

    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只要看到谁长得漂亮,他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
    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树上的花喜鹊很有礼貌地向他点头问好,他理也不理。
    忽然,孔雀发现湖里有一只鸟,跟他一模一样,十分漂亮。他立刻停住脚步,展开尾巴。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谁知湖里的那只鸟也停住脚步,展开尾巴,那美丽的尾巴也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骄傲的孔雀有点生气了,他睁大了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湖里的那只鸟也睁大了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骄傲的孔雀可真生气了,他昂着头,挺着胸脯,向前迈了一大步,没想到一下子跌进湖里去了。      孔雀不会游泳,他在湖里挣扎了半天,好容易抓住了一个树根,爬上岸来,他回头朝湖里看看,这回可高兴了,湖里的那只鸟,浑身湿淋淋的,还在发抖呢!
    树上的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孔雀看了花喜鹊一眼,不高兴地说:“丑喜鹊,你笑什么!”花喜鹊拍拍翅膀,说:“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也看不起了!”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55页~第5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22
春晓
作者:[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3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28
称象


    古时候有个人叫曹操,人家送他一头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象堵墙,腿象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点头微笑。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31页~第3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33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挂的宝剑掉进水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儿不着急,慢腾腾地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赶快捞?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那个人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船到了码头,靠了岸,我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就能把宝剑捞上来。”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66页~第6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38
黄鹂和山雀

    老黄鹂在树上搭了个窝,里面睡着一窝小黄鹂。老黄鹂站在窝边的树枝上。
    海棠树上有一片嫩叶卷了起来。老黄鹂看见了连忙飞过去,从那片卷着的叶子里,捉出一条黄绿色的小毛虫飞了回来。小黄鹂都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张开黄黄的小嘴叫着:“妈妈,给我吃,给我吃!”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那只小黄鹂吃得津津有味,问妈妈:“这是什么呀?真好吃!”老黄鹂说:“这是卷叶虫。这种害虫真狡猾。它吐出丝,把嫩叶卷起来,自己躲在里面吃叶肉。”
    一只山雀飞来,落在旁边一棵梨树上,把一块树皮似的东西吞了下去。小黄鹂惊奇地叫起来:“山雀阿姨,您怎么吃树皮呀!”
    “孩子,你们不知道。这不是树皮,是梨椿象。它们专门偷吃果汁,坏透了!”山雀说完,又衔了一个梨椿象,去喂她的孩子们。
    一个月过去了,小黄鹂和小山雀长大了。他们在枝叶茂盛的果树林里飞来飞去,跟着妈妈捕捉害虫。
    秋天,果树上结满了果子。一阵风吹过,红通通的海棠,黄澄澄的梨,都轻轻地点着头,在感谢黄鹂和山雀呢。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36页~第38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 13:44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李大钊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育。
    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屋里写大字,外边下起了大雪。啊,我们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我想着想着,手里的笔不听使唤了。爸爸正站在我旁边,他用手敲了敲我写的字。我仔细一看,有几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我知道自己错了,脸上热辣辣的,就认真往下写。
    我把写好的大字交给爸爸看,心里想:爸爸一定要让我重写一遍。没想到爸爸看了,指着后边几个字对我说:“好,象这样写就对了!叫你哥哥来,咱们到外边玩雪去!”爸爸带着我们到雪地里,跑呀跳呀,团雪球,打雪仗,还堆了个大雪人。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冷,爸爸也象年轻了好几岁。
    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们唱《国际歌》的情景。
    一个夏天的晚上,爸爸要教我们唱歌。他坐在风琴前面,让我们先唱一支学校里新教的歌。爸爸听我们唱完了,眉头一皱,说:“学校象美丽的花园,孩子们多么幸福,这不是撒谎吗?地主和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农民和工人,许多孩子都吃不上饭,哪有什么美丽和幸福!”接着,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教我们唱《国际歌》。


——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107页~第10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8 20:46
草原之歌

阳光照在草原上,
草原散发着芳香。
百灵鸟尽情地歌唱,
叼鱼郎自由地飞翔。
一群群的绵羊,
象珍珠撒在辽阔的草原上。
放牧的姑娘甩着鞭子,
欢乐的歌声多么嘹亮!
伟大的共产党呀,
有了您,我们的羊儿肥,马儿壮,
草原上的生活变了样。
有了您,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
团结得象兄弟一样。
我们要建设美丽的家乡,
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60页~第6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8 20:49
苗山寨

金色的桂花迎风开,
美丽的苗山放光彩,
苗家的生活比蜜甜,
幸福的歌儿唱起来。

喜看今日苗山寨,
苍松翠竹把山盖,
梯田层层接蓝天,
果树行行云中栽。

喜看今日苗山寨,
机器隆隆震天外,
金谷银棉堆成山,
山间新房一排排。

金色的桂花迎风开,
美丽的苗山放光彩,
社员巧手绘新图,
苗家阔步向前迈。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89页~第9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8 23:55
夜营

我们挥手送走了夕阳,
晚风吹来阵阵花香。
野地里搭起白色的帐篷,
安排好少先队的营房。
在山坡下,在草地上,
在小溪边,在大树旁,
鲜艳的红领巾在欢跳,
愉快的歌声在荡漾。
月亮看我们燃起营火,
星星听我们纵情歌唱。
队旗更红,营火更旺,
月儿更圆,星儿更亮。
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吧,
银河里去乘风破浪。
祖国在进行新的长征,
我们准备着把重任担当。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122页~第12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8 23:5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花特别怕太阳,
向北的比向南的融化得慢,
只要看看沟渠里的积雪,
就知道哪儿是北,哪儿是南。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133页~第13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8 23:58
儿歌

三月好风光,
大家植树忙。
屋旁种桃树,
道边栽白杨。
井上葡萄架,
河边柳成行。
三年五载后,
绿荫满村庄。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2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00
短文

    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滩上等候日出。
    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云雾。
    接着,东方越来越亮。天边的云慢慢地变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了出来,射出万丈光芒。
    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2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02
短文

    从前有两个将军。他们一起去买盾牌。做盾牌的人拿出一个盾牌给他们看。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牌很好!”站在右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做盾牌的人说:“你们都错了。这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你们只看一面,怎么能不错呢?”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7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04
短文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白云。山谷里,一条小溪缓缓地流着。不远处,有一片葱绿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着一丛丛火红的野花。这里的空气多新鲜,这里的风景多美丽!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8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06
短文

    退休老工人闻大爷病了。粮店的叔叔给他送来了大米,副食店的阿姨给他送来了鸡蛋。闻大爷感动地说:“有了党,有了新社会,我们才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啊!”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8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08
诗歌

什么树高高高上天?
什么花开在水中间?
什么虫常把绿灯挂?
什么人最喜欢夏天?

槐树高高高上天。
荷花开在水中间。
萤火虫儿常把绿灯挂。
少先队员最喜欢夏天。

什么路弯弯又曲曲?
什么水干净又清凉?
什么旗高高迎风飘?
什么歌唱得最响亮?

山路弯弯又曲曲。
溪水干净又清凉。
少先队的旗帜高高迎风飘。
夏令营的歌唱得最响亮。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11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09
小故事

    游击队里,有个机灵的小队员叫虎子。一次队长派他送情报。他用油纸把情报包好,藏在斗笠里,提着半蓝鱼就走了。
    虎子正沿河堤走着,远远看见过来一个敌人。虎子赶快停下脚步,头轻轻一甩,就把斗笠甩到河里去了。敌人拦住虎子问:“干什么的?”虎子说:“卖鱼的。”敌人把眼一瞪,说:“准是游击队的探子,让我搜搜!”敌人搜了半天,什么也没搜着,只得气呼呼地走了。
    虎子等敌人走得不见影子了,赶紧跳到河里把斗笠捞上来。一看,情报还好好地在里边呢!虎子戴好斗笠,迈开大步,继续向前走去。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131页~第13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00:12
短文

    一天,孟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在马路上玩皮球。忽然皮球滚到马路中间去了,那个小孩跑去捡皮球。这时恰巧有一辆汽车开过来。那个小孩不知道,还在一个劲地往马路当中跑。孟捷急忙跑过去。她刚把小孩拉过来,汽车就从他们身边开过去了。孟捷耐心地告诉那个小孩:“小弟弟,以后可不能在马路上玩,那多危险啊!”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第14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19 23:52
春天来了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地里的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象踩着厚厚的地毯。麦苗醒来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小河里,连一片薄冰也找不到了。水慢慢地流着。微风吹来,水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几只鸭子跳进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河岸上,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着。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地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操场上,欢乐地和小学生一起游戏。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页~第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0 02:36
春耕

    春耕开始了。我和志华去看新机器种地。
    一眼望不到边的耕地上,几台崭新的拖拉机来回奔驰着。李阿姨驾驶着一台拖拉机过来了。我向李阿姨招了招手,问:“阿姨,拖拉机后面挂的什么机器?”李阿姨大声说:“耕耘机。”这台耕耘机有十几米宽,象个大耙子。一会儿就把一大片地耙得松松的,整得平平的。
    王叔叔和助手小金哥驾驶着另一台拖拉机过来了。王叔叔笑着对我们说:“喂,你们看着,这台点播机的本领可大呢!”我们仔细一看,那台点播机一边开沟、施肥,一边播种、盖土,真是又快又好。它点播种子,距离匀称,深浅合适。
    小金哥坐在驾驶室里望着我们笑。他好神气啊!将来我也要驾驶拖拉机,开垦祖国肥沃的土地。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3页~第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2 00:43
对话

    老师:小龙,这几天你做广播操很认真啊!
    小龙:老师,我做广播操注意了姿势正确,怎么胳膊腿反倒有点疼了呢?
    老师:不要紧的。认真做操,身上的肌肉得到了锻炼,是会让人感到酸疼的。以后天天这样做就好了,身体也会强壮起来。
    小龙:原来是这样。我以后一定天天认真做操,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2 00:44
短文

    春天到了,一年又开始了。
    工厂里,工人叔叔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加紧生产。
    田野里,农民伯伯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加紧春耕。
    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办呢?也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刻苦学习,天天向上。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2 00:46
平平在家里

    平平上二年级了,还没戴上红领巾,心里怎么不着急呢!他把心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向少先队员学习。
    第二天是个星期日。早晨,平平坐在桌子跟前,托着腮想:我应该向哪个少先队员学习呢?
    平平想:史小艺爱劳动,做值日可认真呢。放学以后,她总是抢着洒水,扫地,擦黑板,摆桌椅。要是明天学校大扫除,我一定向史小艺学习,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时候,奶奶在厨房里喊:“平平,帮奶奶提桶水去。”平平说:“您自己去提吧,我在想事情呢!”
    平平又想:曹克勤很关心同学,不管谁有了困难,他总是热情帮助。要是明天在放学的路上,哪个同学不小心掉进河里,我一定向曹克勤学习,奋不顾身地去救他。这时候,妹妹走过来拉了拉平平的衣角,说:“哥哥,帮我系系鞋带。”平平说:“走开,我在想事情。”妹妹受了委屈,哭着去告诉妈妈。
    妈妈走过来问:“平平,你在想什么呀?”平平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在想向哪个少先队员学习。”妈妈说:“可是你想过没有,一个真正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怎样做呢?”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3页~第1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2 00:48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19-8-16 14:38 编辑

一本心爱的字典

    杨开慧同志牺牲以后,毛岸英和毛岸青流落在上海街头。那时候岸英九岁,岸青七岁。兄弟俩靠卖报挣几个铜板过日子。
    一天,岸英走进一家书店。他看见书架上有学生字典,问卖书的人:“买本字典得多少钱?”那个人说:“一百五十个铜板。”岸英口袋里只有六个铜板,他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走出书店门。
    一连几天,岸青发现岸英不吃早饭,就问:“哥哥,你为什么老不吃早饭呢?”岸英说:“弟弟,我不吃早饭,每天可以省下两个铜板,赞够了,去买一本字典。它是个不开口的老师。”岸青说:“哥哥,那我也不吃早饭了,跟你一起攒钱。”
    兄弟俩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岸英高高兴兴地跑进书店,对卖书的人说:“我有一百五十个铜板了,买一本学生字典。”那个人摇摇头说:“不行啊!那是三个月前的价钱,字典早涨价啦,还得添五十个铜板。”岸英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自言自语说:“买一本字典真难啊!”
    兄弟俩又忍饥挨饿,省下了半个月的早饭钱,终于把字典买回来了。从此,岸英和岸青读书看报遇到了生字词,就拿出字典,请教这个不开口的老师。这本心爱的字典,岸英一直带在身边,整整用了十八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6页~第18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2 00:49
八个铜钱

    周恩来同志小时候在沈阳读书,住在他的伯父家里,离学校很远。伯父收入不多,每天只能给他几个铜钱,让他在外边吃午饭。周恩来常常买两个烧饼夹点菜充饥。天冷了,他就把烧饼拿到学校的茶炉房去烤。
    烧茶炉的是一位老人,周恩来经常帮助他劈柴添水。老人特别喜欢这个勤劳的少年。
    有一天,周恩来在烤烧饼,老人发现他的烧饼里没夹菜,就关心地问:“怎么不夹菜了,没钱了吗?”周恩来说:“不是,省点钱好买书报。”老人感叹地说:“真是个好孩子!”
    有一回,老人病了,没有来上班。同学们喝不上开水,周恩来就去茶炉房给大家烧。放学以后,他把自己省下来买书报的八个铜钱送到老人家里,让老人买药治病。老人知道他省这几个钱不容易,说什么也不肯收。周恩来诚恳地说:“您把病治好了,这比什么都要紧啊!”老人接过八个铜钱,含着眼泪,把周恩来紧紧地搂到怀里。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9页~第2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5 23:44
小虫和大船

    从前,一家船厂正在造一艘大船。
    有个工人挑选了一块木板,大小正合适,就想把它用上去。他仔细一看,木板上有个虫蛀的窟窿,就对船主说:“这块木板有蛀虫,不能用啦。”船主看了看说:“这么个小窟窿,碍不了大事。”他让工人把那块木板钉到船上去了。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
    有一次,船上装满了贵重的货物,刚离开港口,海上起了暴风。船在狂风大浪里颠簸,虫蛀的木板被浪头打穿了,海水直往船舱里灌。船主让船工们赶快排水,可是不管用了。海水越灌越多,船渐渐往下沉。一个巨浪打来,船就沉没了。
    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23页~第2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5 23:54
小白花

    那是一九七六年。已经四月初了,冬天好象还没有过去,北风刮得正紧。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我们胸前都戴着一朵小白花。
    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我们随着送花圈的队伍,缓缓地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密密层层的花圈,把纪念碑四周的汉白玉栏杆都遮住了。一层层的人肃立着,谁也不作声,脸上都挂着晶莹的泪珠。
    我们走到纪念碑南边。爸爸低声告诉我,碑上面的金字是周恩来爷爷亲笔写的。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头,向周爷爷默哀。我也低下头,轻轻地说:“敬爱的周爷爷,我们想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说着,我忍不住哭了。妈妈拉着我的手,向纪念碑下边的松树林里走去。
    松树上好象积了厚厚的雪,松枝上系着几千朵几万朵小白花。我们也把胸前的小白花摘下来,系在松枝上。
    天渐渐暗下来,北风刮得更紧了。我们默默地离开了天安门广场。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62页~第6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6 00:03
六个“墨水瓶”

    有一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关在一间狭小的单人牢房里,这间牢房黑乎乎的,只有一个小窗户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他让家里的人送来许多书。他一边读书,一边秘密写了不少传单和小册子,指导监狱外边的革命斗争。
    列宁在监狱里写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发现了,就得延长监禁期限。列宁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装上牛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字。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书送到外边,同志们拿到了,只要在火上一烤,字就会显出来。列宁写的时候非常小心。一听见门响,他就把“墨水瓶”放进嘴里大嚼起来。看守一天要来检查好几次,从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有一次,列宁在写给同志的信里很风趣地说:“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六个‘墨水瓶’!”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65页~第6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0:46
养兔日记

4月30日  星期一  晴
    我真高兴,从今天起,我是养兔小组的成员了。
    早晨,我到村子外边割了些青草,挖了些野菜,还捡了些菜叶。这些都是喂兔子的好饲料。
    李老师是我们养兔小组的辅导员。他把我带去的饲料检查了一遍,发现有一些白菜叶子腐烂了。他说:“坏了的东西,兔子吃了会生病的。”又说:“带露水的青草和野菜,兔子吃了也会生病,一定要先晾一晾。”

5月5日  星期六  小雨
    这几天,我又懂得了不少养兔的知识。以前我认为只要把饲料给兔子吃就行了,现在才知道还要定时定量。一只兔子,一天吃一斤左右的饲料,要分三次喂。兔子喜欢在夜里吃东西,晚上那一顿要多给一些。天热的时候,还要让兔子多喝点水。

5月7日  星期一  晴
    一只母兔快要生小兔了,我多么高兴啊!
    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过了两天,我发现那只母兔老是扯自己身上的毛,就跑去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叫我拿些软草和旧棉絮让兔子垫窝,免得小兔生下来就着凉。

5月14日  星期一  阴
    小兔生下三天了,我们洗干净了手,轻轻地把笼子打开。李老师抱起母兔,我数了数小兔,一共四只。小兔卧在一起,都闭着眼睛。我正要扒开一只小兔的眼睛,想看看是不是红的。李老师说:“不能扒,扒了会弄伤小兔的眼睛。再过十多天,小兔自己会睁开眼睛的。”
    我们给母兔吃的都是有营养的东西,豆饼啦,大麦啦,还拌上菜叶。母兔吃得可香啦!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39页~第4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0:48
蜜蜂

    春天,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香味。
    一只蜜蜂飞来了。他飞到桃花上,竖起翅膀,嗡嗡地说:“桃花姐姐,你好!我给你传播花粉来了。”
    蜜蜂用两条前腿扒在花瓣上。他中间的两条腿上有两簇长毛,象两把刷子。蜜蜂用这两把刷子,把花粉刷到毛茸茸的两条后腿上。他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忙个不停,一边采花粉,一边传花粉。
    桃花高兴极了,用花蜜招待蜜蜂。桃花说:“小蜜蜂,谢谢你!你给我们传播花粉又仔细,又轻巧。这最好的花蜜是留给你的。”
    蜜蜂用嘴吸着花心里的蜜,高兴地说:“桃花姐姐,你的花粉真多呀!我带回家去做糕吃。你的花蜜又香又甜,我要用它酿成上等的蜜糖。”蜜蜂吸足了花蜜,粘满了花粉,飞走了。
    梨花和油菜花看见了,热情地说:“小蜜蜂,欢迎你来我们家做客。”蜜蜂拍着翅膀说:“好,我一定来。”
    蜜蜂钻进蜂房,一会儿又钻出来,在蜂房上面摆动着腹部,跳起了“8”字舞。伙伴们知道他在几百米远的地方找到了蜜源,纷纷飞出蜂房。
    蜜蜂带着伙伴们飞向桃花、梨花、油菜花……他们在花朵上忙碌地工作着,一会儿飞走了,一会儿又飞来了,来来回回忙个不停。他们辛勤地劳动着,酿出了人们喜爱的蜜糖。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42页~第4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0:49
短文

    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织成了无数条五颜六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树上的露水沙沙地落下来。枝头上几只黄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45页~第4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0:52
找骆驼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吗?”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个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吧。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个牙齿。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68页~第6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0:55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黄羊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72页~第7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0:58
狐狸和乌鸦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
    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他的孩子找吃的。他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他抬起头来,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吧?”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你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哇……”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
    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74页~第7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1:03
海龟下蛋

    傍晚,我和小猛划着船从珊瑚岛上回来,看见礁石上有两只海龟拍着浪花,互相追逐。小猛说:“海龟要下蛋了,咱们晚上来看。”
    夜静悄悄的。我们踏着月光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注视着海面,等待海龟上岸。小猛忽然指着前面,低声说:“注意,快蹲下!”
    顺着他指的方向,我隐约看见一只大海龟随着波浪,慢慢腾腾地向海边划来。它东瞧瞧,西望望,见没有什么动静,便爬上了沙滩。它那笨重的身体,在沙滩上留下一条深深的痕迹。
    海龟选定了一块地方,低下头,用前面的爪子挖沙。挖了一会儿,它伏下去再用后面的爪子挖沙。又挖了一会儿,坑挖好了。它安安静静地伏在坑里下蛋。
    我们悄悄地走到海龟旁边,用手电筒一照,看见它已经下了不少蛋。海龟似乎没有觉察出旁边站着人。它下完了蛋,用沙子把蛋埋起来,扒得平平的,然后不慌不忙地在周围弯弯曲曲地爬了一会儿,就向大海那边爬去。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76页~第7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1:07
看月食

    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听到广播:晚上有月食,八点十一分开始。奶奶笑着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锣啊,脸盆啊,用木棍敲着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妹妹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好象信又好象不信。
    吃过饭,爸爸对我们说:“咱们看月食去。”他拉着我和妹妹出了门,来到河边。圆圆的月亮象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妹妹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不是圆的了,好象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的,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象镰刀,象眉毛,象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象一面锣。
    妹妹紧紧地挨着我,轻轻地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了吗?”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转过去了,月亮又会亮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象眉毛,象镰刀,象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象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妹妹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78页~第80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27 01:09
小蚂蚁

    我家门前的梧桐树下,有一窝小蚂蚁。
    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也很团结,见了面就互相摇着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捉虫给它们吃。
    有一次,我捉了一条小虫,放在蚂蚁洞口。一只蚂蚁发现了,立刻爬到虫子身上,一口把它咬住。虫子疼得直打滚,蚂蚁跟着翻过来翻过去,就是不松口。伙伴们赶来了,一只,两只,三只……来了一大群,它们把虫子拖进洞里。
    蚂蚁吃大青虫才有趣呢。一天傍晚,我看见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拖不进去了。它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早晨,我发现蚂蚁洞口的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
    有一天,下雨之前,我又去看蚂蚁。只见许多蚂蚁忙忙碌碌,很有秩序地衔着泥土,把洞口堵起来,不让雨水流进洞里去。
    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81页~第8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31 22:37
珊瑚

    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有花的。它们一丛一丛,有的象鹿角,有的象扇面,有的象菊花,有的象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长在海底的植物。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石灰质。
    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它们长着花瓣一样的触手,触手中间有一张很小的嘴,猎取比它更小的生物当食物。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珊瑚。
    珊瑚虫一代又一代地在岩石上生长,繁殖,死亡。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成了珊瑚岛。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86页~第8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31 23:08
英雄爆破手

    这天傍晚,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九连战士向二十三号高地上的敌人发起了新的冲锋。战士们象猛虎一般冲过一道道战壕,摧毁一个个暗堡。只剩下最后一个暗堡了,敌人躲在里面,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封住了九连前进的道路。
    战士陶绍文怒视着敌人的暗堡,坚定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沉思了一下,说:“好,我让机枪手掩护你!”
    陶绍文背着冲锋枪,抱着爆破筒跳出战壕,向暗堡匍匐前进。暗堡里射出来的子弹在他身边啾啾地响着。他一会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躲在树背后,终于靠近暗堡,爬到了射击口下面。停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导火线,把爆破筒塞进射击口。敌人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又推进去,用肩窝使劲地顶住。导火线嗤嗤地燃烧,一秒钟,两秒钟,五秒钟,十秒钟,导火线快烧完了,爆破筒就要爆炸了,陶绍文还是使劲地顶着。
    一道火光,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塌了。九连战士迅速冲上去,把红旗挺上了二十三号高地。
    苗族人民的好儿子,英雄爆破手陶绍文,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90页~第9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31 23:27
我的哥哥

    我的哥哥很聪明,可是院子里的小林老说他傻。
    有一次,哥哥带着我去买电影票。排队的人可多呢!站在队伍前面的小林,向哥哥挤挤眼睛,叫他插到前面去。哥哥摇摇手,规规矩矩地排在后面。小林扭过头去,低声说:“真傻。”
    院门口有一大堆沙子,我们常常去玩。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事,小林和小强吵起来了。他俩越吵越凶,小强抓起一把沙子就扬。哥哥正巧走出大门,沙子扬到了哥哥身上。小强一见闯了祸,撒腿就跑,一下摔倒在路边。我哥哥急忙跑过去,把小强扶起来,问他摔坏了没有。小林站在沙堆上生气地说:“沙子是他扬的,你还去扶他,真傻。”
    还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不小心摔了一跤,压坏了王爷爷种的几棵向日葵。王爷爷家锁着门,我就悄悄地跑回家。哥哥正在做功课,见我身上很脏,拉我到门口去拍土。这时候,王爷爷回来了。他看见向日葵苗倒了几棵,就问:“哪个小淘气把苗弄坏了?”我一听,赶紧躲进屋去。哥哥全明白了。他立刻对王爷爷说:“是我妹妹弄坏的,真对不起,一会儿我给您补上几棵。”王爷爷说:“不用了,不用了。”吃过晚饭,哥哥把我家的几棵好苗给王爷爷补种上了。小林见我哥哥移苗,又在一旁笑着说:“真傻。”
    小林老说我哥哥傻,可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我哥哥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这是为什么呢?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93页~第9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31 23:43
望着远方

    一天早晨,毛主席和几位解放军战士来到黄河边。战士去饮马了,毛主席和小号兵站在堤岸上。东风吹来,波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
    毛主席用望远镜望着远方。一群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正在放哨。他们看到毛主席,立刻围了上来,问毛主席在看什么。毛主席亲切地说:“我在看黄河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们也想用望远镜看一看吗?”大家可高兴了。毛主席让他们排好队,一个一个轮流看。
    一个儿童团员站到毛主席跟前。他臂戴红袖章,腰挎大刀,刀把上飘着红绸。毛主席把望远镜挂在他胸前,左手扶着他的肩,右手指着远处。那个儿童团员双手举着望远镜,顺着毛主席指的方向望去。黄河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有高山,有树林,还有很多人家呢。
    毛主席说:“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你们长大了,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01页~第10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8-31 23:52
关怀

    我没有想到,周总理会到我们学校来视察。更没有想到,周总理会跟我们一同上课。
    那天上午,我们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周总理轻轻地走进来了。我们一看见周总理,都站了起来。周总理一边和老师握手,一边说:“老师好!小朋友好!”
    周总理让大家坐下。他走到教室后面,看墙上的“学习园地”,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然后,他在我身边的空位子上坐下来,拿起我的语文课本,轻轻地问:“是讲这一课吗?”我连忙回答说:“是的。”周总理戴上眼镜,认真地看课文。看完课文,他把眼镜拿在手里,跟我们一起听讲。
    老师讲完一段,让前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周总理跟大家一样,聚精会神地听。那位同学读得很生动,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地点头微笑。
    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02页~第10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00:08
音乐家聂耳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喜欢唱歌,也爱听人家唱歌。一首歌曲,他听上两遍就会唱了。人家说他的耳朵特别灵,他就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聂耳。
    聂耳很聪明,学习也非常刻苦。因为家里穷,他上不起音乐学校,就把冬衣卖了,买了一把小提琴自己练。聂耳拉小提琴的时候常常入了迷,忘了周围发生的事情。有一天,他在河边练琴。天阴沉沉的,一会儿就下起小雨来。聂耳全神贯注地拉着小提琴,一点没有觉察。悠扬的琴声透过蒙蒙细雨,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住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拉琴。
    后来,聂耳成了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北。聂耳万分气愤,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子。他还亲自指挥工人合唱队,到街头、广场去演唱。这支战斗的歌曲很快传遍了全国,鼓舞人们拿起武器,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10页~第11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五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大喜欢他。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一个很不象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象样的小板凳,摆在桌子上,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老师看他这样认真,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12页~第11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00:41
野兔

    一天,我正在野地里割草,忽然发现一只大野兔趴在前面的一个坑里。我悄悄地绕着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防备,猛地一跳,逃跑了。我正要去追,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情景。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打去。
    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楞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原来野兔用计踢死了老鹰。
    再看那只野兔,它一转身爬了起来,抖了抖毛,警惕地向四周望了望,飞快地跑了。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18页~第11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12:53
萤火虫

    夏天的一个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摇着蒲扇。奶奶拍着小宝弟弟,轻轻地唱:
萤火虫,挂灯笼,
飞到西来飞到东,
晚上飞到家门口,
宝宝回家它来送。
    我问爷爷:“萤火虫怎么会挂灯笼呢?”爷爷笑着说:“那是你奶奶编的歌儿。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飞出来,空气进入小孔,就会发出荧光。”
    一只萤火虫飞来了。我轻轻地用手一打,它就掉在地上。我捡起萤火虫,用手电筒照着仔细瞧。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象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
    忽然,萤火虫从我手里飞走了。我正要去捉,爷爷说:“小慧,你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萤火虫以为是它的伙伴,就会向你飞过来。”我拿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着,果然引来了许多萤火虫,有的还撞在手电筒上,真好玩。我捉了几只萤火虫。奶奶说:“小慧,天晚了,让萤火虫挂着灯笼送我们回家吧。”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0页~第12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12:54
人桥

    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百把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有三丈多宽,水流很急。河上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第三班架桥,第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的战士接到命令,立刻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们喊:“放心地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战士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战士滑到河里去了,架桥的同志就赶快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十一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格格地响,桥渐渐地低下去了。一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个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4页~第126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12:56
西瓜弟兄

    解放前,我们村有姓李的弟兄两个,都靠种西瓜过日子。老大的瓜地在村东的大路旁边,老二的瓜地在村西南的大路旁边。两块地的西瓜都长得很好。
    有一年西瓜成熟的时候,一队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从村东大路上经过。他们看见老大地里的西瓜,立刻跑到地里,你摘一个,我摘一个,大吃起来。一亩多地的西瓜,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只剩下满地的瓜皮和瓜子。
    过了不久,人民解放军来了。他们走村西南的大路,从老二的瓜地旁边经过。老二听说又来军队了,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想:“这一回,我的瓜也完了。”他拿了一把刀,急急忙忙跑到瓜地坐下来,自言自语说:“我就在这儿看着,谁摘我的西瓜,我就跟谁拼!”
    队伍过来了。
    “这西瓜长得多好啊!”“好西瓜,一个怕有二十多斤吧!”“这样大的西瓜真少有哇!”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称赞。
    老二听他们夸奖西瓜长得好,心里更害怕了。可也奇怪,他们就那么说说,还是一步不停地往前走。老二向两头一望,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他自言自语说:“原来是解放军啊!”他站起来,拣顶大的西瓜摘了几个,往路边一放,拿起刀把瓜切开,露出鲜红的瓤。
    老二招呼战士们说:“吃西瓜吧,同志们!”可是没有人回答。
    老二以为战士们没听见,提高了嗓门说:“走路渴啊,吃块瓜吧!”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吃,谢谢你,老乡!”
    老二急了,大声嚷起来,“看你们解放军,瓜切开了,怎么不吃啊!”
    一个小号兵走过来,他问老二:“老乡,你在这儿卖西瓜吗?”
    老二说:“我这瓜不要钱,随便吃吧!”他拿起西瓜就往小号兵手里送。
    “不吃!不吃!”小号兵说着,一步不停地走过去了。
    老二呆呆地站着,战士们还是肩并肩地向前走,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26页~第12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12:57
森林爷爷

    古老的森林里有位森林爷爷。他是森林之王,常常跟制造灾害的妖魔作斗争。
    风魔王来了。他带领着千军万马横冲直撞。森林爷爷和他的千万个子孙排得密密层层,好象铜墙铁壁。
    风魔王大吼着:“谁敢阻挡我的大军前进,我就把他撕得粉碎!”森林爷爷站在阵前,威风凛凛地说:“魔鬼,你想跑来害人吗?快给我滚开!一步也不许你向前走!”
    风魔王恼怒了,一面呼啸着,一面猛扑过来。他抓住森林爷爷的头狠命地摇,想把森林爷爷摔倒。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摇,他还是稳稳地站着。风魔王急了,发疯似地往前冲,一连冲了好几回,怎么也冲不过来。风魔王的力气已经用完,他垂头丧气地败走了。
    雨魔王来了。他把身子一抖,倾盆大雨下个不停。洪水从山谷里直冲下来,要冲垮堤岸。
    雨魔王站在天空,骄傲地对森林爷爷说:“老东西,快投降吧!”森林爷爷沉着应战,他命令千万个子孙尽力吸水,用根把堤岸牢牢盘住。雨魔王毫无办法,只好乖乖地溜走了。
    旱魔王来了。他拼命地把热箭射下来,想把江河湖海里的水都烤干,想把树木和庄稼都旱死。
    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他发动千万个子孙把地底下的水吸上来。水变成汽,散发到空中,又变成云,变成雨点落下来。旱魔王也失败了。
    森林爷爷和他的子孙们,就这样战胜了制造灾害的一个妖魔。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35页~第13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7-9-1 12:59
彩霞姑娘

    很早很早的时候,北山脚下有条小河,小河那边有个小村子。人们叫它隔山村。隔山村有个地主婆。她有六十六只绵羊,七十七棵果树,八十八箱绸缎,九十九亩土地。地主婆长得又黑又胖,对穷人又凶又狠,人们都叫她大熊婆。
    大熊婆是个孤老婆子,她有一个使唤丫头叫彩霞。大熊婆想尽办法折磨彩霞。天还没有亮,北山上的鸟儿刚唱第一支歌,彩霞就得上山去砍柴。小河里的鱼儿刚吐第一个水泡,彩霞就得到河边去洗衣。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北山上的鸟,小河里的鱼都成了小彩霞的好朋友。小彩霞砍柴的时候,小鸟在她身旁的树枝上唱歌,让她忘掉疲劳。小彩霞洗衣的时候,小鱼在她脚边的水草里跳舞,让她忘掉饥饿。
    寒冬腊月的一个早晨,北风呼呼地刮着,彩霞砍了一捆柴刚回来,大熊婆又叫她去洗衣服。小彩霞在刺骨的河水里,从早晨一直洗到中午。她的小脚冻僵了,小手冻麻了,小脸冻紫了。小彩霞又冷又饿,晕倒在小河里。
    一群鱼游来,轻轻地托住彩霞姑娘,顺着缓缓的流水,游到一个谁也没有到过的地方。彩霞姑娘感到一阵温暖,醒过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躺在岸边的草地上。灿烂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清清的河水在她脚下淙淙地响。她抬起头来,看见到处是果树,结着从来没有见过的果子。她饿极了,伸手摘了一个果子吃,肚子立刻饱了。她低下头,水波里映出天仙一样的笑脸。她用手梳理自己的头发,头发上忽然戴了个鲜艳无比的花环。她站在暖暖的河水里,搓洗衣服上的泥浆,衣服忽然变成了金丝银线织成的彩衣。她走上岸来,啊!脚上穿了一双玫瑰色的鞋,鞋上还镶着绿宝石呢!
    彩霞姑娘在果树林里散步,只见天上飞来一群鸟,飞在最前面的是一只金凤凰。它们一边飞一边唱着歌:
鸟会飞,鱼会游,彩霞姑娘要自由。
花常开,水长流,彩霞姑娘要出头。
彩霞姑娘听着听着,张开双臂,慢慢地飞了起来。她骑上金凤凰,飞上了天。金凤凰甩开美丽的尾巴,象七色的彩霞,飞呀飞呀,飞到了隔山村的上空。大熊婆正在咒骂彩霞姑娘。金凤凰吐出一团火,大熊婆和她的房子立刻消失在烟火中。彩霞姑娘乘着金凤凰,鸟儿们唱着彩霞歌,飞过北山,飞到天的那一边。
    从此以后,北山那边常常出现一片彩霞。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138页~第14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9-8-16 14:4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1 13:09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22 00:48
一本心爱的字典
    杨开慧同志牺牲以后,毛岸英和毛岸青流落在上海街头。那时候岸英九岁,岸青七岁。兄弟 ...

     连环画《杨开慧》(湖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8月第1版): 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3X.html?ref=browser news&s=mb&cp=cn-netease-youliao-browser&docid=netease II00NDFW5FQQR3X&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5%8E%86%E5%8F%B2&traceId=1A9E20AD81E5C1EF0731851E5C134D87༺༻༺༻༺༻༺༻༺༻༺༻༺༻༺༻༺༻༺༻༺༻༺༻༺༻༺༻༺༻༺༻
  上述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在此上传一篇文章。
༺༻༺༻༺༻༺༻༺༻༺༻༺༻༺༻༺༻༺༻༺༻༺༻༺༻༺༻༺༻༺༻
身无分文 心忧天下
——探寻毛主席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赵金厚

  在湖南娄底涟源市伏口镇境内,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起点湘潭,终至安化梅城,称之为梅山古道、扶王伏击王仝的古战场,“湘安古道”,这条狭长的石板路,宛如一条玉带,盘亘蜿蜒于山峦之间,微微清风,如黛青山,崎岖山路,让人不经意就走进了“古道西风” 的意境里。
  1917年暑假,在湖南湘中这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湘安古道上走来了两位英姿勃发,挥斥方遒的年轻人毛泽东和萧子昇,他俩身着衬衣,穿着草鞋,背着包袱和雨伞,一路风尘,一路坚定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斗志,经长沙到宁乡、安化,而至涟源市伏口镇,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红色故事,游雷鸣洞,过雷鸣桥,穿仙洞、白鹞,上甘溪,登筒木坑,调研担岩工和茶亭坳,歇息半山凉水井,奔伏口三学友,逛铁铺抡大锤,尝伏口水捧(膀),观线香水確,求安化文脉,听黄国旭与扶王事故,录乐善亭楹联,在梅子坳上考石水牛传说,哈哈大笑往梅城而去。
  毛主席和萧子昇在伏口境内共游学三天两晚,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故事,至今伏口人们仍津津乐道,意酝绵绵。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血气方刚,他高吟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的诗句,告别父母和韶山乡亲,来到长沙求学,如饥似渴地学习书本知识,读有字之书;在校期间,面对腐败没落的政府,民不聊生的社会,无恶不作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经常与同学、朋友交流读书心得,畅谈社会和国家大事,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他走出校门,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读“无字之书”。到社会游学,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久谋而后动,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而已。”“司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其襟怀乃益广。”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文化阵地《新青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要改造中国与社会,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方能:“强筋肉,增知识,调感情而强意志。”游览锦绣江山,调研底层社会,成为青年毛泽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必修课。
  毛泽东和萧子昇沿湘安古道一路走来,无论碰上什么人,都能与他们打成一片,与担岩工(担耐火石的农民)在筒木坑一路同行,边走边聊;在茶亭坳与商铺老板交谈经商之道;在铁匠铺请教打铁制品和技巧,并且抡起大锤,挥汗如雨;与路上行人、与房、铺主人,或问路、或讨水喝,他态度谦卑,语气和蔼,老百姓也乐于与这样的读书先生打交道,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身无分文,居然游历了5个县900多公里。
  午饭时分,在伏口小补堂罗驭雄、罗卓雄同学家,与罗宗翰一起,相谈甚欢,并与罗家客人共同庆祝了伏口地区最隆重的节日——尝(呷)新节,对尝(呷)新节里的水捧(膀)赞不绝口。毛泽东、萧子昇问梅城有什么宿学,罗驭雄等介绍了后乡善溪夏德渥(默庵),别名夏伯丹,是清末翰林,现是安化劝学所长,著有《默庵诗存》、《中华六族同胞考说》、《安化诗抄》;芙蓉山下陈璟梅,是晚清秀才,著有《遂园文集》等。
  午餐后,毛泽东与萧子昇谢别罗家客人,动身赶往梅城方向,三罗陪送至湘安古道半排的乐善亭,当时亭子殿中两边柱子上贴有红色楹联: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劈就汉江山
  毛主席对此很感兴趣,反复吟讼,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亭后座凳旁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清咸丰八年(1858年)安化前后九乡农民在黄国旭的带领下,围攻县城后写的禁令:禁止甲书坐轿下乡收粮纳税,改为各地选派户首送粮缴税等,以碑文记之。毛主席观看良久,经梅子坳,继续他们的“游学之旅”。
  当年8月23日,毛主席给远在北京的老师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乘暇作此信,将心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改造哲学、伦理学,根本上改变全国之思想。”“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三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对游学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进行总结,与老师进行探讨。黎先生收到信后,在日记中感慨:“下午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不愧为是大器量之人。”青年毛泽东的志向理想跃然纸上。
  “这段特殊的游学经历,对毛泽东以后革命生涯中形成的实地调研,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涟源市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群芳介绍,毛泽东在伏口的游学情景不过是他整个人生路上的缩影,通过这次调查,对农村社会状况和农民生活疾苦有了新的认识。
  时光流转,岁月沧桑,经过100余年的洗礼,毛主席在伏口湘安古道上游学的红色记忆,代代相传,他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伏口乃至三湘四水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奋然前行。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9-9-7 19:36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3 17:23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12:54
人桥
    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军旗飘飘·入关之前》(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605036061126407&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4473605036061126407&itemtype=news& miui bottom bar=comment&cateCode=rec&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traceId=4023504A032464BEC0E45D42148B2C54



  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以革命、战争为主题的纪念文章。
༺༻༺༻༺༻༺༻༺༻༺༻༺༻༺༻༺༻༺༻༺༻༺༻༺༻༺༻༺༻༺༻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黄松坚
记者:罗佳贵

  黄松坚,原名黄明春,字远祥,曾用名何尚之。1902年4月出生于广西凤山县盘阳区(今巴马县)一个贫苦壮族农民家庭,是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受韦拔群的影响,黄松坚还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就读时就已投身革命事业,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百色起义。红7军主力北上后,黄松坚奉命与韦拔群、陈洪涛组建21师,任副师长、师党委常委兼61团政委。1932年冬,韦拔群、陈洪涛在敌人围剿中相继牺牲,黄松坚便肩负起领导整个右江地区及滇黔桂边区革命斗争的重任。
  自1931年11月以后,60余名红军干部陆续进入富宁开展革命活动,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3年7月底,黄松坚几经周折抵达上海,向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详细汇报红军干部在富宁开辟工作的情况,提出了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得到了中央同志的肯定和支持。1934年7月,黄松坚率10余名干部进入富宁七村九弄,着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将红军游击队暂时分为小股武装分散活动,从中抽调一批骨干,分别派到各区乡,加强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建立并巩固劳农会和赤卫队;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采取联合改造大股武装、 遣散小股武装的措施,争取滇桂边界梁振标、韦高振、崔伯温等较大绿林武装参加革命,其余小股武装被遣散。同时,黄松坚不惜以身犯险,与朱国英一道潜入敌重兵把守的富宁县城做争取国民党富宁县参议长何毓南的工作。为了扩大影响,还先后镇压了韦英豪、陶柄希、汤焕文等一批与革命及红军游击队作对的、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基层骨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更广泛地启发了各族群众的思想觉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1934年11月,黄松坚在多立、谷留先后组织召开滇黔桂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会、赤卫队大会,相继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3联队,黄松坚任临委书记兼第3联队政委。边区党、政、军、群四套领导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让国民党当局坐卧不安,派兵大举进攻七村九弄地区,黄松坚旋即带领边区军民投身到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1935年1月,滇军广富独立大队进攻恒村,黄松坚亲率游击队乘夜反击,毙敌30余人,敌人败退。黄松坚率部乘胜追击,进占富宁重镇归朝。为迅速扩大革命影响,黄松坚利用归朝街天召开群众大会并在会上作讲话,宣传红军游击队是人民的队伍,戳穿国民党对红军的污蔑,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号召广大贫苦群众行动起来,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会后,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游行,高呼革命口号、散发传单、张贴布告。
  此后,滇黔桂边区的“围剿”与反“围剿”战斗愈演愈烈,黄松坚带领边区军民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尤其是在弄迫战斗中,面对敌强我弱、弹药即将用尽的严峻形势,黄松坚不顾个人安危,与黄德胜、朱国英、岑日新及1名警卫员掩护部队撤退,直至部队安全转移后才撤离阵地,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
  1935年5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黄松坚离开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赴上海汇报工作,不幸被捕入狱。1937年出狱后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之后按照党组织安排,在广西、广东、赣湘边区等地从事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分局纪检副书记;中南局监察委员会委员,广西省政府委员、省民政厅厅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等职。1986年11月在南宁病逝,享年84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2021年5月31日发布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9-10-17 22:3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3-25 17:5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31 23:08
英雄爆破手
    这天傍晚,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九连战士向二十三号高地上 ...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生命的电波》: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E5%86%9B%E4%BA%8B————————————————————————————————————————————————
  上述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请大家阅读一篇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相关的一则新闻。

日本工人党总书记谴责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挑衅中国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电】据东方通讯社报道,日本工人党总书记板井庄作说,民主柬埔寨现在正依靠人民打一场反对越南侵略的人民战争,并且正在逐步地取得胜利。
  板井庄作是在十八日和十九日在北海道的札幌市和钏路举行的谴责越南侵略、支持柬埔寨人民正义斗争的集会上讲这番话的。
  他指出,在苏联的直接支持下,越南侵犯并深深地侵入了柬埔寨领土。但越南仅仅占领了柬埔寨的一些城市。柬埔寨人民必将把越南侵略者消灭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他还说:“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斗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
  在谈到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南的挑衅和侵略进行自卫还击时,他说:中国边防部队还击是保卫国家、反对越南侵略者侵占和袭击中国领土的正义战争。我们支持中国的立场。
  板井庄作说:“越南在苏联支持下,不断地向中国挑衅,入侵中国边境,杀害了许多中国居民。因而中国对越南小霸权主义者作出了这一决定性的反应。”

——摘自1979年2月21日一期(第11184号)《人民日报》第五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19-11-17 23:2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3-26 23:51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31 23:08
英雄爆破手
    这天傍晚,我边防部队还击侵略者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九连战士向二十三号高地上 ...

    小学生课外阅读
      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连环画《血染法卡山》(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https://renderh5ui.inveno.com/de ... =%E6%96%87%E5%8C%96————————————————————————————————————————————————————————————————————————
  上述链接失效了。为了不使大家失望,在此发一则与课文《英雄爆破手》时代背景相关的新闻。


  拓展阅读
北部湾海面上的暴行

  在北部湾北岸中国珍珠港旁的山岗上,埋葬着被越南当局杀害的中国渔民黄思卿。路过这里的人们都停下来悼念这位从小就跟随长辈在北部湾撒网捕鱼并同越南渔民结下兄弟情谊的老渔民。
  四十九岁的黄思卿,是在去年十二月九日被越方打死的。当时,还有老渔民何宗汉和吴欢业两人被打成重伤,至今未愈。记者在医院里访问了何宗汉,这位右臂被打断致残的老渔民向记者叙述了遇害的经过。那天,天气晴朗,北部湾海面风平浪静,正在广西东兴县(现改为防城县)白苏岩岛附近海面捕鱼的中国渔民,突然遭到五艘越南武装船包围。五一一号船船长何宗汉还没来得及叫伙伴们收网,越方武装船上的机枪、步枪和冲锋枪就一齐向他们开了火,副船长黄思卿被子弹打穿了腹部,当场死亡。五一二号船的副船长吴欢业也被子弹打成重伤。两艘被击伤的中国渔船被迫返港。但是越南武装人员仍不罢休,继续追赶射击了半个小时。五一一号渔船中弹一百六十一处,五一二号船也中弹二十五处。一直坚持在五一一号船驾驶室里的何宗汉,多处受伤,鲜血浸透了衣裳。何宗汉愤怒地向记者说:“这是越南反动当局欠下我们的又一笔血债!”
  记者访问了黄思卿的妻子陈玉英。这位普通的中国妇女,在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时曾经和当地渔民一起接待过大批前来中国避难的越南渔民。现在,她泣不成声地说:“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丧尽天良!我要越南当局还我丈夫!还我亲人!”她身旁的四个年幼的孩子,也都哭喊着:“我要爸爸!”
  饱经风浪的中国渔民告诉记者,越南当局最近以来还不断派出海军舰艇和大量武装船只,组成所谓“海上战斗团”,在北部湾海面上横冲直撞,像海盗般地恣意驱赶和拦截中国渔船,殴打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直至公然向中国渔船开枪开炮,打坏我渔船,枪杀我渔民,连续制造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
  这伙海上强盗,还多次破坏中国方面设置在从北仑河口到白苏岩岛中方一侧海域的浮标和灯标,破坏中国渔船的安全航行。他们始而偷走电池,继而开枪射击中国航标工人,使航标不能恢复使用。在海雾弥漫时,中国渔船往往因航道不明而搁浅,越南武装人员便趁机洗劫中国船上财物。今年一月八日凌晨,广西防城县东兴公社捕捞队的七二五号渔船,就是由于上述原因而在北仑河口中国海域内搁浅的。这艘渔船搁浅之后,立即遭到十多名越南武装人员的火力袭击。这伙越南海盗不仅疯狂地射击中国渔船,而且射击被迫离船的中国渔民,随后窜上渔船把财物抢劫一空,最后把这艘渔船也抢走了。
  许多渔民气愤地对记者说,越南当局搞的这个所谓“海上战斗团”里,有许多船只是当年中国广西、广东渔民送给越南运输抗美救国战争物资的。谁能想到,河内当局今天竞把这些船只武装起来,专门用来杀害中国渔民。

——1979年2月18日一期(第11181号)《人民日报》第四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3-25 17:36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首都一千多名科学工作者隆重集会
纪念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电】首都一千多名科学工作者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天文学会举行的这次集会,是为纪念这位伟大科学家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纪念大会在政协礼堂举行。主席台上悬挂着“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大会”的横幅和爱因斯坦的画像。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全国政协和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委、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的负责人蒋南翔、于光远、李昌、周培源、钱三强、严济慈、茅以昇、裴丽生、白介夫、王淦昌、施汝为、张文裕、王竹溪、甘柏、汪德昭、张钰哲、王绶琯、萨空了等,出席了纪念大会。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魏克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参赞昆茨博士、瑞士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杜克莱、美国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芮效俭;在中国短期工作和讲学的原华盛顿天主教大学空间及气象学教授张捷迁和夫人张素坤,以及西德科学工作者载泽罗特博士、鲍霍费尔博士,应邀参加了今天的纪念会。
  纪念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钱三强主持。中国科协代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培源和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在会上作了报告。
  关于纪念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的其他活动,将在二十一日、二十二日继续举行。

——摘自1979年2月21日一期(第11184号)《人民日报》第三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3-27 00:16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电】为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而赶译赶印的《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已在今年二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今天举行的“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出售。
  这本译文集的主要内容有:爱因斯坦的言论选和反映爱因斯坦的科学态度、哲学观点、政治思想,以及回忆爱因斯坦生平的文章二十篇。还有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评论以及有关学术研究的文章二十多篇。书前配有二十多幅反映爱因斯坦生平的照片,书后还附有爱因斯坦的大事年表。《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是赵中立、许良英编译的。
  一九七七年商务印书馆再版的、由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范岱年编译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已公开发行。


——摘自1979年2月21日一期(第11184号)《人民日报》第三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3-27 13:49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纪念阿耳伯特·爱因斯坦
——在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作者:于光远

  今天我们集会纪念的是本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我们的国家里是很出名的。这就是几乎每个进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的爱因斯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由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关于由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及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本人就是发现这些规律的伟大的科学家。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对科学——不仅对哲学、对社会科学,而且也对自然科学——在历史发展中的革命作用给以科学的、因而必然是很高的评价。从这点出发,我们也就从来对科学发现和发明上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九四三年一月那样烽火战争的岁月里,战斗在陕甘宁边区偏僻山区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没有忘记牛顿三百周年的诞辰,在延安举行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纪念会,并在党中央的机关报上出了纪念牛顿诞辰的特刊。我们在首都举行哥白尼的纪念会,是前年的事,大家都会记得,我就不想多说了。
  我同意这样的判断:在迄今为止的自然科学史中,只有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的功绩可以同爱因斯坦相媲美。这样说是客观公正的,并非由于我对相对论的特别爱好,过高地评价了这位科学巨匠。
  爱因斯坦在一九◯五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以后又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他所发现的相对论的原理,破除了作为牛顿力学基础的绝对空间、绝对时间的迷信,深刻地揭露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把伽利略当初主张的实验第一的原则坚持到底,在新的实例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代表二十世纪科学的新的自然观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把统治自然科学两百年、一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牛顿理论作为特例包括在这个体系之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他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产物,又在自然科学界乃至整个思想界产生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巨大影响。历史上有许多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但是象他那样在极其广阔的领域中引起自然科学重大革命性变化的科学家,只有很少几个。我们已经举行过哥白尼、牛顿和这次爱因斯坦的纪念会,我想,二◯◯九年,在胜利地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中作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工作者,一定会隆重纪念马克思的同时代人达尔文的二百周年诞辰。
  还必须指出,爱因斯坦的成就不只在相对论方面,在发表狭义相对论的那一年,即一九◯五年,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光量子的理论。在分子运动方面他还对已经发现了近八十年的布朗运动作出理论上的说明。这三项成就中的任何单独一项,就足以使一个人成为在物理学史上占居重要位置的大科学家。而爱因斯坦却在半年中完成这样的成就。这在自然科学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以后的几十年中,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在许多物理学领域不断地取得重大成就。在概述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发现时,使得我记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评价马克思时所说的一句话:一个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尽管马克思和达尔文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恩格斯在纪念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伟大的科学家的马克思时,却不止一次地把马克思的科学发现和达尔文相比,我想套用恩格斯这段话,换一个人名来评述爱因斯坦不至于引用不当吧?
  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发明家或设计师,但是他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出的贡献决不下于任何一个卓越的发明家或设计师。只要是重大的科学发现,或早或晚总会被应用,对人类生活发生巨大的影响。原子能技术的理论基础,就是爱因斯坦一九◯五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E=mc2)。又如,六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激光技术,它的理论基础就是爱因斯坦一九一六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中的一个片断。虽然从这样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为物质生产力,还要经过许多必要的中间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人们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都值得尊敬,但同时我们应该足够评价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因为没有科学发现,就根本说不上科学发现的应用。在对待基础理论研究的态度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应该有远见,反对把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庸俗化。
  爱因斯坦也不是一个专业的哲学家。但是,象相对论这样的科学发现,不能不对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发生很大的影响。自从他的狭义相对论问世之后,不知道启发了多少哲学家,对时空问题、认识论问题进行过哲学的探讨。应该指出,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还没有取得可以完全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者,还有必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用取得的研究成果来发展辩证唯物论。
  爱因斯坦后半生用三十多年时间从事统一场论的研究长期得不到结果,因而曾经受到有些物理学者的非议,认为这是他的“一种悲剧性的错误”。但是,爱因斯坦自己对此不以为然,依然以顽强的毅力,坚定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探索着。对于选择这样的研究课题是否最适当的问题,我不想在这儿发表认识论。因为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得当,要考虑到科学的发展是否到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已经成熟的阶段,还要考虑到研究工作的条件以及研究者本人的水平和准备。在这儿只想表示对爱因斯坦的革命精神十分钦佩。的确,要解决把引力作用与电磁作用统一起来的这样重大的研究课题,肯定是十分困难的,完全可以预计到在一个科学家短促的一生中未必能够攻下这个科学城堡。但是,爱因斯坦不计个人得失和成败,用他最大的力量从事这样的研究。他曾对人说过:“我无法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专找最薄的部分在最容易钻孔的地方钻很多孔。”一九四八年,他已经是六十九岁的老人了,还在进行这项工作,他已经知道“我完成不了这项工作了”,但是他仍满怀信心地接着说,他的这项工作虽然“将被遗忘,但是将来会被重新发现,历史上这样的先例很多”,爱因斯坦的这样一些话是感人很深的。
  爱因斯坦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怀有崇高的敬意,对一九一七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德国一九一八年的十一月革命都衷心支持和热烈拥护。他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奋不顾身地反对希特勒,五十年代他还在美国积极参加反对麦卡锡的斗争。一个专心致意从事科学发现的大科学家,如此关心人类的进步事业,并且能够站在这样的政治立场上,的确是令人敬佩的。
  我们现在正在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学习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科学和文化。这是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的,也是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最近多次要求我们的。列宁告诫说,如果认为“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爱因斯坦的成就是科学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非常珍贵的部分。我们纪念爱因斯坦,也是一般地表示我们对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的重视。尤其是因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在过去的一个时期中,曾经成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疯狂阻挠破坏我国现代化的反革命分子在要不要发展科学和文化,应不应该重视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分子要不要钻研科学知识等问题进行斗争的一个战场,今天我们举行这样的集会,也就是对这场战斗奏出的一曲凯歌。因此我们今天这样的纪念,对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有很大意义的。

——摘自1979年2月21日一期(第11184号)《人民日报》第三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3-27 15:28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举世景仰的科学巨匠
——在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作者:周培源

  首都科学工作者聚集一堂,隆重纪念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爱因斯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因为他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这样一位举世景仰的伟大科学家,不久前在我国却遭到凌辱和污蔑。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他,就是要恢复他的伟大科学家的光辉形象。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于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古城乌耳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十一岁那一年,他读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第二年,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这两件事,对他以后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极大影响。
  爱因斯坦厌恶德国学校的军国主义教育,一八九四年只身离开德国,放弃德国国籍,脱离犹太教徒,于一八九五年去苏黎世投考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未录取,只得转学到阿劳中学补习功课;第二年才进联邦高工,在师范系学习物理。一九◯二年六月他在伯尔尼找到瑞士联邦专利局技术员的职业。
  一九◯五年三月到九月的六个月内,他在三个不同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是: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当时他不过二十六岁,所有研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而且没有名师指导,半年内分头在三个领域中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在科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由于狭义相对论震动了物理学界,他从一九◯九年起,先后被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大学和母校聘为教授。一九一四年他到柏林担任威廉大帝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麦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这是在欧洲大陆上一个极为崇高的学术职位。一九三三年因纳粹迫害,他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院教授。一九五五年病逝于普林斯顿。
  自从牛顿建立了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在内的力学体系以后,物理学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很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已全部解决,所有这些理论都建筑在牛顿力学的空时观之上。换句话说,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可是,当人们欢呼物理学成败得失的时候,偏偏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许多为已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如光电效应等等。为解决这个旧理论同新实验之间的矛盾,一般物理学家都主张在旧理论框架内进行必要的修补,但是这并不能自圆其说。
  第一个突破旧理论框架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于一九◯五年三月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加以发展,提出光束的能量在传播、吸收和产生过程中都具有粒子性,即量子性。他的这个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了一九二一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金。一九一六年,他总结了量子论的发展,从玻尔一九一三年的量子跃迁概念推出普朗克一九◯◯年的辐射公式,同时提出了受激辐射概念,为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在一九◯五年完成的第二项工作是用统计学和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布朗运动,推导出布朗粒子位移的方均根值同单位体积中流体的分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预见,三年后由法国物理学家佩兰在实验上予以证实。当时,原子是否存在,是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爱因斯坦和佩兰的工作给原子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迫使最顽固的原子论反对者奥斯特瓦耳德也不得不公开承认原子的存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物理学从宏观物质运动进入微观运动的本质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布朗运动的理论是对微观物理学的创造性贡献。
  爱因斯坦一九◯五年完成的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在本质上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空时观,揭示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在狭义相对论运动学上建立起来的动力学,是适用于物质高速运动的规律。这个动力学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况包括在内,并且进一步揭露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并为四十年代开始实现的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狭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立即进一步探索加速运动的相对性。一九◯七年,他根据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实验事实,提出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价原理。再经过八年艰苦的努力,在他的老同学、数学家格罗斯曼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包括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引力理论和质点动力学。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和运动方程,爱因斯坦推断在引力场中传播的光线将要发生弯曲。这一预见在一九一九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实。这结果一发表,全世界为之轰动。当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孙称誉爱因斯坦的理念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九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多次赞扬列宁和爱因斯坦是分别代表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当代两大伟人”。这个评价即使在近六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也还是中肯的。
  继广义相对论之后,爱因斯坦又开始向两个领域进行探索。一九一六年,他开始用广义相对论引力论来考查宇宙问题,一九一七年发表了开创现代科学的宇宙学的第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根据宇宙中充满静止物质的要求在引力方程中增加一个宇宙项, ,得到了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止的宇宙模型。在爱因斯坦静止的宇宙模型发表之后,还有运动的模型的发表,而且还观测到银河系外的星系的光谱向红端推移的规律,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证实了运动的宇宙模型的预测。
  二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探索统一场论。这一探索始终未取得具体结果,却几乎耗尽了他整个后半生的精力,并使他远离了当时理论物理学蓬勃发展的领域——量子力学。近年来,由于把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规范场理论得到一系列新实验事实的支持,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思想又以新的形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爱因斯坦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一方面由于他坚持实践;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哲学批判精神。他从小爱好哲学思考,十三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在伯尔尼的最初三年(一九◯二年~一九◯五年)里,他同两个青年朋友经常晚上在一起学习、讨论各家哲学著作,谈论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
  爱因斯坦所以要研究哲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物理学中的矛盾。他的哲学主导思想可以说是:唯理论的唯物论。正是这种思想使他不苟同于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并同他们长期论战。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他一贯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进行坚决的斗争。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否则,他就觉得是“在犯同谋罪”。这突出地表现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同德国纳粹的斗争和五十年代同美国麦卡锡分子的斗争。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致力于恢复和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相互谅解的活动,访问了很多国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他赴日本讲学,来回途中两次船过上海,共停留了三天。当时正是五四运动过后不久,他目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引起了深切的同情和强烈的不平。爱因斯坦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的名字对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来说是熟悉的,并且是亲切的。我们不会忘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一再向全世界各国呼吁,要用联合的经济抵制的办法来制止日本对华军事侵略;也不会忘记一九三七年他为“七君子事件”所作的正义声援。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爱因斯坦离开了人间。遵照他的遗嘱,他去世后,骨灰被秘密保存,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但他永远为人们所纪念。
  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成就是极其辉煌的,他在科学史中的地位只有哥白尼、牛顿和达尔文等可以相比拟。但是,他从来不固步自封、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永远虚怀若谷地不断向前探索未知的真理。他辛辣地嘲笑那些自以为有权就有真理的人,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自称是社会主义者,虽然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论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但其中有不少见解是切中时弊、十分有价值的。比如,他在一九四九年发表的论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结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经历了林彪、”四人帮“残酷摧残之后,我们痛切地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它也正是马克思和列宁所要提出和强调”巴黎公社原则“的原因,确实是一切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但是他的科学研究的成果,他的思想的光辉,他的道德的力量,依然活跃在人间;他所开创的新纪元对整个人类生活的深远的历史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他,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学习他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强权暴力,甘为真理而献身,为正义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德;学习他迷信不权威,不盲从旧传统,只服从真理,实事求是,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在科学道路上永不固步自封,永不自满自足,始终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学习他崇尚理性,关心人,尊重人,反对偶像崇拜,反对专断的民主精神;学习他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坦白胸怀;学习他为追求真理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标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

——摘自1979年2月21日一期(第11184号)《人民日报》第三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4-20 16:42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一八七九~一九五五),德国籍的犹太人,物理学家,一九三三年因受希特勒的迫害而迁居美国。他在物理学中的许多部门都有重要贡献。一九◯五年,他在当时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一九一六年,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他的相对论理论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他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辩证关系,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在阐明布朗运动等问题上也有贡献。
  一九三九年,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法西斯分子的前头,制造原子弹。美国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拨出巨款,集中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大批科学家,于一九四五年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

  爱因斯坦在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研究,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自1978年1月13日一期(第10780号)《人民日报》第三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6-10 14:11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10 14:12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爱因斯坦错了吗?为什么一些天体物理学家质疑时空理论
作者:科林·斯图尔特

  革命是科学的生命线,历来如此。这在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最初,我们曾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这种想法存在了1000多年。然后,哥白尼站出来说,假如我们只是一颗绕着太阳转的行星,整个系统就会简单多了。尽管一开始有很多反对意见,但随着新发明的望远镜提供不计其数的证据,古老的地心说最终屈服了。
  接下来,牛顿解释引力是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原因所在。他说,凡是有质量的天体彼此间都有引力。按照他的观点,我们绕太阳转是因为太阳拉住我们,月球绕地球转是因为地球拉住它。牛顿理论统治了两个半世纪以后,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取而代之。这一新学说巧妙地解释了水星轨道上的不一致,在1919年非洲海岸观测到的日食中得到证实。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空间弯曲的结果,不是拉拽形成的。他说,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在一个叫做“时空”的光滑四维结构里。像太阳这样的大质量天体会使其周围的时空翘曲,所以地球轨道就是我们的星球遵循这种曲率的结果。而在我们看来,这就像是牛顿引力。
  时空说已经稳坐王位100多年,迄今为止击败了所有王位觊觎者,2015年发现引力波就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但跟之前的学说一样,时空说恐怕也会从王座跌落。这是因为,它与物理学动物园里的另一头巨兽——量子论格格不入。
  量子世界无比诡异,例如,单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迫使它“二选一”。在观察之前,我们只能给可能的结果分配概率。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想出一个办法来揭示这个理念是多么反常。他想象把一只猫关在密封容器里,旁边有一个装着毒药的小瓶,瓶子上方有一把锤子,与锤子相连的装置可测量粒子的量子态。锤子是否打碎药瓶把猫毒死取决于测量结果,而按照量子物理学,在做出这样的测量之前,粒子同时处于两种状态,所以药瓶是碎的又没碎,猫是活的又是死的。
  这种概念无法与平滑、连续的时空结构相调和。“一个引力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法兰克福高级研究所的理论物理学家萨比娜·霍森费尔德说。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时空被物质和能量翘曲;但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和能量同时以多种状态存在,它们可以既在这里又在那里。“那么引力场到底在哪儿?”霍森费尔德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尴尬。”
  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结合起来呢?不行。霍森费尔德说:“若超出一定能量,得到的概率就大于1。”概率最大只能是1,它意味着一个确定无疑的结果。确定就是确定,不可能比“确定”更加“确定”。
  同样,计算有时会给出的答案是无穷大,那就没有实际的物理学意义。因此,这两套理论在数学上是不相容的。

物理学家谋求“联姻”
  于是,就跟历史上的许多君主一样,物理学家谋求让敌对派系“联姻”以保障和平。他们在探索“量子引力论”,犹如展开终极斡旋让两个竞争对手共享王位。这让理论家们转向了一些奇怪的可能性。
  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弦论,其想法是:电子和夸克等亚原子粒子由细小的、可振动的弦构成。正如拨弄乐器上的弦可以弹奏出不同音符,信奉弦论的人认为,弦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粒子。弦论的吸引力在于,至少在理论上,它可以调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
  但是,要像变戏法般自圆其说,弦必须在11个维度上振动,比爱因斯坦的时空结构要多7个维度。到目前为止,没有实验证据表明多出的这些维度确实存在。
  “这是很有意思的数学题,至于它能否描述我们所在的时空,那要经过实验才知道。”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约尔马·洛科说。
  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弦论的启发,其他物理学家另辟蹊径,提出圈量子引力论。如果他们消灭广义相对论的中心信条之一,即时空是光滑、连续的结构,就可以使两种理论相安无事。他们提出,时空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圈圈组成的,其结构非常非常小。这有点像一块布:乍一看像是一块光滑的织物,但仔细观察,就能看出它其实是一针一线编织而成的。也可以将其看成计算机屏幕上的照片:放大了就能看出它其实是由一个个像素组成的。
  问题在于,圈量子引力论物理学家所说的小是真的特别小。时空的这些缺陷只有在普朗克尺度上才看得出来,而普朗克尺度是指1米的大约1/(10^35)。它实在太小了,1立方厘米空间里的圈圈比整个可观察到的宇宙中的立方厘米数还要多。
  洛科说:“如果时空的差异仅在普朗克尺度上,那就很难有粒子加速器检验它。”那将需要一台功率比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强大1000万亿倍的原子粉碎机。这么小的时空缺陷要怎样才能探测到呢?答案是察看大面积的空间。
  从宇宙最远处抵达地球的光一路经过了数十亿光年的时空。尽管每个时空缺陷产生的影响很小,但沿途与众多缺陷的相互作用很可能会叠加成可观察到的影响。过去10年间,天文学家一直在使用来自远方伽玛射线暴的光寻找证据来佐证圈量子引力论。这些宇宙闪光是大质量恒星在生命尽头坍缩的结果,有些东西我们目前还无法解释。霍森费尔德说:“它们的频谱有系统性的失真。”但没人知道这种失真是在闪光传到地球过程中发生的,还是与射线暴本身有关。眼下尚无定论。

量子世界“引力化”
  要取得进展,我们恐怕不能止步于宣称时空不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光滑、连续结构。
  根据爱因斯坦的观点,时空就像一个舞台,无论台上有没有演员,它都在那儿;即使没有恒星或行星散落各处,时空也仍然存在。不过,物理学家洛朗·弗莱德尔、罗伯特·利和乔尔杰·米尼奇认为这个说法束缚了我们的思维。他们认为时空并非独立于其中的天体而存在。时空由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定义。这样一来,时空就是量子世界本身的伪影,而不是某种需要与之结合的东西。米尼奇说:“这或许听起来古怪,却正是破解难题之道。”
  该理论被称为模块化时空,其吸引力在于,也许有助于解决理论物理学中关于定域性的另一个长期难题,以及量子物理学中著名的纠缠现象。物理学家可以建立一种情境,将两个粒子聚到一起并连接其量子特性,然后将它们分开很远的距离却发现它们仍处于连接状态。改变一个粒子的特性则另一个粒子的特性也立即改变,就好像信息从一个粒子传到另一个粒子的速度比光速还要快,这直接违反了相对论。爱因斯坦被这种现象所困扰,以至于称之为“远距离诡异效应”。
  模块化时空理论可以通过重新定义“分开”来接纳这样的行为。如果说时空产生于量子世界,那么量子意义上的“靠近”比物理意义上的“靠近”更重要。米尼奇说:“不同的观察者会对定域性有不同看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有点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会感觉跟远方的亲人离得很近,却跟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陌生人离得很远。
  弗莱德尔、利和米尼奇过去5年里一直在探究这个想法,并相信自己正慢慢取得进展。米尼奇说:“我们希望保守一点,一步一步来,但它确实令人着迷、令人兴奋。”
  这无疑是一种新颖的方法,看起来是将量子世界“引力化”,而不是像圈量子引力论那样将引力“量子化”。然而跟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它需要验证。目前,3人正在研究如何将时间拟合到他们的模型中。
  这或许听起来太深奥了,只有学者才应该关注,但它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我们置身于空间,在时间里穿梭,如果我们对时空的理解发生变化,那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引力的理解,还会影响对整个量子理论的理解,”霍森费尔德说,“我们目前所有的设备都是基于量子理论的。如果我们对时空的量子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那将对未来的技术产生影响,也许不是50年、100年以后的技术,是200年以后的技术。”
  现任君主年事已高,新的王位觊觎者早就等不及了,但我们无法决定众多人选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成功。一旦我们做出决定,由此产生的革命不仅会给理论物理学、而且会给所有人带来成果。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21年5月24日报道;2021年6月9日一期(第22761期)《参考消息》翻译、(第10版)转载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10-22 15:24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从不认识∞的人批相对论谈起
作者  李威

  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是无穷大的符号,可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竟闹出个大笑话。原上海市委写作组某头头,在审稿时看到∞符号,觉得很奇怪,质问作者:为什么把8字横着写?弄得人啼笑皆非。
  ∞在相对论的论著中是必须出现的一个符号。奇怪的是,这位连∞都不知道,对自然科学无知无识的人,竟被“四人帮”指定为上海批判相对论班子的把关人,这不是活见鬼吗?这些人,不看相对论的内容,不问验证的程度,不顾应用的情况,按照姚文元的旨意,无中生有地给相对论定了个“政治上是反动的,哲学上是荒谬的,科学上是错误的”基调,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他们在《自然辩证法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对相对论大加挞伐,全盘否定,严重地搞乱了读者的思想。
  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它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组成,是爱因斯坦先后于一九五年和一九一六年创立的,狭义相对论主要研究高速运动(匀速)情况下空间、时间、质量与运动的关系,提起空间、时间,质量,大家会想到尺,钟和秤。谁都知道一尺长就是一尺长,不管这个物体是否运动,它的长度不会变。同样,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一公斤就是一公斤,这些量都同物体的运动没关系。譬如,你在行驶中的汽车上呆了一小时,那么地上的人度过的也是一小时。在汽车上是一公斤的东西,拿到地上它还是一公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概念,是经典物理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它把空间、时间、质量都看成是绝对不变的。空间和时间互不相干,它们不能互相转化。
  十九世纪末,牛顿力学的这些绝对观念,同迅速发展起来的电磁理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调和它,人们想出了静止不动的以太,作为绝对空间的象征,但严格的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一九五年,爱因斯坦大胆地向这种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他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源和接受器的速度无关,始终是每秒三十万公里,以及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坐标系中都成立这两条基本事实出发,经过严格的科学推导,得出了与经典物理学完全不同的概念:空间、时间、质量,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随着物体的匀速运动而变化,速度愈高,变化愈大。物体在运动的方向上长度变短,时间变慢,质量变大。假如,我们把一把尺和一个钟放到接近光速的火箭上,那末,火箭上的一尺比地面上的一尺短了,火箭上的一小时比地面上的一小时长了,火箭上的一公斤比地面上的一公斤大了,于是空间、时间、质量失去了绝对性,成了相对的东西。同时,时间和空间,也不再是独立的,它们可以互相转化,空间的变短,变成了时间的变慢。爱因斯坦就是依据这些新概念,建立起完整的新的物理学体系——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揭示出一系列新的物理现象,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物理公式。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对论并不是推翻了牛顿力学,而是找到了它的适用范围。当物体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时,时间、空间、质量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空概念照常可用,相对论公式简化成牛顿力学公式,牛顿力学仍然成立。但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牛顿力学就不行了,它让给了相对论。
  一九一六年,爱因斯坦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他从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和物理定律在所有坐标系中都成立这样两条基本假设出发,获得了一个新的引力理论,即广义相对论。在这个理论中,空间、时间不仅与变速运动有关,而且还与物质的质量、分布状态有关。在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周围,都产生引力场,引力场是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在强引力场的作用下,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弯曲,质量愈大,时空弯曲得愈厉害。那里的尺不再是直的,那里的钟不再均匀地走着。至此,相对论完全革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概念。狭义相对论把时空同运动联结起来,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把时空同物质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时间、空间随着物质分布和运动速度而变化的理论,证实了恩格斯关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一光辉的论断。在物质概念上,相对论揭示出,物质有实物和场两种基本形态,开辟了物理学新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
  今天,狭义相对论已广泛用于原子能、高能加速器等尖端技术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等前沿学科。广义相对论也成了现代宇宙学说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在一切接近光速的领域内,没有相对论,人们便寸步难行。相对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爱因斯坦的名字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伟大导师列宁称他为大革新家。敬爱的周总理对爱因斯坦作过高度的评价。
  当然,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的真理,相对论也是这样。相对论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它还会发展,也必须发展。尤其是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引力理论,它的真理性还有待科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文化大革命中,我国一些科学工作者和革命群众,在肯定相对论是相对真理的基础上,分析相对论的成就和问题,探索发展它的方向,这是正确的,应当得到支持。

——1978年1月13日一期(第10780号)《人民日报》(第三版)报道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10-26 17:40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25 23:54
小白花
    那是一九七六年。已经四月初了,冬天好象还没有过去,北风刮得正紧。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 ...

    拓展阅读
一个首都民兵在“四五”之夜
作者  郭凤意(北京铁路局统计工厂)

  这是我妹妹在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晚上的亲身经历。她几次想写,想把首都人民对周总理深沉的爱戴,对“四人帮”欺骗、利用首都民兵镇压人民群众的罪行告诉大家。由于写作水平所限,未能写成。作为她的姐姐,我义不容辞帮她记录下她生命中这难忘的一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呀!都快五点了,这回真得走了。”我又一次象一粒铁屑脱离不开磁铁那样,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满是人浪、花海、诗潮的天安门广场,赶回工厂去上小夜班。
  跑进车间,正好六点。我赶忙打开磨床干起活来。不知怎么的,心总是定不下来。广场上那珠落玉盘的朗读声,发自肺腑的嘲笑声,激昂慷慨的口号声,撩拨心弦的歌声,在我耳边索绕,我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小郭,马上出发,去天安门。”
  车间主任的话打断了我的心音。我迷感不解:上边不是三令五申不让去天安门吗?怎么今天主动组织大家去呢?转念一想,可能是群众有意见,上边改变主意了。我高兴得工作服也没脱,拿起棉丝胡乱地擦了一把油手,一步三蹦上了门口停着的大卡车。
  卡车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后门停下。我随着队伍进入通亮通亮的文化宫内,只见院内挤满了人,有的穿着皮板朝外的老羊皮袄,有的披着油渍麻花的大衣,有的就穿一身工作服。有男有女。奇怪的是好多人都象霜打了似的,没精打采,不是东倒西歪在打瞌睡,就是交头接耳或低头沉思,只有少数人劲头十足地在待命。我正摸不透是怎么回事,忽听得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咱们受骗了。”我脑子“嗡”的下,象是坠入五里雾中。“受骗,受什么骗?”
  不一会儿,一个戴“首都工人民兵”红箍的中年人拿着话筒冲我们讲话了:“你们是有光荣传统的首都工人民兵。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党需要我们进行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战斗。现在广场上反革命暴徒正在闹事,我们首都工人民兵一定要和他们血战到底!”啊?反革命暴徒?那不明明是些悼念总理的革命群众吗?我自已就曾经在广场的人海里度过许多时间,看那数不尽的花圈,抄那痛悼总理、怒斥野心家的诗文,听那壮怀激烈的演讲,现在要我们去抓这样的“反革命暴徒”,我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 我明白“受骗”这两个字的含义,浑身战栗了,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愤怒。这时,身旁的小王捅了我一下:“听,这蝼蝼蛄还能叫出什么来。”“……咱们是第二梯队,第一梯队已经把暴徒团团围住了,等需要的时候咱们就上。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中年人嗽嗽嗓子,看了一眼旁边一堆堆的木棒。 “和阶级敌人斗,要有武器,每个人拿一根木棒,六个对一个,不管大人、小孩、男的、女的,一个不准放走!”象捅了马蜂窝,象冷水浇在通红的炭火堆上,顿时引起一阵大乱。中年人又嚷开了:“不要乱,一乱敌人就会高兴了。”
  “敌人,谁是敌人?!”“刚才在广场上还是同志、战友,转眼就成了敌人了,可真稀奇!”“看来真要向人民下毒手了!”“真卑鄙!”人们你一句、我一句、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喊、怒骂。我浑身肌肉不停地颤抖,牙根咬得酸疼酸疼的,脑袋象被什么东西紧紧箍住了一样。一刹那,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明白了什么叫阴谋,什么叫强奸民意,什么叫借刀杀人,什么叫法西斯。我明白了,我们这些被欺骗来和“反革命暴徒”斗争的首都工人民兵,已经走到悬崖边缘,再一抬脚,就要被推进罪恶的深渊了。我木然地站着,不知所措。这时,一个流里流气、带红箍的民兵推了我一把,我才明白人们正走向木头堆拿作战“武器”。
  不多会儿,忽听旁边噼噼剥剥一阵响,堆火点着了,火苗吞噬着一根根木棒,原来是几个民兵把拿到手的“武器”点了火烧了。接着,又有人把刚拿到手的木棒丢进火里,还风趣地说:“真冷,别守着烙饼挨饿了,先暖和暖和。”另一个人嘲弄地说道:“我不烧,我们家的椅子正缺一条腿呢。”引起了一阵会心的笑声。可是有好几个人还是提着棍子走开了。我扯着小王的手,随着人们走向大门。越走人越稠密,越走越难走。“快看,门开了,又带进来了,一、二、三、四……。”一个高个儿小伙子低声地数着。我凭着身体灵活,三挤两拥前进了几步,踮起脚,伸长脖子,看到紫红色的大门真的开了一条小缝,几个学生模样的小青年被推推搡搡塞了进来,第三个还是个女的。他们全身上下湿透,看样子是被水龙浇的。单薄的衣服紧紧贴在身,还不住往下滴着水珠,嘴唇青紫。尽管他们使劲克制,还禁不住冻得一个劲地哆嗦。有一个个子不高的男孩子,肩上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黄书包,从他头上滴下的血竟染红了半个脸。可他昂首挺胸站着,并用挑衅的眼光扫视周围的人。这火辣辣、鄙视的一瞥,使我从头凉到脚:悼念总理的人民在挨打、挨抓、挨水龙冲,而我却正时刻准备着去镇压他们……
  人群继续拥着,我怎么也挤不到被隔开的、面向墙站着的“反革命暴徒”们身边。好几个民兵要递给他们面包、棉袄的努力都失败了。我象发了疟疾,周身一阵发冷之后又是一阵难言的燥热,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拽了一把刚挤过来的小王,继续向前艰难地蹭去。我们要去广场!我多么愿意当这样的“反革命暴徒”呀,我宁愿也被抓进来,那怕浑身都淌着血!
  “不许出去,回去,回去!”一个人在大门口那边大声吆喝着。两扇大门铁面无情地把我和广场的群众隔开,门上的铜环也狐假虎威地晃动着。我只好往回挤。去不了天安门,还在这冒什么傻气?!我和小王悄悄地溜出了一时无人把守的东门。
  “周总理呀,您睁开眼睛看看吧,人民的国家,人民受到镇压。有人在利用民兵镇压人民,让人民互相残杀!周总理,您看到了吗? !”小王憋了老半天,终于进出这一串揪心撕肝的话。我鼻子一阵发酸,泪水在眼角里盘旋。抬头看,天上只有寥寥几颗星星。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十二点四十分。四月六日已经来到了,清明之夜过去了,再过几个钟头天就亮了吧!

——摘自1979年2月18日一期(第11181号)《人民日报》第五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10-27 12:06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25 23:54
小白花
    那是一九七六年。已经四月初了,冬天好象还没有过去,北风刮得正紧。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 ...

    拓展阅读
花圈上的手绢
作者  李武(北京机床实验厂)

  我忘不了丙辰清明在天安门广场上见到的一块手绢。
  将近正午,我随着人流登上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的平台后,便停留在一个大花圈前。花圈四周编织着翠绿的松柏枝,中间由冬青、葵叶、马蹄莲、君子兰等鲜花组成一圈绚丽的花环,花环中心镶嵌着周总理的遗像。长垂的素绢挽联上写着“九洲埋忠骨,大地生辉,总理精神永驻;八亿仰英灵,民心承露,斯人浩气长存。
  忽然,有个白色的东西在我眼前一晃,原来,在花圈的右角有一块手绢在翻卷、飘舞。这是块普通的小方白手绢。在这个精致的大花圈上,在墨迹淋漓的挽联旁,它是不显眼的。手绢怎么别在花圈上?我边想边把它展开。上面是一首《长相思》:“柏存寒,夜犹蓝,春冷清明抛泪咸,寄思无限宽。水成川,血循环,自有灼花遍地燃,英灵遗志传。”从那纤细的略带倾斜的钢笔字迹中,从那深情真切的词语里,能猜得出作者是位少女。她可能于清明凌晨就已经来到纪念碑下,曾肃立在这个花圈前,默默地淌着泪水,在寒风中举手宣誓,表达她怀念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在小白手绢的左下角,我找到了作者的落款,它不是真实的姓名,更不是化名,而是一个清晰殷红的血手印,是绾在白手绢上的一颗红心, 她赋予手绢顽强的生命力。小白手绢在翻卷、飘舞,似乎在向人们倾诉它不平凡的诞生。
  蓦地,我想起来了,这小白手绢不正好是我胸前小白花的归宿吗?它无愧于我哀思的寄托。我摘下白花,理平了凌乱的花瓣,郑重地把它别在血手印的旁边,让它们并肩守卫在周总理的身旁,向着黑暗和严寒宣战!

——摘自1979年2月18日一期(第11181号)《人民日报》第五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1-10-27 12:50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25 23:54
小白花
    那是一九七六年。已经四月初了,冬天好象还没有过去,北风刮得正紧。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 ...

    拓展阅读
挡不住的洪流
作者:萧振荣(河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魏秋星(石家庄红旗纺织厂)、龚树河(河北省建二公司综合加工厂)、兰耀东(石家庄日报社)

  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的噩耗传到一一七所,哭声四起,人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更使人心碎的是“不准悼念周总理”。这是为什么?人们擦干眼泪,在思索。
  对“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一一七所的广大群众早有察觉,早有斗争:当科研战线遵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实现了重大科研项目,在国防现代化上取得成就的时候,张春桥却在一篇文章里叫器:“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人们拍案怒斥:对所谓“三株大毒草”,人们越“批"越加看清了“四人帮”陷害忠良的秦桧之心。在悼念周总理的日子里,当上面通知要从橱窗上取下周总理的照片时,所工会负责人坚决地回答:“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取!”《文汇报》两篇把矛头指向周总理的毒文发表后,八室技术员张好国同志愤然把它剪下,用红笔勾出,以《〈文汇报〉要干什么》为题,把这份大字报贴在办公楼前,向“四人帮”公开宣战……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对“四人帮”的切齿之恨,人们心中的愤懑之情再也压抑不住了。
  三月二十八日,八室王作祥同志接到电话:“我是郭庭满,身旁还有周玉琴、尹雪君、张银凤和二车间的工人同志们。清明节快到了,咱们给周总理送一个花圈吧……”说到这里,话简里的声音哽住了,王作样的眼圈也红了。
  王作祥和陈双全立刻勾画了一个花圈草图来到木工房。老木工梁师傅听说是给总理做花圈,立刻选出最好的木料,帮助钉好了木架。四月一日,高三米的木架立在两座试验楼间的广场上。顷刻,这里成了全所注目的中心,不用组织,不用传唤,人们有的采来苍翠的松枝,有的送来轻纱般的棉纸,有的捧来总理的遗像。人们含着泪水,扎起了一朵又一朵小白花。经过一天和一个通肖,大花圈扎好了。
  四月三日,苍天与人同悲,绵绵细雨洒个不停。上面的“电话通知”下来了:“清明节不准送花圈,更不准上街!”越是不准,越是阻拦,大家越不听那一套:“花圈不上街,表达不了我们对周总理的心意!”下午三时,上班的同志陆续涌向一号楼前,同志们抢着抬起花圈,自动列队,准备出发到烈士陵园。这时,上级又是电话,又是派人来阻止群众送花圈,广大群众气得两眼冒火,异口同声地说:“别管他,抬!”花圆抬起来了,愤怒的人流冲破种种阻挠,浩浩荡荡庄严肃穆地出发了。
  队伍刚走上街头,人们便潮涌过来,车辆为它让路,过路群众不时加入队伍。这队伍,宛似阻挡不住的革命洪流,在石家庄的土地上奔腾向前。当队伍行进到烈士陵园附近时,一位同志跑来告诉:“烈士陵园刚进去了部队、警察,怕要出事,请你们注意。”同志们坦然地说:“我们给周总理送花圈,正大光明,人民军队和警察不会伤害我们!
  经过一番交涉,陵园大门打开了。一进陵园,人们明显地感到气氛同往日不一样,里面戒备森严。大家秩序井然地走在陵园的大道上。苍松向他们点头,冷雨为他们拂面,革命烈士的忠魂鼓舞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他们来到灵堂前,向周总理遗像敬献了花圈。满腔悲愤,变成壮烈的誓言:“敬爱的周总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狂风恶浪,我们都要坚决同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斗争到底!我们要继承您的遗志,早日把我国建成现化化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告慰周总理的誓言,也是讨伐“四人帮”的檄文。
  这天晚上,所电影组找来了周总理访问朝鲜的纪录影片,赶制了悼念周总理的幻灯,在广场上为全所职工和家属放映。整个放映过程,人们都沉没在啜泣之中。
  四月五日,五室党支部几位同志在办公楼前专栏上,贴出了毛主席的诗词:《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蝶恋花·答李淑一》,用巧妙方式鞭挞了“四人帮”。
  四月七日,天安门广场事件被宣布为“反革命事件",“四人帮"穷凶极恶地向人民猛扑了过来,远在石家庄的一一七研究所的广大群众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办公楼前,所里的帮派体系人物贴出了“坚决镇压现行反革俞”的大标语。他们向“四人帮”写黑信,说一一七所革俞群众清明节有六百多人给周总理送花圈,“反革命气焰十分器张”。他们威逼所党委把去陵园送花圈定为反革命事件。上级也纷纷派人追查他们送花圈与天安门事件的联系,要所里交出这次行动的后台、组织者。一一七所被定为重点清查单位。一时惊涛翻滚,黑云压城。
  但一一七研究所广大群众是硬骨头,他们在高压下不低头、不屈服。上面让有的同志作检查,这些同志不检查,义正词严地说:“我们追悼周总理无罪,别的我们不知道!七·二一大学负责人张友杰清明节曾在天安门广场拍了照片,抄了诗词,有关部门让他交出来,他宁可烧了也不交一张。在追查面前,王作祥和陈双全这一对亲密的战友争担风险。老王说:“我是共产党员,他们要追组织者,我去承担!”老陈说:“不,我是非党员,没有开除党籍之忧,还是我承担。”陈双全的父亲,是退休老工人,听说追查送花圈的事,对陈双全说:“假如你因为给周总理送花圈被打成反革命,我为你把孩子养大成人。“工会负责人马元福受到帮派休系一伙人的围攻,可威胁、恐吓压不倒他,有多名群众冒着被株连的危险,来到他的办公室,或无言地站上片刻,或默默地同他握一握手,是啊,阶级情谊,真诚的支持,何须用语言来表达呢?所党委和广大群众有共同的心情,在关键的时候,顶住了上边的压力,保护了送花圈的同志。跟随毛主席、周总理革命多年的老干部、一一七研究所党委书记徐梓人,在追查紧张的日子里,对送花圈的发起人之一郭庭满同志说:“老郭,不要有压力,有事党委负责!”短短几句话,给郭庭满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啊!
  是的,奔腾不息的革命洪流,谁能阻挡得住呢?

——摘自1979年2月18日一期(第11181号)《人民日报》第五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7-18 10:57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08
音乐家聂耳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喜欢唱歌,也爱听人家唱歌。一首歌曲,他听上两遍就会唱了 ...

    拓展阅读
聂耳遇难87周年纪念活动在日本藤泽市举行

  【新华社日本藤泽2022年7月17日电】(记者郭丹)17日上午,在位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海边的聂耳纪念广场上,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被奏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施泳及日本藤泽市日中友好相关人士近百人向聂耳纪念碑献花,共同缅怀87年前不幸溺水遇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者聂耳。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聂耳诞辰110周年。在当天的纪念仪式上,施泳对藤泽市政府和聂耳纪念碑保存会等的日方友好人士表达了诚挚谢意,对他们60多年来坚持举办聂耳纪念活动及为推动中日民间友好事业所做努力表示感谢。
  藤泽市市长铃木恒夫在纪念仪式上表示,藤泽市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于1981年因聂耳结为友好城市。40多年来双方积极开展民间交流活动,即使疫情期间也通过线上活动促进交流。这种友好城市之间的民间交流对于促进日中两国友好关系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近百名中日友好人士前来献花。现年80岁的大嶋干枝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对记者说,她来参加聂耳纪念活动已经有几十年,今后只要还有力气,每年都要来。
  聂耳1912年出生于昆明市。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海边游泳时不幸溺水遇难,年仅23岁。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7-18 11:10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8-2 13:44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李大钊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育。
    每逢看到孩子 ...

    拓展阅读
李大钊《狱中自述》为何有三稿?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策划的“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正式对公众展出。
  此次展览从家国情怀这一角度,精心鉴选馆藏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饱含对家人、对国家热爱之情的遗书、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170余件,通过“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尽是心头血”“奉献如歌家园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四个单元,生动展现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展览中,李大钊的《狱中自述》颇为令人动容。

《狱中自述》三稿之不同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得到帝国主义公使团的默许后,派兵闯入苏联驻华使馆,将李大钊及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关人员等60余人一同逮捕。
  在狱中,李大钊写下了自述,共有三稿,其表达的精神内涵完全一致。仔细阅读过三稿后,笔者认为,他之所以写了三稿,是由于初稿比较简单,只有1600余字,很多事情并没有详细阐述,因此,他又写了二稿、三稿。二稿在初稿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内容,更为详细,三稿比二稿只作了某些文字上的润色修改,更为完备。
  狱中,李大钊被多次提审,每次审讯,都有审讯记录,即“狱中供词”。对于这些所谓的供词,李大钊在审讯时提出审阅和修改。至于为什么要审阅和修改供词,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回忆我父亲李大钊被捕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写道:“关于他为什么要修改‘供词’,父亲的同志和朋友对我说过,而且对他的态度非常称赞,他们说:父亲在被捕后曾多次被审讯,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折磨,但他绝不低头,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概,敌人审讯他时所记录的供词多半与他的原意不符,为了不使自己的话被敌人歪曲篡改,他坚决要求亲自审阅和修改他们的全部记录……”。
  这其实也是他写《狱中自述》的原因,李大钊希望通过写自述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李大钊《狱中自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三稿分别都在自述的第一部分都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生平,区别不大。
  第二部分,三稿都介绍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与初稿相比,二、三稿分析得更为详尽透彻。第三稿明确表达了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抱负,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中国的革命主张。这方面的内容,在第三稿自述中占了一定的篇幅。其中,他反复说明了深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而要“再造中国”,就必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废除不平等条约。
  对于为什么要加入国民党,李大钊在第二稿、第三稿中都有论述,特别是第三稿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论述:“今日之世界,乃为资本主义渐次崩颓之时期,故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众;对内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纲领之下,以抵制列强之压迫,而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因此,我乃决心加入中国国民党。”实际上,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是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要求。

查看详情
  第三部分,三稿都叙述了他加入国民党后从事的各种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初稿就此事只写了寥寥数百字,而第三稿则用了大量的笔墨介绍他在国民党从事的各种工作。其原因何在呢?其一,李大钊被捕时的公开身份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在第二、三稿自述中,他用大量篇幅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后,在北方从事的活动,也是理所当然的。其二,由于当时敌人把李大钊等一案诬为“苏联阴谋案”,把共产党诬蔑为“赤俄的工具”,并借此大搞所谓“讨赤驱赤”。为了驳斥敌人对革命和对苏联的诬蔑,李大钊在二稿、三稿中指出:“中山先生之外交政策,向主联俄联德,因其对于中国已取消不平等条约也。”“以后中山先生返粤,即约聘俄顾问,赞助中山先生建立党军,改组党政。”他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国民党与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往来。
  另外,他坚决声明:他们的住所是由国民党人徐谦等掌管的“庚子赔款委员会”,而不是苏联大使馆;一切事项“并未与任何俄人商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之用款,向系由广州汇寄,近则由武汉汇寄。”
  初稿只有前三部分,二、三稿增写了第四部分,也是最让人动容的部分,其中第三稿李大钊以气壮山河的气概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三稿为何只字未提共产党
  《狱中自述》三稿,李大钊都只字未提共产党,只谈国民党。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李大钊当时不是一个人被捕,而是有几十位革命同志与他一同被捕。同时,革命领导机关被破获,许多文件落到敌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党组织被再次破坏。这就需要在恪守原则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的斗争策略。
  张作霖极端仇视共产党,李大钊倘若在狱中亮出自己中共领导人的身份,其后果可想而知。孙中山曾与张作霖结成军事联盟,李大钊利用自己国民党员的身份,与敌人周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为了保护党组织和被捕同志,他在狱中绝口不谈共产党,只谈国民党。
  李大钊在三稿自述中都大谈特谈国民党,但也并不是什么都说,他还是有策略、有选择的。例如:为了迷惑敌人、保护革命,李大钊在自述中写了一些假情况。他说国民党“在北方并无重要工作,只是设法使北方民众了解国民党之主义,增收党员而已。”又说“北京为学术中心,非工业中心”,因此并没有工会组织,传言党人在北京将有如何之计划,如何之举动,都是谣言。还有经过慎重的选择,李大钊在自述中谈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国民党的情况。如谈到了国民党一些头面人物——蒋介石、汪精卫、李石曾等,还谈了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武汉国民党中央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全部是已经见诸报端的。他之所以这样写,完全是为了保护和他一起被捕的革命同志。
  由于李大钊的三稿自述都没有一个字提到共产党,也根本没有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更谈不到有任何泄露党的机密之事。这一点,就连当时的敌人也不得不对报界承认:“李无确供”。

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在狱中,李大钊对同时被捕的妻女及家事从未提及,却在《狱中自述》的最后向奉系当局提出:“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在他心里永远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他心中惦念的是革命同志,是为革命保存更多的力量。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回忆我父亲李大钊被捕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写道:“父亲在狱中‘绝口不提家事’,联想到父亲在法庭上见到我们时的那种冷漠而毫不留恋的态度,我相信这话是真的,尽管当时对父亲的这种冷淡我作梦也没想到,但在事后还是非常能够理解我所敬爱的父亲,他永远爱我们,可是在他坚强的心中,革命事业所占的位置,却要比妻子、儿女、个人的安危重一千倍!重一万倍!”
  细读李大钊的三稿《狱中自述》,发现三稿都充分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情怀。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革命精神,在三稿自述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他向奉系当局提出宽大处理爱国青年一事,充分体现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卓越领导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每每读到此处,都让人为之动容!
  1927年4月28日,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反对,以“实系赤党,宣传共产,意图扰害公安,颠覆政府”的名义,下令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秘密押到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施以绞刑。面对绞刑架,李大钊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第一个走上绞刑台英勇就义。

——2022年7月14日一期《人民政协报》(第12版)报道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0 14:07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2-8-20 14:08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08
音乐家聂耳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喜欢唱歌,也爱听人家唱歌。一首歌曲,他听上两遍就会唱了 ...

    拓展阅读
聂耳音乐人生的文化寻根

  聂耳(1912~1935),出生于昆明,祖籍玉溪。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又叫“紫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昆明走向世界的人民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中国新兴音乐的开创者,传播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往往有着深埋沃土的牢固根基。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昆明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过去对聂耳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他的音乐成就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聂耳日记、手稿及相关档案、照片、遗物的整理发掘,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聂耳的音乐人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的。聂耳的文化根基就在家乡昆明,让昆明人倍感骄傲的是:昆明不仅是聂耳的出生之地、成长之地、学习之地,还是他的音乐启蒙和革命理想孕育之地。当然,落叶归根,昆明也是聂耳的长眠之地。

在昆明出生并完成学业
  人民音乐家聂耳,祖籍云南玉溪,出生成长于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昆明市甬道街73号名曰“成春堂”的中医家庭。父亲聂鸿仪早年从玉溪老家来到省城开药铺。后来,聂家又先后在威远街112号、藩台衙门菜市铺房、端仕街44号居住过,这四地一共陪伴聂耳走过儿童、少年、青年的18年。
  在聂耳幼年时,父亲教他识字,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强。4岁时,聂耳已认得500多个字。父母高兴地说:“老四将来有希望。”聂耳一家连上父母和他的兄弟姐妹共8人,聂耳最小。初小、高小、初中、高级师范,他的所有学业都在昆明完成。1918年,6岁的聂耳由亲友垫付学费,在昆明县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长春小学)读初小,勤奋刻苦,成绩优等。1922年,10岁的聂耳转入私立求实小学(今昆明市第十中学前身)读高小,成绩甚佳、品行高尚,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学生音乐团指挥等,并曾荣获该校第一号学生奖状。1925年,13岁的聂耳插班考入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今昆明第二中学)走读。1927年秋,15岁的聂耳初中毕业后,历经三榜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中部(此校前身是云南省师范学堂,先后在五华山、光华街办学,最后迁往潘家湾,即后来昆明师专原校址)主修英语,向亲友暂借保证金、书籍费以及住宿的被褥才得以入学。

家庭与社会的音乐启蒙教育
  聂耳很早就显露出对音乐的兴趣,母亲彭寂宽、邻居邱木匠、挚友张庾侯、法裔英文教师柏西文以及宏文学社、求实小学等都在聂耳的音乐启蒙教育中产生过重要影响。
  彭寂宽既是一位名中医,又熟悉当地的各种民歌,还会唱云南的花灯调、洞经调、扬琴调等。母亲吟唱的歌曲让小小聂耳受到了民间音乐的熏陶。邱木匠喜欢吹笛子,主动教聂耳和他的两个哥哥吹笛子,三兄弟把过年亲戚给的压岁钱拼凑起来,买了一支笛子和一把胡琴,刻苦地练了起来。母亲也特别支持聂耳参加音乐活动。聂耳的二哥聂子明回忆说:“我与三弟聂叙伦、老四聂耳,都在‘宏文学社’学过洞经音乐,是我母亲拜求端仕街的一位邻居介绍进去的。那时,聂耳还在上小学,大概10岁。我学二胡,聂耳什么乐器都搞,一学就会。”聂耳在“宏文学社”的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用洞经音乐“宏仁卦”创作《翠湖春晓》奠定了基础。
  聂耳在求实小学读书期间,参加了学生音乐团,接受了民乐合奏训练,对音乐的兴趣渐浓。原求实小学校长苏鸿纲在一封信中讲到:“聂耳在求实小学读书时,生性纯洁、活泼、天真,爱广大同学,有正义感及忘我精神。聂耳除研究科学外,特别对音乐感兴趣。他觉得音乐有趣味、有美感。求实小学有个小乐队,不到10个人,聂耳是乐队的主力成员。这个乐队的主要乐器有风琴、胡琴、笛子、三弦和月琴等。由于聂耳接触的乐器比较全面,歌谱也熟练,大家就推荐他担任乐队指挥。”
  端仕街的邻居张庾侯是省师附小的青年教师,与聂耳是亲密的音乐挚友。张庾侯回忆说:“有一天,我正在屋里练琴,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比我年龄小一点的邻居,他彬彬有礼地介绍自己是隔壁的聂守信,常常听到我演奏小提琴的声音,十分动听,实在是令人向往,希望交朋友,学习拉琴。我说我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这里有小提琴和曼陀铃,你可以随时来练。他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常常到你这里来,向你请教学琴’。”从此以后,聂耳一放学就总往张庾侯家里跑。
  聂耳和张庾侯还一起到英语学会补习英文,在这里又认识了教英文的法国人柏西文。柏西文除了教二人英文外,也教他们五线谱和钢琴。后来,柏西文到云南美术专科学校任音乐系钢琴教师,聂耳和张庾侯又跟着去美术学校上钢琴课。聂耳在那里第一次听到舒曼、莫扎特、贝多芬等世界音乐大师的名字和乐曲,听到了《马赛曲》《国际歌》《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歌》等中外革命歌曲。在这段经历中,聂耳既学到了丰富的音乐知识,也对英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考入省立师范学校英语部、后来在上海到英资的百代公司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进步思想与革命理想的孕育
  1925年,聂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昆明的传播。在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潮中,各种进步社团纷纷成立,影响了思想活跃、善于思考的聂耳。他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聂耳在1926年的作文《我的年假生活》中总结了自己生活中重要的四件事情:自修工作、爱国运动、社会事业、身心锻炼。
  在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读书期间,聂耳结识了比自己大两岁、也喜欢话剧的李生萱(艾思奇的原名)。当时,昆明各中学代表商定以省一中为中心举办音乐会,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青年参加到爱国运动中来。聂耳率乐队前来演出,节目却是传统的《梅花三弄》《小桃红》《悲秋》之类。李生萱直率地说:“你们要是能演奏些振奋人心的曲子,效果一定比现在好得多!”聂耳却苦于没有这样的曲子。李生萱就说道:“你为什么不自己写曲子呢?你想成为音乐家,就应该自己作曲,你一定能够作曲!”聂耳深受鼓舞,立下了“我要写一首中国的《马赛曲》”的高远志向。
  1927年,聂耳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思想有了更大的转变。这个时期,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云南地下党组织也遭到破坏。1928年,赵琴仙、陈祖武、罗彩等云南共产党员被捕,聂耳亲眼看到了这些革命者的牺牲,触动很大。据聂耳的同学郭辉南回忆,他带着聂耳到翠湖见到了当时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李国柱。聂耳参加了李国柱组织的“读书会”“青年努力会”。1928年,16岁的聂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学习革命理论、讨论上级文件、刻印张贴传单、游行示威等活动。他在作文《我的人生观》中疾呼:我们的自由究竟得着多少,完全是在几个军阀政客包办的政府手里;我们应当打倒恶社会,建设新社会。

文化码头的“新音乐”开路先锋
  如果说聂耳在昆明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教育,那么在上海这座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城市,他成为了一名用音乐进行革命的战士,他最重要的音乐成就几乎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他在上海破茧成蝶,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聂耳不属于上流社会,也不属于底层社会,他是中间的观察者,既看到了富人的骄奢淫逸,又看到了穷人的饥寒交迫。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聂耳在日记中多次谈及此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悲愤之情。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聂耳的内心又受到了很大冲击。在上海电影界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夏衍、田汉的亲自培养下,1933年初,聂耳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革命战士。这期间,他创作了《开矿歌》《码头工人》《卖报歌》《大路歌》《毕业歌》《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一系列大众性、民族性歌曲。这些作品在上海乃至全国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新音乐”运动的浪潮。
  聂耳对“新音乐”之“新”的理解,是受了革命文学的启发而形成的文艺观念。聂耳在日记里写道:“看了几篇革命文学论文,指示给我现在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非集团的,不能和大众接近的是成为过去的东西了,它是在现社会里所不必需的……今后,我的研究和创作文艺的方针将改变了,不再作个人的呻吟或以个人的革命性的表现去影响群众。”聂耳接受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密切相关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观,他的“新音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更多是偏向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音乐,而非西方音乐史上的古典音乐。
  在电影工业、唱片工业迅速发展的上海滩,聂耳扮演了更为直接的音乐人角色。从世界电影史的技术发展来看,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刚刚从默片时期转入到有声电影时期,聂耳抓住了机会,为《桃李劫》《风云儿女》等电影配乐。聂耳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进入百代公司并担任音乐部副主任,接触到了一整套唱片生产制度。聂耳在曲目策划、音乐创作、录音制作、出版发行等方面表现出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才情。

《翠湖春晓》里的乡音乡情
  聂耳的音乐种子在昆明发芽生长,在上海开花结果。他的民间曲调代表作《翠湖春晓》,正是在这种时空转化中结出的一朵璀璨之花。《翠湖春晓》既表达了聂耳对昆明翠湖的思乡情愫,又体现了聂耳的创新性,成了聂耳的艺术名片,成了昆明的音乐地标,更成了中华国乐中的一枝奇葩。
  1933年,聂耳连书两信。在致母亲的信中写道:“现在我想在中国的各地民间歌谣上下一番工夫研究,请三哥帮我收集一些寄来,不论什么小调、洞经调、山歌、滇戏牌子都要。千万急!!!”在致家乡友人张庾侯的信中又写道:“我要请你帮忙收集一些云南的民谣、民歌、山歌……我们到杭州去拍外景,倒很有趣,我相信几年后的翠湖,并不亚于西湖。”
  聂耳对家乡至少展现出了两重牵挂:一是故土的民族民间音乐——乡音;二是“昆明的眼睛”翠湖——乡情。聂耳根据昆明洞经音乐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翠湖春晓》,以洞经音乐中的经腔《老卦腔》为素材,运用了“增板加花”的变奏手法。乐曲由慢而快,跌宕起伏,惟妙惟肖地再现了翠湖九龙池晨曦初露,晴空丽日,天人合一,风情万种的诗情画意。一年之后,1934年6月29日,上海东方百代公司国乐队录制了《翠湖春晓》,实现了聂耳的乡土音乐梦。
  当时演奏录制《翠湖春晓》的只有4个人。聂耳负责选曲及领导,王芝泉负责二胡、扬琴,陈中负责二胡、箫,林志音负责笛、铃、鼓,徐骏佳负责琵琶、笙。王芝泉说:“由于人手不够,他(聂耳)要我们每人多学几种乐器,他写曲子也根据我们现有的人数来考虑,同时演奏的乐器不超过4种,但全曲间的乐器并不少。于是我们演奏的时候常常放下这个乐器又拿起那个乐器,一个人操两三件,听起来很热闹。”《翠湖春晓》处于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之中。就昆明而言,古老的洞经音乐熏陶了聂耳的艺术心灵,让他在新民乐创作中独树一帜。如今,《翠湖春晓》已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常演常新、经久不衰的曲目。

热血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1934年,在夏衍、洪深、蔡楚生等左翼戏剧、电影人士的支持下,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同年底,电通公司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上映,主题歌《毕业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成了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广为传唱的校园流行歌曲。
  在《桃李劫》热映之际,田汉写出了《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田汉被捕入狱后,夏衍接过《风云儿女》的创作,将其编写为电影剧本。聂耳得知此事后主动来“抢工作”。据夏衍回忆:“记得1935年,田汉同志被捕,留在我手边的是一个电通公司决定了要拍的、写在几页十行纸上的《风云儿女》的影片梗概。我替他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交给了导演。几天之后遇到聂耳,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风云儿女》的结尾有一个主题歌’。我给他看了电影剧本,这个剧本的故事是他早已知道的,所以一拿到手就找最后的那一首歌,他念了两遍,很快地说‘作曲交给我,我干’。等不及我开口,他已经伸出手来和我握手了。”
  《风云儿女》的电影导演许幸之记得聂耳兴奋地向自己诉说着创作的甘辛:“我(聂耳)写这个曲子时,完全被义勇军救亡的感情激动着,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初稿倒是一气呵成的,两夜工夫就写好了。可是写好之后倒花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来修改。”
  为了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修改,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1935年4月,聂耳乘船从上海到日本,修订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并从东京邮寄回国。5月3日,百代公司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录音。令人遗憾的是,天妒英才,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藤泽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到中国。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面世,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战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新长城。多少仁人志士、热血儿女高唱着、呼喊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的乐曲和口号,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赓续传承聂耳音乐文化精神
  聂耳的音乐对中国现代音乐尤其是主旋律音乐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持久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由于国歌的缘故,聂耳成了国家的、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聂耳所获得的殊荣是他生前未曾料想到的。在家乡昆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西山聂耳墓和聂耳塑像,翠湖公园建起了聂耳塑像,复原了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等,以聂耳的名字命名组建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成立了昆明市聂耳研究会。2019年,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的聂耳使用过的小提琴入选“国宝档案”,电影《为国而歌》成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影片。聂耳就读过的初小、高小、初中、高级师范学校,即今天的长春小学、昆明市第十中学、昆明市第二中学、昆明学院均长期开展“传承聂耳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校园主题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传承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使人民音乐家聂耳爱国爱乡、刻苦学习、热爱生活、追求革命、抱负远大、勇于创新和为国而歌的精神,在云南代代相传。

后记
  始终向着自己的使命前进、前进、前进进!
  人的天赋加上勤奋与热情,终究能成就一生的事业。20世纪初叶,文艺青年聂守信对音乐执着的追求,和他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鲜事物所饱含的激情,令他23年的短暂人生充满了传奇,也充满了价值。
  从文化认同来说,聂耳完成了身份确认与“新音乐”精神的协同共建。聂耳有双重身份,一重是音乐家的职业身份,一重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聂耳对文化认同的理解正是从身份的确认中开启的,并集中地体现在了“新音乐”创作中,如《卖报歌》为街边报童所写,《饥寒交迫之歌》为劳苦大众所写,《铁蹄下的歌女》为卖艺歌女所写,《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民族所写。他用这样的音乐来凝聚人心、唤醒国人,赋予音乐更多的社会属性,彰显出时代精神。
  纵观聂耳短暂的一生,他是个纯粹的人,孝纯粹、爱纯粹、音乐纯粹、信仰纯粹。只有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才不会被大上海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迷惑,始终向着自己的使命前进、前进、前进进!这就是聂耳,值得青年人学习的聂耳。

——“人民融媒体”百家号2022年8月15日报道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5 23:57
院子里的悄悄话

  我们院里有几棵槐树。每当夜深人静、萧(xiāo)瑟(sè)秋风吹来的时候,老槐树和小槐树就悄悄地说起话来。小槐树象所有聪明的孩子那样爱提问题。
  一个晴朗的夜晚,微风轻拂(fú)着。小槐树晃动着脑袋,悄悄地问:“爷爷,您多大年岁了?”
  老槐树沙沙地说:“我今年一百五十岁了。”
  “一百五十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儿不相信。
  “孩子,我可不会记错。”老槐树回答说,“我的记性(xìng)可好了。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就画一个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连书上都是这样写的。”
  小槐树又问:“您的头发为什么南面多北面少呢?”
  老槐树笑笑说:“这是因为南面见阳光多,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见阳光少,枝叶也就稀少。所以,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一看我的头,就知道哪是南,哪是北了。孩子,人们把我们的头叫树冠,你知道吗?”
  小槐树点点头:“我知道。真有意思,这简直是个指南针了。爷爷,我长大也会这样吗?”
  “会,你长大也会这样。不过,现在人们老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给我们修剪枝叶。经过他们的修剪,我们的模样变了,就不能指示方向了。但是我们心里是很清楚(chǔ)的,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年轮稀疏(shū)的一面是南,年轮密集(jí)的一面是北。”
  小槐树听得出神了:“我真不知道年轮还可以指出方向。爷爷,我有年轮吗?”
  老槐树说:“有啊!你也有年轮。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小槐树又问:“爷爷,您这么大年岁,过去的事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就连这一百五十年里,哪年干旱,哪年多雨,哪年冷,哪年暧,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什么?一百五十年里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您是怎样记录(lù)每年气候的呢?”小槐树好奇地追问。
  老槐树向四周看了一眼,神秘地说:“我们是靠年轮的宽窄变化记录气候的。你知道吗?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就长得宽,干旱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zhǎi)。”
  小槐树高兴地说:“没想到年轮还这么有用哩(li)!”
  风停了,老槐树和小槐树也停止(zhǐ)了说话。院子里静悄悄的,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五册第52页~第55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6 00:08
儿歌

三月好风光,
大家植树忙。
屋旁种桃树,
道边栽白杨。

井上葡萄架,
河边柳成行。
三年五载后,
绿阴满村庄。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1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6 00:10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shuā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5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6 00:11
谜语

无脚也能走,
说话不用口,
发出命令来,
人人都遵守。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6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6 00:13
窗台上的花

  放学了,我们都没回家,准备做一件有趣的事,种花。
  我们搬来五个花盆,花盆里装满了土,土里埋(mái)上凤(fèng)仙花子儿,浇上水,就把花盆摆在窗台上。
  我们在日记上写:“4月1日,种凤仙花。”
  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就跑到窗台前边,看看花出来没有。可是花盆里跟昨天一样,只有土,什么也看不见。有个同学说:“花怎么还没出来呢?”
  老师说:“你们耐(nài)心等几天。哪能昨天种的,今天就出来呢?现在,花子儿正在土里膨胀。”
  我们在日记上写:“4月2日,还看不见什么。老师说花子儿正在土里膨胀。”
  第六天,土里钻出好些淡黄的小芽,小芽尖(jiān)上有一对嫩叶。凤仙花出来了,我们多高兴啊!一些草也出来了,可是谁也没种草啊!我们就把草拔了。
  我们在日记上写:“4月6日,凤仙花出来了,草也出来了。我们拔了草,让凤仙花好好地生长。”
  过了一个多月,凤仙花的茎一尺多高了,叶子好像桃树叶子,比桃树的叶子大一些,颜色浅一些。
  我们把这些都写在日记上了。
  六月里,鲜艳(yàn)的凤仙花开了,像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我们都很高兴。
  我们在日记上写:“凤仙花开了。两盆红的,两盆粉红的,一盆白的。”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78页~第81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6 00:17
诗歌

什么树高高高上天?
什么花开在水中间?
什么虫常把绿灯挂?
什么人最喜欢夏天?

槐树高高高上天。
荷花开在水中间。
萤(yíng)火虫常把绿灯挂。
少先队员最喜欢夏天。

什么路弯弯又曲(qū)曲?
什么水干净(jìng)又清凉?
什么旗(qí)高高迎风飘?
什么歌唱得最响亮?

山路弯弯又曲曲。
溪(xī)水干净又清凉。
少先队的旗帜(zhì)高高迎风飘。
夏令营(yíng)的歌唱得最响亮。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86页~第87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2-8-26 00:19
小铁锤

  小铁锤(chuí),十五岁,矮矮的个子,很结实。他聪明勇敢,是个小侦察员。民兵常常叫他出去探听消息。
  有一次,他装作放羊的,赶着两只小绵羊,到南山去放哨(shào)。
  敌人的马队远远地来了。小铁锤一看见,连忙赶着羊回去报信。
  敌人的马队闯(chuǎng)进村子。村子里就剩下小铁锤一个人了。
  小铁锤把羊赶进李家院子,转身出来,看见一个军官提着枪,从大白马上跳下来。小铁锤不慌不忙地走过去,对那军官说:“里面有草,你进去喂喂马吧?我去打水给你饮马。”那军官跟小铁锤进了李家院子,小铁锤就去打水。
  草很少,不够马吃的。小铁锤就说:“马饿(è)得很,我牵它出去吃青草吧?”那军官看他这样热心,就让他牵着马往屋后边走去。
  屋后边有一片高粱(liáng)地。小铁锤到了屋后边,就骑上大白马,穿过高粱地,一直跑进山沟。他又跑过一个小山坡,才听见后边远远的枪声。
  小铁锤骑在大白马上,给游击(jī)队报信去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106页~第108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2版)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3-3-16 14:33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3-3-16 14:34 编辑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问题
作者:方在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爱因斯坦的国籍本不是问题。但在他1922年获得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情况就复杂了。虽然诺贝尔奖表彰的是个人成就,但公众与官方都将其看作一个国家荣誉。这样一来,爱因斯坦国籍问题最后演变成一场外交风波,爱因斯坦被迫卷入其中。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后来移居美国,加入了美国籍;他在布拉格德语大学任教时,按照规定,必须宣誓成为奥匈帝国公民;他持有瑞士护照,是瑞士人;在他晚年时,以色列政府还试探性地邀请他担任第二任总统。还好他没有应允,否则国籍一项上还要加上以色列了。

  144年前的今天,即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家庭,自动取得了德国(符腾堡)国籍。就在这一年,德国历史学家特赖奇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1834-1896)喊出了“犹太人是我们的不幸”的口号。
  总体而言,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德国上下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争取在各个方面超过英法,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动力。但社会层面呈现出的咄咄逼人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让他十分反感。他的亲戚分散在比利时、西班牙,还有南美洲的阿根廷,他更愿意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作为犹太人,明知是德国的二等公民,受到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但再也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能像德国这样,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上升通道。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他的叔叔曾合伙创办了一家电气公司,起初生意特别好,幼时的爱因斯坦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1894年夏天,因生意失败,爱因斯坦的父母从德国慕尼黑搬到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把还没有中学毕业的爱因斯坦孤身一人留在了慕尼黑。因不满学校的军国主义和反犹主义,在该年底,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弃学业,来到意大利与父母团聚。后来经过一年的补习,于1896年秋天,进入苏黎世的瑞士联邦工学院学习。
  1896年年初,在他还未满17岁时,“在征得其父亲的同意后,他决定放弃符腾堡公民身份”。他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在年满17岁后可以避免在德国军队服义务兵役。”[1]
  1899年,爱因斯坦开始申请瑞士国籍,他于1901年2月21日终于获得瑞士公民身份。据他妹妹说,促使他下决心成为瑞士公民,是因为“他爱慕瑞士联邦的政治制度。他选定这个时间来解决此问题,可能是一些更为实际的原因起了作用:他快要毕业了,瑞士公民的身份会使他在政府文职机关中能获得包括执教工作在内的职位。”[2]
  在获得瑞士公民身份之前,他有五年多是无国籍人士。

  1905年,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发表了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质量、能量和分子的看法。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在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1913年,德国物理学界的大佬级人物——普朗克和能斯特——专门南下,提出优厚条件,说服爱因斯坦北上。作为第一步,他们先提名爱因斯坦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虽然把只有34岁的爱因斯坦推荐为科学院正式院士“并非寻常之举”,但他们深信,作为当时世界科学中心的柏林,没有这个后来被普朗克称之为“当代哥白尼”的爱因斯坦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相信,整个物理学界将认为爱因斯坦加入柏林科学院,是科学院特别有价值的收获。”[3]
  1913年11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下达“最高命令”批准了这项提议。11月22日,科学院将这一消息告诉爱因斯坦,并“请求先生现在声明是否接受此项推选。”“如您迁往柏林,宗教和教育事务部部长已宣布准备同意报销您的搬迁费用,数额按实际开支数报销,……您除固定年薪900马克外,科学院还批准给予特别个人年薪12000马克。两项薪水在您到达柏林的第一个月起,即行支付。……”[4]
  其实,早在爱因斯坦应允之前,与德皇威廉二世关系密切,神通广大的能斯特就已经通过个人关系,从犹太银行家科佩尔(Leopold Koppel,1854-1933)手中获得了一笔资金,为爱因斯坦提供额外工资的必要资金。[5]
  除了推荐爱因斯坦担任普鲁士科学院正式院士外,他们还允诺爱因斯坦担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有授课的权力,无授课的义务;之外,还要在威廉皇帝学会下面专门成立一个物理研究所,拟让爱因斯坦担任所长。为了吸引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可谓用心良苦。按照德国相关法律规定,这些职位都属于公务员,任职者需要拥有普鲁士 (德国) 籍身份。据说在爱因斯坦还未应允之前,他的好朋友,也是犹太人的哈伯(Fritz Haber, 1868-1934)就告之这一点。但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普鲁士科学院,似乎都没有太过强调这一点。爱因斯坦对接受这些职位所提出的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保留他的瑞士国籍。科学院方面并没有对法律状况进行精确审查,甚至没有在档案中注明。爱因斯坦的任命并没有因为瑞士公民身份受阻。在这个时刻,国家利益比爱因斯坦的国籍这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更重要。普鲁士科学院急着想把爱因斯坦挖过来,没有把加入普鲁士国籍当成必要条件。
  在“一战”期间以及结束之后,爱因斯坦始终持瑞士护照进行旅行。[6]没有人在意爱因斯坦是否拥有德国(普鲁士国)国籍。从几个方面来看,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持有瑞士护照的犹太人,在普鲁士科学院工作,对双方都有利。一方面, “在现代物理学中如此丰富的重要问题中,爱因斯坦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令人注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的。”[7]普鲁士科学院把能让爱因斯坦招至麾下视为一件非常荣光的事。另外,到柏林之后,爱因斯坦的政治激情被激发出来,经常发表一些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看法。由于普遍认为爱因斯坦是外籍人士,科学院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来自中立国的人,爱因斯坦在战争期间可以到中立的外国旅行,也不用像那些年纪相仿的德国同事那样担心服兵役。
  最能证明爱因斯坦外国人身份的是柏林警察局。迟至1926年12月15日,柏林警察局还要求文化部提供信息,说明爱因斯坦“是否根据1913年7月22日的《帝国和公民法》第14条通过任命获得了普鲁士公民身份”。因为在他们看来,爱因斯坦一直是以瑞士公民身份登记的。
  尽管存在回忆上的偏差,但可以肯定地说,在爱因斯坦未获诺贝尔奖之前,普鲁士当局和科学院都承认爱因斯坦是瑞士籍这一事实,也没有为他一直持瑞士护照旅行的事实感到困扰。

  当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时,他正在赴日访问的途中。按理,应该由他所在国驻瑞典的公使代为出席1922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问题来了,究竟该由谁代表爱因斯坦呢?德国公使和瑞士公使都宣称爱因斯坦是本国人。爱因斯坦的国籍问题,一下子成为焦点。
  其实,德国驻瑞典公使纳多尔尼(Rudolf Nadolny,1873–1953)心里没底。他在1922年11月25日给外交部发电报询问该如何应对。从外交部了解的情况来看,爱因斯坦实际上是瑞士公民。外交部将这一消息暂时隐瞒,没有及时给公使回复,而是让文化部给出意见。该部的实际负责人克吕斯(Hugo Andres Krüss,1879–1945)博士起初并不确定爱因斯坦是否是普鲁士公民,但在他看来,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与德国密切相关,他在全世界都被视为德国人。因此,德国公使应该代表爱因斯坦出席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8]
  由于没有收到外交部的回复,纳多尔尼直接与普鲁士科学院联系。以前疏于法律条文的科学院,这时给德国公使的一个明确答复是:“爱因斯坦是德意志帝国公民”。这个回答属于刻意撒谎,因为科学院完全知道爱因斯坦是瑞士公民。当纳多尔尼把这一情况告知瑞士驻瑞典公使时,后者对这一回答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据他所知,爱因斯坦到柏林工作后,并未放弃瑞士公民身份;也没听说德国已经让爱因斯坦重新入籍。瑞士公使对于爱因斯坦是否真的获得了普鲁士公民身份是有怀疑的,但在德国公使的粗暴回答后,他放弃了为自己的国家“索要”爱因斯坦的努力。
  纳多尔尼随后通知诺贝尔奖委员会,有关爱因斯坦的国籍争论已经平息,他将代表爱因斯坦出席颁奖仪式和随后举行的宴会以及国王陛下为获奖者举行的晚宴。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在诺贝尔奖庆祝活动后的一天,纳多尔尼从外交部得到消息,爱因斯坦确实拥有瑞士公民身份。这可让他尴尬不已。现在的问题是要保证1923年夏天爱因斯坦到瑞典做演讲时,他的普鲁士国籍得到落实。为此,1922年12月18日,他给普鲁士文化部部长发电报,“请您尽早说明科学院认为爱因斯坦拥有或曾经拥有德国公民身份的原因。”
  科学院经过详细审查,并请教法律顾问,于1923年2月13日向文化部提交了一份详细而确凿的报告。
  爱因斯坦教授是普鲁士科学院的正式院士,因此拥有普鲁士国家预算中规定的职位。按照普鲁士高等院校正教授工资标准,他的收入是属于最高等级的。
  科学院法律顾问一致认为,爱因斯坦教授是一名间接公务员(mittelbaren Staatsbeamten)。因此,他根据1920年5月4日的部颁法令于1920年7月1日就帝国宪法,1921年3月15日就普鲁士宪法进行了就职宣誓。从爱因斯坦教授作为普鲁士间接公务员的身份以及他进行公务员宣誓的事实来看,科学院的结论是,爱因斯坦先生因此获得了德意志帝国公民身份,即使他在出生时还不拥有这种身份。因为公务员只能是帝国的公民(另参见1920年11月普鲁士宪法第77条)。爱因斯坦教授早先通过入籍获得的瑞士国籍不受此影响,但对科学院来说,爱因斯坦教授无论如何最初都是德意志帝国公民。
  这封由包括普朗克在内的普鲁士科学院四大常务秘书签字的信的副本已寄给德国驻斯德哥尔摩的公使馆。
  经过层层上报,由科学院起草的这份报告为爱因斯坦的德国国籍定了调,并通过外交照会在1923年4月9日提交给瑞士驻柏林公使。
  与普鲁士科学院和德国政府想象完全相反,爱因斯坦并不认可这个加在他头上的德国国籍。他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当1913年开始考虑科学院对我的任命时,我的同事哈伯使我注意到,我的任命有可能会让我成为普鲁士公民。由于我对自己的瑞士国籍不能改变这一点看的很重,所以我最终接受这些任命与否取决于这个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当时这一条件得到了满足。我相信部里的档案中能证明此事。此外,我知道我的同事哈伯和能斯特知道这件事。”[9]可是,当在档案中寻找1913年的这种承诺的证据时,却什么也找不到。
  爱因斯坦对于将德国国籍强加在他身上的做法感到反感。当他从远东旅行回到柏林后,他希望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通过瑞士外交代表机构寄给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瑞典驻德国公使应诺贝尔奖基金会的要求,于1923年5月中下旬[10]将奖章和获奖证书一起面交给爱因斯坦。
  1923年6月19日,在普鲁士文化部的一次讨论中,爱因斯坦没有反驳该部的法律意见,但要求“如果可能的话,他的普鲁士公民身份不应该被外界所知。”爱因斯坦希望隐瞒自己的普鲁士国籍,而科学院和帝国当局则希望隐瞒他的瑞士国籍。
  从爱因斯坦继续用他的瑞士护照旅行的事实表明,他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科学院和帝国当局的意见。
  直到1924年2月7日,爱因斯坦才准备公开承认,他除了瑞士公民身份外,还获得了普鲁士公民身份[11]。
  但事实并没有完全了结。

  爱因斯坦的双重国籍身份,看似方便,其实埋下了许多隐患。1924年,他获得访问南美的机会。尽管使用普通护照也可以出国旅行,但回程通关特别麻烦,也有不少限制。加上他又任职于国际联盟智力委员会,他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申请外交护照。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以瑞士人自居,所以他首先向瑞士驻德公使馆申请外交护照,但却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签发这种护照不是惯例”。面对北方的强邻,瑞士不想找麻烦。对他们来说,爱因斯坦首先是一个德国人,他应该首先求助于德国当局。这等于拒绝了爱因斯坦。受到委屈的爱因斯坦,在1925年1月21日去了德国外交部,要求给他颁发外交护照,理由是他是国际联盟智力合作委员会的成员,要经常出国参加相应的活动。
  外交部副部长海尔布隆(Friedrich Heilbron, 1872-1954)先生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爱因斯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可以让他在国外更好地宣传德国,为德国争光。对于孤傲的爱因斯坦来说,能解燃眉之急,也就不管其可能引起的不利后果了。
  最后,外交部以非常规手段,给爱因斯坦颁发了由外交部长施特雷泽曼(Gustav Ernst Stresemann,1878-1929)签发的外交护照。拿着这本刚出炉的外交护照,1925年3月5日爱因斯坦就乘坐“波罗尼奥角”(“Cap Polonia”)号蒸汽船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2]
  尽管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遭到当地一些德国侨民的反对,但他的南美之行受到德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高规格接待。按照他在旅行日记中所说:“我对他们来说是一朵臭花,但他们还是把我插进他们的扣眼中。”[13]
  德国领馆对于爱因斯坦的南美之行,评价甚高。就文化影响力而言,德国在南美一直被宿敌法国远远压在后面。在爱因斯坦访问之前,德国是没有办法扳回颓势的。但“现在,一位德国学者第一次来到这里,他的名字享誉世界,他天真、和蔼、也许有点不谙世事的态度对当地人格外具有吸引力。人们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来反击敌人的谎言宣传,来摧毁德国野蛮的童话。”“爱因斯坦教授的访问促进了人们对我们文化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德国的威望,比其他任何学者都要成功。”[14]
  爱因斯坦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德国外交宣传的工具,尤其是成为反法文化政策的工具。拿着德国外交护照,自然会得到一些通关的便利,但却无法拒绝一些他从内心深处非常厌恶的活动。他在日记中承认,“整天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让他开始感到难受。”两个多月的南美之行,从学术意义上讲,毫无建树;他带着疲倦之躯回到了柏林。
  爱因斯坦为恢复德意志帝国的国际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德国在1926年加入国联,德国科学界重回国际科学大家庭,德国当局发现爱因斯坦对外宣传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在之后的外交报道中,就出现了许多怠慢、讽刺的字句。以1931年3月14日爱因斯坦52岁生日当天访问维也纳为例。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克洛狄乌斯(Carl August Clodius,1897-1952)给外交部的报告充分反映了德国当时的情况。人们希望尽可能少地与爱因斯坦打交道,“因为他是犹太人,被认为是政治上的左翼”。过去,在欢迎爱因斯坦时,各国首脑、总统和部长们都坐在前排,现在人们更愿意远离他。“教育部长和各大学校长都没有出席爱因斯坦的讲座”。“爱因斯坦教授也没有受到任何奥地利官方机构的接待或邀请,尽管这是他九年来第一次回到维也纳。”[15]
  他的和平主义言论受到帝国内政部、帝国公共秩序监督委员会和政治警察的怀疑。柏林警察局专门为他建立了秘密档案。他的活动受到了监视。爱因斯坦与当局的短暂的“蜜月期”结束了,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政治上不再有用。不仅如此,他还变得非常麻烦。

  专门研究爱因斯坦在柏林时期政治活动的原东德学者格伦德曼(Siegfried Grundmann,1938-2021),曾将爱因斯坦1925年1月去德国外交部申请外交护照的行为,比作“卡诺莎之行”[16]。
  对于自己当年到柏林工作时,没有认真考虑德国国籍一事,爱因斯坦是耿耿于怀的。1938年7月20日,他在写给前妻米列娃的信中坦承:“1919年科学院敦促我在保留瑞士公民身份的情况下接受德国国籍。我竟然愚蠢地屈从了”。[17]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那时爱因斯坦正在进行他的第三次美国加州之旅。3月10日,他公开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返回欧洲之时,他宣布自己再也不会踏上德国的领土,并且要辞去在普鲁士科学院的职务。
  在返欧后临时居住的比利时奥斯坦德,爱因斯坦夫妇给德国外交部写信,主动请求解除他们的德国国籍。而这让德国内政部强硬的纳粹分子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应该把爱因斯坦驱逐出境才解恨,因为他在国外发表了关于纳粹政权的不实言论。1933年5月10日,盖世太保通知爱因斯坦夫妇,他们在德国的金融资产被没收。之后不久,爱因斯坦在卡普特的消夏小屋与亲爱的小帆船也被没收了。还好爱因斯坦的继女玛戈特通过法国外交渠道,在纳粹采取行动前将爱因斯坦的几箱文稿偷偷地从柏林运到巴黎,不然我们现在的“爱因斯坦研究”在文献资料上就会大打折扣。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诡异。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后,德国政府明知其国籍存在争议,但仍不遗余力地证明爱因斯坦拥有德国国籍;10年之后,尽管爱因斯坦先于德国当局放弃德国国籍,它们还是要野蛮地从法律程序上公开剥夺他的德国国籍。
  爱因斯坦的国籍问题是发生在狭隘民族主义之文化囚笼中的一段令人憾腕的故事,有如“卡诺莎之行”的情节,竟然再现于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伟人身上。回顾这段往事,我们可以感悟到科学国际主义精神的高贵与来之不易。今天,科学与社会之间、科学家与国家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和复杂。如何创造条件,让科学家们能够发挥其富于创造的天性,为人类发展、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

谨以此文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44周年。

  附注: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年多前刚过世的德国科学史专家格伦德曼(Siegfried Grundmann)有关爱因斯坦档案的著作(Einsteins Akte: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Einsteins Berliner Zeit, Zweite Auflage, mit 70 Abbildungen und einem Anhang über die FBI-Akte Einstein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4)。差不多20多前我与格伦德曼先生在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世界钟下见面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格伦德曼先生来自前东德,两德统一后,失去固定职位,靠不断参加各种项目为生,其学术工作也没有受到公正评价。对此,他并不太在意,还是一门心思在学术上。

    注释
  [1] 《爱因斯坦百科》,[美]爱丽丝·卡拉普里斯、丹尼尔·肯尼菲克;[美]罗伯特·舒尔曼 著,方在庆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页25-28。
  [2]《爱因斯坦全集》,第一卷,赵中立主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2版,页219。
  [3]《爱因斯坦全集》,第五卷,范岱年主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487-488。
  [4] 同上,页526。
  [5] Siegfried Grundmann,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Einsteins Berliner Zeit,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25-26/2005, 20. Juni 2005, S.26.
  [6] 《爱因斯坦百科》,[美]爱丽丝·卡拉普里斯、丹尼尔·肯尼菲克;[美]罗伯特·舒尔曼 著,方在庆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页25-28
  [7] 《爱因斯坦全集》,第五卷,范岱年主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487-488。
  [8] 参见Siegfried Grundmann, Einsteins Akte: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Einsteins Berliner Zeit, Zweite Auflage, mit 70 Abbildungen und einem Anhang über die FBI-Akte Einstein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4.S.271-285.
  [9] 《爱因斯坦全集》,第十三卷,方在庆 何钧主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页655。
  [10] 依据《爱因斯坦全集》第十三卷中提供的爱因斯坦行程推算,具体时间应在1923年5月17-22日间的某天。
  [11] Albert Einstei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the Berlin years : Writings & correspondence, April 1923-May 1925. Volume 14)Vol.14.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5:p. 207.
  [12] 《爱因斯坦百科》,[美]爱丽丝·卡拉普里斯、丹尼尔·肯尼菲克;[美]罗伯特·舒尔曼 著,方在庆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页145-147。
  [13]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南美卷,1925年4月17日。载于《爱因斯坦全集》第十四卷(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the Berlin years : Writings & correspondence, April 1923-May 1925. Volume 14),Documentary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 p. 693.
  [14] Siegfried Grundmann,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Einsteins Berliner Zeit,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25-26/2005, 20. Juni 2005, S.28.
  [15] 1077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Canossa)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这被当成王权向教权屈服的象征。Siegfried Grundmann, Einsteins Akte: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Einsteins Berliner Zeit, Zweite Auflage, mit 70  Abbildungen und einem Anhang über die FBI-Akte Einstein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4. S. 267.
  [16] 同上书,S. 281.
  [17] 爱因斯坦档案编号:75-949,引自The ultimate quotable Einstein, collected and edited by Alice Calaprice ; with a foreword by Freeman Dys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2011, p.168.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3-3-19 01:33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学者研究新发现:爱因斯坦比牛顿更有影响力

  【中国新闻网合肥2018年10月25日电】(记者吴兰) 爱因斯坦、牛顿、霍金,谁更有影响力?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与复旦大学合作提出科学声望的测度方法,得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名单,前5名依次为爱因斯坦、普朗克、牛顿、帕斯卡和伽利略。
  据介绍,这一测度方法,基于全球1.26亿本图书文献大数据中科学家全名的词频分析,描绘出物理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声望的兴衰演变。该方法揭示出:虽生不过百年,科学巨匠们的贡献与声望跨越时空,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影响能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成为科学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或许就是科学家们终其一生所竭力追求的人生终极价值。近日,该成果发表在信息计量学国际顶级期刊《信息计量学杂志》上。
  书籍作为知识的重要历史载体在计量学领域鲜有关注,论文引用率及发表是当前学界对科学家影响力最重要的学术评价指标,但其适用范围为学术共同体内的短期评估。近年来,尽管一些基于网络及社交媒体数据提供了补充计量指标,但依赖于新媒体信息的评估历史短暂且稳定性弱。因此,作为测度科学家声望的一种尝试,该项研究基于“谷歌图书”的3600万本历史图书和“谷歌学术”的9000万篇学术论文,使用了57种不同的语言来测试科学家全名在谷歌语料库中出现的词频,以大数据可视化来分析测度物理学家及主要学术贡献在学术圈以外的长周期影响力轨迹。
  研究以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个物理学巨匠为例详述该科学声望测度方法,发现科学家在自己国家或者共同语言文化中具有影响力偏好现象:英国人牛顿被英国出版书籍提及的频次一直高于爱因斯坦,而出生于德国后又加入美国国籍的爱因斯坦,则在德国及美国出版的书籍中提及更多。总体而言,学术圈从1948年、社会图书从1970年代之后爱因斯坦的名字被更多的提及。共词分析显示,爱因斯坦同时与相对论(28.1%)和量子论(16.9%)更多提及,牛顿则更多与万有引力(15.2%)和微积分(7.9%)同时提及。
  该测度方法进一步给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名单,前5名依次为爱因斯坦、普朗克、牛顿、帕斯卡和伽利略。在400年后的今天,早期科学家如牛顿、帕斯卡,虽然已经不能站在科学前沿,但他们的贡献在历史沉淀中逐渐变成了科学知识体系的奠基石。他们的姓名、科学成果、科学轶事(如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以及顽强斗志(如排名第6的霍金)在书籍中为世人传颂,演变成了科学精神文化符号,激励着一代代学者勇攀科学高峰。
  该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国燕和复旦大学唐莉教授合作完成。

作者: 无度不丈夫    时间: 2023-3-19 02:05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17-9-1 00:31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 ...

    拓展阅读
100年前,爱因斯坦成为传奇
作者:珍妮弗·莱曼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一头硬发的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然而,他的名字并非向来家喻户晓。
  1919年之前,只有少数科学家知道爱因斯坦的关键性研究,支持他研究的人就更为稀少。如果不是因为一小群英国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或许永远不会听说人类最重要的成就。
  但在1919年11月6日,英国科学家阿瑟·斯坦利·埃丁顿永远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人生道路。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支持他的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演算细节。广义相对论提出,光和时间可以被宇宙中像太阳这样巨大天体的引力场弯曲或偏转。艾萨克·牛顿爵士在1704年的专著《光学》中曾提出过类似的断言,但他当时无法量化地证明这种现象。德国数学家约翰·格奥尔格·冯索尔德纳在1804年发表了对牛顿的研究进行量化的首批演算。
  但爱因斯坦把牛顿原先的断言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因为某种特定力量,而是因为空间的弯曲——就像在床垫中央放一块沉重的秤砣会导致床垫凹陷一样,并使放在床垫上的任何物体移向中心。他暗示,光偏转的数值会比包括牛顿在内的其他人所预期的高很多。
  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兼数学家阿瑟·斯坦利·埃丁顿和天文学家弗兰克·沃森·戴森对爱因斯坦的理论感到吃惊。当他们设法弄到这位瑞士籍德国物理学家有关广义相对论的一册著作时,他们知道自己碰上了某种将改变历史进程的东西。
  尤其是埃丁顿,他把证明爱因斯坦的争议性理论作为了自己的使命。
  戴森认为,到1919年会出现一个证明爱因斯坦理论的机会:届时将有一次日食经过大西洋上空。幸运的是,1918年一战宣布停火。战争结束了,戴森、埃丁顿和伦敦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安德鲁·克罗姆林正式制订了远征计划。
  1919年春,由戴森资助,埃丁顿和克罗姆林领导的两个团队经海路出发:一条船前往西非沿海的小岛普林西比,另一条船则前往巴西北部沿海小镇索布拉尔。两个地点都位于此次日食的线路上。
  当日,太阳将从金牛座的毕星团前掠过。当太阳达到全食状态时,位于太阳光环附近的恒星将清晰可见。埃丁顿在感光片上标示这些恒星的位置,并把它们的位置与在太阳没有靠近时测量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太阳引力场导致的恒星位置的任何变化都将意味着爱因斯坦是正确的。
  对巴西观测结果的简短分析显示,毕星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这些恒星投射出的光线在绕太阳发生弯曲。回到英国后长达数月的缜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理论。
  11月6日,埃丁顿在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一个拥挤的房间里发布了他的考察成果。他的陈述使相对来说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一夜之间成为国际名人。
  当因战时饥饿而卧床不起和备受摧残的爱因斯坦通过电报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欣喜万分。次日,他的面孔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泰晤士报》的大字标题是,《科学革命——宇宙新理论:牛顿的思想被颠覆》。公众对爱因斯坦的研究很是着迷。他的理论以及证明这些理论的发现激发了世界范围对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研究热潮,迎来了现代物理学的时代。
  1919年11月6日之后,爱因斯坦便再也逃不过公众的关注。作为一个谦逊的人,他经常躲避这种没有节制的声望。声望的明亮光线不会扭曲。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2019年11月5日登载;《参考消息》网2019年11月26日翻译、转载





欢迎光临 6、7、80后怀旧网 (http://607080hj.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