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518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课文《小英雄雨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5:2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英雄雨来

作者:管桦


 一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xù)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yǒu)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tiáozhou)。雨来一看要挨[ái]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ɡuà),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jǐ)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lǎo)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儿?”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kuānɡdānɡ)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儿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kǎn),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呜(wū)哩(li)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kānɡ)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愣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十二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kā)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sǎnɡ)搡回到屋里。

  四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jiénàn),连枕头都给刺刀挑[tiǎo]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sāhuǎnɡ)!”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dū)嘟囔(nānɡ)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儿。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jī)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qiào)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lièqie),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áo)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五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六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yāohe):“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2-18 13:09:28 | 只看该作者
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9-1 18:0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1-6-7 17:37 编辑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水乡游击队》(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341664291934491&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3587341664291934491&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1DAEF65111B288DC489FA0FE81F9B787& miui bottom bar=comment

      连环画《牧鸭姑娘》(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8月第1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209228934274711&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2495209228934274711&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8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2DEA4C39BE55461DBCC071AA84A9B306& miui bottom bar=comment

      连环画《海王星》(根据曲波小说《戎萼碑》改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https://m.uczzd.cn/webview/news? ... 004949299442987&zzd from=xiaomic-iflow&uc param 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f=browser news&s=mb&cp=cn-uc-browser&docid=uc 10479004949299442987&itemtype=news category&cateCode=third&category=%E8%82%B2%E5%84%BF%2C%E6%96%87%E5%8C%96%2C%E5%A8%B1%E4%B9%90%2C%E5%3E%86%E5%8F%B2%2C%E5%AE%97%E6%95%99%2C%E6%B8%B8%E6%88%8F&traceId=04C672C2653C0E71DF5722805DBAAD06& miui bottom bar=comment


  很遗憾,上述链接已失效。为了不使大家失望,现上传一篇与革命、战争(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烈士)有关的纪念文章。
༺༻༺༻༺༻༺༻༺༻༺༻༺༻༺༻༺༻༺༻༺༻༺༻༺༻༺༻༺༻༺༻
生死于理想
记者:曾子芊、方非

  “在座的孩子们,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中学,中共早期领导人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正在为学生们做专题演讲——“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台下,孩子们仰着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这位百年前的中国青年的故事。
  “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彭湃的同乡,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对他做出的评价。1896年,彭湃出生于广东海丰的一个地主家庭,在海丰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正如彭湃自己曾说的,“每年收入千余石租,共计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余人。”
  然而,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庭的彭湃,却特别同情备受压迫的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见民众面对日益深陷帝国主义掠夺、军阀混战和地主阶级剥削的苦难日子,彭湃和当年大多数觉醒青年一样,怀着朝气与理想,试图探索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我爷爷在同辈的孩子中,很受他的祖父器重。1917年,被送往日本留学,祖父希望他能有一张好文凭,回来好在省城做官。”彭伊娜接受采访时说,“但是,我爷爷自己是为了寻路才去留学的。”
  彭湃的目标十分明确。1918年,他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他对友人说:“我选定此类专业,为的是将来研究我国的政治经济,秉志改革。”就读期间,彭湃对农学理论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常常向在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的同学请教。在日本,彭湃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确认了自己的终身信仰。1920年10月,彭湃与好友李春涛等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赤心”二字,表示要“专心学习俄国”,学习社会主义道路。
  “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我爷爷的思想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开始认识到:人类之痛苦是由于经济制度所造成的,因此,要解放全人类,就必须推翻不合理的经济制度。”1921年,彭湃回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已经开始传入海丰,进步青年争相阅读陈独秀、李大钊所写的文章。
  在革命的浪潮和实践中,彭湃逐渐意识到:如果不把广大的工农群众发动起来,革命是不能成功的。他决心背叛自己的阶级,进入农村普及革命思想、当着农民的面火烧田契,与旧世界彻底决裂。从此,彭湃走上了新的征途,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的伟大实践。
  1923年,彭湃领导成立了“海丰总农会”,并当选为会长。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根据彭湃的提议,决定在广州开办农讲所,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先后主持了讲习所的工作,培养的八百多名学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工作,火种遍撒中华大地。
  “在实践过程中,我爷爷所代表的这群二十世纪的‘90’后也逐步发现,社会变革不是书生论道,是要真刀真枪的。”站在广宁县彭湃故居前,彭伊娜感慨道。1924年年底,在广东肇庆广宁县兴起的农民运动遭到地主阶级的反扑,彭湃率铁甲车队,指挥消灭了地主反动武装,共有100多人的铁甲车队成为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由于彭湃在领导农运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毛泽东称他为中国的“农民运动大王”。
  国共合作破裂后,彭湃作为组织者之一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撤出南昌随军南下广东,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苏维埃地方政权——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就义时年仅33岁。
  “在革命最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这群青年却确信,革命终将会胜利,中国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的日子。”彭伊娜说,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共产党人不惜抛弃优渥的生活,不惧牺牲生命,为之赴汤蹈火、终身奋斗的究竟是什么?她认为,答案是一种信仰——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彭湃的信仰,也如同他曾写下的诗句:“磊落奇才唱大同,龙津水浅借潜龙。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云舜日中。”如今,彭伊娜经常和孩子们讲起百年前这群青年的事迹,她希望用革命先烈的精神感染下一代,让每一个人都能为了理想和使命,蓬勃地生活。

——2021年6月1日一期《北京日报》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3-7 17:2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3-10 21:42 编辑

      小学生课外阅读
      连环画《英雄谱·小英雄雨来》(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 ... =%E6%96%87%E5%8C%9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11:47:41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0-3-7 17:26
拓展阅读
    连环画《小英雄雨来》(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https://yiyouliao.com/api-server/rss/x ...

这不是我小时候看的那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3-9 13:55:47 | 只看该作者
无用书生 发表于 2020-3-9 11:47
这不是我小时候看的那一版

      我也很纳闷,这本连环画的原著与课文一致(管桦),故事情节却大相径庭。会不会课文与这册连环画故事均节选了原著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4:44:09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0-3-9 13:55
我也很纳闷,这本连环画的原著与课文一致(管桦),故事情节却大相径庭。会不会课文与这册连环画故 ...

有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7-6 11:42:47 | 只看该作者
    拓展阅读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创作的前前后后
作者:熊坤静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管桦,毕生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将军河》、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和《辛俊地》、短篇小说《葛梅》以及广为传唱的歌词《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各类文学作品,总计达200多万字。其中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描写了抗战时期冀东一带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那么,这部畅销全国、享有盛誉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抗日铺就文学路
  管桦,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9日诞生在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他8岁进本村小学读书,后来升初中时,因家境贫困,被迫中断了学业。从此,他经常到荒野里拾柴禾,夏收季节去拾麦穗,冬季闲暇较多,就在家里读《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七侠五义》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1938年7月,管桦的父亲鲍子菁参加了由冀东党组织直接指挥的冀东20万工农抗日大暴动,先后收复了日军盘踞的9座县城,切断了北宁铁路,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鲍子菁后调入八路军冀东军区政治部工作,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壮烈牺牲。他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时,便托朋友将家属子女送到天津以躲避战火。管桦随母亲在天津生活期间,进入志远中学就读,广泛阅读了鲁迅、茅盾、巴金、丁玲、田汉、老舍、王统照等许多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使作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屡次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一位语文老师甚至断定:“你(指管桦)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当时的管桦尤爱绘画,每天放学回家总要磨墨挥毫,临摹父亲给他买的《芥子园画谱》。
  当冀东有了抗日根据地后,父亲便把全家人从天津接回冀东。1940年,管桦参加了八路军,他原本很想到“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学习军事本领,然后奔赴抗日前线去杀敌立功的,但抗大不招收没有战斗经验的学生。无奈,他只好进入设在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深造。当时,为了不连累家人,许多学员都改了名字。管桦最初将自己改名为“管华”,但这个名字一宣布,学友们便跟他开玩笑说:“管理中华,野心太大了吧!”他不得不改口说:“我喜欢树木,抗战胜利后,我就管理一片树林。”于是,他在“华”字左边加了一个“木”字,管桦这个名字从此叫开了,并成为他后来的笔名。在校期间,他学习了革命理论和文学知识,欣赏了文工团表演的《带枪的人》《母亲》等节目,并“第一次听到福楼拜、莫泊桑、大仲马等作家的名字和老师对他们作品的分析”,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
  1942年华北联大毕业后,管桦被分配到中共冀热边特委主办的救国报社任随军记者。这期间他创作了描写抗战生活的短篇小说《行军》,被《挺进军报》发表,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1943年,他调到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历任文艺演出队副队长、队长和冀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等职务。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歌词、剧本和文艺通讯,也写小说。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挺进东北。194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1948年,管桦因病从部队转业,调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研究员。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1946年以后,鲁艺先后迁校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沈阳,并改为现名。他离开硝烟弥漫的东北解放战争前线后,有更充裕的时间专心投入写作,迎来了他创作上的新阶段。在东北期间,他先后撰写了话剧《归队立功》,写作发表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和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与他人合著出版了歌剧《国军现形记》和话剧《蒋敌伪合流》。其中《归队立功》受到冀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荣获朱德奖章。

为儿童团员立传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管桦作为随军记者经常独自活动,给他带路的往往是些很小的儿童团员。在暗夜中行进时,周围的树林、沙丘、荒坟看上去只是一团团黑影,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可孩子们却挺着胸脯,眼睛忽闪闪发亮,寂静中只听见他们嚓嚓嚓的脚步声,以及从远处传来的清脆的机关枪声和大炮闷雷般的轰响。管桦抵达目的地与孩子们道别时,他们脸上总是露出骄傲、幸福、得意的笑容。儿童团平时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常在村头一边游戏,一边注意来往的行人。有一年春,管桦途经丰润县城北的上水路村时,恰逢日本鬼子来“扫荡”,当时除了埋设地雷准备打麻雀战的民兵留在村里,满山遍野都是往北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忽然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见管桦身着八路军服装,便跑过来拽住他的衣襟说:“我要跟着你当八路军打鬼子!”管桦说:“八路军不能背着小孩打鬼子,快找你妈妈去吧。”那孩子说:“今儿个高低是跟你去当八路军了,就兴你们大人抗日救国?”那孩子依旧拽着衣襟不放,管桦无奈地说:“得让你妈妈送你来,八路军才能要。”当那孩子东张西望寻找妈妈时,管桦才得以走脱。在这次“扫荡”中,进犯至遵化县与丰润县交界的鲁家峪村的一股日军,抓住了一个孩子,却被那孩子带进了地雷阵里,炸死了许多鬼子,那孩子也壮烈牺牲了。
  1945年夏秋之交,冀东军区八路军某部攻打玉田县城,管桦和尖兵剧社的其他几位同志要去前线采访,在城南庄负责给他们带路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管桦对那孩子说:“村里没大人吗?”那孩子带着兴奋自信的表情说:“你们奔哪?我把你们领到那儿不就结了吗?”大家出了村子,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正北约5里地就是玉田县城。大家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东面白菜地尽头,约200米远处高耸着一座炮楼,却没有枪声。管桦问那孩子:“炮楼里还有鬼子没有?”话音未落,敌人的机关枪子弹就像雨点般地扫射过来,大家连忙俯卧在地上。过了一会儿,见敌人没再开枪,带路的孩子站起身来问是否还往前走,管桦冲他大喊一声:“快卧倒!”可是已经晚了,那孩子被炮楼里飞出的子弹击中了太阳穴,当场牺牲。此后,每当夜深人静时,管桦凝视着天空无数的星星,觉得每颗星都亮得像儿童的眼睛,正天真无邪地瞧着他。一想起那些孩子以及他们的英勇牺牲,他就为之揪心、震颤。
  即便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管桦也不时回忆起自己多彩的童年。他生在还乡河畔一个纯朴的农家小院,童年的他也和其他儿童一样,经常在还乡河里洗澡、打鱼摸虾、玩水仗。当时他亲眼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质朴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游击队送鸡毛信,上树瞭望,若发现敌情就及时报告给部队和乡亲们,使他们或提前转移或有所准备,从而掌握了抗击日寇的主动权。
  再联想到八年抗战中,有些中国人成了叛徒、汉奸、卖国贼,八路军部队遭受敌人的突然袭击,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几乎全是汉奸给鬼子送情报、当耳目所致。两相对比,管桦就更加感到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员了不起,他们为夺取全国抗战的伟大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理应大书特书,传之后世,这不仅仅是如何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更是对炎黄子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为此,管桦萌生了将冀东抗日根据地儿童团员的英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以便流传下去、教育后人的想法。时值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他已随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迁到了沈阳。正是在对新中国即将诞生的美好期待中,他开始创作《雨来没有死》这个短篇小说。初稿一气呵成后,他首先将它送给也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工作的作家周立波审阅。周立波看稿后,深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雨来的形象所吸引和感动,连声称赞这篇小说写得血肉丰满,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他还非常兴奋地鼓励和指点管桦要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雨来没有死》很快于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之初,这篇小说被选进了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管桦也因此而声名大振,走上文坛。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其英勇抗日、机智斗争的故事也成为伴随新中国几代人成长的红色记忆。
  全国解放后,管桦先后调到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工作,并最终成为北京市作协的一名专业作家。期间,他创作了《飞虎山故事大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词。并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又经过精心构思,于1955年写作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其中的雨来这一文学典型形象,是作家根据家乡的儿童团员和在抗战中他所接触的许多儿童团员综合、提炼而成的。谈及该小说的创作动机,作家坦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

畅销全国影响大
  1963年,《小英雄雨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又多次再版,畅销全国。后来,该小说还出现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等竞相印行的火热局面。该小说最早于1972年被河北人民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印了24万册;1973年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1975年再版发行时,印了10万册;1979年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1984年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1997年被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2009年初,该小说被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北广传媒联合改编摄制为同名电影,在全国播映;2012年又被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改编为同名儿童评歌剧,演出后深受好评,该剧在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小说原著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在“文革”初期,正因为《小英雄雨来》这部优秀小说,管桦才得以安然无恙。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的中学生拿着皮带步步逼近作家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回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顿时不见了,转身而去。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但在“文革”中,《小英雄雨来》在教材中悄然消失了。当时,天津市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曾一致要求把《小英雄雨来》继续编入语文课本。可有人却公然指出,必须把这篇课文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删掉。他们认为这句话里蕴含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竟无理要求管桦把“雨来”这个深受亿万少年儿童欢迎和喜爱的人物,改写成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那样的高大形象,并派两名青年教师代表前往管桦住所,传达所谓上级指示精神。管桦听后,尽管气愤异常,但还是心平气和地对造访者说:“《小英雄雨来》的课文,不必选入课本了,把它抽掉吧!你们自己重新写一篇,要多么高大写多么高大。我写的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在敌人威逼利诱下,不动摇,豁出自己的生命,保护八路军的交通员,我认为了不起。李玉和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四十多岁的成年人,像雨来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像李玉和一样高大呢?”最后作家激动地大声喝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说什么也不能删掉。难道我们不教育子孙后代热爱自己的祖国吗?”那两位青年教师代表见状,自觉没趣,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匆忙地返回了天津。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管桦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又打算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里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以便让后人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熏陶。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21世纪到来的前两年,即1998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小英雄雨来纪念园”终于在唐山市丰润区还乡河公园落成了。在园中园的醒目位置,矗立着小英雄雨来的一尊雕像——他身着对襟粗布上衣,下挽裤腿,赤着双脚,袒胸露脯,面对着涓涓不息的还乡河。
  被誉为“小英雄雨来之父”的管桦,受命在雨来纪念碑上亲笔赋文写道:“一九三七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摘自《党史博采》2020年8月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1:51:0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无度的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22 22:11 , Processed in 0.1881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