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6、7、80后怀旧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怀旧
查看: 39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9年过春节我们家买了饼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15:2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游侠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在社区任意驰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东北中苏边境承受巨大的战争压力。老家是边陲重镇,有大型军用机场、兵工厂。同时又是铁路枢纽、当时一些重要的国营厂矿比较集中。举个例子:国营第一橡胶厂原来厂址是在沈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出于战备安全考虑结果搬迁到当时的大后方——黑龙江,也就是我们那儿。结果没想到进入六、七十年代国际安全环境突然恶化,反倒成为送到别人家门口的靶子。一旦开战肯定会首当其冲、在劫难逃。

      回忆起那时候,市里的机关单位都已经做好疏散准备、我熟悉的几位阿姨据说都已经接到通知一旦有事和机关档案一块转移。军队四处调动开始布防。市里的民兵也都集中起来,枪支弹药都已经下发到各单位武装部。隔三差五,在街头就能看到民兵们在组织操练。市里不时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进行演习。我们那儿距离中苏边境只有一百多公里(一百六、七十公里),那时候人们都说苏联飞机飞过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儿。当时家里订阅了一份航空知识,我翻看过当时米格21飞机进行超音速飞行也真就是十分钟八分钟的事儿。
      母亲单位位于市中心主街,是一栋多年前修建、看起来很坚固的三层旧楼。在当时已经算是市中心制高点。在朝向火车站一侧的楼顶构筑有掩体。有点像电影里面的炮楼,只不过没有那么高大。武装部就在通向楼顶的一侧办公。记得当时通向楼顶的楼梯间里面,长时间摆放着一些民兵演习用的靶子、还有一些弹药箱子。进入80年代以后转入经济建设时期,头几年民兵的枪弹管理开始放松。有几年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要上几枚纸手榴弹拿回家当爆竹用。这种民兵训练用的纸手榴弹爆炸以后威力没手榴弹那么大,不过在当时“咣”地一声也有点地动山摇的感觉。母亲年轻时候参加工作早又要求进步,大概也喜欢摆弄枪。那时候,到过年通过关系弄几枚纸手榴弹玩玩并不是多大点事儿。

      我清清楚楚记得1979年过春节之前,母亲特地托人买到了十斤二十斤饼干以防万一。在我记忆中,家里从来都没买过那么多饼干。在当时那应该算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如果不是到了紧张关头,母亲轻易不会做出这样的采购。当时饼干买回来以后,母亲也没有刻意渲染紧张形势。她那时根本就没说什么。一开始都以为是为过春节准备的。结果后来边境上形势就开始严峻起来,大家也都能感觉到可能要打仗了、而且是要打大仗。当时听那些有经验的转业干部、复员军人讲,备战的气氛明显不同于上一次珍宝岛冲突。因为担心逢年过节放松警惕性,容易遭受突然袭击。结果1979年的春节,大家提心吊胆的也都没过好。有些好东西,比如饼干还有糖块都没来得及吃。其实那应该都是为了准备打仗才准备的。
      而且我记得饼干买回家以后都是原封未动,直接打包装到帆布制的行军背包里面。搁到平时我们都不进入的小屋里面,谁也不让动。旁边还准备了几个灌满白开水的军用水壶,都是放在一块的。关键时刻随时能拿起来就走。后来想想,真有点枕戈待旦的意思。
      因为我们家就住在火车站附近,距离市政府地革委公安局都不远。在当时来看,怕一旦打起来这地方容易挨飞机轰炸。那时候我们家是在人口稠密、比较热闹的街道上(现在附近已经改建成步行街)。周围离多老远都没有空地,也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当时火车站前广场倒是有市里重点的人防工程。但真要是有事儿,那地方躲还来不及呢。没有老百姓说非得要躲到那里面避难的。

      这种焦虑和紧张一直持续了能有三个月时间。
      结果到后,仗最终也没能打起来。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是经历过来的人也许都有一种躲过一劫的庆幸。
      等到市里面表态没有了战争威胁,储备起来的饼干才敢陆陆续续拿出来吃掉。主要是母亲也不必再担心打仗,兵荒马乱的带上一家人四处躲避凛冽的炮火。

      1979年饼干的滋味就不说了。虽然只是作为军供物资由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缺油少糖的廉价饼干,但在70年代还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口味”精美食物。一连吃了好几个月。
      所以现在一看到饼干就回想起当年,始终心存敬畏。我吃饼干从来都是用手接着吃,不敢掉渣。有过期的饼干我都能想办法吃掉。

      人应该心存敬畏。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在平民百姓的眼中,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
      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从1900年庚子俄难算起,120年时间里建国前就不说了,自打建国后——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曾写过一篇老家的支前民工从丹东回国以后走丢了结果自己一路要饭走回黑龙江的短文;
      1965年抗美援越战争爆发,我大舅家的二哥当时在高炮部队奔赴越南参战。回国后转业到地方上的区街企业当副厂长;
      1969年珍宝岛冲突,当时珍宝岛所在的虎林县后来就隶属于我们地区管辖;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中苏边境吃紧。我大姨家的表哥在沈阳军区的坦克部队服役,当时参与战备调动;
      更不要说文革十年,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殃及无辜的全面内战、武斗冲突。

      真正的长治久安、和平建设年代,也就是从80年代开始的。80、90、00、10,到现在40年的和平、稳定,值得所有人去珍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8-10 10:37:18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9-8 12:02:1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是楼主本人的回忆,还是向网民们推荐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9-8 12:07:14 | 只看该作者
       1979年2月中越爆发武装冲突后局势骤然紧张,当时西方国家舆论猜测越南的亲密盟友苏联可能要威胁中国北方边境,黑龙江省受威胁的可能性较大;再者认为越南占领柬埔寨后,很可能会威胁泰国。当时媒体不发达,翻阅当时出版的《参考消息》后才得知。而这种报纸在20世纪70年代末普通人家根本无法读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0-9-8 12:02
不知道这是楼主本人的回忆,还是向网民们推荐的好文章。

本人原创,那些年那些事基本都是本人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7:20:26 | 只看该作者
无度不丈夫 发表于 2020-9-8 12:07
1979年2月中越爆发武装冲突后局势骤然紧张,当时西方国家舆论猜测越南的亲密盟友苏联可能要威胁中国 ...

其实那时候《参考消息》这样的报刊对国外可能限制,国内还是可以接触到的。
拿我们城市的情况来说,我母亲在建筑系统办公室工作(当年算国营、后来改成事业单位,负责建筑业行业管理)一年里可以公费订阅二份报纸,一份是省报。因为70末我们一个地级市的市报版面少、发行量少,大家基本都看省报。另外一份就是参考消息。因为参考消息也属于公费订阅、个人留存的报纸。所以容易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可以说从小就看参考消息。那时候我们学校距离母亲单位很近,都在市中心的主街两侧。我放学以后经常去母亲办公室,然后等她下班一起回家。母亲办公室基本就她一个人,所以我做完功课主要事情就是阅读黑龙江日报和参考消息。

我估计当时可能是个人订阅一份报纸单位给报销,另外一份是办公室订阅的。不过最后总是落到我母亲手里。这种情况在我印象里一直持续到大概是83年前后,再往后国家倡导精简办公经费、节约开支,报刊订阅政策也随之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7:36:55 | 只看该作者
我父亲当年是哈师大毕业的,那时候还是叫哈师院。我们家算是有读书读报的传统吧,不光母亲在单位常年订阅报纸,小时候连家里的小人书也比几条街上的小朋友都多。

参考消息在当时相对别的党报党刊来说,虽然版面小一点,但信息量大、视野更开阔。拨乱反正以后,做家长的也希望自己的子女知识面能更丰富一些。而且当时参考消息属于报销范围,比起像文汇报那样的大报、个人花费的部分应该很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6、7、80后怀旧网    

GMT+8, 2024-11-13 14:26 , Processed in 0.2153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