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兵》半月刊第75至76期
沪版《红小兵》半月刊第75期封面《红小兵》半月刊第75期封面(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封二(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红太阳的光芒照山寨作者:张志鸿
也是十二、三岁,也是傣族的土地,爸妈受尽压迫和剥削,野果充饥,树叶作衣……
也是这样的年纪,也是生长在这块土地,如今处处是少年欢乐的歌声,满山红旗,满山笑语。
北京通来的公路,北京引来的水渠——红太阳的光芒照山寨,傣族人民的生活多甜蜜。
手捧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字字句句铭刻在心里,傣族红小兵的心啊,永远向着伟大领袖毛主席!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封二(上海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第1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作者:时玲宝(上海市丽园路第一小学二年级红小兵)
我今年九岁了,读二年级。以前,我只知道玩玩;后来在小小班里,大家学习了“老三篇”,讲了雷锋叔叔为人民做好事的故事,我懂得了我们红小兵要象雷锋叔叔那样,活学活用“老三篇”,为人民多做好事。
有次,一位工人叔叔拉着满满的一车铁走过。我一看见,就马上奔上去帮他推,一直推到了厂里。工人叔叔见我身上都沾上了铁锈,连声说:“谢谢你!”我说:“不要谢!”他又激动地问我:“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个毛主席的红小兵!”
去年冬天,有次下大雪,弄堂里积满了白雪。我为了让叔叔阿姨都能准时地去抓革命,促生产,一清早赶来,叫了邻居的几个孩子一起到弄堂里去扫雪。北风呼呼地吹,脸上象被刀割一样痛,我们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儿,浑身有了勇气,大家越干越有劲,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一个过路阿姨用称赞的眼光望着我们,亲切地问:“你们冷不冷?”我们一齐响亮地回答:“不冷,这是我们红小兵应该做的!”就这样,一直把弄堂里的雪都扫干净。
我做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一定更好地向雷锋叔叔学习,认真学习“老三篇”,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情。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封二(上海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本帖最后由 无度不丈夫 于 2020-3-12 17:14 编辑
第2页~第3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毛主席给我一支笔作者:马永康
爸爸象我这年纪,受尽压迫受尽欺。可恨地主、狗腿子,把贫下中农当奴隶……永远不忘过去苦,阶级仇恨记心里;如今我能上学堂,感谢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给我一支笔,阶级斗争牢牢记。田头开展大批判,“专栏”一期接一期;牛鬼蛇神胆敢动,坚决和它斗到底!抓革命,促生产,社社队队飘红旗!
毛主席给我一支笔,我为革命勤学习。活学活用“老三篇”,越学心里越欢喜!写下一页红日记:“学习大寨有志气”,画出一幅革命图:“红太阳光芒照大地!”✫✫✫✫✫✫✫✫✫✫✫✫✫✫✫✫✫✫✫✫✫✫✫✫✫✫✫✫✫✫✫✫✫✫✫✫齐声歌唱《东方红》作者:余长飞(浙江)
我们小小班,来把领袖颂。你画一幅画——“日出韶山冲”;他写一首诗——“万岁毛泽东”;我来当指挥——齐声歌唱《东方红》!✬✬✬✬✬✬✬✬✬✬✬✬✬✬✬✬✬✬✬✬✬✬✬✬✬✬✬✬✬✬✬✬✬✬✬✬忆苦会上作者:姜金城、屈家礼(上海警备区)
血泪的控诉,掀起复仇的巨浪!沉痛的回忆,凝成杀敌的力量!连队里正举行忆苦会——千仇万恨要爆炸,万丈怒火燃胸膛!
老战士紧握着乌亮的钢枪,新战士挥动着有力的臂膀;双双大手,握成愤怒的铁拳,双双眼睛,射出战斗的火光!你曾在地主的皮鞭下渡过童年,他曾跟随苦难的爹娘流浪他乡,排长——当年曾被国民党抓去拉縴,连长——当年曾被日寇关进牢房……
旧社会的日子是一片无边的苦海,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我们求得解放!看,革命在发展,人民在前进。我们立下战斗誓言:为彻底消灭帝修反,解放全人类,要永远紧紧握住手中枪!✭✭✭✭✭✭✭✭✭✭✭✭✭✭✭✭✭✭✭✭✭✭✭✭✭✭✭✭✭✭✭✭✭✭✭✭革命桥作者:天舒(上海松江县城北公社)
旧社会里长恨桥,穷人血泪洒满桥——交租、逃荒、卖儿女,踏上桥头恨难消!
春雷一声红旗飘,长恨桥变成革命桥——爹上大桥去北京,哥驾铁牛春来报;我捧宝书上学去,大批判烈火熊熊烧!
革命桥呀革命桥,红红太阳金光照!贫下中农忠于党,紧跟毛主席不动摇!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第2页~第3页(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第4页~第5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关心集体的小社员作者:黄敬东
生产队的母牛生下小牛仔才半个月,就病死了。小牛仔到处乱蹦乱跳,“哞——”地叫着。生产队的干部商量小牛怎么办?红小兵李伟、张成找到队长,要把护理小牛的事包下来。队长笑咪咪地问:“你们能行吗?”他俩响亮地回答:“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保证把小牛护理好。”
放学了,他俩烧了两碗米汤。张成把小牛抱住,李伟撬(qiào)开小牛的嘴,慢慢地灌(guàn)米汤。可是小牛不听话,把米汤都吐出来,喷得李伟、张成脸上都是米汤。再往里灌,小牛生气了,猛地蹦起来,把碗也撞在地上摔碎了,李伟、张成也给撞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正巧,老队长来看他们,见到这情形,说:“怎么,碰钉子了?”李伟、张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声说:“这点困难我们不怕!”老队长高兴地说,“对,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竹筒递给李伟:“这是我刚才削成的,用这个试试看。……”
李伟、张成照老队长讲的方法试着喂小牛。张成用腿夹住小牛,李伟小心地把米汤倒进小竹筒,送到小牛的嘴里,李伟慢慢地灌着,张成轻轻地用手刮着小牛的喉管,“咕噜咕噜”,米汤都流进小牛的肚子里去了。小牛吃饱了,“哞——”清脆地叫着,还用舌头舔(tiǎn)舔他俩的衣角。李伟、张成高兴地直拍手。
两个月过去了,小牛养得又肥又壮,身上的毛亮光光的,可以跟着生产队的大牛放牧吃草了。贫下中农看着这头可爱的小牛,不住地夸赞李伟、张成是毛主席的红小兵,关心集体的小社员。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第4页~第5页(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第6页~第7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潘正元
前年四月的一个上午,济南某部军马场的同志们正在学习。突然,黑云翻滚,狂风卷起海浪,近百年没见过的大海啸(xiào)暴发了。
一望无边的草原变成茫茫大海,一班的马厩(jìu)倒塌了,几十匹军马被压在里面。潘正元高举《毛主席语录》,和同志们迎着暴风雨向倒塌的马厩冲去。
在紧张的战斗中,潘正元鼓励大家:“我们要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抢救军马,保护人民的财产!”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救出了马群。
风越来越大,雨越下越急,二分场的马厩也倒塌了。潘正元跨上一匹烈性马,向被淹没的马群飞奔而去。
这时,潘正元见队长张景丰长时间和风浪搏斗,已精疲力尽,就举起《毛主席语录》大声说:“队长,你看,毛主席在指挥我们战斗!”张景丰坚定地点点头,决心救出战马。
海水不断地漫过来,眼看就有生命危险。潘正元立即把张景丰扶上马。张景丰要他上马,他说:“不要管我,你快冲出去……”说着,猛打张景丰骑的马背,让马向安全地带跑去。
忽然,一个巨浪打来,潘正元的马受惊跑了。潘正元没有马骑,但他看到战友和马群到达了安全地带,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潘正元把棉衣脱掉,准备游水,就在这时,一个大浪扑来,潘正元为了抢救战友和军马,英勇牺牲了,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第6页~第7页(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第8页~第9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一张退休证作者:上海市祥德路小学红小兵
一天下午,东风小学三年级红小兵陈朝根正在新村附近玩。忽然发现墙脚边有一只皮夹。“这是谁掉的呀?”朝根拾起皮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老工人的退休证和一迭厚厚的人民币。朝根看到退休证,想起爸爸的忆苦思甜:在吃人的旧社会,工人受资本家残酷剥削和压迫,年老病死没保障。激起了他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和对新社会的无比热爱。他想,退休证是毛主席给的,这位老工人掉了这张退休证和这么多钱,心里该是多么着急啊!我得赶快找到老工人。可是往哪儿去找呢?“有了,退休证上不是有地址吗?”朝根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从退休证上知道这位老工人姓董,住在离开这里很远的地方。
为了尽快找到董伯伯,朝根边问,边寻找,走了好多时间,终于找到了这个地址。朝根走上前去敲门:“董伯伯在家吗?”出来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和蔼地说:“姓董的那家早搬走了,我是新搬来的。”“他们搬到哪儿去了?”“不知道。”
天,渐渐地暗了。朝根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两条腿也酸了。他一路走,一路想,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今天,我即使走遍全上海,也要把董伯伯找到。他想起了毛主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教导,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哎,董伯伯搬家时,要通过派出所,民警叔叔准知道他现在的地址。”朝根兴奋地来到附近派出所,民警叔叔了解了他的来意,热情地接待了他,很快地帮助他找到了董伯伯现在住的地方。
当朝根把皮夹送到董伯伯手里时,董伯伯非常感动,他紧紧地握住朝根的手,连连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红小兵。朝根却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第8页~第9页(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第10页~第11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两个有心人
冬天,向阳公社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教导,自力更生,决定开一条十里长的“大寨河”。社里的红小兵听到这消息,也整起队伍开向河塘,参加这场改造山河的战斗。从开河的第一天起,红小兵李小松就担任了一个特殊(shū)的任务:跟老保管陈大伯一起烧水做饭,管伙食。
这天中午,两个人到工地送了饭回来,陈大伯又叮嘱(zhǔ)小松去休息一会儿。这次,小松可不依了,噘(jué)着嘴说:“老是叫别人休息,你自己呢?支部书记王同志说过,要我向你好好学习。今天,我就跟着你!”陈大伯亲切地说:“我是在想,你年纪小,天不亮就起来煮饭,忙到现在还不累吗?”他往锅里倒满了水,接着说:“好,今天就依你,咱们一起烧开水吧!”
小松一听,马上在灶堂里生了火,塞了两把柴草,手里就没活儿干了。他想起工地上火热的劳动场面,甩(shuǎi)了甩胳膊,自言自语地说:“还是在工地上劳动好,使得上劲!”忽然,从灶头的壁洞里,他看见陈大伯在搓草绳,接着又用草绳编成挑土的簸(bò)箕(jǐ),小松奇怪地问:“大伯,你做这东西干啥?工地上竹头簸箕多着哩!”陈大伯说:“我是在想,学大寨,也要学习他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用这种自己做的簸箕装烂泥,又不粘,又耐用!”小松接着说:“我也学着做,好吗?”陈大伯笑着说:“不用啦,有了这几副也够了!”小松朝门背后一看,那里果然堆放着许多簸箕,不用说,这都是陈大伯利用每天烧水的时间编成的。老贫农用实际行动给小松上了一课:只要时时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处处做为人民服务的有心人,就不会用不上劲!
晚上,小松从工地回来,一面烧开水,一面搓草绳。陈大伯笑着问:“搓绳干啥?”小松认真地说:“跟你学呗!大家穿着胶鞋,在烂泥里走,又滑又费力!要是穿上草鞋,走起路一定又快又稳!”陈大伯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啊,咱俩想到一块来啦!”说完,坐在小松身边,拿起刚搓好的草绳,手把手地教着他编起了草鞋。
过了三、五天,河塘越挖越深,河泥越来越烂,大家肩上挑着陈大伯的草绳簸箕,脚上穿着李小松编的草鞋,挑起土来格外带劲。人人都称赞他俩是为人民服务的有心人。
经过二十天的艰苦奋斗,这条“大寨河”胜利完工了。这“两个有心人”的故事也在公社传开了。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第10页~第11页(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第12页(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运肥草
红小兵积极割肥草,支援农业大发展。
手挥镰刀银光闪,肥草堆得像小山。
只只篓子全装满,还有肥草装不完。
遇到困难怎么办?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
发动群众动脑筋,肥草连成一长串。
贫下中农来帮忙,小船前面把路带。
一条“绿龙”河中游,红小兵乐得直拍手。
歌声嘹亮胜利归,社员把红小兵来夸赞。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第12页(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封三(请点击链接浏览图片)
姐姐背起医药箱作词:胡鹏南作曲:刘明将
姐姐背起医药箱,背起医药箱,毛主席教导记心上,记心上,又种田,又治病,种田又治病,为人民服务真荣光,真荣光。风里来,雨里闯,心中升起红太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革命路上有方向,革命路上有方向。
姐姐背起医药箱,背起医药箱,毛主席教导记心上,记心上,又种田,又治病,种田又治病,为人民服务真荣光,真荣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白求恩好榜样;广阔天地练红心,扎根农村永向党,扎根农村永向党。
——《红小兵》半月刊(总第75期)封三 (上海市红小兵报社1971年2月25日出版)༺༻༺༻༺༻༺༻༺༻༺༻༺༻༺༻༺༻༺༻༺༻༺༻༺༻༺༻༺༻༺༻
沪版《红小兵》半月刊第75期封底(《野营组画》)
页:
[1]
2